DZ/T 0212.2-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pdf

DZ/T 0212.2-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4969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Z/T 0212.2-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pdf

离边界。 3.1.3.3.5对主矿体顶项板附近具有工业价值的次要小矿体,在首采地段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控制。 3.1.3.3.6对小型矿床和皿类型偏复杂的矿 床,在勘探阶段可探求控制和推断资源量。 3.1.3.3.7卤水矿床和老矿山延深勘探,可只探求推断和控制资源量

3.2.1地质研究程度

NB/T 35017-2013 陶瓷涂层活塞杆技术条件3.2.1.1固体矿床

3.2.1.1.1区域地质

按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在初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及成盐盆 发生与发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研究以下内容: a)初步查明成盐盆地汇水区域内的现代地质、地貌和新构造运动及与矿床地质之间的关系,成盐 盆地特征。 b 初步查明盐类沉积特点、岩相分带规律及物质的来源、补给途径和迁移、聚集等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初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区域主要含水层的理藏条件、分布规 律、补给条件、径流特征、水化学成分和演变规律及与卤水矿床形成、埋藏、分布的关系。为研究 矿床的形成、破坏与再生、成矿规律和赋存特征等提供依据。 d 初步查明地表水系的发育程度、河流的流域面积、径流长度、径流量、水化学成分以及水化学类型。 )初步香明区域内盐湖矿产和其他共生、伴生矿产的成矿远景

3. 2. 1. 1. 2矿区(床)地质

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初步查明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盐类的特点和分布。 b)初步查明含盐岩系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矿点分布规律及资源远景

3.2.1.1.3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初步查明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数量及总体分布规律 b)初步查明控制和破坏矿体的主要构造的性质及分布范围。

3. 2. 1. 2卤水矿床

B.2.1.2.1区域地质

类卤水矿床区域地质研究内容与其固体矿床基本

3.2.1.2.2矿区(床)地质

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初步查明普查区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及与含卤层的关系和影响。 初步查明矿点、矿化点及各异常区卤水的含矿性,成卤的地质背景及储卤的特点、分布规律、 源远景,卤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2.1.2.3卤水层

卤水层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初步查明含卤水层的岩性、厚度、结构、产状、层数、水位、孔隙度等以及总体分布规律。 b)初步查明隔水层的岩性和厚度。 c)初步查明地表卤水(湖水)的深度、面积,湖底沉积物的组成及分布

3.2.2矿石(卤水)质量

3. 2. 2. 1固体矿床

矿石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初步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参见附录C)。 b)初步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变化,以及有用、有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研究矿床地表和深部矿石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3.2.2.2卤水矿床

卤水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初步查明卤水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矿化度、密度、酸碱度和水化学类型(参见附录D) b)初步查明卤水成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及有用、有害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c)初步查明卤水水盐均衡体系,初步确定相图位置、析盐阶段

3.2.3矿石(卤水)加工技术性能

参照DZ/T0340规定,一般要根据掌握的固体矿右和卤水特征,与已知矿床进行加工技术性 附录E)的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

3.2.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2.4.1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厚度、产状、水质, 水流量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2.4.2研究矿区近矿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3.2.4.3收集研究矿区有关地震、山崩、滑坡、崩塌、泥石流、泥垄、泥柱、盐溶等不利的环境地质资料。 3.2.4.4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可与同类矿山开采资料进行类比评价

3.2.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按GB/T25283规定,对具有工业利用价 生矿产,主要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 程,初步查明共生、伴生矿产 用的可能生

3.3.1地质研究程度

3.3. 1.1固体矿床

3 3.1. 1.1区域地质

按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在详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及成盐

生和发展等资料的基础上,现代盐湖盐类固体矿床(固液共存矿床)应研究以下内容: a)基本查明成盐盆地汇水区域内的现代地质、地貌和新构造运动及与矿床地质之间的关系。 b)基本查明盐类沉积特点、岩相分带规律及物质的来源、补给途径和迁移、聚集等区域成矿地质 背景。 C 基本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地表水系的发育程度、河流的流域面 积、径流长度、径流量、水化学成分以及水化学类型等。 d 基本查明区域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补给条件、径流特征、水化学成分和演变规律 及与卤水矿床形成、埋藏、分布的关系。为研究矿床的形成、破坏与再生、成矿规律和赋存特征 等提供依据 e)基本查明区域内盐湖矿产和其他矿产的找矿前景

B.3.1.1.2矿区(床)地

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矿区(床)地层层序及时代、构造、岩浆岩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 b)基本查明含盐岩系和标志层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阐明其岩性、岩相特点以及 含盐岩系矿层纵横变化规律和对比依据,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 基本查明矿区(床褶皱、断层、盐体变形、陷落柱、破碎带等的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阐明其复杂 程度及对矿层的影响、破坏情况。

3.3.1.1.3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厚度、产状、规模、空间位置、构造、理藏深度 b)基本查明矿体内部结构、夹层和无矿带。 c)基本查明风化淋滤作用对矿体的破坏程度, d)基本控制破坏矿体的盐溶、泥垄、泥柱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规律及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3.3. 1. 2卤水矿床

3.3.1.2.1区域地质

类卤水矿床区域地质研究内容与其固体矿床基本

3.3. 1. 2. 2矿区(床)地质

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成卤的地质背景,储卤的构造特征以及封闭程度。 b)基本查明含卤水层赋存特征、富集规律、水力联系、封存条件、边界条件以及分布范围。 c)基本查明卤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d)基本查明地表卤水(湖水)的深度、面积,湖底沉积物的组成及分布,以及多年湖水面积变化情 况。应按丰水期、枯水期分别进行,每次调查应在3d~5d内完成

3.3. 1.2.3卤水层

卤水层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基本查明含卤水层矿层)的岩性、厚度、结构、产状、层数、水位、涌水量,各含卤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b)通过抽水试验工作,试验测定含卤水层的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影响半径、弹性给水度、孔隙度、 给水度、产卤量等参数 c) 基本查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试验测定其渗透系数或越流系数。 d 对卤水层代表性地段布设长期观测孔,对卤水动态进行定期观测,每月观测一次,时间不少于一 个水文年。

3. 3. 2 矿石(卤水)质量

3.3.2.1固体矿床

矿右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矿石的化学组分、有用组分和有益、有害组分。 基本查明矿物组分、含量、共生组合关系、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矿石结构、构造。初步划分矿石 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其比例和分布规律。 c)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和围岩的种类和物质成分,为综合利用和开采贫化提供资料

3.3.2.2卤水矿床

卤水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卤水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益、有害组分。 b)基本查明卤水的水化学类型(参见附录D)、矿化度、密度、酸碱度、组分变化及水平分带和垂直 分异情况。初步划分工业类型,初步查明水盐均衡体系,基本确定相图位置、析盐阶段(进行实 验室等温蒸发实验)。 c)研究卤水固液转化因素、自然条件下的动态变化

3.3.3矿石(卤水)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3.3.3.1参照DZ/T0340规定,对需要进行加工的矿石或岗水,一般要进行可选性(加工)试验。 3.3.3.2对生产矿山附近的、有类比条件的易选矿石或卤水可以类比评价。 3.3.3.3对难选或新类型的矿石或卤水,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做出工业利用方面的评价。 3.3.3.4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 验程度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3.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3. 4. 1固体矿床

3.3.4.1.1矿区水文地质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矿区含(隔)水层、风化淋滤带、构造破碎带、盐溶淋滤带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 布规律。 b) 调查研究地表水的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枯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多年最高 洪水水位及其淹没范围。 调查大气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变化。 d 调查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e调杏研究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矿区含(隔)水层、风化淋滤带、构造破碎带、盐溶淋滤带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 布规律。 b 调查研究地表水的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枯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多年最高 洪水水位及其淹没范围。 调查大气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变化。 d 调查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e) 调查研究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

DZ/T 0212. 2—2020

3.3.4.1.2矿区工程地质

刃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 性质,基本查明构造、裂隙、盐溶、 柱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以及软岩、软弱 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3.3.4.1.3矿区环境地质

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 调查研究岩(土)体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元素类型,有害气 体的成分、含量及分布。 调查了解矿区和邻区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盐溶、塌陷等自然地质灾害,指出矿山开采可能产生 的环境地质问题

3.3.4.1.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初步确定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做出评价。对于适于和需要溶解转换开采 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必要的水溶性能试验,与已知矿山进行水溶性能对比。

3.3. 4. 2卤水矿床

3.3.4.2.1矿区水文地质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与矿床有关的各种淡水或低矿化水以及卤水矿床周边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 程度和分布规律。 b) 基本查明地表水的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枯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多年最高 洪水位及其淹没范围。 c)基本查明大气降水量、渗人量,卤水蒸发量、湿度和气温等变化;卤水矿床地下水均衡情况 d)基本查明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

3.3.4.2.2矿区工程地质

矿区工程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开采区调查研究范围内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卤水层及顶板、底板稳固性和连 续性。 b) 基本查明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黏土2分布情况及防渗性能,指出盐田建设及废卤排放的适宜 地段;评述盐沼、风沙、湿地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C) 调查盐溶形态、深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的成分、面积、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工程的影响。 d 初步评述卤水和场地对设备、金属和水泥材料的腐蚀破坏作用

3.4.2.3矿区环境地质

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卤水、岩(土)体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元素类型, 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强度)及地温状况。

b)调查了解矿区和邻区的地震、塌陷等地质灾害,指出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c)初步预测采矿、老卤排放等人为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和范围

3.3.4.2.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初步确定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做出评价。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硕 床,应按勘探阶段要求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评价

3.3.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3.5.1按GB/T25283规定,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要利用勘查主矿产 的工程,基本查明共生、伴生矿产种类、物质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共生、伴生关系。 3.3.5.2研究选矿加工试验资料,对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做出评价。 3.3.5.3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并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 伴生矿产,综合评价达到勘探阶段要求

3.4.1地质研究程度

3.4.1.1固体矿床

4.1.1.1矿区(床)地质

按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矿区(床)地层层序及时代、构造、岩浆岩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 b)详细查明含盐岩系和标志层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阐明其岩性、岩相特点以及 含盐岩系矿层纵横变化规律和对比依据,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

3.4.1.1.2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厚度、产状、规模、空间位置、构造、埋藏深度。 b)详细查明矿体内部结构、夹层和无矿带,对于厚度大、单层薄、韵律发育、结构复杂的矿体,应根 据沉积韵律和工业指标详细划分盐组(群)和矿层,并阐明其结构、厚度、层间距离、含夹石率的 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 c)详细查明风化淋滤作用对矿体的淋滤破坏程度,圈出淋滤带的范围和深度。 d)详细控制破坏矿体的盐溶、泥垄、泥柱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规律及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3.4.1.2卤水矿床

4.1.2.1矿区(床)地质

参照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成盐盆地特征,成卤的地质背景,储卤的构造特征、封闭程度及其与积水盆地的关系。 b)详细查明卤水层赋存特征、富集规律、水力联系、封存条件、边界条件以及分布范围。 c)详细查明地表卤水的深度、面积,湖底沉积物的组成及分布,以及多年来湖水面积变化情况。应 按丰水期、枯水期分别进行,每次调查应在3d~5d内完成。

d)详细查明卤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 4. 1. 2. 2卤水层

卤水层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含卤水层(矿层)的岩性、厚度、结构(粒度、分选性、胶结程度)、产状、层数、水位、涌水 量,各含卤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b 通过抽卤试验等工作,试验测定含卤水层的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影响半径、储水系数、孔隙度、 给水度、产卤量等参数。 c)详细查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试验测定其渗透系数或越流系数。 d)对卤水层代表性地段布设长期观测孔,对卤水动态进行定期观测,每月观测一次,时间不少于 个水文年。

3.4.2矿石(卤水)质量

3. 4. 2.1固体矿床

矿石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益、有害组分。 b)详细查明矿物组分、含量、粒度、共生组合关系、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矿石结构、构造。划分矿 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其比例和分布规律。 详细查明矿体中夹石和围岩的种类和物质成分,为综合利用和开采贫化提供资料

3. 4. 2.2卤水矿床

卤水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卤水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益、有害组分。 b)详细查明卤水的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及相互关系,卤水水化学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的规律。 划分工业类型。详细查明水盐均衡体系,所处水化学相图位置、析盐阶段以及固液相转化 因素。 c)详细查明卤水的酸碱度、密度、温度、黏滞性等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卤水中气体成分和含量。 d)详细观察研究卤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态变化,确定水盐均衡要素,进行水盐均衡计算

3.4.3矿石(卤水)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3.4.3.1参照DZ/T0340规定,易选(加工)矿石或卤水,进行可选性(加工)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3.4.3.2对需进行加工的矿石或卤水,一般要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 3.4.3.3对难选或新类型的矿石或卤水,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建设大型矿山时如有必要可做半工 业试验。 3.4.3.4对于大、中型卤水矿床采用盐田法生产的,应进行简易的小型盐田(面积大于10m²)的自然蒸 发试验或等温蒸发试验,以了解卤水中各种矿物的结晶顺序。 3.4.3.5对湖沼化学沉积(盐渍土)型矿床,必要时需建立观测试验场,以掌握矿床的再生及随季节变化 的规律,从而确定最适宜的开采时期。 3.4.3.6在各种试验过程中,对可能进行综合利用的矿产,要一并做出能否综合利用的评价,并提出合 理的加工工艺流程建议。

3.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 4.4.1固体矿床

3.4.4.1.1矿区水文地质

在调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含水层的渗透 系数、水位、水温、水质、孔隙度、给水度和补给、排泄条件;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和对矿体的影响破环程度;隔水层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隔水的可靠程度。 b 详细查明构造破碎带、风化淋滤带、盐溶发育带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评价其富水性、导水性 以及沟通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可能性,分析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开采的影响。 c)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确定边界条件。 d)详细查明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化学类型、含菌情况。进行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研究 水位、水量、水温及动态变化规律,相互间水力联系,以及蒸发量、湿度、气温等,观测时间不少于 一个水文年。

3.4. 4. 1.2 矿区工程地质

矿区工程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矿区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岩(土)体成分、结构特点、裂隙及盐溶发育 情况,划分工程地质岩组。 b) 详细查明矿体顶板、底板、夹层的岩性、矿物成分、永理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固结程度、稳定性、 连续性、抗风化性及露天开采边坡的稳定性。 C 对溶解转换开采可能引起的岩(土)体地质条件变化和地面沉陷、塌陷、开裂做出评价,提出防止 出现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3.4.4.1.3矿区环境地质

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卤水、岩(土)体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元素类型, 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强度)及地温状况。 b) 调查研究地震、泥石流、滑坡、盐溶、泥垒、泥柱、山洪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大断层、新构造运动及 因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等,研究其可能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范围,预测发展趋势,评 价对开采的影响,提出防治建议。 c)评价矿床开采、废水、废渣、排卤等对环境地质的破坏和影响。

3.4.4.1.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确定矿区开采技术类型,对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做出评价,对适于和需要溶解转换开采 ,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进行实验室水溶性能试验,与已知同类矿山进行开采技术方案的对比研 合理开采方案的建议

3.4.4. 2卤水矿床

3.4.4.2.1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详细查明与矿床有关的各种淡水或低 矿化水以及卤水矿床周边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b 详细查明含卤层顶板、底板和含卤层中夹层的分布和含(隔)水性能。 c) 详细查明地表水的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枯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历年最高 洪水位及其淹没范围。 d 进行卤水简易均衡实验,观测大气降水量、渗入量,以及潜卤水不同深度的蒸发量。收集或 观测主要气象要素如蒸发量(特别是地表卤水)、湿度和气温等变化。观测时间不少于一个 水文年。 e)指出供水方向,提出以供代排、供排结合的建议,

3.4.4.2.2矿区工程地质

矿区工程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开采区范围内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卤水层及顶板、底板稳固性和连续性。 b)详细查明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黏土分布情况,指出盐田建设及废卤排放的适宜地段;评述盐 沼、湿地、风沙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c)调查盐溶形态、深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的成分、面积、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工程的影响。 d)评述卤水和场地对设备、金属和水泥材料的腐蚀破坏作用。 e)预测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4.4.2.3矿区环境地质

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卤水、岩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元素类型,有害 气体的成分、含量(强度)及地温状况 b) 调查了解矿区和邻区的地震、塌陷等地质灾害,指出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c)预测采矿、老卤排放等人为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和范围。

3.4.4.2.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确定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对 进行抽卤试验,评价卤水层的富 水性,确定开采有利地段,提出合理开采建议, 包括开采方法、井网布局、井(孔)结构和深度及合理降深。 预测在开采条件下,卤水水位、水质的变 卤水边界条件的变化

3.4.4.2.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工作要求

有关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研究程度、技术要求与工作方法,应按照GB 执行

3.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4.5.1按GB/T25283规定,对单独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矿产,要进行综合勘查和综 合评价,其控制程度视市场需求而定。 3.4.5.2查明卤水矿共生、伴生组分在卤水结晶、选矿、加工过程中的形式和富集情况,进行综合回收试 验,并做出评价。

4.1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1.1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各种地质剖面、探矿工程等,均应进行定位测量。 1.2矿产勘查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 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按GB/T18341执

4.2.1收集编制比例尺为1:250000~1:50000的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 4.2.2在普查区内,一般测制比例尺为1:100000~1:50000的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 对规模大、地形平坦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采用较小比例尺;对规模小而地质条件复杂的 矿床(如湖沼化学沉积之盐坑型矿床),比例尺可采用1:10000~1:2000。 4.2.3在详查、勘探范围内,应测制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比例尺要求为1:50000~1:5000,对 规模大、地形平坦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采用较小比例尺。 4.2.4在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勘查线剖面图都应实测,比例尺为1:10000~1:1000。 4.2.5在详查、勘探阶段,应对盐溶、泥柱进行调查,比例尺视其发育程度而定,一般为1:10000~ 1:1000。 4.2.6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时,可利用遥感影像资料,提高填图精度及工作效率,

4.2.1收集编制比例尺为1:250000~1:50000的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 4.2.2在普查区内,一般测制比例尺为1:100000~1:50000的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 对规模大、地形平坦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采用较小比例尺;对规模小而地质条件复杂的 矿床(如湖沼化学沉积之盐坑型矿床),比例尺可采用1:10000~1:2000。 4.2.3在详查、勘探范围内,应测制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比例尺要求为1:50000~1:5000,对 规模大、地形平坦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采用较小比例尺。 4.2.4在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勘查线剖面图都应实测,比例尺为1:10000~1:1000。 4.2.5在详查、勘探阶段,应对盐溶、泥柱进行调查,比例尺视其发育程度而定,一般为1:10000~ 1:1000。 4.2.6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时,可利用遥感影像资料,提高填图精度及工作效率

.3.1根据码区(床)地质、矿 图山的地球物理、地 韧查所段的地质日的,选择经 济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3.2物探和化探测量比例尺尽可能与地质测量比例尺一致,并确定有效的成图方法,做好物探和化探 资料的综合解译。 4.3.3各种比例尺物探和化探测量工作的质量都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 4.3.4各个阶段的钻孔工程,应通过试验选择有效的测井方法进行测井工作,对测井资料进行验收,提 交专项测井报告

类异常,覆盖层小于3m的可使用槽探或井探,揭露矿体露头的工程要深入新鲜基岩。 2当地形条件有利、矿体形态复杂、需采取大体积质量(体重)样、物理性质试验样、加工技术试验样 可选择坑探工程,工程质量达到DZ0141的要求。 3钻探工作是盐类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勘查线要垂直矿体走向。钻探工程质量除按DZ/T 7执行外,还应遵守如下要求: a)对浅藏卤水的潜卤水采用无泵钻进,以下的承压卤水采用饱和石盐水或饱和卤水钻进,并做好 洗井工作,使冲洗液从钻孔和卤水矿层中全部置换干净,应严防地表卤水(或淡水)进入孔内。 b 浅孔无特殊取芯工具时,回次进尺一般不得超过2m~2.5m;在盐类矿层中,钻孔直径不得小 于91mm,深孔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在普查阶段对卤水矿床可采用小口径钻孔,抽水钻 孔的孔径要满足试验的要求。

c)所有钻孔应穿透盐类矿层,并进入围岩5m。在有盐下低矿化水发育地段时,需选择一定数量 的钻孔,在穿过矿层后继续加深不得小于30m,以了解盐下水的埋藏条件。当加深对矿床有影 响时要采取补救措施。 d 全孔取芯,含卤层和顶板、底板采取率不低于80%,岩芯采取率不低于70%。 e)所有钻孔都要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观测内容和要求按GB/T12719执行。 f)对卤水层(组)、试验段之间必须隔离止水,分段取样。止水质量需经过检查。 g 对于普通地质钻孔采用425号及以上水泥全孔封闭,设立永久标志,并选择5%的孔进行质量 检查。对于需要分层止水的抽水钻孔,参照DZ/T0148相关要求执行,全孔封闭质量应达到 QBJ203的要求,不合格的一律返工。勘查线端点、钻探工程控制点、主要测量控制点、水文地 质长期观测点等,要以耐腐蚀性材料建立标志。

4.5.1化学分析样品采集

DB13T 1462-2011 不锈钢雕塑产品技术条件4.5.1.1固体样品采集

所有见矿工程都应对矿体分段连续取样,对矿层顶板、底板及夹层也要适当采样,并遵循以下要求: a 基本分析样:刻槽采样规格一般为10cmX5cm,钻孔岩(矿)芯沿长轴锯取1/2、1/4为样品,结 晶粒度越粗、矿化均匀度越差,采样越重;样长不应大于可采厚度或夹石剔除厚度,一般为 0.1m~0.5m。厚度大、质量均匀的矿石可以适当加长。对于盐渍土型矿床可采用剥层法采 样,采样面积为0.01m~1m。 b) 组合分析样:应在同一勘探工程或同一勘查线工程或同一块段工程内,以同矿层、同类型、同品 级的相邻矿样组合,可由5个~10个基本分析副样组合而成。组合样的最大长度一般不超过 10m,质量一般要求200g,数量占基本分析样的10%~20%。 c)全分析样:由组合分析副样或基本分析副样组合,也可直接采取;数量为每个工业矿层1个~ 2个。 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样:采自各种矿石类型及其顶板、底板,可选自组合分析样或基本分析样的副 样,也可栋块样,注意锂元素等稀散元素

4.5.1.2卤水样品采集

卤水样品采集遵循以下要求: a)基本分析样: 1)湖水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一般每加深0.5m取1个样品;水深大于1m且小于10m 时,可分上、中、下采取3个样品;湖水深度大于10m时,每加深3m~5m取1个样品,同 一湖中的样品采集应在3d5d内完成。 2)潜卤水和承压卤水一般应按赋水介质和富水性能分层采取。潜卤水矿层应根据卤水化学 组分垂直分异的明显程度确定样品的长度,一般为2m~5m;承压卤水矿层应根据卤水层 和隔水层的厚度确定止水位置,严格止水,按层采取, b)多项分析样:一般按资源量估算块段或各勘查线上同一含水层直接采取。样品数量占基本分析 样的5%10%。 c)全分析样:可按含水层直接采取,样品数量取决于卤水矿层数量,一般每层取1个~2个

4.5.1.3样品采集质量要求

4.5.1.4气体样品采集

当矿床内发现气体时,应立即采取气体样,采样方法及测试项目参照《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 求。

NB/T 20133.4-2012 压水堆核电厂设施设备防护涂层规范 第4部分涂层系统可去污性的测定4.5.2化学分析样品加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