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562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C级以下临时性工程网点,可理设简易标志。 8.1.2各种类型的标石应设有中心标志。基岩和基本标石的中心标志应用铜或不 锈钢制作。普通标石的中心标志可用铁或坚硬的复合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 精细的十字线或嵌入不同颜色金属(不诱钢或铜)制作的直径小于0.5mm的中心点。 并应在标志表面制有”GPS"及施测单位名称。 8.1.3各种标石的规格,则附录B。 8.1.4各种天线墩必须附有强制对中装置。 8.2理石作业 8.2.1各级GPS点的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整块花岗石、 青石等坚硬石料凿制,但其规格应不小于同类标石的规定。 8.2.2埋设天线墩、基岩标石、基本标石时,应现场浇灌混凝土。普通标石可预 先制做,然后运往各点理设。 8.2.3埋设标石,须使各层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基偏差不得大于2mm。 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精度不得大于1mm 8.2.4当利用旧点时,应首先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S点理石要求 且能长期保存。必要时需要挖开标石侧面查看标石情况。如遇上标石被破坏,可以下标 石为准,重理上标石。 8.2.5方位点应埋设普通标石,并加适当标注,以便与GPS点相区分。 8.2.6GPS点理石所占土地,应经土地使用者或管理部门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 新理标石时应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一式三份,交标石的保管单位或个人,上交和 存档各一份。利用旧点时需对委托保管书进行核实,若委托保管情况不落实应重新办 理。 8.2.7AA、A和B级点标石理设后,至少需经过一个雨季,冻土地区至少需经过 个冻解期,基岩或岩层标石至少需经一个月后,方可用于观测。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和国家设施勿动的字样。 8.3.2B级GPS点标石理设后,需在周围砌筑混凝土方井或圆井护框,其内径根 据情况而定,但至少不小于0.6m,高为0.2m。 8.3.3荒漠或平原不易寻找的GPS点还需在其近旁理设指示碑,其规格参见GE 2898。 8.4埋石结束上交资料 a)填写了埋石填况的GPS点之记; b)土地占用批准文件与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c)埋石工作总结。

接收机的选用DB21T 1947-2012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根据需要按表6知

9.2.1新购置的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

9.2.1新购置的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

.2.2.1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GPS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型号应正确; )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 )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 D)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

9.2.2.2通电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 b)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 )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 d)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 9.2.2.3试测检验前,还应检验: )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否正确; 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c)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是否齐全,数据传输性能是否完好; d)通过实例计算,测试和评估数据后处理软件。 9.2.3GPS接收设备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完成后,应在不同长度的标准基线 (6.3.2.4规定的不同长度基线)上进行以下测试: a)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测试; b)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测试; c)接收机野外作业性能及不同测程精度指标测试; d)接收机频标稳定性检验和数据质量的评价; e)接收机高低温性能测试; f)接收机综合性能评价等。 9.2.4GPS接收机测试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见CH8016。 9.2.5GPS接收设备每年应定期检验:第9.2.2.1、第9.2.2.2、第9.2.2.3。 9.2.6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参加共同作业时,应在已知高差的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 超过相应等级限差时不得使用。 9.2.7GPS接收机或天线受到强烈撞击后,或更新接收机部件,或更新天线与接 收机的匹配关系后,应按新购买仪器做全面检验。 9.2.8天线或基座的圆水准泡、光学对中器,作业期间至少1个月检校一次。 9.3接收设备的维护 9.3.1GPS接收机等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均要求专人 押运,并应采取防震措施,不得碰撞倒置和重压,软盘驱动器在运输中应插入保护片或 废磁盘。 9.3.2作业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 方可上岗操作,未经允许非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操作仪器。 9.3.3接收仪器应注意防震、防潮、防晒、防尘、防蚀、防辐射,定期分别用清 洗盘和专用清洁剂清洗软盘驱动器或磁带机的磁头;电缆线不得扭折,不得在地面拖 拉、辗砸,其接头和联接器要经常保持清洁。 9.3.4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擦净接收机上的水汽和尘埃,及时存放在仪器箱内, 仪器箱应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箱内干燥剂呈粉红色时,应及时更换。 9.3.5仪器交接时应按9.2.2.1规定的一般检视的项目进行检查,并填写交接情况 记录。 9.3.6接收机在外接电源前,应检查电压是否正常,电池正负极切勿接反。 9.3.7当天线置于楼顶、高标及其他设施的顶端作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雷雨 天气时应有避雷设施或停止观测。 9.3.8接收机在室内存放期间,室内应定期通风,每隔1~2个月应通电检查 次,接收机内电池要保持充满电状态,外接电池应按电池要求按时充放电。 9.3.9严禁拆卸接收机各部件,天线电缆不得擅自切割改装、改换型号或接长。 如发生故障,应认真记录并报告有关部门,请专业人员维修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9.4辅助设备检验 GPS定位测量所用通风干湿表与空盒气压表应定期送计量检定部门检验,在有效其 内使用。

10.1观测区的划分 10.1.1AA、A、B级网的布测视测区范围的小、,可实行分区观测。当实行分区 观测时,相邻分区间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 10.1.2任一个同步观测子区或观测单元子区参加观测的接收机台数应符合表6第 三项的规定。 10.2观测计划 作业调度者根据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采用的GPS作业方法(静态或快速静态定 立测量)设计的基线的最短观测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观测计划表,按该表对作业 组下达相应阶段的作业调度命令。同时依照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 整。 10.3基本技术规定 10.3.1 各级 GPS 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 7 要求。

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级别项目AAAB cDE静态≥15≥15≥15≥15≥15≥15时段中任双频+P(Y)≥1≥1≥1一卫星有码快速效观测时双频全波≥3≥3≥3间 min静态单频或双频半≥55≥5波注1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表7中第七项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2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3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4观测时段数≥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10.3.2AA、A与B级观测时段的分布应尽可能日夜均匀,且夜间观测时段所占比例不得少于25%。夜间观测从日落后1小时开始起算至日出为止(以同步环最西部点为标准)10.3.3AA、A、B级测量必须同时观测记录各项气象元素和天气状况。C、D与E级测量可不观测气象元素,而只记录天气状况。10.3.4GPS静态定位测量时,观察数据文件名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号、观测单元、测站类型(是参考站还是流动站)日期、时段号等信息,具体命名方法依采用的GPS静态定位软件而定。10.3.5雷电、风暴天气时,不宜进行AA、A、B级GPS测量。10.4观测准备10.4.1GPS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行。10.4.2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B级不应在高标上安置天线b)需在战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先卸去标顶部,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依投影点安置天线。投影点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不得大于5mm,投影方法见GB/T17942;c)GPS点上建有寻常标时,应在安置天线前放倒标或采取其他措施;d)B级及以上各级GPS测量,其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顾及当地磁偏角修正后其定向误差应不大于±5°,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按此标记安置仪器;e)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互差小于3mm。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10.5观测作亚的要求 10.5.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10.5.2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联结无误,方可开机。 10.5.3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 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10.5.4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薄中的记录项目,测 量手簿格式、记录内容及要求见附录D。 10.5.5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 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 的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 记录在测量手薄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组织者。 10.5.6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 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须观测记录气象元素的等级GPS网点,每时段气象观测应 不少于2次。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时段长度超过2h时,应每当 UTC整点时增加观测记录上述内容一次,夜间放宽到4ho 10.5.7气象观测所用通风干湿表需悬挂在测站附近,与天线相位中心大致等高度 处。悬挂地点应通风良好,避开阳光直接照射,便于读数。空盒气压表可置于测站附近 地面,其读数应顾及至天线相位中心高度,加入相应的高程修正。 当测站附近的小环境与周围的大坏境不一致时,可在合适的地方量测气象元素,然 后加上高差修正化为天线相位中心处的气象元素。 10.5.8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其测量方法及要求见附录D。两次 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 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记事栏。 10.5.9除特殊情况外,不宜进行偏心观测,若迫不得已进行时,应测定归心元 素,其方法可参考附录F或GB/T17942。 10.5.10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 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10.5.11观测期间,不得在大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 10.5.12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 照晒,确保接收机止常工作。 10.5.13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充许进行以下操作: 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b)进行自测试; c)改变卫星仰角限; 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e)改变天线位置;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10.5.14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同一观测单元期间 a)参考站观测不能中断; b)参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要相同,不能变更。 10.5.15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 科完整无误,且将点位和战标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11外业成果记录 11.1记录类型 GPS测量作业所获取的成果记录应包括以下三类: a)观测记录(磁盘、光盘或磁带存储); b)测量手薄; c)其他记录,主要有观测计划、偏心观测资料等。 11.2记录内容 11.2.1观测记录项目主要有 : a)载波相位观测值、C/A码伪距和P(Y)码伪距等; b)对应观测值的GPS时间; c)GPS卫星星历参数; d)测站和接收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观测单元号、参考站或流动站、时 段号、近似坐标及高程、天线及接收机编号、天线高、观测日期、采样间隔、卫星截止 高度角。 11.2.2测量手薄分为四种。AA、A与B级静态定位测量一种,C、D与E级静态 定位测量一种,GPS快速静态定位参考站测量一种,及GPS快速静态定位流动站测量 种,格式见附录D。 11.3记录要求 11.3.1观测前和观测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认真细致,字边 清晰、工整、美观。 11.3.2各项观测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开刀和涂改,不得转抄和追记,如有 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止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其中大线高,气象读数等 原始记录不得连环涂改。 11.3.3手薄整饰,存储介质注记和各种计算一律使用蓝黑墨水书写。 11.3.4外业观测中接收机内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成一式两份,并在 外存储介质外面适当处制贴标签,注明网区名、点名、点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文 件名、采集日期、测量手簿编号等。两份存储介质应分别保存在专人保管的防水、防 电的资料箱内。 11.3.5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删改和编 。 11.3.6测量手簿应事先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不得缺陨。

14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同一观测单元期间 考站观测不能中断; 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要相同,不能变更。 15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 吴,且将点位和标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12.1.1软件及要求 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及B级GPS网基线预处理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 用软件,AA、A、B级GPS网基线精处理须采用专I门的软件,计算结果中应包括相对定 位坐标和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 部门批准方能使用。 12.1.2准备工作 a)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和CH1002及时对外业全部资料全面检查和验 收,其重点包括: 1)成果是否符合调度命令和规范要求; 2)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是否合理。 b)起算点坐标系,AA、A、B级应为ITRFYY国际地球参考框架,C级以下可为 WGS84坐标系。 AA、A、B级起算点的瞬时历元坐标精度应分别不低于0.2m、1m、3m,C及以下 各级起算点坐标精度应不低于20mo c)外业观测的气象数据要换算成适合于处理软件所需要的单位; d)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 e)高标点、偏心观测点,应根据大线高记录、投影手薄或归心用纸等计算归心改 正数,计算公式可参见附录F或GB/T17942。 12.1.3解算方案 a)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 单基线解; 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c)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以观测单元为单位制定解算方案。 12.1.4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 a)AA、A、B级网基线精处理应采用精密星历。 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级以下各级网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 b)各级GPS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 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 c)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 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一一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 方差一协方差阵。 d)B级以上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可采用双差解、单差解或非差解。

12,1.4 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以上的基线充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 最优结果。 e)对于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5min的快速定位基线,必须采用合格的双差固定 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12.2.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 12.2.2B级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级以下各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 差d。,两两比较应满足下式的规定:

式中:一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12.2.3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附录E规定。 12.2.4C级以下各级网、及B级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 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式中:n—闭合环边数;

Wx≤3/no Wy≤3 /no Wz≤3/ng Ws≤3 3ng

Wx≤3/no Wy≤3/no Wz≤3 /ng Ws≤3 /3nc

Ws = Wx? + W?+ Wz

2.3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质量检核 2.3.1AA、A、B级基线精处理后应计算基线的△X分量、△Y分量 的重复性,重复性定义为:

式中:n一同一基线的总观测时段数; C;一一一个时段的基线某一分量或边长; 呢一该时段i 相应于 Ci 分量的方差; Cm一各时段的加权平均值。 还应对各基线边长分量、北分量和东分量的重复性进行固定误差与比例误差的直线 拟合,作为衡量基线精度的参考指标。 12.3.2AA、A、B级GPS网,同一基线不同时段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规定:

dax≤3/2Rax

dax≤3 /2RAx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d≤3/2R daz≤3/2Rz ds≤3 /2Rs

式中R田(4)计算。 12.3.3AA、A、B级基线精处理后,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分量闭合差足:

12.3.3 AA、A、B级基线精处理后,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分量闭合差足

Wx≤20wx Wy≤20wY Wz≤20wz Coxi) =I owY =

Wx≤Z0WwX Wy≤20wY Wz≤20wz 0xi) i= 1 ? LoYi) i)

式中r为环线中的基线数,i)(C=△X,△Y,△Z)为环线中第i条基线C分量的 方差,由基线处理时输出。 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30w oWv = 2WD: WT W= [WAWA WAz w) w w) w = w2x + w2y + w2z

W≤30w oW = 2WD:WT = W= WAX WAY WA w) w w= VwAx + wAy + wA

Dbi—环线中第i条基线方差——协方差阵。 12.3.4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同一测站的坐标分量在不同的同步图形中 互差,在起算点松驰时应小于1m,在起算点固定时应小于0.2m。 12.3.5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必须对基线方差一一协方差阵是否符合实 际精度予以检核井在平差中调整。 12.4重测和补测 12.4.1未按施测方案要求,外业缺测、漏测,或数据处理后,观测数据不满足表 7规定时,有关成果应及时补测。 12.4.2充许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或附合路线闭合差 检验中超限的基线,而不必进行该基线或与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的重测,但必须保证 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有关的同 步图形。 12.4.3由于点位不满足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种限 差检核要求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布设新点重测或者舍弃该点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2.4.4对需补测或里测的观测时技或基线,安其体力机原因,在两定衣安求的 前提下,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 12.4.5补测或重测的分析应写入数据处理报告。 12.5GPS网平差 12.5.1软件及要求 AA、A、B级网整体平差应使用专门研制的软件,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可使用随 机商用软件; 12.5.2AA、A、B级GPS网无约束平差 12.5.2.1无约束平差应选取一个相应于观测历元的ITRF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点 作为起算基准。 12.5.2.2无约束平差时,根据外业作业期的分期、及作业技术要求的不同,可以 分成若干子区,分别进行无约束平差。若进行相邻子区间无约束联合平差时,可引入若 干系统误差参数(尺度、定向等),并对每一系统误差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12.5.2.3无约束平差应作以下参数统计检验: a)方差分量因子估值。检验; b)每个改正数粗差的检验。 12.5.2.4无约束平差应输出在ITRE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 坐标、各基线的改正数和基线向量平差值、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大地坐标分量及其 精度信息。 12.5.3AA、A、B级GPS网整体平差。 12.5.3.1整体平差应在相对于某一历元的ITRFYY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进行。 各子网历元不同时,应利用板块运动模型和速度场做统一的归算。 12.5.3.2整体平差中作为起算基准的点的坐标应作为加权基准平差,即引入起算 点的全方差一一协方差阵,并乘以适当的松驰因子来进行权的确定。 12.5.3.3整体平差应作以下参数检验: a)验后单位权方差因子。的检验; b)转换参数和变形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12.5.3.4参数检验后,应从模型中消去不显著的转换权和变形参数,并重新平 差。 12.5.3.5整体平差后,应提供在ITRFYY国际地球参数框架下各点的地心坐标和 大地坐标、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和大地坐标分量、所有参予平差的基线的改止数及平 差值及其精度信息。 12.5.4C级以下各级GPS网无约束平差 12.5.4.1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一一协方差 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一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 束平差。无约束平差须提供各点在WGS一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

12.5.,4C 级以下各级 GPS 网无约束平差

12.5.4.1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一一协方差 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一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 束平差。无约束平差须提供各点在WGS一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 和其精度信息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VAx≤30 VaY≤30 Vz≤30

式中:一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的精度。 否则,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方法 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满足。 12.5.5C级以下各级GPS网约束平差 12.5.5.1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可选择在WGS一84坐标系(必要时) 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 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12.5.5.2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止数 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 12.5.5.3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12.5.4.2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 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dVax、dVAy、dVaz)应满足下式

dVax≤20 dVay≤20 dVz≤20

式中:一为相应等级基线的规定精度。 否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应 采用自动或人工的方法剔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上式满足。 12.6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编写技术总结 12.6.1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或整体平差)的结构均要求拷贝到磁 (光)盘和打印各一份文件,磁(光)盘要装盒,打印成果要装订成册,并要贴上标签 注明资料内容。 12.6.2外业技术总结内容应包括: a)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供电等情况; b)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 c)施测单位,施测起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技术状况; d)作业技术依据; e)作业仪器类型、精度以及检验和使用情况; f)点位观测条件的评价,理石与重合点情况; g)联测方法、完成各级点数与补测、重测情况,以及作业中发生与存在问题的说 明; h)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数据检核情况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12.6.3内业技术总结应包含以下内容: a)数据处理方案、所采用的软件、所采用的星历、起算数据、坐标系统,以及无 约束平差、约束平差情况; b)误差检验及相关参数和平差结果的精度估计等; c)上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建议或改进意见; d)各种附表与附图。

13.1成果验收 13.1.1成果验收按CH1002进行。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 其备份,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 13.1.2验收重点包括: a)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 b)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 c)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 d)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13.1.3验收完成后,应写出成果验收报告。在验收报告中应按CH1003对成果的 质量做出评定。 13.2上交资料 a)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 b)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理石资料; c)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 d)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薄及其他记录; e)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f)GPS网展点图; g)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A 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 (标准的附录)

A1WGS一84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1.1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21980 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

A2.1参考椭球基本参数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匕京坐标系参考椭球的基

长半径a=6378245m 短半径b=6356863.0188m 偏率α=1/298.3 第—偏心率平方e?=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8525414683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B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 (标准的附录)

附录B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

GPS 点之记(见表 B1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B3GPS 网选点图

顺区城GPS网选点图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②天线墩足筋±12~20mm毫 裹筋7~10mm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附录 C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

C1通风干湿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使用

GB/T 5158.3-2011 金属粉末 还原法测定氧含量 第3部分 可被氢还原的氧空盒气压表的主要技术要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D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 (标准的附录)

附录 D测量手薄记录及有关要求

D1.1 测量手薄封面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RHB 508-2015 耐高温再制干酪感官评鉴细则注:气象元素各栏内应记录气象仪器读数和相对应的修正值。

1.3 C、D、E 级测量手薄记录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