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08-1999 城市测量规范.pdf

CJJ08-1999 城市测量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56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J08-1999 城市测量规范.pdf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向观测方向)。当采用边角组合交会时,多余观测数应 与上述各等插点规定相同。 3首级三角网的起始边长,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 定。

2.1.10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

1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设计应和三角网的规格取得一致,也 应重视图形结构GB 29146-2012 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各边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 于100°且不宜小于30°,个别角度也不应小于25°。 2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 2. 1. 10 的规定。

表2.1.10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角度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1. 9 的规定。 4对于由测边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或扇形,应根 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 核,检核公式应按本规范第2.6.6条的规定采用。

1三、四等及一、二、三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2.1.11一1的规定,一、二、三级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 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一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三级导线的布设可根据高级控制点的密度、道 路的曲折、地物的疏密等具体条件,选用两个级别;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11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

表2.1.11一2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2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 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 3)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 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4)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 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 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2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网时,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作为加 密网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导线网。导线相边长 之比不宜超过1:3。 3对不存在通视条件的GPS 网点或其它控制网的孤点,采 用四等及以下各级加密导线网时,可布设成无定向导线网。但是 严禁布设成两起算点之间单线附合形式,而应布设成具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闭合环,或组成结点的导线网,以保证导线网的精度与 可靠性。在闭合环数或结点数较少时,应适当提高导线测角的精 度。 4各级导线如采用钢尺丈量,当导线与三角点连接而需要布

设三角副点传算网时,宜选设两条基线,构成双三角形或大地四 边形,基线长度不宜短于副点至三角点距离的1/2,传算网内角不 得小于30°。 当导线边长跨越河流或障碍物无法首接丈量时,可采用解析 图形间接求距。 5一、二、三级导线边长用钢尺量距时,三角副点传算网角 度观测的测回数应较相应级别导线增加1~2测回。三角形闭合 差:一级不得大于士15",二级不得大于士25",三级不得大于士40″ 传算网中基线丈量应比导线量距时增加一次往返丈量,各次丈量 较差的相对误差:一级不得大于1/28000,二级不得大于1/21000, 三级不得大于1/14000。 6各级导线边长采用普通钢尺进行丈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2.1.11一3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2.1.11一3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1)平坦光滑路面采用铺地丈量法,起伏地采用悬空丈量法。 设置轴杆架的高差,相架不宜大于1m,尺段高差用普 通水准仪中丝单面尺往返或双面尺单程测定; 2)拉力采用10kg或15kg重锤的重量,或者使弹簧秤指针 读数为10kg或15kg,弹簧秤须经常与标准拉力相较以 保证拉力正确。 7导线作业用的钢尺,应在比尺场上按量线时使用的同样方 去进行长度检定,检定钢尺丈量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

1)平坦光滑路面采用铺地丈量法,起伏地采用悬空丈量法。 设置轴杆架的高差,相邻架不宜大于1m,尺段高差用普 通水准仪中丝单面尺往返或双面尺单程测定; 2)拉力采用10kg或15kg重锤的重量,或者使弹簧秤指针 读数为10kg或15kg,弹簧秤须经常与标准拉力相较以 保证拉力正确。 7导线作业用的钢尺,应在比尺场上按量线时使用的同样方 去进行长度检定,检定钢尺丈量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

二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2. 2技术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2.2.1技术设计前,应收集城市各项有关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 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网的图上设计。收集的资料应 包: 1城市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以1:10000~1:100000为宜) 和交通图,以及有关气象和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2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开发方面的资料。 3城市内已有的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平面控制网图、水准路 线图、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1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展绘出城市原有的控制点、国家 控制点以及起始边的位置。 2按照技术规定设计城市新网(锁)的控制点、起始边的位 置,并拟定对旧网或国家控制网的联测方案。 3在地形图上判断和检查各相邻点间的通视情况,不能确保 通视的方向,应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和在视线上的位置,计算及把 定两端点现标最经济合理的高度。对没有确实把握的点位或方向。 应设计几个备用方案。如为GPS网,则不需要每边都通视。 4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如提出多种布网方案, 应充分利用电算技术,算出各方案中的技术经济指标,然后比较 先择,进行控制网最优化设计。 5按照三角高程控制网对高程起算点的密度要求,拟定各等 三角点的水准联测路线。 6根据对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编写技术设计 书并拟定作业计划。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高 度(或距离),二等不宜小于1.5m;三、四等及一、二级小三角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以能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为原则;一、二、三级导线不宜小 干0.5m。采用光电测距时。选点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4.4条的 规定。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高建筑物顶面 上,便于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各级导线亦可布设 墙上标志。 3标高度合理,作业安全,便于低等点的加密,边缘点位 立照顾日后扩展应用的便利。 4宜利用城市原有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各级导线也 应充分利用已理设永久性标志的规划道路中线点。 2.2.4二、三等控制点应建造标,四等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二级小三角不建立标。 现标类型可采用寻常标、双锥标、复合标、屋观测台和 等,应因地制宜选用钢材、木材和钢筋混凝建造,各等平面 空制点战标规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2.2.5各类标的照准标的可采用标心柱或微相位式照准圆简, S算得(S为控制网的边长)。 P 2.2.6建造各种类型的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 2照准标的中心、仪器台中心,基本与标石中心位于一条铅 垂线上,其最大偏离值不应超过10cm。 3标柱离开观测视线的距离:二等点不应小于20cm。 三、四等点不应小于10cm。 .2.7各等级控制点均应理设永久性的标石,平面控制点标志、 示石及其造埋的规格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坑底填以砂石,揭适 夯实或浇灌混凝上底层。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 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其它平面控制点,宜埋设柱石。 三、四等导线点和各级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亦可兼做低等水 点用(此时标志应为圆包,标石底层应浇灌混凝土)。标志中心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以能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为原则; 二、三级导线不宜小 干0.5m。采用光电测距时。选点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4.4条的 规定。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高建筑物顶面 上,便于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各级导线亦可布设 墙上标志。 3标高度合理,作业安全,便于低等点的加密,边缘点位 立照顾日后扩展应用的便利。 4宜利用城市原有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各级导线也 应充分利用已埋设永久性标志的规划道路中线点。 2.2.4二、三等控制点应建造标,四等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二级小三角不建立标。 现标类型可采用寻常标、双锥标、复合标、屋观测台和 标等,应因地制宜选用钢材、木材和钢筋混凝士建造,各等平面 控制点战标规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2.2.5各类标的照准标的可采用标心柱或微相位

1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 2照准标的中心、仪器台中心,基本与标石中心位于一条铅 垂线上,其最大偏离值不应超过10cm。 3标橹柱离开观测视线的距离:二等点不应小于20cm。 三、四等点不应小于10cm。 2.2.7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平面控制点标志、 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坑底填以砂石,捣固 夯实或浇灌混凝上底层。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 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其它平面控制点,宜埋设柱石

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坑底填以砂石,捣固 夯实或浇灌混凝上底层。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 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其它平面控制点,宜理设柱石。 三、四等导线点和各级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亦可兼做低等水 准点用(此时标志应为圆包,标石底层应浇灌混凝土)。标志中心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厂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心点

2.2.8各等级三角点、边角组合网点与GPS点宜取村名、山名、 地名、单位名作为点名,并应向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仔细调 查后确定。同一测区有相同的点名应加以区别。新旧点重合时宜 采用旧点名,不宜随便更改。各等级导线点可按区域或线路命名 编号。

2.2.9点位选定后,宜逐点标定,绘制选点图。

二、三、四等控制点应办理标志委托保管手续,其它 需要而定。标和标石应定期巡视检查和维修。

2.3.1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新购 置(无检验资料)的光学经纬仪,应按现行《国家三角测量和精 密导线测量规范》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光学经纬仪系 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一测区开始作业 前应对光学经纬仪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1 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 2 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的测定。 3 水平轴不垂首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 4 垂首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 5 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 6光学对中器的检验和校正。 光学经纬仪检定周期宜为一年。检验资料应详细记录、计算、 整理,装订成册。 2.3.2水平角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检查标是否稳固安全,确认其稳固后,方可进行观测。 2整置仪器,按选点图或概略方向值找到观测方向,辨认照 准目标附近的地形特征,以便观测时能顺利找到目标。并检香视 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本章第2.2.3条第1款的规

程撑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定。方向观测要选择一个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 作为零方向。 3为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长短周期误差、测微器分划误差及 行差的影响,应使水平角观测各测回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 的不同位置上。应事先编制观测度盘表,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应 按附录E采用。对于电子经纬仪,可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 配。

2.3.3水平角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晴天 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时,不应进 行观测

2.3.3水平角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晴天

水平角观测一般在白大进行。二等点上的全部测回,应在两 个以上时间段(上午、下午、夜间各为一个时间段)完成, 每个时间段观测的基本测回数不应多于全部基本测回数的 2/3;按全组合测角法观测时,同一角度各测回不得连续观测。二 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上的全部测回,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

可不归零。二等三角点亦可按全组合测角法或三方向法观测。方 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对好度盘和测微器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 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 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按本条第 2款方法进行读数: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 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 准零方向,按本条第2款方法进行读数。 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 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厂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应超过一格。气泡位置偏离接近一格时,应 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有纵轴倾斜传感器校 正的电子经纬仪可不受此限。

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共同方向角值之 差,不应大于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二倍。分组观测最后结果,按 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等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尚数不应超过方向总数的1/3, 放弃方向补测时,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测回已测完,某些方 句尚未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2.3.8在高等级控制点上设站观测低等级方向时,应

等级方向,且宜是与低等级方向构成图形的高等级方向。高等级 方向间夹角的观测值和原观测角值(当查不到原观测成果时,则 用原平差值)之差不应超过士2/mä十mä,式中的mn、m。为相应 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3.9各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

2.3.9各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9的 规定。

3.9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

注:n。为测回数,nd为方向数。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二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10 的规定。 2在三、四等导线点上,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 观测(当多于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法观测),在总测回数中应以 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 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 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得β1和βr后,按β1十β一360°=4 听计算的4.值(即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三等不应超过王3.0,四 等不应超过士5.0″。 3为了减弱对中误差对测角量距的影响,各等级导线宜采用 三联脚架法。

2.3.10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

. 3. 11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2.3.11的规定。

表2.3.11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注: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士3°时,该方向的2C(C为视准轴误差)较差可按同 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方法比较应在 手簿中注明,

注: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土3°时,该方向的2C(C为视准轴误差)较差可按同 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方法比较应在 手簿中注明。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凡超出本规范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重测应在 基本测回完成并对成果综合分析后再进行。 22C较差或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 方向。因测回较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 则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 3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 则。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1/3时 包括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该测回应重测 4采用方向观测法时,每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尚测回数,不 应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否则整站重测。 方向观测法重测数的计算,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 个方向算作一个方向测回;因零方向超限而重测的整个测回算作 nd一1)个方向测回。每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按(nd一1)n。计算, d为该站方向总数,n。为测回数。 5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应载入记薄。重测与基本测回 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6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 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1归心元素测定,宜用经纬仪置于三个仪器位置上按盘左、 盘右投影,投影面的交角应接近60°或120°。如因地形限制,也可 在交角约为90°的两个位置上连续投影两次(两次间须稍变动仪 器位置)。投影的示误三角形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对 于标石、仪器和回光中心的投影应小于5mm;对于圆简、标心柱 中心的投影应小于10mm。 2投影应在专用投影纸上(如用透明纸需投影后贴在投影纸 上)进行,投影完毕应描绘本点的两个观测方向,其中一个宜为 零方向。其观测值与描绘值之差,当偏心距小于0.3m时,不应超 过2°;偏心距大于0.3m时,不应超过1°。偏心距e量至毫米,偏

厂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心角0量至15。 3在不设测站观测的点上进行照准点投影时,描绘方向包括 测站点方向,同时用仪器观测两个描绘方向间的夹角记于投影纸

照准点投影距观测的时间:二等观测8m及8m以上战标不应 超过一个月,二等观测8m以下标和三、四等观测不应超过两个 月。对于高标或不稳固的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投影 次数。当遇大风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投影。 2.3.15二、三等网的方向观测值应按下式进行高斯投影的方向 改化计算:

p" 01.2 (α—2)(2y1+y2) 6R p" 02.1 6R (2—i)(y1+2y2)

p" 01.2=—02、1= (12) 2R2 9m

式中 61.2 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 值("); 82.1 测站点2向照准点1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 值("); α1、α2、y1、y2 1、2两点的坐标值(m); Rm 参考椭球面在1、2两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 径(m); ym 1、2两点的横坐标平均值(m)。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2.4.2对光电测距仪(主要指红外光相位式电子测距仪)及其主

1 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或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 2 测尺频率的检验。 3 照准误差(发光管相位均匀性)和幅相误差的检验 4 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5 仪器测程和反射棱镜性能的测试。 6 周期误差的测定。 7 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 8 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测试。 10 气压表和温度表的检验与校正。 11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较正。 使用中的测距仪应对本条中第1、2、4、6、7、8、11款进 定,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对本条第10款检定周期宜为

1测距边的长度宜在各等级控制网平均边长(1土3 范围内选择,并顾及所用测距仪的最佳测程。 2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m以上。 3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表2.4.6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1)气象仪表宜选用通风干湿温度表和空盒气压表。在测距时 使用的温度表及气压表宜和测距仪检定时一致。 2)到达测站后,应立刻打升装气压表的盒子,置平气压表 避免受日光曝晒。温度表应悬挂在与测距视线同高、不受 日光辐射影响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待气压表和温度表与周 围温度一致后,才能正式测记气象数据。

日光辐射影响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待气压表和温度表与周 围温度一致后,才能正式测记气象数据。 2.4.7 测距观测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晴天日 出后与日落前半小时内不宜观测,中午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 青况留有适当的间歇时间。阴天有微风时,可以全天观测。 2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气及大气透明度很差 的情况下不应作业。 2。4。8测距的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2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时作 业: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稳定的工 乍状态时方可正式测距。读数时,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最佳回光 言号范围内。 3在晴天作业时仪器须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亦不

1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晴天日 出后与日落前半小时内不宜观测,中午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 青况留有适当的间歇时间。阴天有微风时,可以全天观测。 2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气及大气透明度很差 的情况下不应作业。 2.4.8测距的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2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时作 业: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稳定的工 作状态时方可正式测距。读数时,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最佳回光 信号范围内。 3在晴天作业时仪器须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亦不 宜顺光、逆光观测。仪器的主要电子附件也不应曝晒。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4宜按仪器性能在规定的测程范围内使用规定的棱镜个数, 作业中使用的棱镜宜与检验时使用的棱镜一致。 5严禁有另外的反光镜位于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对讲机亦 应暂时停止通话。

生·U 不用直用直按以异距时,重直用测定精度按下式 计算:

~2 p" 5Tsina.

(2. 4. 10)

式中m" 一单程观测时所需垂直角测角中误差; 垂直角; T一一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的分母。 以(2.4.10)式计算的垂直角测角精度为引数,其观测方法 及测回数应符合表2.4.10的规定。

表2.4.10垂直角的观测方法及测回数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上两式中D 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 距离(m)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S 经气象、加乘数与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测距仪与反光棱镜之间的高差(m) 垂直角观测值; f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不论 仰角或俯角,f恒为正值("); 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 Rm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m)

2.4.12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1测距边水平距离D归算到参考球面上的边长S 式计算:

Hm+hg+(Hm+hg)2 S'。=D (1 Rn R2

(2. 4. 12. 1)

Hm 测距边高出大地水准面(黄海平均海水面)的平均 高程(m); 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 (m); 测距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由S'。再归算到高斯平面的测距边边长S。按下式计算。

测距边高出大地水准面(黄海平均海水面)的平均 高程(m); 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

Rn一一测距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由 S"。再归算到高斯平面的测距边边长S。按下式计

ym (4y)2 S=S'。{1+ 2R² 24R²

2. 5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

2.5.1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和相应等级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均

2.5.1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和相应等级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均 可利用GPS定位技术,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方式进行测量。 2.5.2GPS网的技术设计除应符合本条规定外,还宜符合本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2节的有关规定。 GPS网的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或工程GPS网按相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各等级GPS网相点间弦长精度和主要技术要求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 的规定。 布网原则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预期达到的精度、测区的地理自 然条件与交通状况,进行GPS网的设计。 2)GPS网宜布设为全面网,当需增设骨架网加强控制网精 度时,可分级布网: 3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需考虑常规测量方 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4)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 合路线形式。各等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的边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 术规程》CJJ73的规定; 5)布设GPS网时,应与附近的国家地面控制网点联测,联 测点数不得少于3个,并均匀分布于测区中。当测区较 大或改建城市原有控制网时,还应适当增加重合点数 以便取得可靠的坐标转换参数 6)为求得GPS网点的高程,网中应有分布均匀、密度适当 的者十个高程联测点,联测应采用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联测的高程点平原地区不 宜少于5个点,对丘陵或山地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 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选点与理石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 程》CJJ 73的规定。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各等级GPS网的观测应选用双频或单频GPS接收机,接 收机标称精度:二等应优于(10mm十2ppm),二等以下各等级应 优于(10mm十5ppm);同步观测接收机数:二、三等不应少于3 台,三等以下各等级不应少于2台。 2施测前,按照测区的平均经度、纬度和作业日期编制GPS 门星可见性预报表,根据该表进行同步观测环图形设计和时段设 计,编制出作业计划进度表。 3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定。 4城市GPS网测量不观测气象元素,只记录天气状况。 5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天 线,按统一规定的记号安置大线并指向正北。大线安置需严格对 中。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量至毫米,两次量高较 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大线高。若较差超限,应查 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录在观测手簿记事栏内。 6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7测量手薄应在现场逐行、逐栏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不得事 后补记或追记。 8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 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2.5.5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野外数据处理与检核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解求当大时段所有同步基线。对 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 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 的规定; 2)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 个GPS网中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 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现行行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 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 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定。

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定; 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 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定。 2GPS网平差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GPS 空间向量网,并在WGS一84地球球上进行三维无约 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的规定; 2)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 或城市独立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 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 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 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的规定。 2.5.6GPS测量全部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技术总结报告,包括下 列内容: 1测区概况,自然地理条件等。 2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资料情况,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 要求。 3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接收设备类型以及 捡验情况,观测方法,作业环境等。 4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 数据处理内容、方法与软件情况。 提交成果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5.7 GPS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 技术设计书。 2 全部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 3 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全部坐标成果。 4 GPS网示意展点图。 5 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和成果验收报告。

列内容: 1测区概况,自然地理条件等。 2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资料情况,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 要求。 3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接收设备类型以及 检验情况,观测方法,作业环境等。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 5 数据处理内容、方法与软件情况。 6 提交成果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5.7 GPS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 技术设计书。 2 全部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 3 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全部坐标成果。 4 GPS网示意展点图。 5 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和成果验收报告

厂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2.6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

2.6.1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 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薄中,字迹应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 擦察改、转抄,外业手薄或记录纸应进行编号。成果也可采用电子 计算机记录,此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 定》ZBA76003、《三角测量电子记录规定》ZBA76004和《导 线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2002执行。 2.6.2手簿各记事项目,每一测站或每一观测时间段的首未页都 应记录清楚,填写齐全。 水平角观测手薄中照准点一栏,全组合测角法观测时,每测 可只记录方向号数、照准标的;方向观测时,每站第一测回应记 录所观测的方向号数、点名和照准标的,其余测回仅记录方向号

2.6.3对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角观测,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 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垂 直角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得连环更改。 2距离测量和轴杆头水准测量中,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更 攻,来和分来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差的往、返测或 两次测量的相关数字不得连环更改。 3更正错误,均应将错误数字、文字整齐划去,在上方另记 正确数字和文字。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 和重洲结果的所在市数

手薄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 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本规范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1计算三角形闭合差、测角中误差(宜由20个以上三角形 闭合差计算),不得超过本章第2.3.9条限差规定。测角中误差m"

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W.) m"s=± 2nt

式中Wt一一三角形闭合差("); nt一三角形的个数。 2三角网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DG/TJ08 2081-2011 空调水系统化学处理设计规程2)起始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m? Zctg*β+ Wic=±2 on2 S. S2

)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c=±2/n·m十m²,十m

2.6.6边角组合测量检核的项目和限差应符合下列

1边长用光电测距仪进行往返观测时SB/T 10829-2012 豆制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按下式评定距离测量 的单位权中误差:

[P AAa] u士 2ns 1 令 P;= o?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