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5639-2019 煤调湿蒸汽回转干燥机.pdf

HG/T 5639-2019 煤调湿蒸汽回转干燥机.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4650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HG/T 5639-2019 煤调湿蒸汽回转干燥机.pdf

5.5.2机身筒体材料使用复合钢板时,复合钢板应符合GB/T8165或NB/T47002.1的规定,且应

5. 6管支撑结构的设讯

5.6.1管支撑板应按照每圈换热管的根数进行设计,宜为每圈3根或6根换热管设置一个管支撑。 每组管支撑的个数如果为奇数,则每组设置前后3排;每组管支撑的个数如果为偶数,则每组设置前 后2排。 5.6.2第一组支撑离进料端的距离应不大于1500mm,两组管支撑之间的最大间距应不超过 3300mmQSLM 0003S-2015 云南山里木茶叶有限公司 乌龙茶,滚圈两侧750mm范围内不可设置管支撑板。 5.6.3换热管与管支撑的间隙应不大于1.5mm。 5.6.4 管支撑板管孔边沿应圆弧过渡,圆角应不大于3mm。 5.6.5管支撑板设置加强筋,管支撑板和加强筋与筒体焊接应采用全焊透结构。 5.7旋转接头的设计 5.7.1 设计压力范围:0.4MPa~2.0MPa。设计温度范围:100℃~350℃。 5.7.2方 旋转接头应采用三端面结构。 5.7.3 密封环应采用耐高温浸锑石墨环。 5.7.4中心管表面堆焊或喷涂硬质合金,硬度HRC55~HRC65,表面粗糙度Ra≤0.4μm。 5.7.5补偿弹簧应采用耐高温的材料,选材与计算参照GB/T23935。

5.6.1管支撑板应按照每圈换热管的根数进行设计,宜为每圈3根或6根换热管设置一个管支撑。 每组管支撑的个数如果为奇数,则每组设置前后3排;每组管支撑的个数如果为偶数,则每组设置前 后2排。

5.8.1出料箱的尾气出口、出料口应设置车

1出料箱的尾气出口、出料口应设置软连接。

5.8.2出料箱顶部应对称设置防爆门。 5.8.3出料箱下部两侧应对称设置保护氮气接入口、消防水接入口。 5.8.4出料箱壳体外壁应设计蒸汽伴热盘管及保温。 5.9支撑系统的设计 5.9.1滚圈厚度应不小于150mm~350mm。 5.9.2托轮宽度应大于滚圈宽度30mm~60mm。 5.9.3托轮组的夹角一般为28°~30°。 5.9.4固定端支撑应设置机械挡轮系统或液压挡轮系统。液压挡轮系统须具备输出恒定压力及补偿 压力的功能;液压挡轮系统应设置限位器;液压挡轮系统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a。 5.9.5滚圈宜采用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球墨铸铁或低合金钢铸件。锻件应符合JB/T6396一2006 中IⅡI级锻件的规定,球墨铸铁应符合GB/T1348的要求,铸钢件应符合JB/T5000.6一2007的 要求。 5.9.6托轮宜采用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球墨铸铁或低合金钢铸件,挡轮应采用大型碳素结构钢锻 件。锻件应符合JB/T6396一2006中Ⅱ级的规定,球墨铸铁应符合GB/T1348的要求,铸钢件应符 合JB/T5000.6—2007的要求。 5.9.7托轮轴、挡轮轴合金钢锻件,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077的规定。

表3滚圈、托轮常用材质硬度对照表

5.10传动系统的设计

5.10.1大齿圈宜采用中碳钢或低合金钢铸件,铸件应进行正火加回火处理。 5.10.2传动小齿轮、传动小齿轮轴宜采用合金钢锻件,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077 的规定。 5.10.3传动小齿轮宽度应大于大齿圈宽度30mm~50mm。 5.10.4传动小齿轮与大齿圈的中心连线与铅垂线的夹角为20°~45° 5.10.5直径大于3200mm的干燥机应设置带离合器的盘车系统,盘车筒体转速范围为0.15r/min~ 0.2r/min。 5.10.6传动系统采用非变频电机时,电机与减速机间应设置液力耦合器。 (12)

HG/T5639—2019 润滑。 5.12.2润滑形式:石墨润滑、滴油润滑、浸油润滑。 5.12.3大齿圈与传动小齿轮啮合面应采用滴油润滑、浸油润滑。 5.12.4集油槽焊缝应采用连续焊接,组装前应进行渗油试验。 5.12.5防滑罩密封面垫片应选用耐油橡胶。 5.13保温的设计 5.13.1 保温元件外表面应设置保温螺钉。 5.13.2 最外层保温护板接缝应搭接,保温螺钉不宜穿透保温护板 5.13.3 保温材料应选用防水、防絮化的材料。

HG/T5639 润滑。 5.12.2润滑形式:石墨润滑、滴油润滑、浸油润滑。 5.12.3大齿圈与传动小齿轮啮合面应采用滴油润滑、浸油润滑。 5.12.4集油槽焊缝应采用连续焊接,组装前应进行渗油试验。 5.12.5防滑罩密封面垫片应选用耐油橡胶。 5.13保温的设计 5.13.1 保温元件外表面应设置保温螺钉。 5.13.2 最外层保温护板接缝应搭接,保温螺钉不宜穿透保温护板。 5.13.3保温材料应选用防水、防絮化的材料。

5.14材料的一般要求

5.14.1受压零部件和传动零部件的材料应具有质量合格证。

干燥机受压元件的制造应符合GB/T150.4的规定,非受压元件的制造应符合NB/T47003.1的 规定。

钢结构件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焊接变形在图样规定的范围内。较大机加工结构件焊接 后应进行退火处理,消除应力

件在机加工前应进行退火处理,消除应力

6.5.1机身长度尺寸偏差应不大于士4L/10000[L为机身长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 6.5.2两滚圈中心距尺寸偏差应不大于士3L,/10000[L,为两滚圈中心距的数值,单位为毫米 (mm)。 6.5.3机身上每节简体同一截面上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表6的规定

表6筒体同一截面上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

6.5.4筒节环焊缝对口错边量应不小于1.5mm,纵焊缝对口错边量应小于1mm,棱角误差应不大 于2mm。 6.5.5机身组对成形后,同轴度、直线度公差值应不大于表7的规定。

6.5.4筒节环焊缝对口错边量应不小于1.5mm,纵焊缝对口错边量应小于1mm,棱角误差应不大

表7同轴度、直线度公差

6.5.6机身纵、环焊缝应进行不少于20%射线检测,应按NB/T47013.2一2015执行,技术等级为 AB,Ⅲ级为合格。 6.5.7筒节纵、环焊缝的坡口宜采用机加工,每个筒节纵焊缝应不多于2条。拼板时,拼板弧长应 不小于1/4周长,筒节长度应不大于1500mm,相邻筒节纵焊缝应错开,沿周长距离应不大于 800mm。

HG/T 56392019

6.7.3齿形加工应符合GB/T10095.1—2008和GB/T10095.2—2008的8级精度的规定,齿 面不应有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且不允许补焊。 6.7.4齿廊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应按GB/T9443一2007的1级为合格。 6.7.5大齿圈加工完成后,在其侧面刻出分度圆线,宽2mm、深1mm,便于安装时的找正。 6.8传动小齿轮 6.8.1铣齿前应进行超声检测,应按NB/T47013.3一2015的IⅡ级为合格。 6.8.2齿形加工应符合GB/T10095.1—2008和GB/T10095.2—2008的8级精度的规定。 6.8.3齿面热处理后的硬度应高于大齿圈齿面硬度,其硬度差值应不小于HB30。 6.8.4齿廊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应按NB/T47013.52015的I级为合格。 6.8.5传动小齿轮制成后,在其侧面刻出分度圆线:宽2mm,深1mm

6.9.1机加工表面不应存在裂纹、夹层、夹渣等缺陷。 6.9.2工件应进行超声检测,应符合JB/T5000.14一2007的规定,机加工表面1/3厚度范围内合 格级别为JB/T5000.14—2007的1级。 6.9.3全部机加工表面应进行磁粉检测,应符合JB/T5000.14一2007的规定,合格级别为JB/ T5000.142007的1级。 6.9.4机加工表面硬度应符合图样要求,但应保证工作表面至100mm深度范围内其变化值不超过 HB15(由制造厂提供热处理试样的硬度分布曲线)。 6.9.5工作表面粗糙度值Ra≤3.2μm。

6.10.1当托轮、挡轮材料为锻件时,对其机加工表面应进行超声检测,应接NB/T47013.3一2015 的Ⅱ级为合格;当托轮、挡轮材料为铸钢件时,对其机加工表面应进行超声检测,机加工表面下1/3 享度范围内应按GB/T7233.1一2009的3级为合格。 6.10.2机加工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锻件应按NB/T47013.5一2015的IⅡ级为合格,铸钢件应按 GB/T9443—2007的1级为合格。 6.10.3机加工表面硬度应符合图样要求,且高于滚圈机加工表面的硬度,其硬度差值为 HB15~HB30。

的Ⅱ级为合格;当托轮、挡轮材料为铸钢件时,对其机加工表面应进行超声检测,机加工表面下1/3 厚度范围内应按GB/T7233.12009的3级为合格。 6.10.2机加工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锻件应按NB/T47013.5一2015的I级为合格,铸钢件应按 GB/T9443—2007的1级为合格。 6.10.3机加工表面硬度应符合图样要求,且高于滚圈机加工表面的硬度,其硬度差值为 HB15HB30。

6.11托轮轴、挡轮轴、传动小齿轮轴

6.T2.T汽室焊接前应进行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NB/T47014的规定。 6.12.2汽室上的管板、平板可拼焊,但拼接块数应不多于3块。拼接焊缝的位置不应通过管孔,但 可通过支撑杆孔。拼接后整个工件的平面度公差值为3mm。拼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应按 NB/T47013.2一2015执行,技术等级为AB,IⅡ级为合格。 6.12.3汽室纵、环焊缝的焊接应符合NB/T47015的规定。焊后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应按 NB/T47013.2一2015执行,技术等级为AB,Ⅱ级为合格。 6.12.4汽室上的角焊缝宜采用氩弧焊打底,焊后应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应符合 NB/T47013.4—2015中I级的要求,渗透检测应符合NB/T47013.5—2015中I级的要求。 6.12.5汽室内的分室隔板应双面连续焊接,不应留有盲区。 6.12.6汽室组焊后,管板、平板的平面度应不超过其外径的0.1%。 6.12.7汽室经无损检测合格后,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然后进行液压试验。液压试验压力应符合 GB/T150.1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50.4的规定,保压时间应不少于30min,无泄漏为合 格。液压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整体机加工。 6.12.8加工管板的管孔时,管孔直径应比换热管实际直径的平均值大0.5mm,孔径的加工极限偏 差为±0.05mm。 6.12.9换热管与汽室管板孔宜采用强度胀加密封焊。密封焊应采取可靠的焊接工艺,确保焊接 质量。

6.TZ.十汽室焊接前应进行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NB/T47014的规定。 6.12.2汽室上的管板、平板可拼焊,但拼接块数应不多于3块。拼接焊缝的位置不应通过管孔,但 可通过支撑杆孔。拼接后整个工件的平面度公差值为3mm。拼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应按 NB/T47013.2一2015执行,技术等级为AB,IⅡ级为合格。 6.12.3汽室纵、环焊缝的焊接应符合NB/T47015的规定。焊后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应按 NB/T47013.2一2015执行,技术等级为AB,Ⅱ级为合格。 6.12.4汽室上的角焊缝宜采用氢弧焊打底,焊后应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应符合 NB/T47013.4—2015中I级的要求,渗透检测应符合NB/T47013.5—2015中I级的要求。 6.12.5汽室内的分室隔板应双面连续焊接,不应留有盲区。 6.12.6汽室组焊后,管板、平板的平面度应不超过其外径的0.1%。 6.12.7汽室经无损检测合格后,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然后进行液压试验。液压试验压力应符合 GB/T150.1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50.4的规定,保压时间应不少于30min,无泄漏为合 格。液压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整体机加工。 6.12.8加工管板的管孔时,管孔直径应比换热管实际直径的平均值大0.5mm,孔径的加工极限偏 差为±0.05mm。 6.12.9换热管与汽室管板孔宜采用强度胀加密封焊。密封焊应采取可靠的焊接工艺,确保焊接 质量。

6.13.1胀管前,加热管管头宜呈退火状态,退火长度应不小于100mm。 6.13.2胀管前编制胀管工艺规程,确定胀管形式及胀管压力。宜采用液压胀,胀度控制在1.0%~ 2.1%范围内。密封焊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NB/T47014的规定,焊接工艺规程应符合NB/T47015的 规定。 6.13.3胀度应按GB/T151进行计算。读取测量数据时,数值修约间隔为0.01。 6.13.4每台干燥机每种规格加热管的胀口各抽样25%检查胀度

5.14干燥机密封装置

6.14.1密封部位应在组焊后进行退火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再进行密封面的机械加工。 6.14.2机身筒体部位的密封面应进行机械加工,同心度应不大于3.0mm~5.0mm。 6.14.3转动工件、静止工件的工作表面粗糙度Ra≤3.2um。

HG/T5639—2019

6.16未注公差尺寸和形状位置公差的规定

[6.17 涂漆与保温

6.17.1干燥机涂漆应符合JB/T4711的规定, 漆膜颜色减特合GB13181的规定, 漆膜附看力 不低于GB/T1720一1979中2级的规定。漆膜外观要求均匀,颜色一致,不应有气泡、龟裂、剥落、 漏涂、流挂等缺陷。 6.17.2干燥机出厂前,应在机身、汽室、出料箱的外表面焊接保温钉。

6.17.1干燥机涂漆应符合JB/T4711的规定, 漆膜颜色减特合GB13181的规定 漆膜附看力 不低于GB/T1720一1979中2级的规定。漆膜外观要求均匀,颜色一致,不应有气泡、龟裂、剥落、 漏涂、流挂等缺陷。 6.17.2干燥机出厂前,应在机身、汽室、出料箱的外表面焊接保温钉。

[7. 1 一般要求

所有零件、零部件须经检验合格,外购件、外协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或厂内检验合格证 报告,方可进行装配。

所有零件、零部件须经检验合格,外购件、外协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或厂内检验合格证明 报告,方可进行装配。

7.2.1主减速机应在减速机制造厂内完成组

主减速机应在减速机制造厂内完成组装及试验。

7.2.2工作状态下,传动小齿轮与大齿圈的轴向距离偏差应不超过1mm。 7.2.3冷态安装时,传动小齿轮与大齿圈的顶间隙:标准圆柱齿轮应在0.25m十(1.8mm~3.0mm)、 短齿齿轮应在0.3m十(1.8mm~3.0mm)的范围内,同时满足在齿宽方向侧隙偏差应不超过 0.5mm。传动小齿轮与大齿圈的接触斑点,沿齿高方向应不少于40%,沿齿宽方向应不少于50%。 注:m为齿轮模数。 7.2.4联轴节对中找正要求:同轴度公差应不大于0.15mm,平行度公差应不大于0.15mm;或不 大于说明书要求。

7.3.1同一组托轮轴承座中心高的偏差应不超

7.3.2托轮轴承座及托轮底座上应刻有对中标志线,托轮底座上应刻有4个“十”字安装标志。对 中标志线上应做出永久性记号,以方便用户查找。制造厂应对托轮轴承座和托轮底座的装配位置进行 对中校正后,设备方能出厂。

7.4.1现场安装前,应用钢卷尺在147N的拉力 前后滚圈中心距在安装温度下的实际长度 7.4.2用同一把钢卷尺在147N的拉力下测量: a)前后托轮底座间水平距离的偏差应不超过1mm,且机身两侧水平距离间的差值应不大于

1mm b) 前后托轮底座间对角线长度的偏差应不超过1mm,且两对角线长度间的差值应不大于 1mm。 7.4.3托轮纵向水平度和托轮底座横向水平度公差应不大于0.05mm/m。测量时采用水平仪的精度 每米应不大于0.05mm。 7.4.4前后托轮底座间高低差的偏差应不超过1mm,且四组高低差间的最大差值应不大于1mm。 测量时采用水准仪的精度每10m应不大于1mm。 7.4.5滚圈与挡轮的线接触率应不小于挡轮工作长度的75%。滚圈与托轮的线接触率应不小于滚圈 工作宽度的80%。 7.4.6旋转接头与干燥机同一斜度安装,顶部采用螺栓连接,应使其运转灵活,并调整好支吊装置, 确认上下跳动和轴向热膨胀不应受阻。 7.4.7机身、汽室、出料箱、旋转接头的保温施工在现场安装后进行,按设计要求厚度将保温材料 铺设均匀,捆扎牢固,并在最外层设置铝皮或彩钢板保护层,防止在运转过程中松散、脱落。

b)前后托轮底座间对角线长度的偏差应不超过1mm,且两对角线长度间的差值应不大于 1mm。 7.4.3托轮纵向水平度和托轮底座横向水平度公差应不大于0.05mm/m。测量时采用水平仪的精度 每米应不大于0.05mm。 7.4.4前后托轮底座间高低差的偏差应不超过1mm,且四组高低差间的最大差值应不大于1mm。 测量时采用水准仪的精度每10m应不大于1mm。 7.4.5滚圈与挡轮的线接触率应不小于挡轮工作长度的75%。滚圈与托轮的线接触率应不小于滚圈 工作宽度的80%。 7.4.6旋转接头与干燥机同一斜度安装,顶部采用螺栓连接,应使其运转灵活,并调整好支吊装置, 确认上下跳动和轴向热膨胀不应受阻。 7.4.7机身、汽室、出料箱、旋转接头的保温施工在现场安装后进行,按设计要求厚度将保温材料 铺设均匀,捆扎牢固,并在最外层设置铝皮或彩钢板保护层,防止在运转过程中松散、脱落。

8.1确认干燥机的转动方向及工作转速。 8.2连续运转时间应不少于4h。 8.3若配有变频器的干燥机,应通过调控电机频率使干燥机在正常工作转速范围内运行,确保变频 器性能稳定。

8.1确认干燥机的转动方向及工作转速。 8.2连续运转时间应不少于4h。 8.3若配有变频器的干燥机,应通过调控电机频率使干燥机在正常工作转速范围内运行,确保变数 器性能稳定。 #8的规定

表8试运转时各主要部位跳动量

8.5前后托轮底座安装距离测量:

8.5前后托轮底座安装距离测量!

前后托轮底座间水平距离的偏差应不超过2mm,且机身两侧水平距离间的差值应 2.mm

FG/T 56392019

b)前后托轮底座间对角线长度的偏差应不超过2mm,且两对角线长度间的差值应不大于 2mm。 8.6托轮纵向水平度和托轮底座横向水平度公差应不大于0.05mm/m。测量时采用水平仪的精度每 米应不大于0.05mm。 8.7前后托轮底座间高低差的偏差应不超过1mm,且四组高低差间的最大差值应不大于1mm。测 量时采用水准仪的准确度每10m应不大于1mm。 8.8托轮与滚圈的面接触率应不小于滚圈工作宽度的80%。挡轮与滚圈的面接触率应不小于挡轮工 作宽度的75%。 8.9传动小齿轮与大齿圈的接触斑点,沿齿高方向应不小于齿高的40%,沿齿宽方向应不小于齿宽 的60%。 8.10机组噪声(锤击器除外),在距传动装置及螺旋进料机1000mm处的噪声应低于85dB(A)。 8.11各轴承座温升应不超过30℃,温度应不超过85℃。 8.12空负荷试运转中,应手动通人少量的蒸汽,对旋转接头起到润滑作用,确保旋转接头石墨环不 因干磨损坏。 8.13空负荷试运转时,宜采用人工涂油的方式润滑,确保大齿圈与传动小齿轮之间,滚圈与托轮 档轮之间不断油。

9.1.1汽室、换热管、简体、管支撑、托轮、挡轮、传动小齿轮、大齿圈等材料应由供货商提供产 品质量合格证。 9.1.2用常规量具检验符合6.5.1~6.5.4的要求。 9.1.3检验6.5.5中的机身直线度的方法:沿机身两端筒节圆周至少0、90°、180°、270°四个方位 水平拉钢丝(钢丝直径:$0.35mm$0.50mm)进行测量,测量位置离机身环向、纵向焊缝的距离 应不小于50mm,钢丝到机身外表面的距离为mm,取8max一min为机身直线度公差值,当机身筒 节壁厚不等厚时应考虑厚度差。 9.1.4检验6.5.5中机身同轴度的方法:宜采用在机身内前后端、两滚圈、大齿圈、中间两大段合 龙口处设置多点透光靶,用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SN/T 5145.6-2019 出口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成分快速检测方法 第6部分:牛成分检测 PCR-试纸条法,取激光打在各截面光靶上光点坐标半径2倍的最大 值为机身同轴度公差值(见图4)。

9.1.1汽室、换热管、简体、管支撑、托轮、挡轮、传动小齿轮、大齿圈等材料应由供货商提供产 品质量合格证。 9.1.2用常规量具检验符合6.5.1~6.5.4的要求。 9.1.3检验6.5.5中的机身直线度的方法:沿机身两端筒节圆周至少0、90°、180°、270°四个方位 水平拉钢丝(钢丝直径:$0.35mm~$0.50mm)进行测量,测量位置离机身环向、纵向焊缝的距离 应不小于50mm,钢丝到机身外表面的距离为mm,取max一min为机身直线度公差值,当机身筒 节壁厚不等厚时应考虑厚度差。 9.1.4检验6.5.5中机身同轴度的方法:宜采用在机身内前后端、两滚圈、大齿圈、中间两大段合 拢口处设置多点透光靶,用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取激光打在各截面光靶上光点坐标半径2倍的最大 值为机身同轴度公差值(见图4)

a)产品名称; b)产品型号或位号; c) 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试验压力、机身规格、换热面 积、机身转速、主电机功率、设备总重等); d)产品编号; e)制造厂名称; 制造日期

10.2.1产品的包装运输应符合JB/T4711的规定。 10.2.2电机、减速机配件及备件等按装箱单装箱出厂,其他部件裸装。 10.2.3大齿圈可从机身上拆下分两半运输,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在装卸、运输、存放过程 中不应变形。 10.2.4碳钢机加工外表面应涂防锈油,管口应封盖。 10.2.5旋转接头的吊装和运输应保持在水平状态下进行,在吊装和运输的过程中不应碰撞。 10.2.6长期堆放容易变形的滚圈、大齿圈、密封环等重要环状零件应单独水平放置,底面用钢性构 件填平充实,上面不应放置任何重物。 10.2.7包装箱应注明合同号、发货名称、收货站(港)及收货单位名称、发货单位名称。 10.2.8产品出厂随机文件应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装箱单、峻工总图、易损件 图及安装基础图。 10.2.9配件、备件、易损件装箱后,应根据需要按包装标志要求加标志,如吊装位置标志、防雨标 志等。 10.2.10运输除应符合JB/T471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的规定。

10.3.1产品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并应有防雨设施的地方。 10.3.2产品应水平放置SY/T 6885-2012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雷电防护设计规范,底面应垫平。

[1]GB/T23935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

HG/T 5639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