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688-2020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

T/CECS688-2020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945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688-2020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

实际雷击位置与雷电定位系统确定的雷击位置之间距离的中 值。

需要进行预警的地理区域

target area(TA

monitoring area(MA)

GB/T 34910.1-2017 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估指南 第1部分:总则能监测到雷电活动并能对目标区域进行有效预警的地 域。

lead time(LT)

2. 0. 15 驻留时间

2. 0. 19 虚报

dwelltime(DT)

false alarm(FA)

系统发出警报,但目标及其周边区域并未发生雷电

虚报占所有警报数的比率。

falsealarmratio(FAR)

.1雷电预警系统组成与功能

3.1.1雷电预警系统宜由雷电预警传感站、雷电预警中心站、雷 电预警应用终端三部分组成(图3.1.1)

电预警应用终端三部分组成(图3.1.1)

3.1.1雷电预警系统常用结构示意目

1 雷电探测站; 2 大气电场仪; 3 多普勒雷达; 4 卫星信号接收器。 3.1.3 雷电预警中心站应配置可支持雷电预警传感站通信、接 收、存储、计算与应用发布的硬件和软件 3.1.4 雷电预警应用终端应具备提供数据展示、信息查询、预警 信息自动推送的功能,

3.2雷电预警传感站布点与选址

雷电预警传感站的站址,应具备通信和供电条件,并宜避

1相邻三个探测站站址的几何分布宜为锐角三角形; 2在监测区域和目标区域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按照探测效率 不小于90%、中值定位精度不大于0.5km的原则布置探测站; 3在监测区域探测站数量宜按N十1原则设置; 4站址应避开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遮挡物与探测站的 距离宜大于两者高度差的30倍

3.2.4多普勒雷达的布点与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雷电探测站应具备下列基本

3.3雷电预警传感站功能

1自动识别、采集地闪信号,提取和实时传送时间、强度、方 句等地闪信号特征数据; 2定时发送自检状态、工作温度、触发阈值等运行状态信息; 3按照指令要求发送或修改触发阈值、存储模式、通信模式 等设备参数; 4自动校准系统时钟; 5自动定时自检,并支持远程测试; 6支持与选址站点通信接入条件相匹配的通信方式,包括光 纤、无线网或卫星等。 3.3.2大气电场仪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连续测量地面大气电场的强度和极性; 2定时发送工作温度、探头转速和通信状态等运行状态信 息; 3具备卫星定位授时功能,自动同步系统时钟; 4支持与选址站点通信接入条件相匹配的通信方式,包括光 纤、无线网等。 3.3.3多普勒雷达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按照用户设置的工作模式自动、定时的执行扫描; 2 实时提供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等信息; 自动生成强对流天气相关数据产品、预报和探测产品; 4具备在线自检测功能; 5 具备复位后自动初始化功能。 3.3.4 卫星信号接收器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自动接收卫星云图数据,并可实时显示最新卫星云图信 息; 2生成反映云的亮度、温度状况参量; 3获取图像上任意点的地理位置; 4提取任意位置点的云温度值;

4目动校作系统时钟; 5自动定时自检,并支持远程测试; 6支持与选址站点通信接入条件相匹配的通信方式,包括光 纤、无线网或卫星等。 3.3.2大气电场仪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连续测量地面大气电场的强度和极性; 2定时发送工作温度、探头转速和通信状态等运行状态信 息; 3具备卫星定位授时功能,自动同步系统时钟; 4支持与选址站点通信接入条件相匹配的通信方式,包括光 纤、无线网等。 3.3.3多普勒需达应且各下列基本功能

1按照用户设置的工作模式自动、定时的执行扫描; 2实时提供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等信息; 3 自动生成强对流天气相关数据产品、预报和探测产品; 4具备在线自检测功能; 5 具备复位后自动初始化功能。 3.3.4 卫星信号接收器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自动接收卫星云图数据,并可实时显示最新卫星云图信 息; 2 生成反映云的亮度、温度状况参量; 3 获取图像上任意点的地理位置; 4 提取任意位置点的云顶温度值; 5显示云顶高度;

支持JPG、BMP、GIF、PNG等多种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图像放大、缩小和漫游显示; 历史资料滚动管理; 掉电恢复和自动重启

3.4.1雷电预警中心站应包括前置采集子系统、预警计算子系

3.4.1雷电预警中心站应包括前置采集子系统、预警计算 统、数据服务子系统和应用服务子系统,以及服务器、存储设 络资源等硬件设施。

3.4.2前置采集子系统应能与雷电预警传感站进行通信连接,实

、4.2前置采集子系统应能与雷电预警传感站进行通信连接, 村采集、转发、存储雷电预警监测数据,并应具备对雷电预警传 占远程监控的功能

3.4.3预警计算子系统应具备实时对雷电预警监测数据进行汇

聚、统计,并基于雷电预警算法开展分析、计算的功能。

可、分析计算结果、预警预报信息、用户应用信息等数据的统一不 者功能,并应提供实时、历史各类数据的数据查询或定制化接口月

3.4.5应用服务子系统应

3.5雷电预警应用终端功能

3.5.1雷电预警应用终端软件应具备下列展示功能: 1 展示雷电预警传感站网络通断、工作状态等监控信息; 2展示雷电预警传感站雷电电磁波、大气电场、雷达回波、卫 星云图等原始数据; 3展示雷电预警中心站子系统软件的服务状态; 4展示历史和实时的雷电地闪、大气电场、卫星云图、雷达回 波等雷电预警特征参量的监测情况;

5展示历史、实时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雷电活动特征,包 富电活动的运动轨迹、强度、数量等

3.5.5雷电预警应用终端与雷电预警中心站之间的数据

图3.6.2雷电预警过程示意图

4.1.1雷电预警传感站应能在下列环境条件正常使用: 环境温度:一40℃50℃; 2 相对湿度:15%RH~90%RH。 4.1.2 雷电探测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击信号识别分辨率应小于2mS; 2 方向角测量精度不应大于1°; 3 时间标定精度不应大于0.2μS 4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宜小于10000h; 5 数据传输速率不宜低于9600bps; 6 功耗不宜大于30W; 7 有效探测半径不宜小于200km; 8 时间同步系统秒脉冲精度典型值不宜大于50ns; 9 探测带宽应至少覆盖1kHz~350kHz频段。 4.1.3 大气电场仪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程宜为一100kV/m~100kV/m; 2 探测半径不宜小于15km; 3 测量误差不宜大于5%; 分辨率不宜大于15V/m; 5 数据传输速率不宜小于9600bps; 6 卫星定位同步时钟精度不宜大于0.1μS。 4.1.4 多普勒雷达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气雷达通用技 件》GB/T12648的有关规定;

2 回波强度测量距离不宜小于120km; 3 径向速度测量距离不宜小于100km; 4 谱宽测量距离不宜小于100km; 5 距离定位误差不应大于100m。 4.1.5 卫星信号接收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据接收成功率不应小于90%; 2 有效数据不应小于90%; 3 图像分辨率不宜低于1280×1024×8位; 4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少于7200h,

4.2雷电预警中心站

4.2.1雷电预警中心站的硬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雷电预警中心站的硬件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 通用规范第1部分:台式微型计算机》GB/T9813.1的有关规 定; 2雷电预警中心站的硬件宜采用功能分散模式,独立配置前 置采集服务器、预警计算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3系统前置采集服务器、预警计算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 用服务器等关键硬件宜元余配置。 4.2.2雷电预警中心站的软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站软件宜采用跨平台架构设计和主流技术进行软件 开发; 2中心站软件应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前置采集 软件、预警计算软件、信息展示软件等应用软件组成,宜配置系统 所在单位要求的安全防护措施; 3服务器操作系统宜采用UNIX、LINUX等安全操作系统 数据库宜采用跨平台数据库,应具备完善的雷电监测参量数据库、 观测目标数据库以及预警结果数据库; 4前置采集软件应具备传感站数据采集、传感站运行状态监

控功能;预警计算软件应具备实时数据计算、历史数据重算功能; 信息展示软件应具备雷电移动趋势动画演示、预警信息发布与主 动推送等应用功能

4.3雷电预警应用终端

4.3.1覆盖区域内雷电预警应用终端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雷电预警的提前时间不宜小于30min,提前时间应能按用 户要求进行设定。 2漏报率不宜大于20%; 3虚报率不宜大于30%。 4.3.2雷电预警应用终端应能设置目标区域(TA)、监测区域 (MA)、覆盖区域(CA),当目标区域内产生雷电威胁时应发出预 警,雷电预警区域设定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3.3雷电预警信息内容应包括预警发布时间、预警提前时间、

4.3.1覆盖区域内雷电预警应用终端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且标名称、预警等级、预警阶

5.1雷电预警传感站施工与安装

5.1.1雷电探测站与大气电场仪的施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主体宜固定在水泥基座或其他可固定支撑的支架上 2 水泥基座或支架应可靠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宜小于102; 3 设备及连接的电缆应配置防雷保护设施; 弱电设备应安装在防晒、防潮和防尘的机房内; 5暴露在室外或箱体外的电缆宜设置防止外力破坏的保护 装置,电缆连接部分应进行防水处理

5.1.2多普勒雷达的施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雷达安装平面应具备足够的面积,直径不宜小于5m; 2安装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宜与安装平面浇筑成为 一个整体; 3安装基础高度不应遮挡雷达探测; 4雷达应固定在安装基础上,天线底座应保持水平; 5雷达防雷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 术规范》QX/T2的有关规定; 6雷达安装完成后应确保方位,俯仰转动应无明显的阻滞 打滑等情况; 7雷达安装、调试完成并验证无误后宜安装防护装置和屏蔽 装置,并应确保连接可靠、密封完好。 5.1.3卫星信号接收器的施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室内设备应采取防潮、防尘、防噪声、防静电措施;

安装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 室内设备应采取防潮、防尘、防噪声、防静电措施; 室外设备应具备防风、防雨、防雷、防电磁王扰功能:

4从接收机到天线下面的高频放大器之间应连接信号电缆: 并应以最短的布线方式进行连接; 5卫星信号接收器应装设雷电保护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宜小 于102。

5.2雷电预警中心站安装

5.2.1雷电预警中心站硬件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 设计规范》GB50174和《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的有关 规定。

6.1.1雷电预警传感站的维护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当中心站无法正常接收传感站的数据时,应立即检查传感 站运行状态以及传感站与中心站之间的通信情况: 2对于新建或移动传感站,应立即更新网络IP和卫星定位 信息; 3对采用无线方式传输的传感站设备应每月检查一次无线 通信卡通信流量余额,通信流量不足时应予以补充。 6.1.2雷电预警中心站及应用终端的维护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宜每天检查并确认中心站各个硬件设备及软件接口处于 正常运行状态; 2当预警应用需求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对目标数据进行新增 或修改; 3对雷电预警结果数据宜每周进行一次备份; 4当系统配置和软件存在漏洞时,应立即开展缺陷消除工 作。

1宜每天检查并确认中心站各个硬件设备及软件接口处于 正常运行状态; 2当预警应用需求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对目标数据进行新增 或修改; 3对雷电预警结果数据宜每周进行一次备份; 4当系统配置和软件存在漏洞时,应立即开展缺陷消除工 作。

2.1评估系统的预警效果时,宜引入包围目标区域的周边区域 图6.2.1)。

图 6. 2. 1 周边区域(SA)、目标区域(TA)分布示意图

6.2.2对雷电预警系统运行效果的检验,宜通过计算预警虚报 率、漏报率等性能指标来实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警虚报率(FAR)应按下式计算:

2 漏报率(FTWR)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EA 有效警报(EA)的次数; NFA 虚报(FA)的次数; NETW 漏报(FTW)的次数

NFA FAR NEA+NEA

NFTW FTWR NeTw +NeA

A.0.1目标区域(TA)可设置成单一的点L图A.0.1(a)」,面状 区域[图A.0.1(b),以及相连接的点、线及附近区域[图A.0.1 (c)1。

A.0. 1 不同形状且标区域示意图

A.0.2监测区域(MA)的大小及形状应根据雷电预警系统的传 感站类型和性能、目标区域(TA)的形状、预警系统目的及性能进 行调整。

行调整。 A.0.3覆盖区域(CA)宜覆盖监测区域(MA)(图A.0.3)。当未

A.0.3覆盖区域(CA)宜覆盖监测区域(MA)(图A.0.3)。当未

图A.0.3覆盖区域(CA)、监测区域(MA)、目标区域(TA)分布示意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 《计算机通用规范第1部分:台式微型计算机》GB/T9813.1 《天气雷达通用技术条件》GB/T12648 《天气雷达选址规定》GB/T37411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T2

(25) 3. 2 雷电预警传感站布点与选址 (25) 3. 5 雷电预警应用终端功能 (25) 3. 6 雷电预警过程 (25 ) 设备选型 (26) 4.1 雷电预警传感站 . (26) 4.31 雷电预警应用终端 (26) 施工与安装 (27) 5.1 雷电预警传感站施工与安装 27)

3.2雷电预警传感站布点与选址

3.2.2、3.2.3雷电探测站通常按以下原则布点:相邻三个探测站 站址的几何分布建议为锐角三角形,最好为正三角形。 为保障系统稳定有效运行,通常在布站组网的时候采用穴余 配置,这样当组网中存在某个站故障时,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运行 效率不存在影响,因此布站时通常按N十1原则设置。

3.5雷电预警应用终端功能

3.5.1雷电预警应用端展示历史和实时天气电场、地闪、卫星 云图、雷达回波等雷电预警特征参量的监测情况,由于历史数据很 大,一般系统默认保存近1年的历史数据;这些监测数据不能直接 与是否发出雷电预警相关,一般仅展示给专业雷电预警研究人员 和系统运维人员。

3.6.2在预警持续阶段,雷电预警等级一般可依据被保护对象的 雷击灾害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预警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黄色、橙 色红色预警

3.6.2在预警持续阶段,雷电预警等级一般可依据被保护对象的

4.1.2雷电探测站只涉及具备雷电地闪探测能力的探测站,不涉

雷电探测站只涉及具备雷电地闪探测能力的探测站GB/T 15031-2009 剑麻纤维,不涉 具备云闪监测功能的探测站

4.3雷电预警应用终端

4.3.3雷电预警信息内容建议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提

雷电预警信息内容建议结合具体应用场景SZDBZ 202-2016 电动汽车维修站通用技术要求,提示用户采取 的应急方案,如设备暂停使用、人员快速撤离现场等,

5.1雷电预警传感站施工与安装

5.1.1~5.1.3雷电探测站、大气电场仪、多普勒雷达以及卫星信 号接收器的施工,一般在有条件的地方,配置避雷针和接地等防雷 措施,在探测站电源、信号处理等系统上配置浪涌保护器等防护装 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