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58.6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666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61/T 112-2016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式中:0.88一考虑到结构中混凝土强度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采取的修正系数; αa1一—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可取0.88; tduk一一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4.2.5高延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宜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当无可靠试验资料,且高延性混 凝土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表4.2.2的要求时,对I类高延性混凝土和IⅡI类高延性混凝土,可分 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同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的2倍和1.5 倍取值。

E, = 1000× f0.59

式中:E—一高延性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fduk一一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4.2.7高延性混凝土的泊松比宜经过试验确定;当无可靠试验资料时,可取泊松比为0.14。 4.2.8高延性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可采用附录B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按表4.2.2进行评定。 4.2.9当设计需要时HJ 752-2015 固体废物 铍 镍 铜和钼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韧性可采用附录A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5.1.1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试配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并应满足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5.1.2矿物掺和料掺量和外加剂掺量应经高延性混凝土试配确定,并应满足高延性混凝土的 强度、韧性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要求。 5.1.3用于公路路面和城市道路的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配确定,其力学性能 和耐久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和《城市 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的规定。

5.2.1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应符合

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2配制强度的确定

famo ≥ famk +1.645 o

式中:Jdu.0一一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N/mm*); fauk一—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²); 一一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可靠试验依据时, 可取0.08fdu.k(N/mm²)。 5.2.2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3配合比计算 5.3.1高延性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4,砂胶比不宜大于0.8。 5.3.2配合比计算中每立方来高延性混凝土的纤维用量应按质量计算;在设计参数选择时: 可用纤维体积率表达。 5.3.3高延性混凝土中的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5%;高延性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可参照表 5.3.3的纤维体积率范围选择,且应以试验结果最终确定。

高延性混凝土的纤维位

5.3.4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可选用不同种类的纤维,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效抗弯强度、 等效查曲韧性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等效弯曲韧性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6.1高延性混凝士的制备

6.1.1高延性混凝土宜采用干混料预拌方式制备。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仪器,使用前 应确认其标定合格。每盘高延性混凝土原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6.1.1原料计量的允许偏差

5.1.2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45r/min,并应配备约 维专用计量和投料设备。投料顺序为:首先加入全部的水和外加剂,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骨料、 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待拌合物搅拌均匀后加入纤维,采取措施使纤维分散均匀无聚团后停 上搅拌。当纤维体积率超过1.5%时,宜适当提高搅拌机转速和延长搅拌时间,

6.1.2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维专用计量和投料设备。投料顺序为:首先加入全部的水和外加剂,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骨料、 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待拌合物搅拌均匀后加入纤维,采取措施使纤维分散均匀无聚团后停 正搅拌。当纤维体积率超过1.5%时,宜适当提高搅拌机转速和延长搅拌时间。

6.2.1高延性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离析和泌水。 6.2.2当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因运输或等待浇筑的时间较长而造成落度损失较大时,可在 卸料前掺入适量减水剂进行搅拌,但不得加水。 6.2.3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1.5m。当倾落高度大于1.5m时 应加串筒、斜槽、溜管等辅助工具。 6.2.4高延性混凝土浇筑应保证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在浇筑过程中不得加水。 6.2.5高延性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在保证其振捣密实的同时,应避免离析和分层。 6.2.6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等覆盖和养护。 6.2.7高延性混凝土抹面可采用喷射法或手工分层压抹方式进行施工,应保证纤维分散的均 匀性,注意构件转角处连续施工,不得在转角处留施工冷缝。喷射施工时,喷面应平整,待 高延性混凝主初凝以前,应及时进行探平压光,并注意养护;采用手工压抹时,应分层探面, 每层厚度不应大于15mm。 6.2.8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施工时,应符合附录C的有关规定, 6.2.9当采用自然养护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配制的高延性混凝土的湿养护时 间不应少于7d;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复合水泥配制的高延性混凝土的湿养护时间不 小

于25C/h,恒温温度不宜大于60C,降温速度不宜大于20C/h

7.1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及拌合物性能检验

7.1.1高延性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产品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 证,还应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 7.1.2高延性混凝土制备系统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经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原 材料计量偏差应按每班检查2次,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每班检查2次,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 第6.1节的规定, 7.1.3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抽样检验项目应包括落度、落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离析、 泌水、黏稠性、保水性。 7.1.4高延性混凝土的落度、离析、泌水、黏稠性、保水性,每工作班应至少检验2次, 凝结时间和落度损失应24h检验一次。 7.1.5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1节的规定

7.2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

7.2.1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等级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 弯拉强度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 其他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本标准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 规定

7.2.1硬化高延性混凝土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

7.2.2高延性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7.2.3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检验,且 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7.2.2高延性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1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制作尺寸为40mmx40mm×160mm的标准 试件,进行三点抗折试验,确定试件的抗折强度。 2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制作尺寸为40mmx40mm×160mm的标准 式件,按附录B的方法确定试件的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7.3高延性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

7.3.1高延性混凝土工程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 的规定。

7.3.2高延性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7.3.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应对墙体表面的基层进行处理,面层与墙体 表面的粘结性能和面层厚度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程附 录要求,

7.3.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时,应对墙体表面的基层进行处理,面层与墙体 表面的粘结性能和面层厚度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程附 录C要求。

A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试验方法

A.0.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高延性混凝土等效抗压强度和等效抗压韧性的测定, A.0.2试验设备(图A.0.2)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伺服式万能试验机,量程不超过5000kN,测试相对误差不大于1%,试验时的最大 荷载应在量程的10%~40%范围内。 2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能均匀、连续地加荷, 3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鉴定证书。 4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4mm,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 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应不小于25mm。

A.0.3试件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3试件成型应符合下列

图A.0.2抗压试验加载装置 加载板:2——位移计:3——试件

式中:fe——试件单轴受压的等效抗压强度(N/mm²); (mm); A一试件单轴受压的面积(mm²)。 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抗压强度计算值应精确至0.1N/mm²

试件的等效抗压韧性按下式计算

代中,W"等效抗压韧性(kJ/m²),精确至

图A.0.6等效抗压强度计算

录B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

B.0.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高延性混凝土等效弯曲强度与等效弯曲韧性的测定。 B.0.2试验设备(图B.0.2)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液压伺服万能试验机或带有弯曲试验台的伺服式压力试验机,量程不超过200kN, 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0%,试验时的最大荷载宜在量程的20%~80%范围内。 2加载分配梁,试验机自带或者后配制作,分配梁中点设有辊轴,在试件标距三分点 处设有两个加压万向辊轴,辊轴可以滚动和前后(垂直于试件轴线方向)自由倾斜,辊轴直 径10mm~12mm 3与试件接触的两个辊轴铰支座,辊轴弧形直径10mm~12mm,支座长度比试件宽度 长10mm,其中一个支座为固定铰,另一个支座为万向滚动铰,该支座能够滚动并前后(垂 直于试件轴线方向)自由倾斜。

2,L fe bh?s.

B.0.7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按下式计算:

图B.0.6等效弯曲强度计算

时录C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a)门窗洞口做法(双面)

(b)门窗洞口做法(单面)

2钢筋网片及拉结筋设置示

.2.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V二墙体剪力设计值 V.一一原墙体受剪承载力,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计算 V一一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墙体)受剪承载力提高值。 C.2.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提高值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0.7αafabh+V V=0.8α.f.A

b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双面加固时,取其厚度之和); 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 V一一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钢筋承担的剪力; 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可取α,=0.9; α f一一水平方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Ah 沿墙体竖向截面水平方向钢筋截面总面积

C.3.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对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时,可采用双面加固或单面加固。 当墙体一面有强度高且与原墙体粘结较好的装饰面层(瓷片、水刷石或水泥砂浆面层)时, 宜在另一面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单面加固。 C.3.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墙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V≤VME+ YRE

式中:V 考虑地震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 VME 原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计算: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提高的受剪承载力,按本规程C.2.2条计算;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YrE为0.85。

C.4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C.4.1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 技术规程》JGJ116中的楼层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 体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计算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式中:β, 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β。一一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 准》GB50023规定的有关方法计算; 、2—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取值。 C.4.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规定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截面抗震受剪承载 力可按下列公式验算:

VSnVRO V≤nyy.Va

式中:V 一墙段的剪力设计值; Vo—墙段原有的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对砌体墙的有关规定计算;但其中的材料性能设计指标、承载力抗震调整系 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中第3.0.4条的 规定采用。 C.4.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pi一一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 npji一—第i楼层第j墙段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增强系数;

C.4.5)进行计算; Ao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 Ajo——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 two一原墙体厚度(mm);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 作相应改变,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n。可按下式

式中:VMEO 240mm厚原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计算。采用I类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n。可按本规程 中表C.4.5取值

SZDBZ 224-2017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技术规范表C.4.5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n

王:1)表中数据为 2)。为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 3)当0。>0.8f时,表中基准增强系数应乘以0.8进行折减, .4.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砖墙体侧向刚度的提高

阳光暴晒,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C.5.2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体结构,应按本规程的规定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 行以下试验: 1按边长为100mm制作标准立方体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测定60d抗压强度。 2按尺寸为40mmx40mm×160mm制作试件,进行标准养护GA/T 1751-2020 流动人口及居住证管理信息服务接口规范,测定60d抗折强度。 3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确定试件的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C.5.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砌体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墙体施工质量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每检验批为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30m 为一间),不足50间的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墙面基层处理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不得少于3组。 检验方法:查高延性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4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原构件之间的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该构件总粘结面面积85% 每一空鼓处面积不应大于100cm²。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查空鼓面积。 5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8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每一面墙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钻心取样法测定。 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8mm,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8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5面墙,每一墙面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2m靠尺及形塞尺检查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止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执行”。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少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止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