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50-2012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DB61/T 550-2012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8.7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657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550-2012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Psp=T; 6 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的应变滞后; Esp 一加固钢板弹性模量; 8cu 一受压区混凝士极限压应变; 5b.p 一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2 结构重要性系数。

DB61/T5502012

a,fb,x+ fs, A, = fspy Ap +2fspy Aspw + fs, Asv

GB/T 40047-2021 个体防护装备 运动眼面部防护 滑雪镜........(8)

式中: α 一为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当混凝十 等级小于C50时,α,=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M 一构件加固后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 Md 一构件加固后的弯矩组合设计值; Asw、A'sy一一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f、"s,一原构件纵向受拉、受压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Ap 一受拉钢板面积; Jspy 一加固钢板抗拉设计强度; ho1 一构件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 ? 一混凝士受压区高度; a 受压区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DB61Z T 5502012

αif.b'fX+ f'syA,=spyAspb+2fspyAspw +f.A.+fA....

DB61/T5502012

为受压区混凝士矩形应力值与混凝士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当混凝士 50时,α,=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M 一构件加固后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 Md 一构件加固后的弯矩组合设计值; A、A’一一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A 一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Aspw 一侧向加固钢板面积; Aspb 一底部加固钢板面积; J 一混凝士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J、J,一原构件纵向受拉、受压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J 一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Jpy 一加固钢板抗拉设计强度; X 一混凝士受压区高度; a 一受压区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 一构件加固后的截面高度; ho1 一原构件的受拉主筋中心到受压上翼缘顶部的距离: ho2 一原构件的受拉预应力筋中心到受压上翼缘顶部的距离; hspy 侧向加固钢板高度; hspw 一侧向加固钢板实际宽度; 一为加固钢板厚度; b 一组合加固后箱梁下翼缘的宽度; b 一箱梁上翼缘的有效受压宽度; V 一 意义同公式(4)。

4.4抗剪承载力加固计算

DB61Z T 5502012

α——异号弯矩影响系数,计算简支梁和连续梁近边支点梁段的抗剪承载力时,α,=1.0;计算 连续梁和悬臂梁近中间支点梁段的抗剪承载力时,α,=0.9; α;受压翼缘的影响系数,对矩形截面,取α=1.0;对具有受压翼缘的T形或工字形受压截面, 取α =1.1; P一加固后计算截面斜裂缝范围纵向钢筋的配筋百分率,P=100p,P=(As+As2)/(A。+A,) A1和A.2分别为原构件斜截面纵向钢筋面积和原构件底面新增钢板的面积; A,一新增混凝土的面积和侧向钢板换算得到的混凝土面积之和; 0.2mm时,取=0.835;斜裂缝宽度大于0.2mm时,取cs=0.78; feu,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Ps一箍筋的配筋率; J,箍筋的抗拉强度; 其中: 一 ,r为剪力连接程度,r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剪力连接程度与侧向钢板和新加混凝土之间 连接程度的最小值; A。=bho,b为原构件的腹板宽度,h。为原构件的正截面有效高度。

4.5新旧混凝土结合计算

yoVa ≤0.12fcabho +0.85f.. (14

oVa≤0.12feabho +0.85fs (14)

。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照JTJD62规定选取; Va加固后最大剪力组合值; Ja——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当原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不同时,取两者中较低者; b一一新旧混凝士的结合面宽度; h。——加固后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1sV 结合面上植筋或锚栓总截面面积; S 一植筋或栓钉的间距。

DB61/T5502012

6.1单根植筋锚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植筋的锚固深度确定和植筋用粘结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按照JTG/TJ22一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 6.2植筋设计计算应防止混凝士发生劈裂破坏。

4.7.1新浇混凝士强度等级宜比原构件混凝士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不低于C30。 4.7.2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植筋应为热压带肋钢筋,宜采用HRB335热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HRB400 级和R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不得使用光圆钢筋。 4.7.3植筋沿梁的纵向应交错布置;植筋沿梁纵向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固混凝土厚度的4倍,且不 大于400mm,植筋的净混凝士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5mm。 4.7.4加固用植筋的直径应不小于8mm,不宜大于28mm 4.7.5用于抗弯能力补强的钢板厚度一般为6mm~10mm,用于抗剪能力提高的钢板厚度一般采用8 T~16mm;沿梁的纵向钢板加固的长度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7.6栓钉连接件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和加固钢板形成整体,栓钉连接件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栓钉长度不宜小于其杆径的4倍; 栓钉外侧边缘与钢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Ⅲ,沿梁轴线方尚的间距不应小于杆径的6 倍,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固混凝土厚度的4倍,且不大于400mm;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间距 不应小于杆径的4倍; C 栓钉与植筋的交叉范围应不小于30mm; 栓钉顶面混凝士厚度不宜小于15l。 4.7.7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原构件表面应凿毛成凹凸不小于6mm的粗糙面,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的良 好结合。 4.7.8新增混凝土厚度一般取60mm~200mm 4.7.9钢板涂层由底层、面层配套组成,厚度不宜小于200μm。 4.7.10 厚度的1/3。

5.1.1施工前,应对加固桥梁主要病害进行复查,在桥梁加固施过程中,应加强观测与检查,及时 反馈信息以便优化设计。 5.1.2桥梁加固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国家相关规范及 标准要求。

DB61Z T 5502012

5.2.1应按照现场条件、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编制可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 5.2.2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编制说明、旧桥概况(含技术状况评定结果)、施工准备及施 工总体策划、施工组织机构、加固施工方案、交通组织方案、资金计划、总体进度计划及进度图、质量 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

5.3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

5.3.1桥梁加固施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不中断交通施工的 桥梁,应采取必要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5.3.2施工期间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化学材料应密封保存,远离火源,施工完成后,现场 不应遗留有害化学物质。 5.3.3桥梁加固施工应尽量减少对原构件的损伤

6.2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

6.2.1构件结合面处理

凿除既有构件混凝土缺陷部分并凿毛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表面,确保结合面凹凸差不宜小于6m,并 露出粗骨料。

6.2.2植筋定位、钻引

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植筋钻孔定位, 立外存在钢筋, 可适当调整钻孔

6.2.3清洁孔壁、钢筋

清洁孔壁、钢筋可采用下列方法: a)将喷嘴伸入成孔底部并吹入洁净的压缩空气,向外拉出喷嘴,反复3次; b)将硬毛刷插入孔中清刷3次; c)再将喷嘴伸入成孔底部并吹入洁净的压缩空气,向外拉出喷嘴,反复3次; d)对植筋的锈迹与油污进行清理; e)植筋前用丙酮或工业酒精擦拭孔壁、孔底。

6. 2. 4 注胶、植解

、植筋应符合以下要求:

DB61/T5502012

a)植筋用粘结剂应采用专用灌注器或注射器进行灌注,灌注量一般为孔深的2/3,灌注的方式应 不妨碍孔洞中的空气排出并应保证植入钢筋后有少许胶黏剂溢出; 注入粘结剂后应立即单向旋转插入钢筋,直至达到设计深度,植入钢筋应基本位于钻孔中心并 垂直于结合面; 粘结剂完全固化前不得触动植筋。粘接剂固化时间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应按产品说明书确定; d)植筋位置的原结构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若有局部缺陷,应先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

6. 2.5钢板加工制作

钢板加工制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钢板切割边缘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咬口及翘曲等缺陷; b 钢板黏合面可用喷砂或平砂轮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且应有一定的粗糙度,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 力方向垂直; C) 若采用锚栓连接时,应按锚栓实际位置对钢板钻孔,孔的边缘应清除毛刺; d 钢板对接与交接焊缝质量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对接焊缝应焊透。

6. 2. 6栓钉焊接

栓钉焊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焊接前栓钉不得带有油污,两端不得有锈蚀,若有油污或锈蚀应在施工前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 进行清除; 瓷环应保持干燥状态,如受潮应在使用前经120°~150°烘干2h; 焊接作业区域的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严禁雨雪天气露天施工; 栓钉根部焊脚应均匀、全部熔合并360°施焊。 施工过程中应对焊缝质量随时进行检查,发现有缺陷时,应及时进行修补

6. 2. 7 混凝土浇筑

混凝士浇筑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填充至既有梁体与加固钢板之间的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浇筑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确 保混凝士密实,与原构件混凝士和钢板紧密结合; b 混凝士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C 泵送时应考虑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构件形状、配筋状况,应根据试验结果和施工实际确定混凝 士浇注的速度; d 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士应进行监控,当运抵现场的混凝士落度低于设计落度下限值时不得施 工,可采取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落度: e 最大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2m,最大水平浇筑段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宜超过10m; 对上部封闭空间部位的浇筑,应在上部留有排气孔;为防止浇筑不均匀及表面起泡,可在钢板 外侧辅助敲击; g 浇筑混凝士期间,应防止支架、钢筋、模板等的移动和变形,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 应及时处理; 在混凝士浇筑期间及浇筑后7d内应封闭全桥交通,确保混凝士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之 前未受扰动及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钢板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DB61Z T 5502012

b)涂装前钢板表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后的钢板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 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

7.2植筋施工质量检验

7. 2. 1钻引要求

钻孔孔径应满足表1的要求,直径允许偏差为土1;钻孔深度、垂直度和位置的允许偏 表2的要求。

表1植筋直径与对应的最佳钻孔直径

植筋直径与对应的最佳

7. 2. 2植筋要求

植筋应符合以下要求: a)孔内粘结剂应饱满,不得有未固结现象; b)植筋表面不得有油污、裂纹及其它损伤,钢筋不得弯曲90°以上。

DB61/T5502012

7.2.3 其它注意事项

a)严禁采用将粘结剂直接涂抹在钢筋上植入孔中的植筋方式; b)施工中的废孔应采用高于构件混凝土1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粘结剂填实。

.2.4植筋施工实测项

植筋施工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要求。

表3植筋施工实测项目

7.3钢板加工制作检验

7.3.1钢板厚度、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和设计要求,焊条、焊剂等在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进行烘焙和存放。 7.3.2当钢板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板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钢板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7.3.3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 陷做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和探伤方法应符合GB11345和GB3323的规定,详 见表4。

7.3.4要求熔透的角对接焊缝,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t为钢板厚度),焊脚尺寸偏差为0~4mm; 7.3.5要求熔透的角对接焊缝,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t为钢板厚度),焊脚尺寸偏差为0~4mm; 7.3.6焊缝不得存在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焊瘤等缺陷。 7.3.7钢板加工制作实测项目应符合表5要求。

DB61Z T 5502012

表5钢板加工制作实测项目

7.4栓钉焊接质量检验

表6采用电弧焊方法的栓钉焊接接头最小焊脂

7.4.2栓钉焊厚高度偏差应不大于土2mm,倾斜角度偏差0≤5°。 7.4.3焊缝咬边深度应不大于土0.5mm,且最大长度不得大于1倍的栓钉直径。 7.4.4焊缝无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7.4.5现场弯曲试验应采用锤击方法在焊缝不完整或焊缝尺寸较小的方向,沿原轴线弯曲30°,当焊 接部位无裂纹时为合格。 746栓钉煜接实洲项目应符合表7的要求

7.4.6栓钉焊接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的要

GTCC 130-2020 机车车辆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表7栓钉焊接实测项目

DB61/T5502012

表7栓钉焊接实测项目(续)

7.5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质量检验

表8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实测项目

7.6钢板防护质量检验

7.6.1涂料技术性能指标、涂装遍数、涂装厚度均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7.6.2构件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 等。 7.6.3构件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 等。 7.6.4每涂完一层后,必须检测干膜总厚度。每个点的量测值如小于设计值应加涂一层涂料。 7.6.5钢板防护实测项目应符合表9的要求。

HG/T 4660-2014 纺织染整助剂 棉用皂洗剂 皂洗效果的测定表9钢板防护实测项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