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楼项目应急救援预案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教学楼项目应急救援预案小学教学楼项目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有效应对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坍塌等),保障师生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而制定的。以下是该预案的简要介绍:
本预案旨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行动。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机构: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抢险组、医疗组、疏散组、通讯组等职能小组,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2.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提前采取防范措施210.顶管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如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检查、配备消防设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等。
3.应急响应流程: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预案。现场负责人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拨打报警电话请求外部支援。
4.人员疏散与安置:制定详细的疏散路线图,确保师生及工作人员沿指定路径快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安排临时避难场所,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5.善后处理:事故结束后,及时统计伤亡人数和损失情况,安抚受影响人员情绪,修复受损设施,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改进管理。
通过实施本预案,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六、施工中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
应急准备和响应物资:防护器材、设施
组员:*** *** *** *** *** ***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项目每年进行一次按 “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及测试,加强对各种防护设施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七、食物中毒、传染疾病
应急准备和响应物资:急救器材
组员:*** *** *** *** *** ***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次按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及测试,各种应急器材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八、高空坠落、坍塌、倾覆、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应急准备和响应物资:急救器材、设施、防汛物资
组员:*** *** *** *** ***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安全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1)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
(2)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铝丝的强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接。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顶,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行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栏。
(3)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不变形,凡高度20m以上的外脚手架纵向必须设置十字盖,十字盖高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高度在20米以下的必须设置反斜支撑,特殊脚手架和20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有脚手架结构计算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施工电梯的吊笼出入口均应有安全门、两侧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吊笼定位托杠必须采用定型装置,吊笼运行中不得乘人。
(5)1.5×1.5m以下的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1.5×1.5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口必须高度不低于1.2m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门严密,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阳台栏杆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杆。
(6)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脚手架高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固定3m宽的水平安全网(建筑6m宽双层网):网底距下方物体不得小于3m(高层不得小于5m)建筑每隔四层固定一道6m宽的水平安全网,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cm,并且外边沿高于内边沿,支搭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7)临边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
(8)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现场培训、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交底时按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在施工时按作业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发生。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登记、整改检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对所有员工进行事故教育。
4)宣布事故处理结果。
5)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
九、坍塌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组员:*** *** *** *** *** ***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坍塌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安全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了并加强日常管理。
(1)深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
(2)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 (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3)深基础开挖,另一种措施是准备整体喷浆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
1、防坍塌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及安全员,各班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副项目经理做相关辅助工作。
3、如果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按预先分工进行抢救,架子工组织所有架子工进行倒塌架子的拆除和拉牢工作,防止其他架子再次倒塌,现场清理由外包队管理者组织有关职工协助清理材料,如有人员被砸应首先清理被砸人员身上的材料,集中人力先抢救受伤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损失。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十、倾覆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员:*** *** *** *** *** ***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倾覆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安全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1)为防止事故发生,塔吊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安装完毕后经技术监督局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机手操作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准违章作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须有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履行签字于续。
3)脚手架支搭必须先编好搭设方案广州市轨广园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经有关技术人员审批后遵照执行。
4)所有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工作时佩带好个人防护用品,支搭脚手架严格按方案施工,做好脚手架拉接点拉牢工作,防止架体倒塌。
5)所有架体平台,架设好后,必须设各方;专业技术人员验收签字后,投入使用。
2、水暖:工长等人员协助生产负责人对现场清理,抬运物品,及时抢救被砸人员或被压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重伤程度,如有轻伤人员可采取简易现场救护工作,如包扎、止血等措施,以免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3、如有脚手架倾覆事故发生,按小组预先分工,各负其责,但是架子工长应组织所有架子工db14t 2446—2022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技术规范,立即拆除相关脚手架,外包队人员应协助清理有关材料,保证现场道路畅通,方便救护车辆出入,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降到最低。
1)查明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