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管理制度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试验室管理制度试验室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以下是关于试验室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
试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旨在通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及加强安全防范等措施,保障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内容涵盖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样品管理、环境控制、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首先cjj248-2016 城市梁桥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管理是试验室管理制度的核心部分,要求所有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防止事故发生。同时,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也制定了详细规定,以减少潜在风险。
其次,设备管理强调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建立设备档案,实施定期校准和检定,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应对新购设备进行验收和技术培训。
再者,样品管理涉及样品接收、标识、存储、流转和处置等环节,确保样品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其完整性,避免混淆或污染。
环境控制方面,需要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控制噪声和振动等因素,为实验提供稳定的外部条件。
最后,人员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学习和考核,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总之,完善的试验室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进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还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推动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检测工作中需绘制曲线者,在原始记录中有全部实测数据的记载,样品检测数据,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要求,标准曲线不得任意延伸。
原始记录中规定的各项内容应填写齐全,在检测工作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和结果,在原始记录中应有记载。
测试人员不得修改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由各专项组长审查后交室质量保证人审核。
检测工作中所用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们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3. 检测报告审查与管理
测试人员要认真计算分析结果,经本人复核,验证后才能交出报告,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各专项组组长安排其他测试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
各专项组组长审查报告时,要检查原始记录按规定是否齐全,计算公式、计算参数是否正确等,并计算检测结果,若本批检测结果有误,立即安排返工。待确认无误后,交质量保证人。
质量保证人(主任)应根据各专业技术管理标准,认真核对检测质量,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检测结果,应返回进行返工。
技术负责人审查报告时,应严格把好质量关,确认检测数据正确无误后再签发(或委托质量负责人签发),然后交资料管理人员存档。
检测报告应填写整齐,文字清晰,签名齐全,并加盖公章。
提交报告时应办好交接手续。
4. 质量异议处理制度
委托单位提出对本试验室检测报告有异议时,试验室主任应认真处理。
提出异议的单位应出示本试验室签发的检测报告及已达其他单位检测的检测报告,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资料。
出现质量异议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照国家标准,共同学习,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做好记录。
在处理质量异议时,可指定有关专业组进行复核(包括检查样品是否有问题,原始记录各计算参数、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问题,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检测人员思想是否集中和有无违章操作等),从而确认申诉是否成立。
若申诉成立,由中心宣布第一次检测结果无效,撤回原始检测报告,并发出正确报告。由检测数据导致对方经济损失的,本试验室应承担一定责任。对质量事故的直接人按中心规定扣除奖金或予以其他处理。
若申诉不成立,由试验室主任或委托其他人员向对方进行解释,若对方坚持要求复查或仲裁,且原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则可提交双方认可的第三方判定。
5. 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与报告制度
为保证检测质量,发生质量事故后要及时查明原因,追究事故责任。
检测仪器因温度、震动、电压不稳定导致错误;
检测人员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
质量意识差,精力不集中造成读数或计算错误;
职业道德差,隐瞒错误现象,弄虚作假,臆造检测结果等。
重大事故:事故直接损失价值在1000元以上者;
一般事故:事故直接损失在50—1000元者;
事故发生后,应保存好原始资料和现场,立即上报,不得隐瞒。重大事故必须在24h以内报总工程师。
由试验室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原因。
发生事故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的全过程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责任、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类别、造成事故的经济损失及今后的防范措施等。
6. 质量事故的处理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损失程度由试验室主任提出处理意见,报请质量管理小组讨论,报请总工同意后实施。
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按本试验室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一般质量事故处理级别为:批评教育、扣发奖金。重大质量事故还应包括扣发部分工资、行政处分等。对营私舞弊、触犯刑律者,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 仪器设备管理
1.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制度
凡需购买仪器设备,必须遵循性能先进、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价格适宜的原则。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计划报设备物资部,经总经理研究批准后进行购买。
仪器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物资部组织及时验收,并收齐技术资料、文件,然后入库建帐,由设备物资部立档。如型号、质量等存在问题,及时办理索赔或退货手续。
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后,确定专人负责保管,并编写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应满足相关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试验计量仪器应立即送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方可使用。统一张贴“合格”、“准用”、“停用”标记,用绿、黄、红标签表示。
检测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后培训合格领取上岗证方能上机操作。检测人员必须爱护仪器设备。
检测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操作规程。检测人员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又不能排除时,不能乱拆乱动,应立即请维修人员修理。
2. 主要检测仪表、设备一览表(表一)
2.主要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一览表 表一
3.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和报废制度
本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由各试验项目的检测人员负责维护保养。
必须满足说明书和试验要求。
仪器设备的保管人员必须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换油、润滑等维护保养工作。
4. 试验设备操作维护规程通则
操作者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凭操作证使用设备。
设备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制。操作者必须精心保养自己所使用的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学徒工、实习生操作设备时,必须有师傅监护,发生问题由师傅负责。
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违章使用设备。
操作者必须做到“三好”“四会”,使设备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要求。
严格按润滑规定进行加油。坚持润滑“五定”。
操作者必须接受有关部门对执行操作维护规程情况的检查。如发现操作者违章操作,主管部门有权收缴其操作证,并令其停止操作。
三好:用好、管好、修好。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三包:包维护、包使用、包保管。
四勤:勤看、勤听、勤查、勤测定。
润滑五定:定人、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事故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预防措施不放过。
5. 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合格证、使用维修记录、鉴定与校验证书等。
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均应设备物资部统一管理、保存。其它人员使用时,可采用借阅或复制的办法。仪器设备转移调动时,技术资料随同封存转移,并办好交接手续。
6. 仪器设备的定期率定制度
根据国家对计量仪器管理的规定,计量仪器要定期进行率定,确保精度符合要求。现对主要仪器的率定要求如下:
压力机、万能试验机、水泥软练设备、天平等各主要仪器都要建立仪器率定台帐,应记录每次的鉴定的有关情况。
各仪器保管人员应按时提出申请,联系经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来进行鉴定,通过坚定合格后,仪器才能继续使用
压力机、万能试验机、水泥软练设备、天平等:每年要校正一次。
压力表等精密仪器:根据情况而定,每周校正一次。
千斤顶等: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每月校正一次
试验设备和仪器不得随意拆迁,拆装后必须重新校定后才能使用
7. 仪器设备周期计量检定制度
计量部门对本室所用的仪器设备按实际情况制定出和建立计量量具鉴定表,鉴定后以要用标识标明。
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损坏,要重新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仪器设备检定周期按其鉴定规程规定进行车牌识别系统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无规程的按说明书等文件提供的鉴定方法和周期鉴定
对外借设备,本单位一时无法检定的,可以对原检定报告进行分析认可
计量用标准器具必须定期送国家或上一级单位检定,超过鉴定期计量用标准器具不得使用.
鉴定后的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要妥善保管
8. 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试验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试验机的性能,应严格按照试验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和保养。
按试验要求放好试件,转动丝杆使上压板不接触试件为限,开启压力机汉北某框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升起油缸后,按“清零”键清除皮重。然后按“检测”键开始试验。
打开送油阀加载,力值超过5kN后仪表开始显示力值,按要求的速率控制送油阀加载,直至试件破裂,打开回油阀(如果发现该次试验有问题可以按“0”键取消,重新放入试件操作直至试件破裂,打开回油阀后),放入该组试件中第二块、第三块的试验,试压结束后,仪表自动打印出该次试验的结果,同时判别数据是否有效,如有效则计算出平均值。打印完毕后仪器自动进入同一截面下一组的试验,否则可按“退出”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