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应急预案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高速公路应急预案高速公路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预案主要包括组织体系、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内容。
首先,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交警、路政、医疗、消防等部门,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行动迅速有效。
其次,预警机制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路况信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自然灾害或恶劣天气进行预测评估,并发布预警信息综合楼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提醒司乘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再次,应急响应分为不同等级,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预案。例如,轻微交通事故由路政部门快速处理;重大事故则调动多方力量联合救援,包括封闭路段、疏导交通、救治伤员等。
最后,恢复重建阶段需清理现场、修复设施,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改进预案。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总之,高速公路应急预案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本预案适应项目管段内中桥、分离式立交桥、互通区主线桥梁体安装施工。
二、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预案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全项目部预案工作。
1)负责制定事故预案,制定保证中桥、互通立交主线桥梁体施工安全的保证措施,研究确定预案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指导工作意见,组织指挥,实施重大事故的应急和处理工作。
2)负责组织对预案的宣传教育和演练工作。
3)负责各种预案设备、物资、财力的统筹工作。
4)负责预案的组织和实施。
5)负责预案的评审和修订工作。
四、危险目标的确定和危险性评估
吊车作业、高空施工、板梁吊装、公路过往车辆、行人。
主要存在吊车安全生产事故、高空作业人身安全、施工中人身安全、用电完全、运梁、移梁、吊梁安全等
五、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保证措施
1、架梁期间设两至三名专职保通员,负责指挥公路过往车辆、人员行驶。
2、对吊车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3、桥梁的吊装、移运过程中设专人指挥;
4、对现场用电进行全面清查,对不规范用电现象彻底整改。
5、以施工负责人、施工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6、防止疲劳作业,杜绝带病上岗;
7、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8、成立一支应急救援队伍,保证救援机械、人员及时到位,展开抢救。应急救援队伍由****负责。
六、重大事故范围、报告、现场保护
1、重大事故主要指吊车突然坍塌、歪倒;吊梁过程中钢丝绳断裂板梁坠地;施工人员从高空坠落。
3、事故发生后在24小时写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含以下内容: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② 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积极进行事故抢救,保护好现场,
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要做出标志,并拍照像和详细记录,最大限度的保持现场的痕迹和物证。
七、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
宿鸭湖西岸发生事故,送往159医院或段庄骨科医院。其车辆行驶路线和时间如下:
宿鸭湖东岸发生事故送往汝南县人民医院的车辆行驶路线和时间如下:
①如在K62+261.87至K62+150段发生事故,车辆行驶路线如下:
车辆由事故发生地点起——向西至宿鸭湖东岸大坝——向北至(汝南—驻马店)公路——向东经收费站——汝南汽车站——向北300米——向东100米——汝南县人民医院。从最远点到达县人民医院的时间约35分钟。
②如在K59+000至K62+261.871段发生事故,车辆行驶路线如下:车辆由事故发生地点起——沿便道向西——至宿鸭湖东岸大坝——向北至(汝南—驻马店)公路——向东经收费站——汝南汽车站——向北300米——向东100米——汝南县人民医院。从最远点到达县人民医院的时间约40分钟。
③如在K53+000至K57+757段发生事故,车辆行驶路线如下:
车辆由事故发生地点起——沿便道向西——公路(汝正)——向北至(汝南汽车站——向北300米——向东100米——汝南县人民医院。从最远点到达县人民医院的时间约42分钟。
3)如事故发生在交通干线打铁港沿线高层公寓安置房二标段施工电梯地下室楼板加固施工方案,由****联系汝南公路局(8092704);如事故发生在小铁路线,由****联系老君庙镇火车站站长****;必要时请求协助。
6) 组织机械、人员清理施工现场。由张卫省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负责。
7)对损坏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确保以最快速度投入施生产,由物资设备科赵广亮及施工队设备维修人员负责。
事故发生后,及时做好拍照、录相等证据收集的工作,同时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做好理赔工作5 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施工方案(含计算书),由刘庆军负责。
九、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更新
应急预案演练和实施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案的适应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发现不合理的条款时予以更新、完善,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切实把火灾事故的抢救救援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