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是水利工程中用于规范和指导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报告编制的技术文件。该规程旨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大坝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可全面掌握大坝运行特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保障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和优化设计积累宝贵经验。
某高速公路工程盖板涵施工组织设计书DL/T5209—2005
DL/T5209—2005
Dx=&+Dxo D=a+D0
Dx、Dy一测点绝对位移量,mm; Dxo、Do—悬挂点绝对位移量,mm; &、&一测点相对位移量,mm。 6.3.2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测点的引测、校
测、监测的记录,按GB12897中的记录要求执行。
6.4.2渗流量监测。
DL/T5209—2005
容积法监测记录、计算表格式参见附录B中表B.4。 ) 量水堰法监测记录、计算表格式参见附录B中表B.5。
DL/T5209—2005
表B.6,电阻温度计监测记录、计算表格式分别参见附录B中表 B.7。各监测物理量换算公式如下: 1应变。
式中: E 一应变,10°; f'—应变计(修正)最小读数,10°/0.01%; AZ 电阻比测量值相对电阻比基准值的变化量,0.01%; b 一应变计的温度修正系数,10/℃; △T一温度测量值相对温度基准值的变化量,℃。 2 缝的开合度。
J=f'△z+b△T
o=f'△z+b△T
DL/T5209—2005
T =α'△R, T≥0 ℃ T =α"△R, T≤0°℃
()=△E(T)K(,)
式中: E()一时刻混凝土的瞬时弹性模量; Kp(,)龄期时的松弛曲线在时刻的值, 2 变形法。在时刻的应力为:
()=∑△(t) i=1 o(T)=E'(,)·E(当i=1) 三 11 +c(,) E(T1) (当i>1)
DL/T 5209—2005
DL/T5209—2005
7.0.1每次外业监测(包括人工和自动化监测)完成后,应随即 对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加以检查、检验,将其换 算成所需的监测物理量,并判断测值有无异常。如有漏测、误读 (记)或异常,应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并记录有关情 况。原始监测数据的检查、检验内容主要工作有: 1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2监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清晰。 3各项检验结果是否在限差以内。 4是否存在粗差。 5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经检查、检验后,若判定监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 应立即重测;若判定监测数据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应分析原 因,并设法减少或消除其影响。 7.0.2及时将计算后的各监测物理量存入计算机,绘制监测物理 量过程线图、分布图和监测物理量与某些原因量的相关关系图(如 位移量与库水位、气温的相关关系图等),检查和判断测值的变 化趋势,作出初步分析。如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先检查计 算有无错误和监测系统有无故障,经多方比较判断,确认是监测 物理量异常时,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附上有关文字说明。 7.0.3每次巡视检查后,应随即对原始记录(含影像资料)进行 整理。巡视检查的各种记录、影像和报告等均应按时间先后次序 进行整理编排。 7.0.4随时补充或修正有关监测设施的变动或检验、校测情况, 以及各种基本资料表、图等,确保资料的衔接和连续性。
DL/T5209—2005
8.1.1在施工期和初蓄期,整编时段视工程施工和蓄水进程而
8.1.厂在施工期和初蓄期,整编时段视工程施工和蓄水进程而 定,最长不宜超过1年。在运行期,每年汛前应将上一年度的监 测资料整编完毕。 监测自动化系统采集的数据一般取每周一某一时刻(如周一 上午8:00左右)的监测数据进行表格形式的整编,但绘制测值过 程线时应选取所有测值进行。对于特殊情况(如高水位、库水位 骤变、特大暴雨、地震等)和工程出现异常时增加测次所采集的 监测数据,也应整编入内。 对于重要监测物理量(如变形、扬压力、上下游水位、气温、 降水等),整编时除表格形式外,还应绘制测值过程线、测值分 布图等。变形测值分布图可选取每季度绘制一条,扬压力测值分 布图可选择某些高水位时的测值进行绘制。 8.1.2应做好监测资料的收集工作。 1第一次整编时应完整收集基本资料等,并单独刊印成册。 以后各年应根据变动情况,及时加以补充或修正。 2收集有关物理量设计计算值和经分析后确定的技术警戒 值。 3收集整编时段内的各项日常整理后的资料。 8.1.3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整编时段内的各项监测物理
对丁里安遍测物理重(如支形、物压力、工下游水位、气温、 降水等),整编时除表格形式外,还应绘制测值过程线、测值分 布图等。变形测值分布图可选取每季度绘制一条,扬压力测值分 布图可选择某些高水位时的测值进行绘制。 8.1.2应做好监测资料的收集工作。 1第一次整编时应完整收集基本资料等,并单独刊印成册。 以后各年应根据变动情况,及时加以补充或修正。 2收集有关物理量设计计算值和经分析后确定的技术警戒 值。 3收集整编时段内的各项日常整理后的资料。 8.1.3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整编时段内的各项监测物理 量按时序进行列表统计和校对。如发现可疑数据,一般不宜删改, 应标注记号,并加注说明。绘制各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图,以及能 表示各监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和与有关因素的 相关关系图(参见附录C中图C.1~图C.5)。在此基础上,对监
8.1.2应做好监测资料的收集工作
DL/T 5209—2005
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阐述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工程 安全的影响,提出运行和处理意见。 8.1.4整编资料应完整、连续、准确。 1整编资料的内容、项目、测次等齐全,各类图表的内容、 规格、符号、单位,以及标注方式和编排顺序符合规定要求等。 2各项监测资料整编的时间与前次整编衔接,监测部位、测 点及坐标系统等与历次整编一致。 3各监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和统计正确,有关图件准确、 清晰。整编说明全面,资料初步分析结论、处理意见和建议等符 合实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无遗漏等。
8.1.5刊印成册的整编资料主要内容
封面 一目录 一整编说明 基本资料(第一次整编时) 监测项目汇总表 监测资料初步分析成果 监测资料整编图表 一封底 封面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整编时段、编号、整编单位、刊 印日期等。 整编说明应包括本时段内工程变化和运行概况,监测设施的 维修、检验、校测及更新改造情况,巡视检查和监测工作概况dbj/t 15-123-2016 陶瓷薄板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监测资料的精度和可信程度,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处理情况(可附上有关报告、文件等),对工程运行管理的意见 和建议,参加整编工作人员等。 基本资料包括工程基本资料、监测设施和仪器设备基本资料 等。 监测项目汇总表包括监测部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
周期、测点数量、仪器设备型号等。 监测资料初步分析成果主要是综述本时段内各监测资料分析 的结果,包括分析内容和方法、结论、建议。对在本年度中完成 安全定期检查的大坝,也可简要引用定期检查的有关内容或结论, 并注明出处。 监测资料整编图表(含巡视检查成果表、各测值的统计表和 曲线)的编排顺序可按DL/T5178中监测项目的编排次序编印, 未包含的项目接续其后。每个项目中,统计表在前,整编图在后。
8.2.1每次整编时,对本时段内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问题及其原 因分析、处理措施和效果等作出完整编录,并简要引述前期巡视 检查结果并加以对比分析。
8.3.1水位监测资料整编,遵照附录D中表D.1的格式填制上游 (水库)和下游水位统计表。表中数字为逐日平均值(或逐日定 时值),准确到厘米。同时还须将月、年内的极值和均值以及极 值出现的日期分别填入“全月统计”和“全年统计”栏中。 8.3.2降水量监测资料整编,遵照附录D中表D.2的格式填制逐 日降水量(日累计量)统计表。同时还须将月、年内的极值及其 出现的日期,以及总降水量、降水天数等分别填入“全月统计” 和“全年统计”栏中。 8.3.3气温监测资料整编,遵照附录D中表D.3的格式填制逐日 平均气温统计表。同时还须将月、年内的极值和均值以及极值出 现的日期分别填入“全月统计”和“全年统计”栏中。 8.3.4水温监测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遵照表D.3进行整 编统计。
8.4.1变形监测资料整编,应根据工程所设置的监测项目进行各 监测物理量列表统计,遵照附录D中表D.4、表D.5、表D.6、表 D.7、表D.8的格式填制。 8.4.2在列表统计的基础上,绘制能表示各监测物理量变化的过 程线图,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和与有关因素的相关 关系图(如蓄水过程、库水位、气温等)。
8.5.1渗流监测资料整编,应将各监测物理量按坝体、坝基、坝 肩等不同部位分别列表统计,并同时抄录监测时相应的上、下游 水位,必要时还应抄录降水量和气温等。 8.5.2坝体、坝基扬压力监测孔水位统计表遵照附录D中表D.9 的格式填制。绘制扬压力监测孔水位和上、下游水位变化的过程 线图,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 8.5.3绕坝渗流监测孔水位统计表遵照附录D中表D.10的格式 填制。绘制绕坝渗流监测孔水位和上、下游水位变化的过程线图 以及坝区降水量过程线图。 8.5.4渗流量监测统计表遵照附录D中表D.11的格式填制。绘 制渗流量和上、下游水位变化的过程线图,必要时还需简述水质 直观情况。 8.5.5水质分析资料的整编,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图 丰和必西的文字担牛说明
B.6.1应力应变监测资料整编,遵照附录D中表D.12的格式填 制,必要时同时抄录监测时相应的上、下游水位和气温等。根据 需要绘制应力应变与上、下游水位和测点温度或气温变化的过程
线图,必要时还需绘上坝体混凝土浇筑过程线。 8.6.2温度监测资料整编,遵照附录D中表D.12的格式填制昆山某中心楼宇自控系统方案, 必要时同时抄录监测时相应的上、下游水位和气温等。根据需要 绘制温度变化过程线图,必要时还需视情况不同,绘制水温分布 图、坝体温度场分布图和等值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