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x局(投标书)定稿版.doc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中建x局(投标书)定稿版.doc④: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⑤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T/CAGHP 033-2018 地质灾害视频监测技术规程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2、土方开挖桩基施工方案
①: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安排,基坑四周均采用放坡,坡度为1:0.6,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底。
③:土方开挖由西向东的行走方向开挖。采用二台WY160型反铲挖土机,15辆翻斗运土车。具体步骤如下:
定位放线、验线→土方分步开挖→人工分步修整边坡→放基底边线→验槽→坑底找平修整。
①:开挖前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
②:本工程槽深8.55米,局部11.35米。基坑开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挖深均为4m,第二步挖深4.35米。底部预留20cm土层人工清理。
③:第一步先挖去面层渣土层及上层土层4m深,自北向南进行,挖土机挖土边坡1:0.5~0.6,由人工修坡,随挖土随修整边坡。
④:第一步挖土结束后开始第二步开挖。施工工艺同第一步。
⑤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
⑦:基槽挖土过程中应及时组织人员随着挖掘机的开挖进度及时挖除20cm预留土体,用尺量好50cm标准尺杆,随时校核基底标高。并在清理好的基底上放好槽边线。人工清运土体倒退进行,若手推车不得不在挖好的基底上行走时,必须垫好木板或厚铁皮,不得扰动基底土。
⑧: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四周各设2个边坡水平位移观测点,均设在坡顶棱角处。测站点距基坑20m以外,并用砼桩固定,桩顶设小钉。位移观测采用直线法。在开挖前进行一次观测,作为基准点数据。以后的观测结果与基准数据相比较,得出边坡水平位移量。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两次;开挖结束边坡稳定后,七天观察一次。边坡坡顶水平位置不得超过3‰基坑深度。
:施工中对标准桩、观测点、管网加以保护。
2.3、土方回填工程:
地下室墙体防水工程施工完以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后浇带部分外墙外侧采用80mm厚、1300mm宽预制钢筋砼板加以保护,
回填土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为201~25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础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别夯填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基槽(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式。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的铺土。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土方回填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本工程地基局部处理采用长螺旋钻孔抗拔桩,成桩直径500mm,桩长20米,总数80根,其中3根试桩做抗拔试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为732KN。
螺旋成孔难度较大,采用泥浆护钻孔灌注桩。有桩部分基础挖至距设计标高1米时进行钻孔桩施工,调制泥浆配合钻机成孔,同时控制孔底虚土厚度。
为便于桩施工,用5mm厚钢板预先制作钢护口,上面面板用1000×1000的钢板中心挖一直径500的孔,用钢板卷成直径500长1米的筒。下钢筋笼前将钢板护口放入孔内,再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慢慢放入孔内,并用挂勾调整钢筋笼高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桩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分层厚度以500为宜,使用振捣棒时注意不要振动钢筋和孔壁,严禁混凝土一次灌满,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于设计高度350mm,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将顶部浮浆层剔除至设计标高。
为不影响工期,3根试桩可采用C35早强型混凝土浇灌。留置同条件试块,待混凝土达到C25设计强度时即可进行拔桩试验。
桩质量标准:混凝土桩不得有断桩、缩颈等质量问题,桩径容许偏差为-20mm,垂直度偏差为1/100,中心位移不大于100mm,且相邻两桩不得向一个方向偏移。桩施工时必须设专人进行记录,控制桩长度,量测孔深,对已施工完的桩除进行抗拔试验外,还应抽取不少于总数量30%的桩进行小应变动测。
①:施工面的水泥找平层应压实抹光,坚实平整,阴阳角呈圆弧形,以保证材料粘结牢固。
②:底板平面涂一遍冷底油,干燥8小时。
③:在垫层上砌筑240厚永久保护墙,墙的高度为防水底板厚度再加100mm。
④:在永久保护墙上用石灰砂浆接砌临时保护墙,墙高为300mm。
⑤:在永久墙上抹1:3水泥砂浆找平层。
①:大面积铺贴卷材之前,对阴阳角、管道根部以及变形缝等部位应做增强处理。方法是先按细部形状将卷材剪好,不要加热,在细部贴一下,视尺寸、形状合格后,再将卷材的底面用手持汽油喷灯炽烤,待其底面呈熔融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细部基层上,并压实铺实。
②:在已处理好并干燥的基层表面,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③:大面积满贴采用“滚铺法”施工,先铺粘大面,后粘结搭接缝 。
④:采用外防外贴法从底面转到立面铺贴的卷材,恰为有热熔胶的底面背对立墙基面。因此这部分卷材应使用氯丁橡胶改性沥青胶粘剂(SBS改性沥青配套材料)以冷粘法粘铺在立墙上,与这部分卷材衔接继续向上铺贴的卷材仍用热熔法铺贴。
⑤:地下室防水为两层SBS防水卷材,第二层卷材的搭接缝应与第一层的错开300mm。卷材长边与短边的搭接宽度均为100mm,阴阳角附加层为400mm。
⑥:滚铺卷材时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
⑦: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
⑧:底板防水施工完以后做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侧墙、电梯井侧壁采用1:3水泥砂浆保护层。地下室外墙采用50mm厚聚苯板作为防水保护层时,应及时回填土夯实。
⑨:混凝土底板、墙的施工缝、后浇带均设300mm宽3mm厚钢板止水带。止水带中心线应与施工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⑩:穿墙钢套管,墙体对夹拉片均要在中间位置满焊止水环或止水片,不得漏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①:本工程采用一级钢—HPB235、二级钢—HRB335、和三级钢—HRB400。为避免二级钢和三级钢混淆,进场钢筋必须及时做好标识,钢筋进场后必须经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②: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③:钢筋进场应先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④:钢筋进场后应从每批不同规格的钢筋中随机抽取2根钢筋,各取一长一短,进行材料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①: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采用不同规格的塑料垫块。
②:直径小于等于12mm的钢筋采用22#铁丝绑扎,直径大于12mm的钢筋采用20#铁丝绑扎。铁丝的长度见下表:单位:mm
③:码放原则:钢筋要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码放;钢筋的码放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钢筋变形及锈蚀,钢筋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2m。
④:钢筋码放处要在钢筋端部挂牌标识,钢筋按成品、半成品分类堆放,挂牌编号注明钢筋种类、规格牌号、使用部位及进场日期。加工成型的钢筋做“成型待验收”或“成型验收合格”。
⑤:φ10及φ10 以下的盘条钢筋在使用前要进行冷拉调直
⑥:钢筋切断:将同规格的钢筋根据不同的长度要求搭配,统筹排料,不得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下料时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钢筋断口要齐要平、不得有马蹄形翘曲和毛刺现象。
⑦:钢筋弯曲:①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长度不应小于3d;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做1350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③钢筋做不大于900时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⑧:本工程箍筋I 、II级钢筋均为1350的弯钩形式,其平直长度为10d ,且不小于75mm。
⑨纵向受拉钢筋的量小锚固长度LaE执行下表:
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为LIE=1.4LaE.
板内分部钢筋包括楼梯板,除注明外,分部筋直径间距见下表:(且满足受力钢筋面积的50﹪)
地下室底板地梁工程
①钢筋绑扎前在防水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基础梁和门洞位置线,并标出底板钢筋以及墙柱插筋位置线,每根底板钢筋位置线用至少两根粉笔点来标识。底板及基础梁上筋绑扎完以后在其上(用红漆标点标识)放出柱、墙、门洞位置线(控制插筋)。基础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
②基础底板,地梁上铁钢筋在支座1/3范围内连接,下铁在距中1/3范围内搭接。各受力钢筋之间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面积的50%。
③底板下层钢筋(南北方向)钢筋放在下,(东西方向)的钢筋摆放在上;上层钢筋(南北方向)的钢筋摆放在上,东西方向的摆放在下。
④底板钢筋直径小于等于16mm的采用绑扎搭接,直径大于16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⑤为了确保上层钢筋的标高和水平位置,同时考虑到钢筋由于自重和施工所产生的挠度变形,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22钢筋制成的马镫支撑,支撑的间距小于等于1.5m布置。
⑥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下部40mm,顶部35mm,地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
⑦底板钢筋的弯钩,上排朝下,下排朝上。
⑧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朝向混凝土内侧,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⑨分层排列的基础梁受力钢筋相邻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短钢筋,梁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5mm和主筋直径。
⑩箍筋的接头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⑾板底后浇带处钢筋不断开,(长1400mm)分布筋
⑿地梁后浇带处钢筋不断开,上下各附加2φ12,长度2800mm。
⒀地梁箍筋加密以施工图纸中原位标注为准。
①:施工工序: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套柱箍筋 →连接并绑扎竖向受力 →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②:地下二层柱主筋不设接头灌区农业再生水利用工程施工方案,采用通长钢筋从基础底伸至上一层钢筋搭接位置。
③:柱纵向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柱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④:纵向钢筋搭接位置应距楼板面大于等于500且不小于柱截面长边边长,大于等于1/6所在楼层柱净高,相邻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500mm且大于等于35d 。
⑤:底层柱箍筋加密区域应自基础梁顶面至不小于柱净高的1/3;中间层箍筋加密区域为梁高范围.梁底以及楼面上大于等于500且大于等于柱截面长边边长,大于等于1/6所在楼层柱净高范围。
⑥: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且柱纵向钢筋应深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大于等于8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以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2d.
⑦:框架柱顶层端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筋使用,其搭接长度大于等于1.5LaE,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应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大于等于80mm,砼强度大于等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
⑧:柱子截面有变化时CHT2007-2001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pdf,下层柱筋露出部分,在绑扎上层梁前先行收缩准确,下柱伸入上柱钢筋折角不应大于1:6。
⑨:框架柱第一道箍筋距楼面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