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公路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doc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分离式公路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doc(3)及时获取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版本,并传递至相关部门及所属单位。
(4)负责组织相关劳动竞赛,广泛开展群众监督检查活动,依靠群众搞好安全生产。
3.4 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1)火工品管理制度: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必须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爆炸物品的发领,必须坚持“受检在前、审批在后DB5134∕T 14-2021 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pdf,实物领用”的原则。爆炸物品的使用,必须坚持“事前检查、事中控制、事后记录”的原则。爆炸物品的清退,必须坚持“有效控制、及时清退”的原则。
(2)安全教育制度:工人在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重点岗位的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施工纪律进行培训和考核。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从事特种作业的爆破工、起重工、电气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才能上岗。
(4)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要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
(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实行项目部安全工程师给施工队进行安全交底,施工队安全员给工班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的二级负责制。
(6)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电气设备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洞内外用电必须有专职电工负责,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严禁私自接线。
(7)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进入现场前进行查验。使用机械坚持“两定三包”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
(8)人员进出洞登记制度:进洞人员必须进行逐次、逐员、全额清点登记,建立人员进洞登记薄,专人负责。项目部要对工地所有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要有年龄、籍贯、性别、身份证号等详细记录。
(9)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规定,发生事故必须立即上报,不得隐瞒。
4.1 工程特点及施工对策
1、早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2、加强超前预报工作,开挖前切实掌握软弱破碎带及偏压段围岩的情况,包括宽度、填充物及地下水等地质特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监控量测,当初期支护变形异常且无收敛趋势时,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提早施做二次衬砌。
4、对于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的路段,采取“防、排、堵、截”的原则实施各项工程措施。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开挖后岩层和地下水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5、对于干溶洞或填充型溶洞,位于开挖轮廓线1倍洞跨内的岩溶,采用封堵,加固措施:首先清除溶洞内松散填充物,采用喷锚,挂网及钢筋束对溶洞壁进行封闭加固,然后在隧道开挖范围外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当溶洞底有水流时,需确保水系不变,采用涵洞或桥梁桩基跨越。
4.2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简述
4.2.1 隧道施工资源配置
表一、 隧道施工人员配备表
表二、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计划表
4.2.2 一般地段施工方法简述
本项目隧道施工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和超前锚杆等超前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二次衬砌。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中贯彻“光面爆破是基础,初期支护保安全,围岩量测明情况,施工通风出效率,铺底先行造环境,二次衬砌质量树形象”的工作思路。隧道采取人工钻爆开挖,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出碴,无轨运输施工方案,实施开挖(钻、爆、装、运)、支护(拌、运、喷、锚)、衬砌(拌、运、灌、捣)三条机械化作业线,保证三条作业线施工机械实用先进,选型科学,互不干扰,节奏紧凑。
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4.2.3 岩溶地段施工方法
1、对于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的路段,采取“防、排、堵、截”的原则实施各项工程措施。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开挖后岩层和地下水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2、对于干溶洞或填充型溶洞,位于开挖轮廓线1倍洞跨内的岩溶,采用封堵,加固措施:首先清除溶洞内松散填充物,采用喷锚,挂网及钢筋束对溶洞壁进行封闭加固,然后在隧道开挖范围外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当溶洞底有水流时,需确保水系不变,采用涵洞或桥梁桩基跨越。
4.2.4溶洞处理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前认真查阅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对于资料显示靠近开挖范围的溶洞进行超前溶洞钻探,已确认溶洞的位置、大小、有无积水、填充物情况等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1)、溶洞内常见的填充物有洞内积水、淤泥、湿滑泥渣并伴有碎石、石块等杂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施工安全,应提前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2)、超前地质预报资料显示将出现溶洞位置,安放逃生管道,并将逃生管道出口方向引出50米,并在管道内放置应急药品、食物和矿泉水;
(3)、开挖时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以免出现大面积塌方;
(4)、出渣前应由有多年经验的人员查看地质情况,根据围岩情况判断有无出现塌方的可能,并据此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下步工作任务;
(5)、开挖时出现溶洞,未探明溶洞内具体情况前不得贸然进入溶洞。应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先探明溶洞内的具体情况,组织施工人员先进行排除发现的危险源,并留存隐蔽工程照片。组织人员采用上述合理施工方案,尽快处理溶洞,保证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特别是岩溶富水段),应采用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等多种综合物探手段,并结合超前钻孔取芯及加长炮孔等探测手段,做到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准确预报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对隧道工作面前方和岩溶富水段径向进行预测,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为超前预注浆和径向注浆提供依据。
在岩溶破碎段进行帷幕注浆施工,对前方岩溶破碎区加强预支护与预加固,确保岩溶破碎区的开挖安全。
4.2.6 洞口浅埋及偏压段专项施工方案
4.2.6.1隧道洞口浅埋及偏压段施工原则
1、早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2、加强超前预报工作,开挖前切实掌握软弱破碎带及偏压段围岩的情况,包括宽度、填充物及地下水等地质特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通过软弱破碎带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监控地质变化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4、加强监控量测,当初期支护变形异常且无收敛趋势时,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提早施做二次衬砌。
4.2.6.2隧道洞口浅埋及偏压段应对措施
a、控制爆破:短进尺、小药量爆破,减少围岩扰动,支护紧跟开挖;
b、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
根据设计图纸及实地踏勘,隧道后段进出口均存在浅埋。
a、由于隧道围岩遇水降级,洞口浅埋且围岩破碎段应加强洞口及地表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汇水渗流进入隧道洞体;
b、加强超前预加固措施现场施工管控:尤其注意管棚注浆量、注浆速率的变化,详细做好管棚注浆记录表,注浆量或注浆速率明显变大、变快的部位围岩裂隙发育程度明显较高,进洞施工时相应加强支护;
c、边仰坡刷坡时采用风炮机配合机械开挖,不得已时采用弱爆破开挖,减少围岩扰动;
d、加强地表监控量测,实时数据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沟通设计院加强支护参数。
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隧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并对可能发生危及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的同时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根本目的。
监控测点按照合同要求购买和埋设。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的结果为主,以现场观测检查为辅。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各监测项目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隧道施工临时供电的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及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4.4.1洞内管线布置
(1)、长隧道及特长隧道考虑高压进洞,以满足施工需要。
(2)、隧道施工供电应采用400/230V三相五线供电系统;动力设备应采用三相380V;照明电压一般作业地段不宜大于36V,成洞段和不作业地段可采用220V,瓦斯地段不得超过110V,手提作业灯为12~24V;选用的导线截面应使低压线路末端要点电压降不应大于10%;36V及24V线不得大于5%;高压分线部位应设明显危险警告标志;所有配电箱和开关应全部进行责任人和用途标识。
(3)、洞外变电站应设置防雷击和防风装置,且宜设在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一侧;当变电站电源线需跨越施工地区时,其最低点距人行道和运输线路的最小高度应满足:电压35KV时7.5m,电压6~10KV时6.5m,电压400V时6m;变压器容量应按电气设备总用量确定,当单台电动设备容量超过变压器容量1/3时,宜适当增加启动附加容量。
(4)、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采用绝缘良好的胶皮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应采用橡套电缆;瓦斯地段的输电线必须使用密封电缆,不得使用皮线;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应采用双回路输电,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动力干线上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装置;严禁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施。
(5)、照明和动力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必须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应满足:110V以下电线离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m,400V时应大于2.5m,6~10kV时不应小于3.5m。供电线路架设一般要求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
4.4.2洞内风水管布置
施工期间“三管两线”应架设、安装顺直、整齐,应按下图所示布置。
4.4.3洞内逃生通道布置要求
(1)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应按顺延台阶布置,安装135°转接接头顺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并便于开启逃生窗口为宜。
(2)设置的逃生管道应平整、干燥、顺畅,不得作应急逃生以外用途。
(3)逃生管道布设长度不得少于60m。
5.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是高风险作业,应抓好如下工作:在一般地质地段施工时,主要抓好开挖、出碴、支护、衬砌、辅助作业等环节的控制,每道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在不良地质地段,除按一般地质地段抓好各道工序的控制以外,重点做好方案的预控。
5.1现场布置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施工现场布置全面规划,合理安排,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以利于施工生产,方便职工生活,符合防洪、防火、防雷击等安全和卫生要求,具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2)、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房屋内设置通风口,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3)、施工现场防火、防台风、防雨、防雷击等安全设施完备、有效,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且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修理。
(4)、施工现场内各种材料分类码放整齐稳固,废旧物品及时清理,以保持现场的整洁有序。
(7)、现场的配电所外设围栏,确保安全。
5.2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消防法》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
(2)、现场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
(3)、现场设专用水管网,配备消火栓。
(4)、严格三级用火审批制度,严格落实“二证一器一监护”工作。
(5)、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由专人看管。
(6)、工具房、料库,做到人走灯灭,下班拉闸断电,专人负责。
5.3临时电力线路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规范等有关规定。
(2)、线路走向避开沟渠、陡坎、滑坡、河流及易受洪水冲刷等危险地区。
(3)、线路与地面、公路等建筑物的最小距离,符合现行安全的有关规定。
5.4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供电线路:台车上的供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护,上人之前必须先检查,后上人。
(2)、开挖人员达到工作面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是否牢固,拱顶和两侧边墙部位是否稳定,如有松动或不安全情况应先进行支护十一、南京烷基苯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3)、人工开挖土质比较松弱岩石隧道时,应先检查镐、铣等工具是否完好,各部连接是否牢固,操作时相互配合,保持必须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得双重作业,以免碰撞和打击伤人。
(4)、机械凿岩时,应先检查机身、风水管接头是否正常,严禁打干钻。必须严格采用湿式凿岩,洞内使用的金属锤头必须镶有不产生火花的合金。
(5)、高压风、水:高压风、水管线必须经常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爆裂伤人。
(6)、站在碴堆上作业,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7)、风钻钻孔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等部位是否完好。风、水管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漏水,钻杆不直及带伤现象,不合格都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8)、使用带支架的风钻钻孔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钻杆,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深圳)湾大桥施工组织设计装药爆破危险源:爆破伤害、物体打击等。
(1)、洞内爆破必须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爆破公司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