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3626.2-2019 数控蜗杆砂轮-成形砂轮复合磨齿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JB/T 13626.2-2019 数控蜗杆砂轮-成形砂轮复合磨齿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4508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B/T 13626.2-2019 数控蜗杆砂轮-成形砂轮复合磨齿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7.1.1在无负荷状态下,机床砂轮主轴主运动机构应从最低速度起按各级速度依次运转,每级速度的 运转时间不得少于2min。高速运转时间不应少于1h,使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 7.1.2对工作台应在无负荷状态下做低、中、高速运转试验,其高速运转时间不少于10min,运转应 正常。 7.1.3机床各直线运动部件在全行程上分别做低、中、高进给量(或进给速度)和快速进给的空行程 试验,其运动应平稳、灵活,无明显的爬行和振动现象。

7.2.1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时,在靠近砂轮主轴轴承的外壳处测量轴承的温度和温升,滚动轴承的 温度不得超过60℃,温升不应超过30℃。 7.2.2液压系统应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连续运转,待油液达到稳定温度后,测量油液的温度和温升,其 温度不应超过55℃,温升不应超过25℃。

7.2.1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时,在靠近砂轮主轴轴承的外壳处测量轴承的温度和温升,滚动轴承 温度不得超过60℃,温升不应超过30℃。 7.2.2液压系统应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连续运转,待油液达到稳定温度后,测量油液的温度和温升, 温度不应超过55℃,温升不应超过25℃

7.3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检验(抽查)

检验砂轮主轴转速和进给机构进给量的实际偏差HJ 730-2014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分别不得超过标牌指示值的土5%和土10%。 验时机床各运动部件运动应平稳、可靠。

机床动作试验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a)连续起动、停止各运动机构10次以上,动作应灵活、可靠。 b)工作台在低、中、高速度下运动应灵活、可靠,无阻滞现象;变速和换向应灵活,无明显的冲 击和抖动。 c)各运动机构在低速时不应有明显的爬行现象;在高速时不应有明显的换向冲击。 d)对机床安全防护装置进行试验,功能应可靠,动作应准确。 e)砂轮修整机构动作应准确可靠。 f)模拟机床工作状态,操纵机床“急停”按钮(或开关),连续5次,其动作应准确、无故障。 g)用数控程序操作机床,在中等速度下分别对各坐标轴进行正、反向起动、停止(或制动)、工作 进给、快速进给及定向试验,各进行10次,动作应灵活、准确、可靠。 h)按设计要求,对机床的各坐标轴联动、定位、直线插补、圆弧插补、进给坐标超程保护、坐标 位置显示、回基准点、手动数据输入、程序序号指示和检索、程序暂停、程序消除等功能分别 进行试验,其功能应可靠,动作应灵活、准确

7.5空运转功率试验(抽查)

7.6整机连续空运转试验

机床模拟工作状态进行连续空运转试验,循环过程中应包括各种程序功能,其连续运转时间不少于 48h。在空运转过程中,各部分工作应正常,运行应平稳。各项功能、性能应可靠,不出现故障。各次 循环程序之间的休止时间不应超过1min。当机床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并加以排除,然后重 新进行试验。

8负荷试验及磨除率试验

8.1.1机床应做下列负荷试验:

a)机床承载最大工件重量的运转试验; b)砂轮主轴电动机最大功率(或设计规定的最大功率)试验。 试验的条件和切削用量由制造厂规定。 注:磨削规范由设计规定。 8.1.2负荷试验时,机床所有机构应工作正常,不应发生电气和液压系统工作失常,并观察试件表面 的振纹及规律,以检验机床的抗振性

a)机床承载最大工件重量的运转试验; b)砂轮主轴电动机最大功率(或设计规定的最大功率)试验。 试验的条件和切削用量由制造厂规定。 注:磨削规范由设计规定。 8.1.2负荷试验时,机床所有机构应工作正常,不应发生电气和液压系统工作失常,并观察试件表面 的振纹及规律,以检验机床的抗振性。

8.2磨除率试验(抽查)

8.2.1试验条件(磨削规范)如下: a)试件按JB/T13626.1—2019中M2项的规定。 b)根据本产品的设计要求,规定磨削条件。将被磨齿轮先磨一次(保证各个齿部被磨到),测得一 公法线长度Lo,然后按规定进给量进给再磨一次,重新测得公法线长度LI。 8.2.2检验时,磨除量与实际进给量之比不应小于 95%。

9.1线性轴线最小设定单位检验

先以快速使直线运动轴线上的运动部件向正(或负)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停止,再向同一方给出数 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以此位置作为基准,然后仍向同一方向每次给出1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共给出 20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使运动部件连续移动、停止,并测量其在每个指令下的停止位置,然后从上 述的最终位置,继续向同一方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使运动部件移动并停止。从此位置再向负 (或正)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使运动部件大约返回到上述最终的测量位置,在这些正向和负 向的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下运动部件的停止位置均不做测量。然后从上述的最终测量位置开始,仍向 负(或正)向每次给出1个,共给出20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继续使运动部件连续移动、停止,大约 返回到基准位置,测量其在每个指令下的停止位置,如图1所示。 至少在行程的中间及靠近两端的三个位置分别进行测量,误差以三个位置的最大值计。每个线性轴 均应检验。

JB/T13626.22019

9.1.2误差计算方法

最小设定单位误差按公式(1)计算。

代中: Sa一最小设定单位误差,单位为毫米(mm); L某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实际位移,单位为毫米(mm) 一个最小设定单位的理论位移,单位为毫米(mm)。

9.1.2.2最小设定单位相对误差S

单位相对误差按公式(2)

图1线性轴线最小设定单位检验

式中: S最小设定单位相对误差; 连续20个最小设定单位的实际位移的总和,单位为毫米(mm)。

最小设定单位误差Sa应根据机床的具体情况由制造厂规定,最小设定单位相对误差S不应超 ±25%。

激光干涉仪,或读教显微镜和金属线纹尺

9.2回转轴线最小设定单位检验

先以快速使回转轴线上的回转部件向正(或负 设定单位指令,使回转部件停止在某一位置,以此位置作为基准位置。然后仍向同方向每次给出1个 共给出20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使回转部件连续转动、停止,并测量其在每个指令下的停止位置。从 上述的最终测量位置,继续向同方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使回转部件转动并停止。从此位置再 向负(或正)向给出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使回转部件大约返回到上述最终的测量位置,在这些正向 和负向的数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下回转部件的停止位置均不做测量。然后从上述的最终测量位置开始, 仍向负(或正)向每次给出1个,共给出20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继续使回转部件连续转动、停止, 大约返回到基准位置,测量其在每个指令下的停止位置,如图2所示。 至少在回转范围内的任意三个位置上分别进行试验,误差以三个位置的最大值计。各回转轴线均应 进行试验。

9.2.2误差计算方法

最小设定单位角位移误差

9.2.2.2最小设定单位角位移相对误差m

最小设定单位角位移相对误差按公式(4)计算。

图2回转轴线最小设定单位检验

式中: 最小设定单位角位移相对误差; Z. 一一连续20个最小设定单位指令的实际角位移之和GB/T 50833-20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单位为角秒(")。

[i=] 20mg 区×100%

[i=] Db 20ma ×100%

最小设定单位角位移误差のa应根据机床的具体情况由制造厂规定,最小设定单位角位移相对误差 0不应超出±25%。

激光角于涉仪、自准直仪。

10.1机床的精度检验应符合JB/T13626.1一2019的规定,其中几何精度G7~G11、G16六项与温度 关的项目,应在机床以中速运转达到稳定温度时检验。 10.2工作精度应一次交验合格,其试件磨齿后的齿面表面粗糙度Ra最大允许值:蜗杆砂轮磨 1.25μm,成形砂轮磨为 0.63 μm。

10.1机床的精度检验应符合JB/T13626.1一2019的规定,其中几何精度G7~G11、G16六项与温度有 关的项目,应在机床以中速运转达到稳定温度时检验。 10.2工作精度应一次交验合格,其试件磨齿后的齿面表面粗糙度Ra最大允许值:蜗杆砂轮磨为 1.25 μm,成形砂轮磨为 0.63 μm。

11.1机床在包装前,应按相关规定进行防锈处理。 11.2机床的包装应符合JB/T8356一2016的规定。 11.3出厂的机床包装箱内SN/T 0941-2011 进出口铬鞣(蓝)湿革检验检疫监管规程,应提供一套随行技术文件。机床随行技术文件应至少包括使用说明书、合 格证明书和装箱单,必要时还应提供机床的维修配件目录等技术文件。机床随行技术文件的编制方法宜 符合GB/T23571一2009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