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1406-2019 火炸药工厂节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图2.2.3黑索今生产工艺流程图
2.2.4黑索今单位产品直接能耗指标应符合表2.2.4的规定。
表2.2.4黑索今单位产品直接能耗指标(不含废酸处理、废水处理)(tc
2.2.5奥克托今生产工艺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图2.2.5)
GB 30484-2013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2.5奥克托今生产工艺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图2.2.5):
图2.2.5奥克托今生产工艺流程图
表2.2.6奥克托今单位产品直接能耗指标(不含废水处理)(tce/t
VI复合固体推进剂生产工艺
2.2.11复合固体推进剂生产工艺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2.2. 11) ;
图2.2.11复合固体推进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2.2.12复合固体推进剂单位产品直接能耗指标应符合 2. 2. 12 的规定。
表2.2.12复合固体推进剂单位产品直接能耗指标(tce/t)
2.3.1工艺设备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势高差与阶梯式建筑完成加 料或出料。
工艺设备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势高差与阶梯式建筑完成加 料。 工艺布置应符合布局合理、流程顺畅的原则。 主要耗能设备应靠近各自的耗能负荷中心。
2.3.2工艺布置应符合布局合理、流程顺畅的原则。
2.4.1梯恩梯生产线的主要耗能设备应为一段硝化机、稀料 提取机、二段硝化机、三段硝化机、制片机、保温热水槽、回水 酸处理设备、碱性废水处理设备。
4.8奥克托今生产线的主要耗能设备应为硝解机、结晶机、真 干燥柜、热风干燥器等设备。
2.4.11单基药生产线的主要耗能设备应为预烘、烘干及溶剂回 收等设备。 2.4.12 压伸工序宜采用油压机。
2.4.12压伸工序宜采用油压
2.4.13双基药生产线的主要耗能设备应为驱水、压延、烘干、厂 伸等设备。
2.4.13双基药生产线的主要耗能设备应为驱水、压建
2.4.14压伸工序保温热水宜采用模温机。
2.4.16复合固体推进剂生产线的主要耗能设备应为混合、浇注、 固化等设备
2.4.18工艺用保温水应循环使用
3建筑及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筑物的体型系数S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面积A小于或等于800m时,体型系数S应小于或等 于0.5; 2建筑面积A大于800m²时,体型系数S应小于或等 于0.4。
.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
3.2.5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及寒冷地区建筑的北向外
和外窗框靠墙体部位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密实;其他 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3.2.6采用普通空气调节或采暖的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等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析及检测 方法》GB/T7106中规定的6级要求。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析及检测
4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设计
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的规定
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的规定
用变频等调速方式的给水系统
4.2.4多个用水点的供水压力差异较大时,可根据实际
分压式或局部加压的给水系统
4.3.2对于连续运行的大型给水设备和冷却设备的选择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根据工程建设阶段和水量变化周期,确定水泵的运行参 数与水泵数量; 2由多台水泵组成的泵组设计,应对水泵的并联运行工况进 行计算、分析,确定合理的工况点; 应采用国家公布的节能型水泵产品; 4 管道上的阀门、止回阀等设施应选用节能型产品; 冷却塔风机宜采用可调速电机; 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利用回水余压输入冷却塔; 7 冷却塔的进水总管宜设置旁通管。 4.3.3 设计中应提高冷却水的循环倍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除盐水为补水源的闭式循环系统,其补水率不应大 于1%; 2 采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率不应小于3;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旁滤装置的反洗水宜采用循环水; 4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水管道上应设置流量计; 5 补水管道应设置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进水阀门或阀组。
4.4排水及废水处理系统
4.4.1 排水系统宜采用重力流。 4.4.2 排水系统应采用清污分流。 4.4.3 废水处理系统应充分利用余压和水位差。 4.4.4 污废水宜集中处理,并宜减少废水处理装置的数量。 4.4.5 应遵循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提高污废水利用率的原则 确定污废水处理工艺。
4.4.6废水处理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应为节能型设备。
4.4.8大型动力设备宜采用变频等调速方式运行
5.2.4集中采暖系统应保证能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系统的
.2.4集中采暖系统应保证能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系统的 分和布置应能实现分区热量计量。
划分和布置应能实现分区热量计量。 5.2.5新建、扩建和改建设计项目清水离心泵的能效等级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人下约 安, 时,应利用各种低品位的热能形式,并应作为采暖或空调热源。
时,应利用各种低品位的热能形式,并应作为采暖或空调热源。
5.3.2消除建筑物余热、余湿的通风设计,宜采用局部排风,
部排风达不到要求时,应辅以全面排风或采用全面排风;工艺 特殊要求时,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通风系统设计时,冬季补 有节能措施。
5.3.3新建扩建和改建设计项目风机的能效等级应符合现行压
家标准《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规定的节 价值。
5.4.1选择空气调节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 点、负荷变化及参数要求、所在地气象条件、能源使用条件和特点 等,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1散发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气体的危险性建筑物的空气 调节系统应采用直流式,空气调节机组的出口应装止回阀; 2直流式空调系统不应与充许利用回风的空气调节系统合 用同一系统;
5.4.4新建、扩建和改建设计项目的多联式空调(热
工厂特点和工艺要求进行设置。采暖锅炉房不宜设备用锅炉 生产用汽的锅炉房或长年供热的锅炉房宜设备用锅炉。选择 容量时,应采用各用汽最大(热)负荷,分别计入热损失和同时 系数后计算确定。
6.2.4新建、改扩建项目所采用的锅炉的能效等级应符合现
标准《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规定的节能 平价值。
6.2.5对用蒸汽负荷变化大的工厂企业,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 理时,应选用蓄热器。 6.2.6应根据水源水质及锅炉容量、锅炉参数,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规定合理选择锅炉给水水处理 系统,以确保锅炉安全高效运行。 6.2.7锅炉排污率应在10%以下。 6.2.8钅 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及给水泵宜采用变频等调速装置。 6.2.9采用燃气锅炉时,锅炉烟道处宜设置烟气冷凝余热回收装置 6.2.10 锅炉连续排污膨胀器排水的热量宜回收利用
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 艮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漠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能效限定 直及能效等级》GB29540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6.2.13压缩空气站应靠近用气负荷中心。选择空气压缩机
6.2.14选用空气压缩机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2小型空气压缩机组宜采用风冷式机组; 3长年连续运行的空气压缩机组宜设置余热回收型设备,回 收的热量宜用作建筑物采暖或生活等用热。 6.2.15压缩空气站备用容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 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的规定。 6.2.16应确定压缩空气品质要求,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压缩 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的规定选用净化、干燥装置。 6.2.17新建、改扩建项目所采用的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能效等 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 级》GB19153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6.2.19备用电源宜设自备应急柴油发电站。自备应急柴油发电
6.3动力管道及其保温、保冷
6.3.1动力管道应包括蒸汽、热水(采暖)、凝结水、可燃介质、低 温介质等管道。
用汽和采暖用汽宜分别敷设管道供应
.3.7热水(采暖)管道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用户的采暖、通风小时最天耗热量计算,不应计入同 时使用系数和管道热损失。 2当采用中央质调节时,闭式热水管道干管和支管的设计流 量应按采暖通风小时最大耗热量计算;采用中央质量调节的单热 源供热系统,其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泵。 3当热水(采暖)管道兼供生活热水热负荷时,除应满足采暖 要求外,还应满足输送生活热水的需要,干管的生活热水设计流量 应按生活热水小时平均耗热量计算。支管设计流量的计算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当生活热水用户有蓄水箱时,应按生活热水小时平均耗 热量计算; 2)当生活热水用户无蓄水箱时,应按生活热水小时最天耗 热量计算。 6.3.8蒸汽、热水(采暖)、凝结水、可燃介质(燃油)、低温介质等 动力管道应从本标准附录B各种流体介质常用流速表中合理选 取管内介质的经济流速。
6.3.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6.3.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及其附件应进行保温: 1外表温度高于50℃(环境温度为25℃时)且工艺需要减少 散热损失者; 2外表温度低于或等于50℃且工艺需要减少介质的温度降 低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工艺不要求保温的管道,当其表面温度超过60℃,对需要 操作维护,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人身烫伤的部位,在距地面或 工作台面2.1m高度以下及工作台面边缘与热表面的距离小于 0.75m的范围内,必须设置防烫伤保温设施
0.75m的范围内,必须设置防烫伤保温设施。 6.3.10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及其附件应进行保冷: 1外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且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和运输 过程中冷损失量者; 2需要减少冷介质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温度升高或气化者: 3为防止常温以下、0℃以上管道外壁表面凝露者; 4与保冷管道相连的仪表及其附件。 6.3.11保温及保冷材料应根据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的原则进行 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材料在平均温度为70℃时,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0.080W/(m·K); 2用于保冷的泡沫塑料及其制品在平均温度为25℃时,其 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44W/(m·K); 3泡沫塑料制品在平均温度为0℃时,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0.036W/(m·K); 4I类泡沫玻璃制品在平均温度为25℃时,导热系数不应 大于0.045W/(m·K);Ⅱ类泡沫玻璃制品在平均温度为25℃时 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64W/(m:K)。 6.3.12硬质保温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20kg/m3,半硬质保温制 品的密度不应天于200kg/m,软质保温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 150kg/m²,用于保冷的泡沫塑料制品密度不应大于60kg/m3,泡 沫橡塑料制品密度不应大于95kg/m3,泡沫玻璃制品密度不应大 于180kg/m。 6.3.13工业管道的保温及保冷厚度应根据所选定的绝热材料, 介质温度、单位热损失,按计算经济厚度方法确定,或按国家现行 标准图售选用保泪式保冷恒度
6.3.10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及其附件应进行保冷:
7.1.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合理采用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在扩 建、改建项目中,应更换改造低效设备,实现供配电系统及用电设 备的经济运行。
7.1.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合理采用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在扩
7.1.2设计人员应合理选择变配电所位置、电气设备参数,应正
7.1.3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在 扩建、改建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时,应对建筑物及电气设施 进行核查
7.1.3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光伏发电和风能发日
较,以减少电压层次、降低变压器损耗。单台用电设备容量达到 250kW或全厂变压器容量在160kV:A及以上时,宜采用10k 或以上供电电源。
7.2.5低压配电系统中接入AC220V或AC380V单相负载
7.3.1设计人员应根据计算负荷、负荷性质、生产班次条件
7.3.1设计人员应根据计算负荷、负荷性质、生产班次
7.3.1设计人员应根据计算负荷、负荷性质、生产班次条件,合理 确定变压器的安装容量和台数,并应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调整负荷, 使变压器经济运行。
3.2当采用两台变压器向一级、二级负荷供电时,变压器应同
7.3.2当采用两台变压器向一级、二级负荷供电时,变压器应同 时供电,且一台变压器容量应满足全部一级、二级负荷需求,最大 限度地满足变压器经济运行。同一配电系统采用两台及以上变压 器的变电所,根据负荷情况,配电系统应有切换每台变压器的可 能性。
求。变压器的能效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 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求。变压器的能效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
7.4.1设计中宜提高用电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当功率因数达 不到要求时,应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7.4.2大容量连续运行的电动机,或远离电源点连续运行的电动 机,宜采用就地无功补偿方式。
7.4.3电力部门计量考核点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并应
7.4.3电力部门计量考核点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并应满足 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
及高次谐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5、《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43的规定。当有较大冲击负荷及非线性负荷的用电设备不满 足要求时,应装设滤波装置、无功补偿装置(静态或动态无功补偿 装置),并宜就地设置。
7.4.5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比较,宜选用交流电动机传
7.4.5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比较,宜选用交流电动机个 动。对需要调速的交流电动机和工艺对风量和水量有变化的负 荷,其风机和泵类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7.4.6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时,为降低谐波对电网和设备的影响, 宜配置滤波设备。
7.4.6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时QDXWZS 0001-2015 北京万宗顺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咸鸭蛋,为降低谐波对电网和设备的影响
7.4.7设计人员应正确选择电动机容量,并应选用新系
高效率电动机。选用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时,额定输出功率和 75%额定输出功率的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三相异 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的规定。电动机正常 运行时,负载率不宜低于50%。 7.4.8设计人员应选用高效低耗的电气设备,严禁选用国家公布 的淘法产品
7.4.8设计人员应选用高效低耗的电气设备,严禁选用国家公不 的淘汰产品
7.5.1设计人员应采用适宜的高效光源,优先选用新型节能光 源、采用高效灯具及节能附件。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 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能效等级应达到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 价值。
益,选用灯具的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 50034的规定。对于改造项目,效率低于50%的灯具应予更换可 改造。
7.5.3对大型厂房照明,宜采取分区控制方式;辅助和生活福禾
7.5.5距离较长的通道照明GJB 6208-2008 航空用花键型扳拧结构和尺寸,其两端宜设置双控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