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502-2018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multiple recycling
在重度车辙路段,采用整形再生机组将原沥青路面加热软化、 添加沥青再生剂、翻松、在施工横断面上重新分配再生沥青混合 料,或在辙槽处填充新的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经压实成型 后,再次采用再生机组加热、翻松路面,摊铺一层新沥青混合料,压 实成型的工艺。
GB/T 33754-2017 气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hotbonding
通过加热,使原路面下承层与新铺沥青层均处于热态,碾压过 程中层间界面处集料互相嵌挤,实现层间热态粘结
2.0.10间歇式加热
ntermittent heating
在沥青路面加热过程中,两次加热之间具有短暂停顿的加 ,可以在保证施工温度的前提下,使路面表层沥青混合料不 热现象。
3.0.1在道路养护、改扩建时,应综合考虑原路面状况和使用条 牛等因素,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适用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就地 热再生技术。
3.0.2来用就地热再生技木时,原路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和路面结构强度应符合使用要求。 2 病害应主要集中在沥青路面表面层。 3沥青路面存在局部深层病害时,应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再 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处治。 3.0.3对橡胶沥青材料、沥青马蹄脂碎石(SMA)混合料、高性能 沥青路面混合料等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时,应制订针对性的方案:
1 路基和路面结构强度应符合使用要求。 病害应主要集中在沥青路面表面层。 3 沥青路面存在局部深层病害时,应对其进行预处理后 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处治。
沥青路面混合料等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时,应制订针对性 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 就地热再生工程所用各种材料便用前应按相关规定进 ,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0.2就地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0.2的要求。
0.2就地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
注:1表中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20的有关规定执行:
就地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历青再生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历青再生剂质量应符合表4.0.3的要求
E20的有关规定执行。
2沥青再生剂的品种及用量应根据原路面沥青的类型、老化 程度和沥青含量,结合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确定。
1当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偏低,且无法通过添加新沥 青混合料来改善时,应通过添加新沥青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油石 比符合设计要求。 2新沥青宜使用道路石油沥青,其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有关规定。 3沥青应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在储运、使用和存放过程中 应采取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者加热管道蒸汽进人沥青中
1当不需要调整原路面材料级配时,新添加的沥青混合料指 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的有关规定。 2当需要调整原路面材料级配时,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配 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新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集料,填料等指标均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有关规 定。
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和《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程》CJJ/T43的有关规定。
5.1.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应对原路面技术状况、养护信
5.1.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应对原路面技术状况、养护信 息、交通量等内容进行调查和分析。 5.1.2原路面调查内容和资料应真实、完整,宜采用专业检测设 备对路面状况进行检测和病害分析。
5.2路况调查及试验分析
原路面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原路面基础数据资料收集
5.2.2路面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路面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面强度指标应作为确定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 性的首要指标,路面强度指标应采用弯沉值评价。 2弯沉值的检测设备,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贝克曼梁或自 动弯沉检测仪等。
5.2.3路面其他技术指标检
1路面干整度、破预利 能指标的检测和评价应付现 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的有关规定。 2路面车辙指标的检测和评价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技 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有关规定。 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的有 关规定详细记录路面主要损环类型的数量、范围、程度及位置。 4路面平整度、车辙检测宜采用激光平整度仪,路面破损检 测宜采用路况摄像仪,抗滑性能检测宜采用横向力系数自动检测 车铺砂法或摆式仪
5.2.4路面取芯应符合下列
1路面取芯设备应采用直径100mm或150mm的钻头,取 芯位置应包括正常路面和典型病害处,取芯频率宜根据路面病害 实际分布情况而定。 2取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芯样的完整性,各结构层厚度、层 间粘结情况、下承层整体性等。 3车辙路段,应在同一横断面的波谷、波峰、无变形路面处分 别取芯,通过芯样观测变形层位和各层的变形量。 4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网裂路段应在裂缝处取芯。
1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取样应采用不打碎集料的分层取样 法,每个取样点的样品质量不得少于100kg。 2前期调查和设计资料与施工路段沥青路面结构相符且建 设时间养护历史也相同时,宜每1km3km取一个代表性点,原 路面材料变异性较大时,应根据原路面情况适当加密检测频率。
3沥青路面病害主要存在于表面层时,可仅对上面层进行取 样;路面存在深层病害时,应对路面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分别 取样。 4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之前,就地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室内 试验项目应按本规程表4.0.2执行。
5.3就地热再生适用性评估
5.3.1选择适合就地热再生的养护路段时,应综合考虑路面病害 类型及成因、试验检测结果、养护目标及道路的长期养护规划等因 素。
6.1.1就地热再生设计应综合考虑原路面试验检测及评价结果 工艺及设备特点等因素。 5.1.2就地热再生设计应包括工艺设计,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等内容。 6.1.3设计参数及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应按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区 域特点选定。
6.2就地热再生工艺设计
图6.2.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设计流程
6.2.2就地热再生工艺设计应结合原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按本 规程管6.2.1条的规定综合确定
规程第6.2.1条的规定综合确定。
规程第6.2.1条的规定综合确
料,选择经济合理的工艺类型
6.2.4在路面排水性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就地热再生
6.2.6就地热再生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原路段的交通状况,采 用边通车边施工的工艺。
6.2.6就地热再生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原路段的交通状况,采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3.1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沥青
6.3.4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设 计方法执行。
6.3.4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设
3.5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 方法执行。
7.1.1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应对现场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对可能 受到施工影响的城市道路设施进行保护,并做好防火工作。 7.1.2就地热再生设备的噪声和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7.1.3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
标准的规定。 7.1.3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 5℃时施工。
7.1.3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
1深层病害预处理的深度和范围应根据路面破损程度、层位 和处理工艺确定。 2深层病害预处理后的路面应符合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要 求。 3深层病害预处理应避免污染沥青路面。 7.2.2原路面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路面存在热熔型标线等影响施工质量的杂物时,施工前 应进行清理(或施工中加热后清除)和清扫。 2原路面存在对热再生施工有影响的护栏等障碍物时,施工 前应移除或重新布设障碍物。 3施工前应清除路面受污染而无法再生的材料。 4施工前应采用隔热板、防火布或其他隔热、密封措施保护 施工路段内的桥涵伸缩缝、绿化带、树木、燃气井等。 5改变原路面标高时,施工前应提升检查井、雨水口等设施
7.2.2原路面准备应符合下
至再生路面设计标高。 6施工路面下方设置有燃气管道、管井时,施工前应由具备 资质的专业人员采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无泄露。 7.2.3施工前应完成现场交通组织和机械设备的调试,就地热再 生施工设备及数量应符合表7.2.3的规定
注:具体设备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试铺路段施工确定。
7.3.1为确定就地热再生各施工参数,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铺路 段,试铺路段面积不宜小于2000m²。试铺路段施工应对再生施工 工艺、质量控制、施工管理及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检验,应检验合 格后再正式施工。
1 检验再生设备的性能,确定符合施工需要的再生设备组 合。 2确定再生设备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及施工速度。 3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施工过程中沥青再 生剂、新沥青及新沥青混合料添加量。 4确定压实度、松铺系数等施工参数
整形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应按图7.4.1执行。
2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7.4.1整形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设定施工基准线,宜按现有标线作为参考基 准,基准线应平滑、顺直、明显,保证驾驶员、操作手易于 观察和控制。 2)应在施工起点后延50m(不在施工范围内)处开始划行 走基准线,方便设备提前就位,保证纵向施工接缝的顺 直。 原路面加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热辐射方式间歇式加热原路面,应根据原路面加 热后的路表温度实时控制调整加热强度,不得因加热温 度不足影响施工质量或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沥青严重老 化应保证原路面的加热温度和深度。
2)加热时应按试铺路段确定的施工参数匀速行驶施工。 3)应采用保温装置对加热后的路面进行保温,确保热量向 下渗透,减少热量散失。 4)原路面材料(SMA、橡胶沥青混合料等)的施工温度要 求高或环境气温低于5℃时,应通过增加加热设备的数 量提高路面加热效果。 沥青再生剂喷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再生剂的喷洒量应根据原路面沥青材料的试验结 果严格控制,宜采用自动喷洒控制系统精准计量。 2)喷酒方式宜采用旋转盘式酒布,确保喷酒均匀,喷酒控 制系统应与再生设备行驶速度相匹配。 3)沥青再生剂不得喷洒在添加的新沥青混合料上,应喷洒 在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上。 原路面翻松、熨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设备自带的翻松装置翻松加热后的原路面,翻松过 程中不得打碎原路面混合料中的集料,保持原路面混合 料级配不变。 2)应根据原路面状况严格控制翻松深度,不得同时翻起中 面层的集料,以确保原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级配不变。 3)宜采用插尺法每200m检查一次翻松深度,深度波动范 围应控制在土5mm。 4)应使用再生设备自带的熨平装置整平翻松后的路面,消 除原路面变形。 6摊铺新沥青混合料之前,应对翻松后的路面再生沥青混合 次加热,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实现层间热粘结。 新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上直接摊铺新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 合料的添加量应严格按设计方案执行。 2)摊铺应匀速进行,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5m/min~4m/min
不得超过4.5m/min。 3)摊铺时应保证混合料均匀,不得出现拉毛、离析等现象。 4)新添加的沥青混合料应与下层再生沥青混合料同时碾 压,达到层间热粘结的效果。 5)碾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规范》C1的有关规定执行。 8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不得采用封水性差的冷接缝方 式。 2)施工时设备的加热宽度应大手翻松宽度,使施工缝两侧 的沥青混合料相互嵌挤,实现热粘结。 9开放交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碾压工序结束后,待路表温度降至50℃以下,方可开放 交通。 2)在开放交通前,严禁车辆在成型而未完全冷却的路面上 行驶,避免损坏施工后的再生路面。 2 复拌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复拌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应按图7.4.2执行。 2 施工准备应按本规程第7.4.1条第2款执行。 原路面加热应按本规程第7.4.1条第3款执行。 4 原路面翻松应按本规程第7.4.1条第5款第1项~3项 厂。 5 沥青再生剂、新沥青喷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原路面情况及前期试验结果确定沥青再生剂和 新沥青的用量。 2)应将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准确、均匀地喷洒到已经翻松 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上,使沥青再生剂、新沥青分别与 原路面混合料直接接触、融合。 3)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的喷酒量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结果严格控制,宜采用自动喷酒控制系统精 准计量。 4)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喷洒方式宜采用旋转盘式酒布,确 保喷洒均匀,喷酒控制系统应与再生设备行驶速度相四 配。
图7.4.2复拌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6应收集翻松,喷洒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后的原路面沥青混 合料,实现沥青再生剂、新沥青及原路面混合料的初次拌和。
8.0.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检查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1对热拌 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规定。 8.0.2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中,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8.0.3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各检查项目和质量应符合表8.0.3 的规定,
表8.0.3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质量要求
续表8.0.3项目检验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再生沥青稳定度T0709混合料马流值每天1组符合混合料设计要求歇尔试验空隙率T0705注:表中检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的有关规定执行。8.0.4就地热再生交工验收质量应按表8.0.4的规定执行。表8.0.4就地热再生交工验收质量要求项目检验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验方法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外观全部显轮迹、裂缝、推挤、油町、目测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宽度每20m抽测1处不小于设计值T0911再生厚度每1000m²抽测1点设计值的一5mmT0912加铺厚度每1000m²抽测1点设计值的土3mmT0912压实度代表值每1000m²抽测1点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94%T0924<3m/km(快速路、主干路)IRI全线连续T0933路表平<4m/km(次干路、支路)整度<1.5mm(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标准差。全线连续T0932<2.4mm(次干路、支路)注:1加铺厚度为加铺再生验收标准。2表中检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有关规定执行。3表中未有的检测指标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程》CJJ/T43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有关规定执行。.20
录A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附录A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A.0.1本方法适用于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A.0.2 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应按图A.0.2执 行。
A.0.2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
A。0.3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抽提、筛分试验应按试验规程执行 了解混合料级配状况、沥青含量等。 A.0.4回收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应对其针入度、软化点 和延度进行试验,评价其性能和老化程度。 A.0.5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应实测并评价其性能
A.0.3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抽提、筛分试验应按试验规程执行,
1按一定的间隔,取3个~5个沥青再生剂用量,应分别进 行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试验; 2根据再生沥青的最佳恢复效果初步确定沥青再生剂类型 及用量;
3当恢复效果不明显时,应更换沥青再生剂类型,重新进行 评价; 4根据初步确定的沥青再生剂类型及用量,在初定值左右至 少取3个沥青再生剂用量值,进行再生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 5根据空隙率、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值最终确定设计沥青再 生剂用量,即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A.0.7对于整形再生工艺,因不需要调整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 级配,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级配可与原路面的标准级配相同,也可根 据路面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标准级配的混合料,其配合比设计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GF4O进行。 A.0.8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应根据车辙深度、沉陷面 积、深度及再生后路面标高、路面排水等路面病害情况确定。 A.0.9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应通过试铺路段检验。 A.0.10试铺路段验证的项目应包括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 石比、马歇尔试验;现场检测项目应包括平整度、压实度、再生厚度 等。当试铺路段检测结果存在问题时,必须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予 以修正,直至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
附录B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0.1本方法适用于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0.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应按图B.0.2
图B.0.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B.0.3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A.0.3条~ 第A.0.5条的规定执行。 B.0.4沥青再生剂类型与用量的确定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 A0.6条的规定执行。 B.0.5新沥青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B.0.6新沥青的添加流程应按图B.0.6执行。
B.0.3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A.0.3条~
图B.0.6添加新沥青设计流程
B.0.7新添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添加比例的确定应分以下两 种工况: 1原路面级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范》JTGF40要求,且复拌再生混合料的设计级配与原路面级配 一致,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用于弥补原路面变形,其配合比应按原路 面配合比进行设计,添加比例应根据原路面的变形量进行设计,最 终恢复原路面标高。 2原路面级配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JTGF4O或设计要求,应通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进行优化 调整,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添加比例应根据原路面状况 及复拌再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确定。 B.0.8试铺路段生产配合比验证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A.0.10 条的方法执行。
附录C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C.0.1本方法适用于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C.0.2整形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本规程附录A 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执行,加铺的新沥青混合料 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范》TGF4O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执行。 C.0.3复拌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本规程附录B复 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相同,加铺的新沥青混合料的 配合比设计过程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O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执行。 C.0.4试铺路段生产配合比验证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A.0.10 条的方法执行。
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相同,加铺的新沥青混合料的 配合比设计过程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TTGF40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执行。 C.0.4试铺路段生产配合比验证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A.0.10 条的方法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36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程》CJJ/T4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
1总则 2术语 3 基本规定 4材料
1.0.1近20年来,随看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已有道 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自前我国已由“以建为主”逐步转入建养并重 的阶段,并将最终达到“以养为主”的长期阶段。而大量的翻挖、铣 刻原路面,不仅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而且也造成大量优质资源浪 费,尤其我国沥青、石料极为债乏。为贯彻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优质 高效的沥青路面养护方式,正受到道路养护行业人员越来越多的 重视。在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实现了对原路面材料的“石料再用, 沥青再生”,节约了筑路材料,同时还可避免铣刨摊铺工艺存在的 弱界面和弱接缝等质量缺陷,实现沥青混合料层间热粘结,提高了 首路的维修质量,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发展和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更新换 代,就地热再生技术不仅在高速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中得到广泛 应用,近年来在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和应用。 本条规定明确了本规程的编制目的,对提高沥青路面材料循 环利用率,规范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提高就地 热再生技术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1.0.2本条规定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自前我国每年 有大量的沥青路面需要养护和改扩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 已逐步在道路养护和改扩建中得到应用,本规程的发布,将对进
2.0.1本条就地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是指未破坏原路面集料的
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在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中喷洒沥青 再生剂并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新添加沥青混合料不与原路面沥 青混合料拌和。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喷洒了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 时)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与一定比例的新添加沥青混合料拌和后 的沥青混合料。
2.0.5~2.0.7这三条术语是对我国沥青路面就地热再
工艺类型提出的。 整形再生、复拌再生、加铺再生属于就地热再生的三种基本工 艺类型,在三种基本工艺类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衍 生出更多的工艺类型,如复式再生。每种类型有其相应的热再生 没备和工艺流程GB 5237.6-2012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6部分:隔热型材,在施工前,需要对原路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 分析综合比较,选择适合的工艺类型和设备组合。 2.0.8复式再生适用于深度大于40mm的重度车辙,且中、下面 层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TGF40的路段,复式再生有两种处治方式: (1)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JTGF4O要求。
艺类型提出的。 整形再生、复拌再生、加铺再生属于就地热再生的三种基 类型,在三种基本工艺类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 出更多的工艺类型,如复式再生。每种类型有其相应的热 备和工艺流程,在施工前,需要对原路面进行综合评估,并 个析综合比较,选择适合的工艺类型和设备组合。
术规范》JTGF40的路段,复式再生有两种处治方式 (1)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要求。 为了保证车辙处治质量,采用再生机组翻松原路面,翻松波峰 混合料,拉毛波谷,再采用再生机的路面整形装置将因沥青老化而
抗车辙能力已经增强的波峰混合料推至波谷。同时,必须保证整 形后原波谷处的松料比波峰处高20mm30mm(根据原路面车 撤的深度而定,车辙越深松料厚度高差取上限,反之亦然),这样在 不添加新混合料的情况下,采用双驱双振压路机以低频、大振幅工 况下碾压,以保证波谷处的压实度尽可能接近或达到原路面轮迹 带处所吸收的压实功。 经碾压后对已经成形的路面再加热、翻松或拉毛,添加少量与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规格相同的新沥青混合料,并进行碾压成型,恢 复路面路用性能。 (2)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O要求(偏细)。 先铣刨波峰处级配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F40要求(偏细)的旧沥青混合料,之后对路面加 热翻松后,在波谷处填补高于原路面的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合 料并碾压,保证层间具有良好的热粘结效果。 经碾压后对已经成形的路面再加热、翻松或拉毛,添加少量与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规格相同的新沥青混合料,并碾压成型,恢复路 面路用性能。 2.0.9铣刨摊铺施工时,为保证层间粘结效果,基层与沥青层、沥 青层与沥青层之间一般采用洒布粘层油的方法。而就地热再生施 工时,由于施工前对下承层路面进行了加热软化,碾压时,两层沥 青层均处于已加热的状态。因此,施工后层间为热粘结,保证沥青 层形成一个整体。 2.0.10自前沥青路面主要的加热方式包括明火加热、热风循环 加热、红外线加热和间歇式热辐射加热。前三种方式均为连续式 加热,连续式加热方式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热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渗 透,导致路表面温度过高;二是深层沥青混合料温度不足,只能采用 强制旋转铣刨切削方式翻松路面材料,故在翻松过程中会打碎集
青层与沥青层之间一般采用洒布粘层油的方法。而就地热再 工时GB/T 24218.12-201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2部分:受压吸收性的测定,由于施工前对下承层路面进行了加热软化,碾压时,两 青层均处于已加热的状态。因此,施工后层间为热粘结,保证 层形成一个整体
加热、红外线加热和间歇式热辐射加热。前三种方式均为连续式 加热,连续式加热方式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热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渗 透,导致路表面温度过高;二是深层沥青混合料温度不足,只能采用 强制旋转铣刨切削方式翻松路面材料,故在翻松过程中会打碎集 料,导致原路面级配的改变 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