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1053-2016 无轨电车配置要求

JTT1053-2016 无轨电车配置要求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928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T1053-2016 无轨电车配置要求

4.7.5每扇车门均应设有与车体导电良好的接地链。当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接地链应口 菲按胜 地面。 4.7.6在额定环境条件下,当一辆干爽而清洁的无轨电车将集电器连接到输电线的正极和负极时,从 车体到地面的漏电电流不应高于0.2mA 4.7.7无轨电车在车上应装备漏电检测装置,用于永久监测车体和路面之间的漏电电流或电压。该 装置在额定线电压下漏电电流超过3mA时,或者漏电电压超过40V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4.7.5每扇车门均应设有与车体导电良好的接地链。 地面。 4.7.6在额定环境条件下,当一辆干爽而清洁的无轨电车将集电器连接到输电线的正极和负极时,从 车体到地面的漏电电流不应高于0.2mA 4.7.7无轨电车在车上应装备漏电检测装置,用于永久监测车体和路面之间的漏电电流或电压。该 装置在额定线电压下漏电电流超过3mA时,或者漏电电压超过40V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5.2无轨电车可根据设计需要配置减速器 5.3无轨电车除具有气压制动功能外,还应同时具有电制动功能,且都由制动踏板完成。 5.3.1电制动功能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a)能耗制动:将车辆动能转变成电能,消耗在车载制动电阻上,转变成热能消耗掉; b)回馈制动:将车辆动能转变成电能,回馈至车载储能装置 5.3.2设有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当防抱死制动装置起作用时,电制动自动切断。 5.4空气压缩机供气系统应设置气压调节器,当气压低于规定的工作气压值时,应能使驱动空气压缩 机的电动机自动进行工作;当供气系统的气压达到规定的气压值时,应能使驱动空气压缩机的电动机自 动停止工作

6驱动电机与驱动控制器

6.1.1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宜保证整车比功率不小于6.5kW/t,其性能应满足整车的运行要求 6.1.2驱动电机在车架上的安装以及与传动轴或其他装置的连接均应采用绝缘体作电气隔离。 6.1.3驱动电机的安装结构应有绝缘、减震装置DB33T 876-2012 蝴蝶兰盆花栽培技术规范,并便于检查和更换

6.2.1驱动控制器应保证通风散热

6.2.1驱动控制器应保证通风散热 6.2.2驱动控制器应满足GB4208中IP55防护等级的要求。 6.2.3应保证驱动控制器中的高压电路与低压控制电路之间符合附加绝缘要求。

JT/T10532016

图丨高压电器警告标志

7.1.4除发热的电阻器之外,其他电气部件应采取防潮防尘等防护措施。

7.1.4除发热的电阻器之外,其他电气部件应采取防潮防尘等防护措施。 7.1.5电气设备的安装应安全可靠,并便于检查维修。电气设备、装置及接线的安装点应能承受以下 机械过载: a)0.5Hz~55Hz正弦波,最大幅值10m/s²,包括其产生的共振; b)垂直方向的杂散冲击,达到30m/s峰值冲击过载的时间为2ms~20ms

7.2高压电气设备绝缘

7.2.1高压电路和三相电路的高压电气设备应具备基本绝缘结构。高压电路和三相电路的高压电气 设备与无轨电车车体之间应采取附加绝缘措施。 7.2.2在高压电气设备内部,高压电路、三相电路与低压控制电路之间,应具有附加绝缘,并且电路板 上的布线应符合4.5的规定

上的布线应符合4.5的规定

7.2.3无轨电车上所有传动机构或设备都已连接(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绝缘电阻不应低 于以下水平: a)车体与高压电路及三相电路之间,使用1000V兆欧表测量: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下 时,5MQ;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上时,1MQ; b) 高压电路及三相电路与低压电路之间,使用1000V兆欧表测量: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90% 以下时,5MQ2;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上时,1MQ2; C 隔绝可能被损坏或者干扰实验的低压电气设备,连接所有余下的低压电路。此时,车体与低 压电路正极之间,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上时,1MQ。 .2.4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配合的最小电气间隙为8mm,爬电距离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5 高压电气设备安装的触电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触电防护包含防止人员与任何高压带电部件直接接触和在带电部件的基本绝缘故障的情况 下的触电防护; b 当防护是由绝缘提供,高压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使用只有通过毁坏才能拆开的绝缘全部盖 住。绝缘材料满足无轨电车和电气系统的耐压要求和温度要求; C 驾驶室内由驾驶员操作控制的高压电气设备安装附加防护罩,只有当拆除或打开防护罩后才 可触及高压设备的外壳或带电部件的遮挡,并且这些外壳和遮挡用工具或维修钥匙才能打 开,操作控制手柄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结构; 乘客车厢内无任何可以由乘客及车组人员触碰的高压由气设备

7.2.3无轨电车上所有传动机构或设备都已连接(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纟

7.3其他设备配置要求

7.3.1 当电源逆变器具备多条负载输出电路时,应单独在每条负载输出电路中设置过载保护 7.3.2为无轨电车提供低压电源的电源变换器应能保证线电压高压输入端与低压输出端 隔离。

7.3.3应配置避雷器,吸收线网因雷击产生的过电压.防止高压波对车上电气设备的损害。 7.3.4应配置电阻器,当无轨电车进行电制动时,吸收并释放驱动电机输出的电能。 7.3.5无轨电车前风窗处应配置化霜暖风机或除霜器,消除车窗玻璃上的雾和霜。 7.3.6宜配置车用冷暖空调装置.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

8.1无轨电车从接触式输电线上接受电力通过由集电器组成的集电装置完成,集电器应保证其向水 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转动。 8.2集电杆应用绝缘材料制作,也可用金属材料制作,但用金属材料制作时,集电杆表面应用绝缘材 料进行包裹,同时要保证绝缘材料能承受机械冲击。 8.3集电器应能保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并保证正常运行。集电器限位尺寸参见附录B。 8.4无轨电车应设有脱线报警装置,当集电头脱离接触式输电线时,应发出音响信号,其报警声音应 与车辆上其他的报警声音有区别。 8.5无轨电车在行驶中,集电头应具备防刮线网功能。当集电头从集电杆上的正常位置上脱离了安 装时,集电头应能够保持与集电杆的相连而不应掉落。 8.6集电器在无轨电车上安装应使用耐水性绝缘结构,绝缘位置:集电头和集电杆上的导电体对旋转 升降机构(基本绝缘);旋转升降机构对集电器安装架(附加绝缘1);集电器安装架对车体(附加绝缘 2)。使用1000V兆欧表单独测量集电头至车体之间的总绝缘电阻,在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下 时,不应小于10MQ;在周周空气相对湿度为90%以上时,不应小于1MQ。 8.7应设置集电杆挂钩,用于集电杆降落后的锁止。 8.8应设置集电杆拉绳。集电杆与拉绳之间应有绝缘措施。设有绳箱的无轨电车,绳箱应能有效地 控制拉绳的收回和放出。 8.9应设置可在驾驶室内操纵的集电器远端控制装置,在最低限度下,应设置将集电杆降落的远端控 制装置

9.1无轨电车车载储能装置应符合GB/T18332.1、GB/T18332.2、GB/Z18333.1、GB/T 8333.2 QC/T741等的规定。 9.2蓄电池包上应有专用图形符号,应符合GB/T5465.2、GB2893和GB2894的规定。当人员接近 蓄电池时,应能看见该警示标志。 9.3蓄电池包的安装应有附加绝缘,并应能具备快速从车体拆除的功能。通风、绝缘等功能要求应符 合GB/T18384.1的规定。 9.4蓄电池包应具有温度调节和保温等功能,保证内部温度、温度梯度及保温能力均符合设定的 参数。 9.5蓄电池组充电设备的功率应与蓄电池包的特性和容量相匹配。 9.6应配置车载储能装置管理系统.并满足使用需求。

10.1车辆宜装备总线系统,用于车辆技术数据传递。

10.1车辆宜装备总线系统,用于车辆技术数据传递。

JT/T 1053—2016

a)通信功能; b)线电压、电流指示; c) 动力电池组电压、电流指示; d) 动力电池组电量指示; e 显示车体漏电电流或漏电电压超过4.7.7规定限额的指示器 10.3车辆宜设置整车控制器,通过总线系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和处理总线控制模块或其他车载 设备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发出的信息,包括故障代码、实时车况等信息。 10.4车辆宜设置数据记录装置,为车辆维修或车辆重大故障提供基础数据。总线系统各单元及车身 模块采集的车辆各种类型数据,通过总线系统传输至数据记录装置

12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

12.1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应符合GB/T4094.2、GB/T4782的规定。 12.2无轨电车的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的图形符号和信号的显示颜色参见附录C

JT/T1053—2016附录A(规范性附录)无轨电车高压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要求A.1材料分组材料按其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值分为以下四组:CTI≥600V,为材料组别I;400V≤CTI<600V,为材料组别ⅡI;175V≤CTI<400V,为材料组别Ⅲa;100V≤CTI<175V,为材料组别Ⅲb。A.2高压电气设备爬电距离无轨电车高压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见表A.1。表A.1无轨电车高压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单位为毫米印刷线路板部分其余电气设备车内电气设备车外电气设备材料组别材料组别材料组别、II、Ila、ⅢbI、Ⅱ、Ⅲla1IIIla.IIb1Ia1.83.2891012.516209

B.1集电器限位尺寸要求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集电器限位尺寸要求及图解

B.1.1在接触式输电线路位置距地面4m~6m的条件下GB/T 28228-2011 入出境船舶压舱水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集电器的设计应能保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 触。输电线在标准高度5.5m时,集电头对输电线的压力应能够在80N~130N范围内调节。当无轨电 车使用集电器接受电力时,在车速不小于5km/h的情况下,无轨电车纵向中心线在偏离正、负输电线的 中心轴线左右各4.5m范围内,应能够保证无轨电车正常运行。 B.1.2当集电器意外从接触式输电线上脱离(脱线),集电杆上端(集电头顶端)自由升起的最大高度 距地面不应超过7m,并且在升起的最高点应有弹性限位。当集电器旋转升降机构发生故障时,集电杆 (最低点)自由降落最低至距地面2.5m的位置应有限位装置

B.2集电器限位尺寸图解

集电器限位尺寸图如图B.1所示

1,——集电杆自由降落最低至距地面高度(2.5m): l—集电头距地面高度(4m); 1—集电头距地面高度(5.5m):

集电头自由升起的最大高度: 无轨电车纵向中心线偏离线网中心线左右距离

集电头自由升起的最大高度: 无轨电车纵向中心线偏离线网中心线左右距离

GB/T 18216.4-2021 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4部分:接地电阻和等电位接地电阻图B.1无轨电车集电器限位尺寸图

1无轨电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的图形符号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无轨电车配置要求 JT/T 1053—2016 *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100011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80×1230 1/16 5印张:1字数:30千 2016年6月 第1版 2016年6月第1次印刷 统书号:15114·2428 定价:1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