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517-2017 生活垃圾渗沥液厌氧反应器

CJT517-2017 生活垃圾渗沥液厌氧反应器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9.3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820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T517-2017 生活垃圾渗沥液厌氧反应器

CI/T517—2017

图1厌氧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6.1.1厌氧反应器罐体宜采用碳钢材质,加工所用的钢板应符合NB/T47003.1的规定GB/T 40359-2021 计时仪器 光致发光涂层 试验方法和要求.pdf,且应考虑腐蚀 裕量。 6.1.2钢制厌氧反应器保温材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玻璃丝棉、泡沫混凝土、 膨胀珍珠岩等 6.1.3厌氧反应器宜按GB50493的规定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在反应器顶部或侧 壁应设置金属防爆片和防雷接地装置。 6.1.4厌氧反应器应设爬梯及检修平台,在反应器底部和顶部均应设检修口,检修口直径宜不小于

6.1.8厌氧反应器三相分离器可采用不锈钢、玻璃钢、PP等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元三相分离器中沉淀区的表面负荷宜小于0.8m/(m²·h); b)出气管的流速宜小于2.5m/s; c)集气室的上部宜设置消泡喷嘴。 6.1.9厌氧反应器布水器可采用不锈钢、碳钢、玻璃钢、PP等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重力布水、脉冲布水或压力管道布水; b)布水孔口流速应大于2m/s,穿孔管直径应大于100mm,单点服务面积宜不大于2m; c)布水器宜采用多点布水或环状一管多孔式布水; d)布水器进水点与反应器底部宜保持150mm~250mm的间距; e)布水器应考虑布水均匀性,并应有防污堵、防结垢措施。 6.1.10 厌氧反应器排泥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排泥装置宜采用重力多点排泥方式; b)排泥点设在污泥区中上部和底部,中上部排泥点宜设在三相分离器下0.5m1.5m处; c)排泥管管径应不小于150mm。 6.1.11厌氧反应器中成套供应的阀门、压力表、液位计等配套附件,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

a)单元三相分离器中沉淀区的表

6.2.1 钢结构罐体涂装质量应符合JB/T5946的规定, 6.2.2 钢结构罐体的焊缝质量应符合GB/T12467.1的规定。 6.2.3 产品铭牌、操作指示牌、警示牌等应位置醒目,字迹清晰,安装牢固、端正。 6.2.4 钢制联结件、紧固件应连接牢固,不应松脱。 6.2.5 厌氧反应器有效水深应不小于5m,超高应不小于0.5m,高径比应不小于1。 6.2.6厌氧反应器的底板及盖板的平面度偏差应不大于8mm/m和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5mm。

厌氧反应器应密闭、无异常变形、不渗漏

庆氧反应器内部应进行防盾 部件应进行除锈和防锈处理。 厌氧反应器内壁及其支撑结构

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应符合表3的规定。

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应符合表3的规定

CJ/T517—2017

表3厌氢反应器容积负荷

6.5.2±COD 去除率

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宜符合表4的规定

对COD的去除率宜符合

表4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

厌氧反应器内废水的上升流速宜小于0.8m/h。

于150h,可靠度应不小于85%

7.1.1目测其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齐全,各构件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7.1.2查验反应器所用产品及材料的检验合格证是否齐全。 7.1.3目测防腐层是否均匀牢固。 7.1.4钢结构罐体目测其外表油漆涂层是否均匀牢固,无皱纹、无明显擦痕、划痕等缺陷。 7.1.5查验反应器图纸,有效水深、超高及高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7.1.6用水平仪(或尺)测量反应器平面度偏差和垂直度偏差

7.2.1庆氧反应器的密闭性应以充水试验过程中无渗为合格,试验方法应按JB/T2932规定进行 若发现渗漏,应进行修补。 7.2.2厌氧反应器的强度及密闭性试验,应以充水到设计最高液位并保持48h后,反应器壁无渗漏、无 异常变形为合格。发现渗漏时应放水,并应进行修补。 7.2.3固定顶的强度及密闭性试验,反应器内水位应在最高设计液位下1m进行缓慢充水升压,当升 至试验压力时保持时间,应以反应器顶部无异常变形,无渗漏为合格。试验时应使反应器内部与大气相 通,常压试验。 7.2.4固定顶的稳定性试验,应充水到设计最高液位用放水方法进行。试验时应密闭反应器顶阀孔缓 慢降压,达到试验负压时,反应器顶无异常变形为合格。试验后,应立即使反应器内部与大气相通,恢复 到常压,

防腐性能检验应按JB/T2932的规定进行。

反应器有效容积V按设计图纸计算,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S。需由实验室测定。厌氧反应器 荷按式(1)进行计算

Nv=Q.XS./1000V

Ny=Q.XS./1000V

Nv—容积负荷,单位为千克COD每立方米每天[kgCOD/(m*·d)] V 反应器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Q。 一一厌氧反应器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一厌氧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单位为毫克COD每升(mgCOD/L)。

Nv——容积负荷,单位为千克COD每立方米每天[kgCOD/(m·d)]; 反应器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来(m); Q。一一厌氧反应器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7.4.2COD 去除率

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S。和出水有机物浓度S需由实验室测定。厌氧反应器对污染物去除率 的测定按式(2)进行计算

反应器截面积A按设计图纸计算,利用流量计读出厌氧反应器给水流量Q。和回流流量Q,。庆厌氧 反应器上升流速的测定按式(3)进行计算

截面积A按设计图纸计算,利用流量计读出厌氧反应器给水流量Q。和回流流量Q,。厌氧 流速的测定按式(3)进行计算

A一反应器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Q。—厌氧反应器进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厌氢反应器回流流量,包括内回流和外回流,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录A中统计故障次数。按附录B的规定,计算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可靠度R, 并将结果记录在附录B表B.1。

7.5.3可靠度应按式(5)计算

R=[T,/(T,+T,)JX100% 式中: T,——可靠性实际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h);

运行检验方法参见附录C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4。

每台出厂的设备均应按表4的规定进行外观、密闭性及防腐性能的检验,验合格开附 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正常生产后每5年进行一次

产品停产半年恢复生产时

8.3.2型式检验抽样与判定规贝

格的设备1台~2台做为样品。 8.3.2.2按本标准7.1、7.2、7.3、7.4、7.5规定的试验方法先进行外观检验、密闭性检验、防腐性能检验 性能指标检验及可靠性检验。检验的各项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对设备的要求时,判为合格,见表5。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设备应在明显位置装有固定的金属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并至少标明如下项目: a 设备名称和型号; b)制造厂名称; C 设备的容积负荷[kgCOD/(m²·d)]与处理量(m/d); d)设备的外形尺寸(mXmXm); e)出厂日期和编号。

9.2.1设备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a)装箱单; b)合格证; c)使用说明书; d)必备的随机附件。

a)装箱单; b)合格证; c)使用说明书; d)必备的随机附件。

9.3.1设备运输应轻装轻卸,途中不应拖拉、摔碰。 9.3.2设备运输时要严格保证防腐层的完好性

9.3.1设备运输应轻装轻卸,途中不应拖拉、摔碰。

9.4.1设备贮存时,应放置在符合承载力的基础上,定期对其进行清洁和保养。 9.4.2设备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远离火源。

9.4.1设备贮存时,应放置在符合承载力的基础上,定期对其进行清洁和

9.4.1设备贮存时,应放置在符合承载力的基础上,定期对其进行清洁和保养。 9.4.2设备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远离火源。

A.2.1可靠性试验只对产品在试验中由于本身固有的缺陷引起的故障(基本故障)类别进行统计,对由 于外界原因或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规定的条件使用所造成的故障(非基本故障)不计人故障次 数,但应如实记人记录表中。 A.2.2当发生由于外界原因或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所造成的故障,并造成可靠性试验中断时, 允许重新抽样、试验。 A.2.3同时发生多个故障,若为非关联故障,则各个故障应分别统计故障类别;若为关联故障,则按最 严重的故障统计故障类别,但其余故障应在试验记录的备注中注明。 A.2.4一个故障应判定为一个故障次数,并只能判定为故障类别中的一类。 A.2.5在排除故障期间所发生的同一零部件的另一故障一起被认为是一次故障,不单独统计,但应以 其中严重者确定故障类别,并在试验记录的备注中注明。 A.2.6按产品维护保养手册规定送 行保养和更换易损件不作为故障,但应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

可靠性检验表见表B.1。

表B.1可靠性检验记录表

B.2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

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按式(B.1)计算:

被试验或被调查产品发生首次故障的台数。

ZJM 006-2933-2019 注塑鞋B.3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按式(B.3)计算:

MTBF (B.3)

Ztio MTBF= Yh

MTBF 一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tio 一第台产品累计工作时间,对考核试验则为规定的定时截尾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 (h); Y 被试验或被调查的产品在规定的可靠性试验时间内出现当量故障数,其值按式(B.4) 计算。

E:第i类故障的危害度系数; k,一第台产品出现第i类故障的次数。 当:<1时,令。=1,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出现轻度故障的次数。 对于单台考核的产品按式(B.5)、式(B.6)计算:

t。产品累计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DB21T 2418-2015 球硅复合建筑保温材料式中: k.——产品出现第i类故障的次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