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41-2018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DB62/T 3141-2018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2/T 314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2481
VIP资源

DB62/T 3141-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2/T 3141-2018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 管理、运营管理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 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指标进行评价,但 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行评价包括全部七类指标。 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 定结果为分值。 3.2.4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3.2.5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七类指标各自 的评分项得分为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 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 以100分计算。 6绿色屋 茶

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指标进行评价,但 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行评价包括全部七类指标。 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 定结果为分值。

3.2.6绿色医院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

DL/T 1803-2018 水电厂辅助设备控制装置技术条件ZQ=WQ1+WQ2+Q3+W4Q4+WQs+WQ+WQ+

Q: 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 口: ZQ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总得分 w 每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Q~Q 七类指标评分项的得分; Q: 加分项的得分。

表3.2.6绿色医院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注:表中“一”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3.2.7绿色医院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 等级的绿色医院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目每类 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低于40分。当绿色医院建筑总得分分别 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医院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 级、三星级。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且应符 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4.1.2建设场地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不应选择在下列区 城,

4.1.1项自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且应符

1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的范围: 2 危险化学品等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的范围: 3 受电磁辐射、含土壤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范围; 4 未对地震断裂带进行避让的范围: 5 抗震不利地段。 4.1.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污染源,且院区内污染物排放处置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4.1.4医院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 的日照标准

4.1.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污染源,且院区内污染物排放处置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4.1.4医院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 的日照标准

4.2.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在保证功能和环境要求的前提下节约

4.2.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在保证功能和环境要求的前

4.2.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在保证功能和环境要求的前提下节约 土地,新建医院建设用地应满足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 规定。本条评价总分值为15分,按表4.2.1的规则评分。

表4.2.1新建医院建设用地的评分要求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本条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表 4.2.2的规则评分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本条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表 4.2.2的规则评分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本条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表

表4.2.2绿化用地设置的评分要求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本条评价总分值为11分,按表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本条评价总分值为11分,按表 4.2.3的规则评分。

4.2.4医疗区、行政科研区、后勤保障区应科学规划、按功能合理 分区。传染病院、医院传染科病房、焚烧炉等应满足城市常年主导 风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本条评价总分值 为8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规划布局合理,得2分; 2建筑布局有利于自然通风,得3分: 3传染疾病科病房的位置合理并设置了有效隔离,得3分

4.2.5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本条评价总

4.2.5 建巩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架。本杀评价息分值为 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外围护结构未采用玻璃幕墙,且其窗户玻璃不是反射 类玻璃,得2分;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玻璃幕墙,但其面积不超过 墙面透光部分面积的50%,且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得1分; 2室外照明设计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 范》JGJ/T163关于光污染控制的相关要求,并避免夜间室内照明 产生溢光,得2分。 4.2.6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评价总分值为3分。 4.2.7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 自然通风并设置有避风候车设施。本条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 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 超过5Pa,得1分; 3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

出现涡旋或无风区;或50%以上建筑的可开启外窗内外表面的风 压差大于0.5Pa,得2分; 4设置避风候车设施,得1分。 4.2.8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本条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养木、绿地、植草砖、构筑物遮 荫措施面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2分; 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 于0.4,得2分

4.2.9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本条评价总 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医院院区主人口到达公交车站不超过400m或轨道交通站 点不超过700m,得1分;不超过200m或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 500m,得2分; 2医院院区主入口4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 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2分: 3有便捷的专用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2分。 4.2.10场地内人行通道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 行通道无障碍连通。本条评价总分值为4分。 4.2.11场地交通组织顺畅高效,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本 条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应合理、方便出人,且有遮阳防雨和 安全防盗措施,得2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所,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两项 得4分: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

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 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及场所 4) 应设置合理数量的无障碍停车位,并有明确的指示标 志。

4.2.12急救车采用绿色通道设计,出入口应采取急救车入室设 计或设置避风半开放门廊。本条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急救车采用绿色通道设计,得2分: 2急救车入室设计或设置避风半开放门廊,得2分

4.2.13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 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生态恢复或补偿措施,充分 利用表层土,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土石方平衡。本条评价分值3分。 4.2.14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超过 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本条评价分值为6分,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下凹式绿色、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 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得2分;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 并设置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2分;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得2分。 4.2.15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 量控制。本条评价满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 1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55%但低于70%,得3分: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下凹式绿色、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 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得2分;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人地面生态设施 并设置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2分;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得2分。

4.2.15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

1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55%但低于70%,得3分 2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但低于85%,得6分

4.2.16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本条评价总分 直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绿化植物选用少维护、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无刺激性气 味、对人体无害,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且 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成活率达90% 以上,得4分; 2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得2分。

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 性条文的规定。 5.1.2 建筑能耗进行分区、分项计量。 5.1.3 建筑用能设备能效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节能标准的有关 规定。 5.1.4除特殊情况外,绿色医院建筑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 为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源。 5.1.5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节能设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的规定。本条评价满分值为10分,按表5.2.1的规则评分。

表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分规贝

5.2.2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

进行优化设计。本条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 1建筑朝向南北偏向15°范围内,病房夏季避免东、西向日 晒,得4分; 2提供相关设计文档证明已做过通风、日照和采光方面的优 化设计,得4分。 5.2.3外窗、玻璃幕墙等外立面透明部分围护结构应有较大可开 启部分,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本条评价满分值为10分,按表 5.2.3的规则评分。

表5.2.3外立面透明部分围护结构可开启部分评分规则

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等级均优于《公共建筑

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等级均优于《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有关国家现行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 求。本条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 1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 汽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 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 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 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5.2.4,得3分

2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其能效等级满足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 节能评价值要求,得3分。

表5.2.4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国家现行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隆低幅度

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的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国 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规定值低20%,得5分。 5.2.6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评价满分值为10 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5%,但<10%,得3分; 2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10%,但<15%,得7分; 3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15%,得10分。 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李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

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

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B50189的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国 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规定值低20%,得5分。

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表5.2.7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分规则

5.2.8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分别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本 条评价总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照明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定时控制、自动感应和照度调节 等措施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得2分: 2照明系统分区满足自然光利用、功能和作息差异的要求, 得1分; 3公共活动区域(走廊、楼梯间、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全部采 取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得2分。 5.2.9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本条评价满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 评分: 1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得3分: 2所有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均不高于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得6分。 5.2.10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 停等节能、智能化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 5.2.11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本条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 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二级及以上要求,

1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得3分: 2所有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均不高于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得6分。 5.2.10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 停等节能、智能化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 5.2.11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本条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 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二级及以上要求

得4分; 2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得3分

5.2.12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 冷)处理,降低医院新风负荷:新风与排风热交换时若产生交叉污 染、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除外。评价分值为5分。 5.2.13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 求。评价分值为6分。 5.2.14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利用可再生能

表5.2.14可再生能源评分规则

6.1.1 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6.1.2 应设置合理、完善、安全的给水、排水系统。 6.1.3 应采用节水器具。 6.1.4 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6.1.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不应对人 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1.1 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6.1.2 应设置合理、完善、安全的给水、排水系统。 6.1.3 应采用节水器具。 6.1.4 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6.1.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不应对人 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 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本条评价满分值为12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达到节水用水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5分: 2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8分; 3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2分。 6.2.2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本条评价满分值为12分,按下 列规则评分: 1用水点供水压力均≤0.30MPa但>0.20MPa,得8分; 2用水点供水压力均≤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 低工作压力.得12分

为12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按使用用途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并统计用水量,得2 分; 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并统计用 水量,得5分; 3公共浴室、病房卫生间等的淋浴器等采用刷卡用水等计量 措施,得5分。

6.2.4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要求。本条评 价满分值为12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得8分; 2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得12分。 6.2.5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本条评价满分值为10分,按 下列规则评分: 1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7分; 2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湿度感应器、雨大关 团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得10分: 3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得10分。 6.2.6集中空调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本条评价满 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 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得6分; 2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得10分; 3运行时,开式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 不低于80%,得10分。

6.2.7空调冷却水应采用循环供水系统。本条评价总分值为4 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空调冷却水采用循环供水系统,冷却塔补水管设置计量装 置,得1分; 2冷却塔设置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得1分; 3空调冷却水系统具有过滤或旁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 等水处理功能,得2分。 6.2.8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 技术或措施。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其他用水中采用节水技未或措施的比例达到50%,得3 分; 2其他用水中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比例达到80%,得5 分。

6.2.9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收集利用蒸汽冷凝水等优 贡杂排水。本条评价满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实际收集利用水量占到可回收利用水量的50%.得4分: 2实际收集利用水量占到可回收利用水量的80%,得6分。 6.2.10生活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 下列规则评分: 1绿化灌溉、道路浇酒、洗车用水、室外水景补水等采用非传 统水源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2绿化灌溉、道路浇酒、洗车用水、室外水景补水等采用非传 统水源的比例达到80%,得5分。 6.2.11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本条评价满分值为7分,按 下列规则评分: 1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

低于10%,得3分; 2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 低于30%,得5分: 3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 低于50%,得7分。 6.2.12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利用雨水对景观 水体补水,雨水利用补水量大于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 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本条评价总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了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得3 分; 2采取有效措施,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得2分;

低于10%,得3分; 2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 低于30%,得5分; 3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 低于50%,得7分。 6.2.12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利用雨水对景观 水体补水,雨水利用补水量大于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 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本条评价总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了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得3 分; 2采取有效措施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得2分:

7.1.1禁用国家和甘肃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 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7.2.1建筑构、配件宜工厂化生产。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下 列规则评分: 1装配化率达到30%,得3分; 2装配化率达到50%,得5分。 7.2.2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 可再循环材料。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0%,得3分: 2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5%,得5分。 7.2.3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 建筑材料。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建材总量的比例达到 30%,得3分; 2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建材总量的比例达到

50%,得5分。 7.2.4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本条评价满分值为10分,下 列规则评分: 1混凝土结构:根据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的用量比例 安表7.2.4的规则评分,最高得10分。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混凝王 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 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10分

2.4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评分规

2钢结构:0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至 50%,得8分;达到70%,得10分。 3混合结构: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分别按本 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 7.2.5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 按下列规则评分: 1对混凝土结构,其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 比例达到50%; 2对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侯型防腐涂料。 7.2.6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建筑合理使用新型绿色材 料及产品的,用量占到同类产品用量的一半以上,且经国家和省市 建设主管部门推荐使用或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评价分值为5 分。

7.2.7施工现场7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应占建

总质量的60%以上。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表7.2.7的规则评分。

7.2.7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重量评分规则

7.2.8现烧混凝王米用预拌混凝王。评价分值为8分。 7.2.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分,按下列 规则评分: 1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2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100%,得5分。 7.2.10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要求坚固、耐磨、阻燃、耐用。内隔 墙面材、门垭口、门和墙柱阳角的面材可抵抗水平冲击的破坏。 墙面、地面、顶棚等部位应使用易清洁、耐擦洗建筑材料。对每种 材料的要求分别是,内墙涂料:耐洗刷次数≥5000次。地面材料: 陶瓷砖破坏强度≥600N,耐污性2级;橡胶地板耐污性、耐磨性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GB/T 9867要求;PVC地板满足欧洲标准EN660中耐磨性T级要求:其他 地面材料应满足相应性能要求。内隔墙面材、门哑口、门和墙柱 阳角的面材:耐冲击性好或者增加防撞设施。墙面、地面、顶棚: 易清洁、耐擦洗。本条评价分值为8分。评分规则是:符合1项要 求得4分,2项得6分,3项及以上得8分

7.2.1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 1建筑形体不规则但符合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得6分;

2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7.2.1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 材效果。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对地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得4分; 2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得4分; 3对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得2分。 7.2.13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本条评价满分值为5 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3分; 2所有部位均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5分。 7.2.14医院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 断(墙),且隔断(墙)使用功能达标。评价分值为8分,根据可重复 使用隔断(墙)比例按表7.2.14的规则评分

2.14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评分规

7.2.15采用以下任何一种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 本系或建造方式。本条评价满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主体部位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得7分: 2经结构体系节材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过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体系,得7分; 3钢框架结构体系,得7分

生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 低限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和《综合医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和《综合医院建筑设 计规范》GB51039的规定

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736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的规定 且新风量可调节

8.1.4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无结露、 发霉现象。

8.1.4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无结露

料国家有关现行标准GB18580~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 量》GB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8.1.6对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设置可靠的排放系统

气排放应满足环评报告要求。医用真空汇设置细菌过滤器或采取 其他灭菌消毒措施,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不影响其他人员工作和生 舌区域;麻醉或呼吸废气排放系统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 程技术规范》GB50751的有关规定。

8.1.7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 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 关规定。

8.2.1医院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评价满分值5分。室内噪 声级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低限标准限值和 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得5分。 8.2.2医院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墙、楼板、外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高要 求标准。评价总分值8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 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2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4分; 2主要功能房间隔墙、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 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2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4分; 8.2.3采取减少噪声十扰的措施,评价总分值6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价并累计: 1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十扰,得3分; 2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 小于50%,得3分。

8.2.4医院建筑的厅、多功能大厅和其他有声学要求

8.2.5医院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 设计标准》GB50033的有关规定。诊室、病房等主要用房的采光 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板面积之比不小于《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 范》GB51039中的规定值。本条评价总分值8分,按下列规则评 分: 160%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采光 均匀度好,无眩光,得4分; 270%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采光 均匀度好,无眩光,得6分; 380%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采光 均匀度好,无眩光,得8分。 8.2.6病房、诊室等房间可获得良好的室外景观。本条评价满分 值4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75%的病房、诊室房间可获得良好的室外景观,得3分; 290%的病房、诊室房间可获得良好的室外景观,得4分。 8.2.7建筑宜鼓励采用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作为辅 助设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质量,控制眩光。评价 总分值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改善自然采光均匀性的 措施,且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60%.得5分: 2通过合理建筑设计或采用采光井、反光板、集光导光设备 等措施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地下空间采光系数≥0.5%的面积 达到首层地下室面积的5%,得5分

8.2.8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8.2.8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评价分值

为2分,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面积比例 达到25%,得1分;达到50%,得2分。 8.2.9供暖空调系统未端现场独立调节方便。有利于改善人员舒 适性。评价满分值为6分。75%及以上的主要功能房间的供暖、空 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和调节室温,得4分;达到90%,得6分。

8.2.10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设计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 效果。本条评价总分值9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在过渡李典型工况下,不少于60%的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 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次/h,得3分: 2达标房间比例在60%的基础上每提高5%,得1分,最高得6 分。 8.2.11室内空气气流组织合理,评价总分值6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 环境设计参数要求,得2分; 2避免卫生间、洗消间、污物处理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 和污染物串通到室内其他空间或室外主要活动场所,得2分: 3烧伤科、呼吸科、洁净用房等特殊科室的气流组织应满足 医学治疗的要求,得2分 8.2.12采用送、排风量可以独立调节的通风系统保证相邻相通 房间之间的静压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039的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评价分值为5分。 8.2.13空调系统末端采用过滤设备。本条评价总分值6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集中空调系统的回风口采用初阻力<50Pa、微生物一次 通过率≤1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5%的过滤设备,得2分:

2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采用初阻力<50Pa、微生物一次 通过率≤1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5%的过滤设备,得2分; 3新风系统过滤设备的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 筑设计规范》GB50139的规定,得2分。 8.2.14门诊楼、住院楼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并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评价 总分值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新风联 动,得4分; 2实现对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新风系统联 动,得2分; 8.2.15医院建筑地下停车场宜有针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措施且 与排风设备联动。评价分值3分

8.2.16医院平面布局实现就诊流程优化,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或 穿梭次数,避免传染和非传染病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评价分值 5分。 8.2.17医院设计中考虑人性化设计因素。评价总分值5分,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公共场所设有专门的休憩场所,得2分: 2充分利用连廊、架空层、上人屋面等设置公共步行通道、公 共活动空间、公共开放空间、宜考虑全大候使用需求,得2分; 3在儿科、产科等特殊科室增加人性化设计,得1分。 8.2.18医院建筑室内的色彩运用应充分考虑病人的心理和生理 效应。评价分值3分。

9.1.1应建立建筑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 级责任人。 9.1.2施工项目部应制定绿色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 织实施。 9.1.3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 织实施。

9.1.3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 织实施。 9.1.4施工前应进行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的专项会审。

9.2.1采取洒水、覆盖、遮挡等降尘措施。评价分值为4分。 9.2.2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并在施工场界设置噪声监测点,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523的规 定。评价分值为6分。

制定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得1分: 2 可回收施工废弃物的回收率不小于80%,得2分: 3根据每10000m建筑面积的施工固体废弃物堆放量,按表 9.2.3的规则评分,最高得4分。

表9.2.3施工固体废弃物堆放量评分规则

9.2.4不破坏施工场地内大树等大型植被,对施工场地内良好的 表面耕植土进行收集和利用。评价分值为2分

9.2.4不破坏施工场地内大树等大型植被,对施工场地内良好的 表面耕植土进行收集和利用。评价分值为2分。

9.2.5制定并实施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监测并记录施

9.2.5制定开实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蓝测升记求施能耗。 本条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制定并实施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GB 31701-2015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得3分: 2监测并记录施工区、生活区的能耗,得2分: 3监测并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从施工现场到废弃物处理/回 收中心运输的能耗,得2分。 9.2.6制定并实施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监测并记录施工水耗。 本条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制定并实施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得2分: 2监测并记录施工区、生活区的水耗数据,得3分; 3监测并记录基坑降水的抽取量、排放量和利用量数据,得2 分。 9.2.7施工组织设计中宜制定节材和材料选用方案,并在施工过 程中得到落实。本条评价满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则评分: 1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了节材方案,并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 节材措施,得5分: 2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了节材方案,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节 材措施,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得7分。 9.2.8减少预拌混凝土的损耗。评价分值为6分。损耗率降低至

9.2.6制定并实施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监测并记录施工水耗。

9.2.8减少预拌混凝土的损耗。评价分值为6分。损耗

1.5%,得3分;降低至1.0%,得6分。 9.2.9采取措施降低钢筋损耗。本条评价满分值为8分,按下列 规则评分: 18 80%以上的钢筋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得8分。 2根据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按表9.2.9的规则评分,最高得8 分。

表9.2.9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评分规则

9.2.10使用工具式定型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增加模板周转次 数。本条评价总分值为8分FZ/T 64028-2021 衬纬经编针织粘合衬,根据工具式定型模板使用面积占模 板工程总面积的比例按表9.2.10的规则评分

表 9.2.10 工具式定型模板使用率评分规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