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T 111-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MZ/T 111-2018 行政区域界线 详图 集成图名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自由分幅经纬度范围等内容 其大小可根据纸张预先设定,矩形图廓宽与高的比例以4:3为宜,一般可设定为2.4×1.8cm左右,但 最小不应小于2.0×1.5cm
版式可根据界线实际走向选择横、竖两种排版形式进行适宜的设计,具体样式参考附录C。
按照相应的比例尺图式符号及规定的颜色,根据图集内涉及所有的图式符号分项排列、注释本图集 中的要素符号。
图例的样式参考附录DGB 40556-2021 海船机舱进水应急操作技术要求,编排应符合以下要求:
MZ/T 1112018
要素符号排列在前,符号名称及注释排列在后; 各要素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行政区域界线与界桩点、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等级和名称、居民地、 独立地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线与垣栅、水系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 图例中各要素符号应与图集中出现的各要素符号相一致。
内封由图集主名一一“×X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分册图集名称、 界线编号、“××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行政区域界线相邻的两行政区域略图图案组合 排列构成。
图集分册编号应采用所绘行政区域界线的编号。 各图集分册的名称由上级行政区域名称、界线毗邻的行政区域名称上下排列(行政区划代码小的行 改区域名称排列在上)加“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构成。当图名出现在图集的正文中时,一般采用“× X县(市、区)一××县(市、区)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水平排版形式;当图集分册的名称使用在 封面、图名等处时采用行政区域名称上下排列版形式。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无上级行政区域名称。 示例1:济南市市中区与槐荫区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分册的编号和名称为:
图集编号:01030104 济南市 市中区 图集名称: 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 槐荫区 示例2:浙江省和江西省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分册的编号和名称为: 图集编号: 3336 浙江省 图集名称: 江西省 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
内封字体、大小、颜色等参考附录E。
8.1单条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成
8.1.1详图抄接边处理
为确保各详图之间衔接准确和重叠部分的统一,详图抄接边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幅抄接边应按东、南边为抄边,西、北边为接边的规则作业; 抄接边的误差不应大于土0.2mm,且重叠部分的要素应保持完全一致; 不同比例尺、不同年代或不同等高距的详图抄接边采取的方法: ·统一相关要素后接边; ·进行图面处理后接边; 由于资料的原因不能准确接边的,接边处按原图画法表示,
MZ/T 1112018
界线起点与其他界线重叠部分应按接边处理,其界线和界桩的相关位置,所表示的内容、符 号规格,注记字体等都应协调统一; 抄接边处理后的各图幅不应出现裂缝和不协调的情况
8. 1. 2详图排列顺序
各单幅详图应按照界线走向顺序排列集成!
图各分册按照行政区域界线序号由小至大顺序组
详图图廓整饰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参照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绘制内外图廓线、图内公里网线,并加注图廓点的方里网公里 注记; 北图廓外应标注分册图集名称、详图编号、图幅名称、图幅号、密级; 东图廓外应绘出接图表、框幅略图; 南图廓外应标注详图编制说明、比例尺和编制单位等信息,必要时还应编制“附注”说明。 注1:编制说明包括:编图日期、坐标系、高程系、高程基准等与西边内图廓对齐并垂直排列,详图内有几种等高 距就应分别注出几种。 注2:“附注”说明包括:图内整饰说明、数据投影或坐标转换说明、抄接边说明等需特殊注释的内容。
详图集的装帧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图集印刷执行GB/T14511中的规定,印刷套印误差应小于0.2mm; 网点要求清晰,比例和角度正确,不出重影;线条光滑饱满、粗细一致,无虚线; 墨色符合规定色标和彩色样图的设色要求,相同墨色应保持色彩深浅一致,图面干净,无脏迹; 装订无错页、漏页、掉页,平整美观; 烫金的图案,应字迹清晰,笔划完整; 采用左侧式固定。装订顺序为封面、前衬页、内封(页)、序图(编制说明、接图表、图例) 界线详图、扩大图、后衬页、封底,
用纸规格为787×1092mm 图集前衬页和后衬页选用GB/T23758中规定的75克羊皮纸,内页选用GB/T10335.1中规定的157克 亚光铜版纸单面印刷。
图集的装帧质量应按GB/T14511中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MZ/T 1112018
MZ/T 1112018
山东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
图A.1图集封面页版面设计示意图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图集编制说明页设计示意图 图集编制说明页设计示意图见图B.1
MZ/T 111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图集编制说明页设计示意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图集编制说明页设计示意图
图B.1图集编制说明页设计示意图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图集接图表页设计示意图 图集接图表页设计示意图(横版)见图C.1 图集接图表页设计示意图(竖版)见图C.2
MZ/T 1112018
图C.1图集接图表页设计示意图(横版)
MZ/T 1112018
图C.2图集接图表页设计示意图(竖版)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图集图例页版面设计光 图集图例页版面设计示意图见图D.1
MZ/T 111201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图集图例页版面设计示意图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图集图例页版面设计示意图
图D.1图集图例页版面设计示意图
MZ/T 1112018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图集内封页版面设计示意图
GB/T 29554-20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图E.1图集内封页版面设计示意图
MZ/T 1112018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详图用色一览表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羊图用色一览表
GB/T 18342-2018 商品煤质量 链条炉用煤MZ/T 1112018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图集用色一览表
MZ/T 1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