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重难点及对策分析模板方案重难点及对策分析模板是一种系统化的工具,用于识别、分析和解决项目或工作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以下是该模板方案的简介:
模板简介
1.明确目标与背景首先,清晰描述当前任务或项目的背景及目标,确保所有参与者对整体方向有统一认识。这部分需要简要说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2.识别重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列出影响任务进展的核心问题(重难点)。这些可以是技术障碍、资源限制、时间压力或其他外部因素。例如大桥支座垫石施工组织设计,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可能是重点;在企业管理中,流程效率低下则为难点。
3.原因分析对每个重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根本原因。可采用鱼骨图、SWOT分析等方法辅助思考。比如,学习困难可能源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兴趣或教学方式单一。
4.制定对策针对每项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例如,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增加练习机会或引入多媒体资源来改善。
5.实施计划将对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确保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评估标准。
6.效果评估与反馈在执行过程中持续跟踪结果,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通过数据对比或问卷调查等方式验证改进效果。
此模板适用于多种场景,如教育、科研、企业管理和个人发展等领域。通过科学规划与执行,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促进团队协作与成长。
9)成立应急小组,由并做好应急预案和备好应急材料,基坑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现象,能迅速进行处理。
10)由于基坑敞开时间长,加强使用期间的监测,防止锚杆失效而造成基坑安全事故。
为保证盾构掘进顺利通过,必须提前探明隧道穿过的岩溶裂隙的位置、形状、尺寸大小、充填物性质等,并及时处理。施工拟采取以下措施探测和处理:
1)组织进行补充地质勘探,在左右线溶蚀空洞地段加密勘探,在勘探场地允许的前提下,使部分钻孔间距达到10m,进一步查明该段条件地层地质条件,对可能出现岩溶裂隙的段落、岩溶裂隙的规模、充填物等情况,提前作出盾构掘进方案。
2) 盾构机改造时,针对地质情况,盾构机增设超声波探测系统,盾构掘进施工时通过发射超声波,可对刀盘前方30m范围内的岩溶裂隙、砂土层中的孤石等分布情况进行探测,利用专业软件对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可精确查明岩溶裂隙或孤石的位置、形状、尺寸大小、充填物性质等。
3)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资料,对分布于盾构周边的岩溶裂隙,通过地面或地下注浆的办法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或回填。对岩溶裂隙要提前确定注浆方案,根据其位置、形状、充填物性质,确定实施超前注浆的里程位置、注浆品种及配合比、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参数。
4) 盾构通过岩溶空洞位置时,要制定严格的盾构施工计划和实际可行的掘进参数,调整合理的泡沫添加参数,使所注入的泡沫能在开挖面形成良好的泥膜,保持其充填物的稳定。
5) 掘进通过后,在管片背衬及时施作二次补强注浆,控制岩溶裂隙内充填物的变形,使围岩保持稳定。
6)成立应急小组,与周边业主和市交警部门提前沟通,一旦出现险情,及时疏散人群,采取回填或注浆措施。
3、沿线地面建筑物保护
1)调坡调线使得原托换桩数由4根减少为2根。对于侵入隧道的桩基进行托换处理,并利用竖井打横通道进行破除。
2)在盾构机100m试掘进段,通过信息化施工积累盾构机掘进参数,使盾构机通过楼房时的掘进参数达到最优化,并通过信息反馈对盾构土仓压力进行调整。
3)选择并优化盾构推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减少土压力波动对地面的影响,争取快速通过,根据经验,推进过程中,控制土仓压力为计算土压+0.1bar,盾构通过时地面会出现1~3mm的隆起,在盾构通过后,地面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严格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和注浆质量的控制,减少施工过程土体变形,控制每环注浆量在6.5~8立方时,以最有利于地面沉降的控制。
5)管片脱出盾尾5环后,根据监测情况通过管片预留注浆孔进行二次注浆;
6)若地面沉降过大,二次注浆改为双液浆或在地面采用跟踪注浆来保护建筑物;
7)加强对建筑物的监控量测,并及时信息反馈,据此调整和优化施工技术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4、盾构通过小半径曲线
线路曲线半径较小,全线有两处300米的半径,一处400米半径,盾构机必须具备小半经掘进的能力,同时在掘进过程中加强控制,防止超限事故发生。措施如下:
1) 加强管片,特别是转弯环的生产计划控制。
2) 精心操作,在即将进入曲线时提前切入曲线,并确保盾构的实际轨道与设计中心偏差小于20mm,且在曲线内侧,同时保证盾构纠偏时,压力均匀,防止管片环缝漏水。
3) 在小半径曲线掘进时,可利用超挖刀对曲线内侧进行适当超挖,以便于转弯。
4)时刻注意盾构姿态,适时纠偏,每次纠偏量要适度(≤4mm)。
5)合理选择管片形式,确保管片与盾构姿态的适应性。
6) 加强注浆量的控制, 施工中,盾构曲线走行轨迹引起的建筑空隙比正常推进大,应适当缩短浆液凝固时间,加大注浆量,正确选好压注点,并做好盾尾密封装置的技术措施。
1)及时足量同步注浆,浆液凝固时间适当降低;并紧跟实施二次双液注浆,尽快封闭管片与地层顶部的间隙,防止隧道上浮。
2)控制盾构机上下油缸推力差不过大。
3)盾构机及管片实际位置的测量要紧跟,上浮现象要早发现早处理。
4)管片脱离盾尾后在进入1号台车之前,对管片螺栓进行3次拧紧,保证管片环的整体刚度。
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车载设备采购项目(第二次5)适当将轴线降低掘进。
6)在变坡点处、硬岩富水地段等易发生管片上浮的地段,掘进时重点加强对管片上浮的控制。
1)加强盾构掘进时的地质预测和泥土管理,更加密切注意开挖面的地质情况和刀盘的工作状态。
2)在这种地层掘进时,增加刀盘前部中心部位泡沫注入量和选择比较大的泡沫加入比例,减少碴土的粘附性,降低泥饼产生的几率。任何时候保持泡沫管的畅通是至关重要的。
3)一旦产生泥饼,及时采取对策,必要时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清除泥饼。
4)必要时螺旋输送机内也要加入泡沫,以增加碴土的流动性,利于碴土排出。
5)出现长时间停机时,适当转动刀盘,添入泡沫,搅拌土仓内的碴土。
002一般砖砌体砌筑工艺四、西场站~草暖公园盾构区间平面布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