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是中国建设部于1999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为城市测绘工作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和操作规范。该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类测绘活动,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市政工程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等。
主要内容简介:1.适用范围:规范明确了其适用于城市区域内的各种测绘任务,确保测绘成果能够满足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需求。
2.基本规定:对城市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并对精度指标、误差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3.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规范中详细规定了城市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包括等级划分、观测技术、数据处理以及精度评定等内容。同时,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提出了差异化的控制网布设方案。
4.地形图测绘:对城市地形图的比例尺选择、符号表示、信息采集及成图质量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新校区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地形图能全面反映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要素分布。
5.地籍与房产测量:针对土地权属管理和房产登记需求,制定了地籍图编制、宗地界址点测定以及房屋面积量算等相关技术要求。
6.市政工程测量:涉及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测量工作,包括施工放样、竣工验收测量等环节的技术指导。
7.变形监测:对于建筑物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包括监测点布置、观测周期、数据分析等步骤。
8.数字化测绘技术:虽然制定于1999年,但该规范也初步考虑到了当时新兴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为后续技术升级预留了空间。
意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测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了城市测绘行业的标准化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这一规范,不仅提高了城市测绘成果的质量,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部分条款可能需要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但其核心理念和技术框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起始边和边长,均可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 2.4.2对光电测距仪(主要指红外光相位式电子测距仪)及其主 要附件,新购置和经修理后的仪器应按下列项目作全面检验与校 正: 1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或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 2测尺频率的检验。 3照准误差(发光管相位均匀性)和幅相误差的检验。 4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5仪器测程和反射棱镜性能的测试。 6周期误差的测定。 7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 8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9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测试。 10气压表和温度表的检验与校正。 11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较正。 使用中的测距仪应对本条中第1、2、4、6、7、8、11款进行 检定,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对本条第10款检定周期宜为三 年。 2.4.3测距仪精度分级,按km测距中误差(即mD=a十b·D, 当D=1km时)划分为两级: I级:mp≤5mm; Ⅱ级:5mm I级:mp≤5mm; Ⅱ级:5mm 近。 4安 安置测距仪的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离开高压 线宜大于5m。 5应避免测距时的视线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1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起始边或边长光电测距的主要技术要 求,应符合表2.4.5.1的规定 (a十b·D)为仪器标称精度。 2.4.6光电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表2.4.6的规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2.4.6光电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表2.4.6的规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2.4.5一1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测距边测距的技术要求 表2.4.5一2光电测距各项较差的限值 1)气象仪表宜选用通风干湿温度表和空盒气压表。在测距时 使用的温度表及气压表宜和测距仪检定时一致。 2)到达测站后,应立刻打开装气压表的盒子,置平气压表, 避免受日光曝晒。温度表应悬挂在与测距视线同高、不受 日光辐射影响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待气压表和温度表与周 围温度一致后,才能正式测记气象数据。 2.4.7测距观测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晴天日 出后与日落前半小时内不宜观测,中午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 情况留有适当的间歇时间。阴天有微风时,可以全天观测。 2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气及大气透明度很差 的情况下不应作业。 .4.8测距的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2.4.6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1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2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时作 业。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稳定的工 作状态时方可正式测距。读数时,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最佳回光 信号范围内。 3在晴天作业时仪器须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亦不 宜顺光、逆光观测。仪器的主要电子附件也不应曝晒。 4宜按仪器性能在规定的测程范围内使用规定的棱镜个数, 作业中使用的棱镜宜与检验时使用的棱镜一致。 5严禁有另外的反光镜位于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对讲机亦 应暂时停止通话。 2.4.9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可用两端点的高差(用水准测量或用三 角高程测定),也可用观测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 2.4.10采用垂直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垂直角测定精度可按下式 计算: 式中m"a—单程观测时所需垂直角测角中误差; 一垂直角; T一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的分母。 以(2.4.10)式计算的垂直角测角精度为引数,其观测方法 及测回数应符合表2.4.10的规定。 2.4.11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列公式 .4.11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表2.4.10垂直角的观测方法及测回数 2 用观测垂直角计算: ? 测距边水平距离D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S。按下 式计算: Hm 测距边高出大地水准面(黄海平均海水面)的平均 高程(m); hg 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 (m); Rn一一测距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2由S。再归算到高斯平面的测距边边长S。按下式计算: 式中m—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平均值(m); 4一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m); Rm—参考椭球面在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 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包括归算到黄海平均海水面或 城市平均高程面上)某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 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2.5.1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和相应等级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均 (2.4.12.1) S=S。{1+ +(4)² 2R2 24R2 2.5.1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和相应等级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均 可利用GPS定位技术,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方式进行测量。 2.5.2GPS网的技术设计除应符合本条规定外,还宜符合本规 2 第2.2节的有关规定。 1GPS网的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或工程GPS网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和主要技术要求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的规定。 2布网原则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预期达到的精度、测区的地理自 然条件与交通状况,进行GPS网的设计。 2)GPS网宜布设为全面网,当需增设骨架网加强控制网精 度时,可分级布网; 3)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需考虑常规测量方 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4)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 合路线形式。各等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的边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 术规程》CJJ73的规定 5)布设GPS网时,应与附近的国家地面控制网点联测,联 测点数不得少于3个,并均匀分布于测区中。当测区较 大或改建城市原有控制网时,还应适当增加重合点数, 以便取得可靠的坐标转换参数; 6)为求得GPS网点的高程,网中应有分布均匀、密度适当 的若干个高程联测点,联测应采用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联测的高程点平原地区不 宜少于5个点,对丘陵或山地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 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3选点与埋石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 犬规程》CJJ73的规定。 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实训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2.5.4观测与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