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技术规范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技术规范是指导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岩体及地基加固施工的重要标准文件。该规范主要涉及水泥灌浆的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浆技术提*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水泥灌浆技术广泛应用于*坝基础处理、防渗墙建设、裂缝修补以及地基加固等领域。其核心内容包括:(1)灌浆材料的选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超细水泥或改性水泥浆液;(2)灌浆方式的确定,例如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等;(3)施工参数的设定,如压力、流量、配比及扩散半径等;(4)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钻孔取芯、压水试验和物探技术等手段。
规范强调灌浆设计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及使用要求进行优化,并严格遵循“分序加密、由稀到浓”的施工原则。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建筑节能施工方案1,需对原材料性能、施工过程及*终*果进行全面监控与记录。此外,还提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提升*率和环保水平,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之,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技术规范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6) 初步设计阶段的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1.1.4.2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坝体结构和灌浆设计说明书;
2) 接缝灌浆分区和灌浆系统设计图;
3) 坝块混凝土应达到的温度值和测定温度的方法,混凝土坝接缝设计张开度、增开度限值;
4) 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5) 灌浆质量检查方法和质量标准;
6) 初步设计阶段的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1.1.5 施工单位应做好下列工作:
1) 编制施工组织,严格按照灌浆施工技术要求施工;
2) 建立质量体系,全面实行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保护措施,文明施工;在廊道和井洞内作业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4) 对从事灌浆施工的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1.1.6 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应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 1.1.7 已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地区,其附近30m以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如必须进行爆破作业,应采取减震和防震措施,并应征得设计或建设、监理部门同意。 1.1.8 对灌浆工程中的各类钻孔应分类统*编号;对施工情况必须如实、准确地记录;对资料必须及时整理,绘制成图表;单元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灌浆工程宜使用测记灌浆压力、注入率等施工参数的自动记录仪。 1.1.9 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对灌浆资料及时分析,对灌浆施工技术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 2.1 灌浆材料和浆液 2.1.1 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由设计确定。*般情况下,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坝水泥。当有耐酸或其它要求时,可用抗酸水泥或其它类特种水泥。 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时,应得到设计许可。灌浆浆液水灰比不宜稀于1:1(重量比,以下同)。 2.1.2 回填灌浆所用的水泥标号不应*于325号。帷幕和固结灌浆所用的水泥标号不应*于425号。坝体接缝灌浆所用的水泥标号不应*于525号。 帷幕灌浆和坝体接缝灌浆,对水泥细度的要求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宜*于5%;当坝体接缝张开度小于0.5mm时,对水泥细度的要求为通过71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宜*于2%。 钢衬接触灌浆对水泥标号和细度的要求可参照坝体接缝灌浆的相应要求。 2.1.3 灌浆用水泥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采用细水泥时,应严格防潮和缩短存放时间。 2.1.4 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2.1.5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般使用纯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时,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
1) 细水泥浆液:系指干磨水泥浆液、湿磨水泥浆液和超细水泥浆液;
2) 稳定浆液:系指掺有少量稳定剂,析水率不*于5%的水泥浆液;
3) 混合浆液:系指掺有混合料的水泥浆液;
4) 膏状浆液:系指缩性屈服强度*于20Pa的混合浆液。 2.1.6 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下列掺和料:
1) 砂:应为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宜*于2.5mm,细度模数不宜*于2.0.SO3含量不宜*于3%;
2) 粘性土: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粘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不宜*于25%,含砂量不宜*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于3%;
3) 粉煤灰:应为精选的粉煤灰,不宜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烧失量宜小于8%,SO3含量宜小于3%;
4) 水玻璃:模数宜为2.4—3.0,浓度宜为30&45波美度;
5) 其它掺和料。 2.1.7 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
1) 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三乙醇胺等;
2) 减水剂:萘系**碱水剂、木质素璜酸盐类减水剂等;
3) 稳定剂:膨润土及其它*塑性粘土等;
4) 其它外加剂。 所有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2.1.8 各类浆液掺入掺和料和加入外加剂的种类及其掺加量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2.1.9 纯水泥浆液*般可不再进行室内试验。其它类型浆液应根据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各项性能试验:
1) 掺和料的细度和颗分曲线;
2) 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
3) 浆液的沉降稳定性;
4) 浆液的凝结时间;
5) 结石的容重、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
3.1 *般规定 3.1.1 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库水位以下的帷幕灌浆及其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蓄水后,帷幕灌浆应在库水位*于孔口*程时施工。 3.1.2 同*地段的基岩灌浆必须按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的循序进行。 3.1.3 帷幕灌浆必须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
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进行边排孔的灌浆,然后进行中排孔的灌浆。边排孔宜分为三序施工,中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
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三菱电梯施工方案,宜先进行下游排孔的灌浆。每排孔宜分为三序施工。
单排帷幕孔应分为三序施工。 3.1.4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个坝段或*个单元工程内,后序排上的**序孔宜在前序排上*后次序孔在岩石中均灌完15m后在开始钻进。 同*排上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上**次序孔与其相应部位前序排上*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间隔*差不得小于15m. 3.1.5 帷幕后的主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必须在相应部位帷幕灌浆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钻进。 3.1.6施工中不得在帷幕线上进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灌浆试验。 3.1.7固结灌浆宜在有混凝土覆盖的情况下进行。钻孔灌浆必须在相应部位的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3.1.8 固结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 3.1.9 安排总体工程进度时,对固结灌浆施工时间应作合理安排。 3.2 钻孔 3.2.1 帷幕灌浆孔宜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固结灌浆孔可采用各式合宜的钻机和钻头钻进。 3.2.2 帷幕灌浆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于10cm.因故变更孔位时,应征得设计同意。实际孔位应有记录;孔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3.2.3 帷幕灌浆孔宜选用较小的孔径,钻孔孔壁应平直完整。 3.2.4 帷幕灌浆钻孔必须保证孔向准确。钻机安装必须平正稳固;钻孔宜埋设孔口管;钻机立轴和孔口管的方向必须与设计孔向*致;钻进应采用较长的粗径钻具并适当控制钻进压力。 3.2.5 帷幕灌浆孔应进行孔斜测量,发现偏斜超过要求应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正措施。 3.2.6 垂直的或顶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其孔底的偏差值不得*于表A.1中的规定。
表A.1钻孔孔底**允许偏差值
孔深*于60m时,孔底**允许偏差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考虑帷幕的排数具体确定,*般不宜*于孔距。 3.2.7 顶角*于5。的斜孔,孔底**允许偏差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表3.2.6中规定适当放宽,方位角偏差值不宜*于5。. 3.2.8 钻孔偏差不符合3.2.6和3.2.7条规定时,应结合该部位灌浆资料和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如确认对帷幕灌浆质量有影响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3.2.9 钻灌浆孔时应对岩层、岩性以及孔内各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2.10 钻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块难以钻进时,可先进行灌浆处理,而后继续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应查明漏水部位、漏水量和漏水原因,经处理后,再行钻进。 3.2.11 钻进结束等待灌浆或灌浆结束等待钻进时,孔口均应堵盖,妥加保护。
1) 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
2) 孔口无涌水的孔段异型管涵台背回填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则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地址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 3.4.6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10m, 对该段宜采取补救措施。 3.4.7 帷幕灌浆孔各灌浆段,不论透水率*小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 3.4.8 固结灌浆孔相互串浆时,可采用群空并联灌注,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压力,防止混凝土面或岩石面抬动。 3.5 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 3.5.1 灌浆压力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也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根据经验先行拟定,而后在灌浆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 3.5.2 采用循环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进浆管路上。压力读数宜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当灌浆压力为5MPa或*于5MPa时,也可读峰值。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应小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幅度宜作记录。 3.5.3 灌浆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注入率*时应分级升压。 3.5.4 灌浆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 3.5.5 帷幕灌浆浆液变换:
1)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2) 当某*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 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该浓*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