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钢结构的工程质量预控钢结构工程质量预控是确保钢结构工程安全、可靠和高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预先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首先,在设计阶段,应严格依据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结构设计,充分考虑荷载、材料性能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审查,避免因设计错误或遗漏导致施工问题。
其次,原材料质量控制是钢结构工程质量预控的核心内容之一。钢材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程序。此外,焊接材料、紧固件等辅助材料也需满足相关标准,确保其性能与设计需求相匹配。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明确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同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吊装计划、焊接工艺、防腐措施等,并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重点监控焊接质量、构件安装精度以及连接节点的可靠性。通过定期检查和验收水泥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组织设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防止质量问题扩大化。
最后,竣工验收阶段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钢结构工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同时,整理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为后续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钢结构工程质量预控贯穿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需要各方参与者共同努力,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1) 预埋螺栓位置用定型卡盘卡住,然后浇筑砼。
(2) 钢柱底部预留孔应放大样,确定孔位后再作预留孔。
(1) 钢构件预检与配套。吊装单位应根据制造厂的测量报告,对钢构件进行复检和抽检。对钢构件预检的计量工具和计量标准应与制造厂一致。现场吊装应根据预检数据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吊装顺利进行。根据安装施工流水顺序进行构件配套。
(2) 钢柱基础检查。柱基的定位轴线、基准标高直接影响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安装单位对柱基的预检重点是定位轴线间距、柱基面标高和地脚螺栓预埋位置。
(3) 标高块设置及柱底灌浆。根据钢柱预检结果,在柱子基础表面浇筑标高块。待第一节钢柱吊装、校正和锚固螺栓固定后,要进行钢柱的柱底灌浆。
(4) 钢构件堆放。根据安装流水顺序由中转堆场配套运入现场的钢构件,利用现场的装卸机械质量将其就位到安装机械的回车半径内。
(5) 安装机械的选择。
(6) 安装流水段的划分。
(1) 在吊装第一节钢柱时,应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加设保护套,以免钢柱就准时碰坏地脚螺栓的丝牙。
(2) 根据钢柱重量和起重机起重量,可采用双机抬吊或单机吊装。
(3) 钢柱就位后,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移,最后调整垂直度。柱子要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进行校正,标准柱子的垂直偏差应校正到零。为了控制安装误差,一般选择标准柱的柱基中心线为基础点,用激光经纬仪以基础点为依据对标准柱子的垂直度进行观测。标准柱一般是选择平面转角柱为标准柱。其他柱子通常以标准柱为依据用丈量法测定。
(4) 钢柱轴线位移校正,以下节钢柱顶部的实际柱中心线为准,安装钢柱的底部对准下节钢柱的中心线即可。
(1) 先浇筑砼,预留孔洞,后埋螺栓。在埋螺栓时,采用型钢两次校正办法,检查无误后
(2) 将每根柱的地脚螺栓用预埋钢架固定,一次浇筑砼。
三、 连接板拼装不严密
(1) 先检查建筑物各部分的位置是否正确,精度是否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的要求,尺寸有误差时应予调整。
(2) 构件接触面必须进行处理,增加摩擦面间的摩擦。
dbj/t45-030-2016 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3) 电动板手的校正。
(1) 安装高强度的螺栓,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并不得气割扩孔。穿入方向宜一致并便于操作。
(2) 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按一定顺序施拧,宜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并应当天终拧完毕。
(3) 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初拧和终拧。对于大型节点应分初拧、复拧和终拧。复拧扭矩应等于初拧扭矩。
(4)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施拧架用的扭矩扳手和检查采用的扭矩板手,在每班作业前,均应进行校正,其扭矩误差应分别为使用扭矩的±5%和±3%。
(5)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结束后,应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为合格。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终拧结束后,宜采用0.3~0.5kg的小锤逐个敲检,且应进行扭矩检查,欠拧或漏拧者应及时补拧,超拧者应予更换。
0638.樱花树的秋季管理(6)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扭矩检查应在终拧1小时后、24小时以内完成。扭矩检查时,应将螺母退回30°~50°,再拧至原固测定扭矩,该扭矩与检查扭矩的偏差应在检查扭矩的±10%以内。
(1) 连接处钢板应平直,变形较大者应调整后使用。
(2) 连接型钢或零件平面坡度大于1:20时,应放置斜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