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铁路路基工程铁路路基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铁路轨道的基础结构,直接承载列车运行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路基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其主要功能是为铁路轨道提供一个平整、稳固的支撑面,确保列车高速、平稳运行。
铁路路基通常由填方和挖方两部分组成。填方路基是通过填筑土石材料形成高于原地面的路基,而挖方路基则是通过开挖原地面形成低于或等于原地面的路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对于软土地基或不良地质条件,常采用换填、桩基加固、排水固结等技术手段。
铁路路基的设计与施工需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需注重环保与水土保持,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应用到路基工程中,如泡沫轻质土、土工合成材料等,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性能和施工效率。
总之精品市政道路及桥梁和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铁路路基工程是铁路建设的基础环节,其设计、施工和维护对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2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3.3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改良土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集中拌和→运输→填土→摊铺整平→碾压→养生→检验验收
改良土填筑厂拌法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前对需改良土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改良土外掺料(石灰或水泥)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1.1路基填筑试验段
路基全面开工前,根据工程土类性质、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条件,选择不小于100m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选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
5.1.2改良土配合比
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为改良土填筑,其中基床以下路堤本体的垫层为水泥改良土。路堤本体不浸水路堤为石灰改良土,浸水路堤为水泥改良土。基床底层为厚度2.3m的水泥改良土。改良土的具体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取土场土料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塑限等指标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
5.2.1验收下承层:
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作业时,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方格网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此控制每层的摊铺厚度。
改良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是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厂拌设备拌和时将水成雾状均匀地喷入改良土中拌和均匀;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如土料的天然含水量过大,事先进行适度的晾晒或加入适量的磨细生石灰对降低含水量效果较好。
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设专人及时铲除离析混合料,补以新混合料。分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一般宜控制在20~28cm。
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
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石灰应选用消解石灰或钙质生石灰,其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石灰在使用前4~7天充分消解。
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大于6h。
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取土,取土时应清除树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做配比试验。
施工用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必须有环境保护的措施,外掺料应分类堆放、与原地面架空隔离,并有防风、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
冻土不能作为路基改良填料。
改良土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分为两大部分,即改良土拌和厂和路堤填筑区的各个施工单元。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9.1.1改良土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五个方面既:
①原材料(土、石灰、或水泥);
②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土质需掺入的石灰、或水泥量);
④均匀性(避免改良土中出现素土现象);
⑤压实度(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施工参数)。
9.1.2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对石灰及水泥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9.1.3改良土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
9.1.4路堤填筑改良土施工中,拌合料的均匀性是关键因素,应严格控制拌合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拌合熟料的均匀性。
9.1.5对初步确定使用的混合料,进行重型击实试验,计算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9.2.1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工程质量检测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和《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9.2.2对需改良土的土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9.2.3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每批产品的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并在料场的5个不同部位等量取样,总计取样不少于12kg,按有关规定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9.2.4对进入摊铺场地的混合料进土团粒和生石灰块的检查,在100㎡面积内随机检查3个点。
检验方法:土团粒检查采用孔径为10mm的筛子,标准为不能有筛余量;生石灰块检查采用孔径5mm的筛子,标准为不能有筛余量。
9.2.5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验标的规定。
检验频数: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土细粒土)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检验方法:压实系数K检验宜用环刀法,K30、Evd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方法检验。
香水郡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9.2.6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频数:每层1000㎡检查一组: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度成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0.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0.1.4改良土施工中,制定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行走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thune大坝粘土料开采和处理施工方案,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改良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自然环境,在化学改良土改良过程中,应减少甚至避免石灰(或水泥)扬尘,并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0.2.1应对石灰在运输、储存、磨细、撒布、拌和等各环节制定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石灰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消解石灰时,应选择在避风近水的地方,并在其周围进行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