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南沙加桩初步方案(修)2010 08.05

万科南沙加桩初步方案(修)2010 08.05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09.06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2425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万科南沙加桩初步方案(修)2010 08.05

万科南沙加桩初步方案(修)201008.05

万科南沙项目作为广州南沙区域的重要开发项目,其基础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为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性,针对当前地质条件及施工需求,万科于2010年8月5日提出了《万科南沙加桩初步方案(修)》。以下为该方案的简要介绍:

一、项目背景万科南沙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珠江口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土层较厚、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随着项目推进,为满足建筑设计荷载要求,需对现有桩基进行补充加固。此次加桩方案旨在优化地基承载能力,保障建筑物长期稳定运行。

二、地质概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南沙地区主要由淤泥质土、粉砂土和粘土组成,局部存在流塑性土层,地基承载力较低,沉降风险较大。为应对这一挑战,需通过增加桩基数量或调整桩长来提高整体承载力。

三、加桩方案主要内容1.加桩范围根据设计图纸及实际施工情况《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规程》(tb10084-2007),本次加桩主要集中在软弱地基区域及高荷载部位。具体桩位分布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2.桩型选择拟采用预应力管桩(PHC桩),因其具有承载力高、施工便捷等优点,适合南沙地区的地质条件。同时,部分特殊区域可能辅以钻孔灌注桩,以适应复杂地质环境。

3.桩长与间距桩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定桩长为2030米,具体长度视持力层位置确定。间距:新桩与原桩间距控制在35倍桩径范围内,避免相互干扰,同时保证整体受力均匀。

4.施工工艺预应力管桩采用静压法施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钻孔灌注桩,则采取泥浆护壁成孔工艺,确保成桩质量。

5.沉降控制措施加桩后,将加强后期沉降观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沉降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实施计划本方案预计分三个阶段实施:1.第一阶段:完成详细地质勘察与桩位布置优化;2.第二阶段:开展试桩实验,验证设计参数合理性;3.第三阶段:全面展开加桩施工,并同步进行质量监控与沉降监测。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加桩方案,可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降低不均匀沉降风险,为万科南沙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也将有效控制工期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综上所述,《万科南沙加桩初步方案(修)》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及施工可行性,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部 门: 机施分公司 部 门:

审核人: 审批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2010 年 月 日 审批日期: 2010 年 月 日

本工程场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与金蕉大道交汇处的西侧,面积约11543平方米,拟建筑4栋11层住宅,框剪结构;(范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桩顶设计标高相对珠江高程系2.90米;现地面标高相对珠江高程6米,也就是说开挖深度为3米;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

打桩设备采用2台D50型及以上柴油锤击桩机,单桩接头数不允许大于4次,截桩时要用专用截桩机。

地质概况及复杂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

场地位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河口三角洲堆积地貌,现为耕地及空地,局部为水沟,地面高程约4.0~6.5米。场地南侧、西侧为空地,西北侧为坦尾村,北侧原为采石坑,现为水潭。场地内有两条砼道路与东侧金蕉大道相通,交通条件较好。沿砼道路边有电力线通至坦尾村,东南部砼道路边分布有水管等地下管线,地面未见有标志,管线的具体埋藏位置及深度尚未查明。施工前应查清场地内的地下管线情况,施工中应注意安全防护。

(二)岩土结构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冲积土、残积土和燕山期基岩,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②冲积土: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4层:

③残积土:为砂质粘性土,灰黄色,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细粒土状态可塑,土芯手捏易碎,含砂量约50~75%,遇水易软化、崩解。

④基岩:为花岗岩,灰黄色、灰色,按风化程度分述如下:

(三)复杂地质情况和不良影响分析及措施

1、按地质条件揭示,本地块淤泥层较深,淤泥流动性大,且下部嵌固少(2~5米,个别直接入中风化岩),由于土方开挖时末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对开挖土高差、挖土机械何载、淤泥流动产生的侧向挤压力,淤泥层桩基础的平行、分层开挖估计不足,为偏桩产生的主要原因。

2、本地块淤泥流动性大、分布均匀且连贯,土层中间无其它坚硬土层,由于开挖面产生高低差,淤泥自动平衡出现流动,管桩进入底部嵌固层较浅,绝大部分桩身处于淤泥之中,相当于悬臂状态,中间无大的力矩、弯矩,无导致断桩的条件,由此引起断桩的可能性较小,基本可判断现场偏桩为由下至上线性偏移,下部基本无位移或极小。造成的断桩、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撞击、勾断或桩基施工过程中,开挖高但不排除两种断桩的可能性,断桩原因主要是:桩身焊接质量问题差大于一米且施工机械何载对土的挤压造成的断桩。

3、对末完成的管桩,在原地面先进行管桩施工,完成后由专业的设计人员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用搅拌桩网格施工固化土层,通过计算确定本工程开挖机械何载及土层流动、挤压力,确定搅拌桩的间距、深度,到达龄期后进行开挖;开挖时要注意分层及开挖方向,已保证桩开挖时的垂直度。

1、数据处理:首先对需要加桩的区域的原有桩位坐标、偏桩后的桩顶坐标和加桩的桩位坐标进行处理和设计加桩的定位,确保加桩能顺利施打,免除与原桩位及桩顶偏差形成而产生成为障碍物。

由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确定加桩图纸,按图测量放线将需要加桩的桩位放出来,然后准备加桩施工,施打过程中过程中对已完成的加桩做一些定位数据监测,监测桩是否有位移倾向,发现位移及时上报处理。

回填后对基坑必须加强降水,即在基坑周边设置降水井,配置抽水机以免垫层由于浸水造成地耐力层降低的情况发生。

1、桩位测量:根据设计变更图纸,采用全站仪定出加桩范围的各桩位中心点并用木钉做好标记。

3、打桩前完成桩移位复测和向设计人提供相关资料,完成加桩图的设计工作。

4、由于加桩施工的特殊情况,所有加桩不能够送桩,否则由于深挖接桩会造成二次位移,建议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后按计划打入深度加两米进行配桩。

5、施工道路铺设:平整场地和周边道路,利用已有的网格搅拌桩作工作平台,用吊机把施工所需的砼管桩吊至作业面。

必要时需检测垫层位移情况,如发现位移情况即停止施工,认真解决有关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7、场地堆桩方案:为费避免桩荷载对基坑侧压力及土层挤压,计划桩到工地后堆放现有的砼施工路面上,然后根据需要建立下滑坡度,利用120挖掘机将桩拖到施打位置,或用吊机吊至作业面。

8、补桩后桩基检测方案,建议直接做随打随测的大应变检测方法;

1、本工程对锤击管桩的收桩,要求进行多次的复打,以消除桩端土体回弹对桩极限承载力的削弱,且每次复打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确保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2、加桩施工时不能碰撞现场已完成的工程桩,加桩前作业面所有已打的桩应锯至设计桩顶标高。

3、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

4、桩顶位移: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上升现象。主要原因:桩数较多,土层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一起被涌起。在软土地施工时,由于沉桩引起的空隙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涌起;桩位放线不准;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志丢失或挤压偏离,施工人员要随时跟进定位。

5、打桩的次序要合理,一定要坚持先里后外、先中心后边区、先深后浅、先密后疏先近后远的原则施工,尽量降低挤土效应。

1、桩机完成加桩任务后,移机至基坑边,利用已有的作业平台作吊机拆卸平台,采用吊车从基坑吊装至基坑面用平板拖车运输退场。

为确保加桩工作安全进行,我司将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制:

安全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安全管理员: (安全员)

加桩施工人员:

2). 加桩过程的一切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维护必须由持证上岗的电工负责,电工随机。

3).桩机操作、指挥人员按工种分别使用安全 “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4).机械设备防护安装一定要齐全有效,不能带病运行。

5).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装置,防断线装置,不准 “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1-80米钢梁工程施工方案,不准在运行中维修保养。

6).架设电线线路必须符合国家与建设部的用电标准,电气设备必须接地或接零。

7).电动机械和电动手持工具,应设置漏电跳闸开关。

8).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9).施工必须坚持标准作业,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

10).加桩机全过程派专人指挥,不能碰撞现场已有工程桩。

12)其它安全方面的规定同“锤击桩施工方案”。

上饶市xx馆新馆玻璃幕墙工程玻璃幕墙施工方案1、加桩施工方案——附图(待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