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道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以下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简要介绍: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材料选择、混合料拌制、摊铺、振捣、整平、接缝处理及养护等环节。首先,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场地勘察与设计,确保路基稳定和平整。其次,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泥、骨料和水,并根据设计要求配制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摊铺阶段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将混凝土均匀铺设于路基上,随后通过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排除气泡并增强密实性。接着利用整平机或刮板对表面进行整平处理,确保路面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为适应温度变化和减少裂缝,需合理设置胀缝、缩缝和纵缝,并填充专用材料。
最后,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早期脱水导致开裂。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期间避免车辆通行,以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
总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科学管理与精细操作锅炉房改造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实现高质量的道路建设目标。
混凝土面板的横向缩缝一般采用锯缝的办法形成。混凝土结硬后应适时锯缝.
纵缝为平缝带拉杆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预先在模板上制作拉杆置放孔,模板内侧涂刷隔离剂,拉杆采用螺纹钢筋制作。
缝槽顶面采用锯缝机切割,深度为3~4cm,并用填缝料灌缝。
混凝土养护期满即可填封接缝,填封时接缝必须清洁、干燥。填缝料应与缝壁粘附紧密,不渗水,灌注高度一般比板面低2mm左右。
接缝材料按使用性能分接缝板和填缝料两类。
接缝板要求能适应混凝土面板的膨胀与收缩,且施工时不变形、耐久性良好。
填缝料要求能与混凝土面板缝壁粘结力强,且材料的回弹性好、能适应混凝土面板的膨胀与收缩、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溢出、低温时不脆裂和耐久性好。
6. 表面整修与防滑措施
(1)表面修整:混凝上终凝前必须用人工或机械抹平其表面。
(2)防滑:为保证行车安全,混凝土表面应具有粗糙抗滑的表面。最普通的做法是用棕刷顺横向在抹平后的表面上轻轻刷毛;也可用金属丝梳子梳成深l~2mm的横槽。
一般用下列两种养生方法。
(1)潮湿养生,当表面已有相当硬度,用手指轻压不现痕迹时即可开始养生。
(2)塑料薄膜或养护剂养生。
填缝工作宜在混凝土初步结硬后及时进行。填缝前,首先将缝隙内泥砂杂物清除干净,然后浇灌填缝料。
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滑模摊铺机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坍边和麻面。
(1)坍边问题:坍边的主要形式有边缘出现坍落,或边缘倒现,或松散元边等。如果拌和质量高,坍边现象则可减少到零。
(2)麻面问题:麻面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和物胡落值过低造成的,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拥落度,使用计量准确且拌和效果好的拌和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作适当调整。
一、 接缝的构造与布置
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所组成,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的变化会形成板的中部隆起的趋势、板的周边和角隅发生翘起的趋势。这些变形会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为避免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矩形,纵向和横向接缝一般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
(1)概念:横向接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缝。
(2)分类: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① 概念: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缝宽:缝隙宽约20~25mm。如施工时气温较高,或胀缝间距较短,应采用低限;反之用高限。缝隙上部3~4cm深度内浇灌填缝料,下部则设置富有弹性的嵌缝板,它可由油浸或沥青浸制的软木板制成。
传力杆:对于交通繁重的道路,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有效地传递荷载,防止形成错台,应在胀缝处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传力杆一般长40~60cm,直径20~25mm的光圆钢筋,每隔30~50cm设一根。杆的半段固定在混凝土内,另半段涂以沥青、套上长约8~10cm的铁皮或塑料套筒,筒底与杆端之间留出宽约3~4cm的空隙,并用木屑与弹性材料填充,以利板的自由伸缩。在同一条胀缝上的传力杆,设有套筒的活动端最好在缝的两边交错布置。
垫枕:由于设置传力杆需用钢材,故有时不设传力杯,而在板下用100号混凝土或其它刚性较大的材料,铺成断面为矩形或梯形的垫枕。当用炉渣石灰上等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时,可将基层加厚形成垫枕,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为防止水经过胀缝渗入基层和土基,还可在板与垫枕或基层之间铺一层或两层油毛毡或2cm厚沥青砂。
① 概念:缩缝保证极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缝形式及尺寸:缩缝一般采用假缝形式,即只在板的上部设缝隙,当板收缩时将沿此最薄弱断面有规则地自行断裂。缩缝缝隙宽3~8mm,深度约为板厚的1/5~l/4,一般为5~6cm,近年来国外有减小假缝宽度与深度的趋势。假缝缝隙内亦需浇灌填缝料,以防地面水下渗及石砂杂物进入缝内。
传力杆:由于缩缝缝隙下面板断裂面凹凸不平,能起一定的传荷作用,一般不必设置传力杆,但对交通繁重或地基水文条件不良路段,也应在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这种传力杆长度为30~40cm,直径14~16mm,每隔30~60cm设一根,一般全部锚固在混凝土内,以使缩缝下部凹凸面的传荷作用有所保证;但为便于板的翘曲,有时也将传力杆半段涂以沥青,称为滑动传力杆,而这种缝称为翘曲缝。
应当补充指出,当在胀缝或缩缝上设置传力杯时,传力杆与路面边缘的距离,应较传力杆间距小些。
(5)施工缝
① 概念:混凝土路面每天完工以及因雨天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施工时,而形成的缝。
施工缝应尽量做到胀缝处。如不可能,也应做至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的构造形式。
施工缝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的构造形式。平头缝上部应设置深为3~4cm,宽为5~10mm的沟槽,内浇灌填缝料。为利于板间传递荷载,在板厚的中央也应设置传力杆。传力杆长约40cm,直径20mm,半段锚固在混凝土中,另半段涂沥青或润滑油,亦称滑动传力杆。如不设传力杆,则需用专门拉毛模板,把混凝上接头处作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利于传递荷载。另一种形式是企口缝。
(6)横缝的布置缩缝间距一般为4~6m(即板长),在昼夜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地基水文情况不良路段,取低限值,反之取高限。
胀缝不仅给施工带来不便,同时,由于施工时传力杆设置不当,使胀缝处的混凝土常出现碎裂等病害;同时,易引起行车跳动,其中的填缝料又要经常补充或更换,增加了养护的麻烦。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修筑的混凝土路面均有减少胀缝的趋势。我国现行刚性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胀缝应尽量少设或不设;但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
或与其它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在其它位置,当板厚等于或大于20cm并在夏季施工时,也可不设胀缝。
采用长间距胀缝或无胀缝路面结构时,需注意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增大基层表面的摩阻力,以约束板在高温或潮湿时伸长的趋势;在气温较高时施工,以尽量减小水泥混凝土板的胀缩幅度;相对地缩短缩缝间距,以便减少板的温度翘曲应力,缩小缩缝缝隙的拉宽度以提高传荷能力,并增进板对地基变形的适应性。
2. 纵缝
(1)概念:纵缝是指平行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的那些接缝。纵缝间距一般按3~4.5m设置,这对行车和施工都较方便。
(2)当双车道路面按全幅宽度施工时,纵缝可做成假缝形式。对这种假缝,国外现定在板厚中央应设置拉杆,拉杆直径可小于传力杆,间距为1.0m左右,锚固在混凝土内,以保证两侧板不致被拉开而失掉缝下部的颗粒嵌锁作用。
(3)当按一个车道施工时,可做成平头式纵缝。为利于板间传递荷载,也可采用企口式纵缝,缝壁应涂沥青,缝的上部也应留有宽6~8mm的缝隙,内浇灌填缝料。有时在平头式及企口式纵缝上设置拉杆。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楼)是用来搅拌混凝土的联合装置,亦称混凝土工厂。
它可根据施工需要,完成砂砾、石子、水泥、粉煤灰等多种物料的配比、混合、称量、出料的全部程序。
水泥混凝土搅拌机是将一定配合比的水泥、砂子、碎石(骨料)和水等拌制成水泥混凝土的机械。
(1)按作业方式分有循环作业式和连续作业式两种。
(2)按搅拌方式分有自落式搅拌、强制式搅拌两种。
二、 对面层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受到动荷载的冲击、摩擦和反复弯曲作用,同时还受到温度和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面层混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和耐磨性,良好的抗冻性以及尽可能低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此外,混混合料还应有适当的施工和易性,一般现定其坍落度为0~30mm,工作度约30s。通常,要求面层混凝土的28d抗弯拉强度达到4.0~5.0MPa,28d抗压强度达到30~35Mpa。
xxx23号xxxx大楼主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 对粗集料(>5mm)的要求
(1)粗集料(碎石或砾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
(2)宜选用岩浆岩或未风化的沉积岩碎石。最好不用石灰岩碎石,因它易被磨光,导致表面过滑。
(3)合乎使用要求的砾石也可采用福山公路城市板块段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但由于砾石混合料的强度特别是弯拉强度低于碎石混合料,故在使用时宜掺加占总量1/3~l/2以上轧碎砾石。砾石混凝土一般用于双层式板的下层。
采用连续级配的集料,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均匀性较好;采用间断级配的集料则强度较高。
2. 混凝土中小于5mm的细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