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全书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如密度、含水率)、力学性能测试(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测试(如抗冻融、抗腐蚀)以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书中对每项实验均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此外,还引用了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确保实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与现行规范保持一致。
该书不仅适用于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课程,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通过学习和实践,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为道路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动手能力。
db11/t 1757-2020 滑雪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 m2 —— 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ρ
ρa
试中:ρ——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kg/m3);
ρ——砂的表观密度(kg/m3)。
3、细集料筛分试验(JTG E42 T0327—2005)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料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有需要也可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1)标准筛:对水泥混凝土用砂为孔径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的方孔筛;对沥青路面用砂为孔径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的方孔筛。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
(5)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将试样通过9.5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人工砂、石屑),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4.75mm)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到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3)用搅棒充分搅拌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人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5)重复(2)至(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6)将容器中的集料倒人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洗人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一般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到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9)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试样总量m2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五)结果整理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的百分率,准确至0.1%。对沥青路面细集料而言,0.15mm筛下部分即0.075mm的分计筛余,由上述(7)测得的m1与m2之差即为小于0.075mm的筛底部分。
各号筛的累计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3)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100 – A4.75
式中: MX ——砂的细度模数;
A0.16 , A0.315 ,…,A5——分别为0.15mm、0.3mm、……、4.7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6)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4、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JTG E42 T0304—2000)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1)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mm~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量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
(7)盛水容器(如搪瓷盘)。
(8)其它:刷子、毛巾等。
(1)将取来的试样用4.75mm筛或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对测定2.36mm~4.75mm的粗集料时,试验过程应特别小心,不得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试表l—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流失。
(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将试样移人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将试样倒人浅搪瓷盘中,或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稍倾斜搪瓷盘,用毛巾吸走漏出的自由水。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可逐颗擦干。注意拧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干,又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
(5)立即在保持表干状态时,称取集料的表干质量(m f)。
(6)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a)。
(7)对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五)结果整理
ma
Υa =
ma — mw
mf
Υs =
新建久长至永温铁路临时用电安全监理技术交底 mf — mw
ma
Υh =
mf — mw
式中:Υ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Υs ——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Υh ——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水土保持法 m a ——集料的烘干质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