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论 文 集(规划与设计)《论文集(规划与设计)》是一本聚焦于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著作。本书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及一线从业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城市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建筑创新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探讨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前沿问题,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书中文章从不同视角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展现了规划与设计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作者们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绿色生态理念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趋势。无论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借鉴。
本书不仅总结了当前规划与设计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它既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也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为推动我国规划与设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与方法。
最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最小用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为本桥混凝土判定耐久性的主要监控指标森林花园框剪结构住宅楼工程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检测采用RCM法,桥梁各部位抗氯高 参透性要求见表4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要求(12年龄期)
通过大比例掺人矿物掺合料和来用低水胶比,大幅度提高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承台、墩 身等处于恶劣腐蚀环境的结构,混凝土中掺加钢筋阻锈剂。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 厂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为此,对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施工、养护制度和抽检频率等,制定了专 用技术规范: (3)为了保护处在高应力状态下的钢束不被盐雾侵蚀,采用塑料玻纹管和真空辅助压浆技术。鉴于 其重要性,采用性能优越的专用真空压浆助剂配制浆体,并进行了斜管试验和实物足尺模拟试验,以确保 压浆质量和孔道填充密实。 (4)混凝土结构还采取了以下三项附加防腐蚀措施: ①退凝土表面涂装。混凝土结松外表涂装采用封闭型涂装体系涂层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全桥总
(4)混凝土结构还采取了以下三项附加防腐蚀措施: ①混凝土表面涂装。混凝土结构外表涂装采用封闭型涂装体系,涂层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全桥总
杭州湾跨海大桥设计与施工
涂装面积约210×10n²。承台和浪溅区以下部位为&湿区、采用具有湿固化和快固结性能的涂料,干膜 平均厚400gum。梁部结构和浪溅区以上墩身为表干区,采用耐候性、保光和保色性能良好的涂料,十膜平 均厚度350m ②浪溅区现浇墩身采用环氧钢筋。 ③钻孔桩钢护筒在施工完成后作为辆牲厚度保护钻孔桩上段混凝土不被侵蚀。 (5)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渗透性模板两项技术进行了试应用。本工程南、北航道桥主塔墩承台和 塔座采用外加电流防腐蚀方案,在混凝土表面铺设钛丝网阳极,电流由钛网经变压整流系统对钢筋阴极 施以电流,以保护钢筋不锈蚀。南岸滩涂部分桥墩施工采用渗透性模板,试用表明,对改善混凝土外表质 量和提高抗渗性作用显著。 上述各项措施中,加厚保护层和采用海工耐久混凝上,是混凝土结构防腐蚀的最基本的措施。外表 涂装具有阻隔腐蚀介质接触的特点,可延长结构的寿命,但在海水环境下会逐渐劣化失效,需要复涂:外 加电流方案从原理上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长期保护,渗透模板对抗氯离子侵蚀效果显著,但两项技术目 前都存在价格高的问题,有待国产化
2.混凝土使用寿命评估
混凝土使用寿命评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国际上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工程主要通过实现 与现场环境相似的人工气候模拟进行加速退化实验和进行现场长期暴露实验,结合采集的数据,采用因 际上已有的各种计算模型,对混凝土结构寿命作出评估。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
家害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海上气象条件,对跨海长桥交通影响很大。影响行车安全和车流量的主要气象内素石:大风、雾、雨 和否等。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将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 方辆。通行车流量大,如何确保各种灾害性天气下的行车安全、道路通畅以及杭州湾通道较高的通行效 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桥址区,8级以上大风全年平均约16天,主要发生在3、4月份和7、8月份,大风将导致车辆气动稳定 性降低,强侧风作用下,车辆可能被吹翻或偏向。桥塔处风环境复杂,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年平均雾 日数67天,12份出现最多,雾导致水平能见度降低、路面摩擦系数减小。降水大多集中在3~9月份,雨 天路面摩擦系数降低,积水后可能出现水膜滑溜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本地区降雪较少,年平均积雪日仅 4天左右。大风和雾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气象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本桥开展了“灾害天气对行车安 全的影响和对策研究"专项研究,主要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灾害天气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对桥址海域历史气象资料的分析,研究不同灾害天气对道路安全的影响及分析确定安全车速, 研究安全管理对策,引人路网概念开发管理系统运行程序。大桥安全管理系统由信息采集、分析决策和 信息发布三个子系统组成,通过通信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灾害天气发生时,在总 体上保障交通运营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和进行交通管理。 (2)风致行车安全评估和保障措施研究 根据可能通行车辆的类型,按气动稳定性划分为三类车型:小型汽车、大型汽车和微型汽车。小型汽 车因侧向面积小、发动机前置和重心低而行驶稳定性最佳;大型车由于侧向面积大且重心偏高而易受大 风影响,允其在空载状态下很容易发生侧倾事故;微型汽车因为质量小、重心高而且侧向面积相对大,在 大风中的行驶稳定性最差。 由风洞试验,确定不同类型车辆的气动力和力矩系数。通过对典型车辆风一车一桥系统耦合振动研 空,考察汽车的纵翻、侧翻、最大侧倾角及转向轮的摆振与稳定性,解决桥面风致行车安全评估及护栏与
建立灾害天气安全管理系
风障方案选型等问题。 灾害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和对策研究,对于海上长桥是一项有特殊意义的工作,日前研究工作正 在进行中,有关详情见以后的研究报告。 杭州湾跨海大桥自2004年5月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迄今为止海上基础1程已接近尾声,70ml 箱梁开始架设,大桥工程已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前期工作比较充分,设计 原则基本正确,在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作、防腐和施工技术:大吨位70m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 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50m重型箱梁海上运输架设技术;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跨海 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技术研究;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研究及河工模型、桥墩局部冲刷试验 与对策研究等方面,在技术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海上桥梁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成功范例。
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王仁贵孟凡超王梓夫吴伟胜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摘要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全长36km,其中大桥长35.7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于受桥 梁规模大、水文条件复杂、气象多变、工程地质条件差、海洋腐蚀环境等特定的建设条件的制约,杭州湾跨 海大桥工程总体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理论,实现了多项桥梁设计 创新项目和设计理念的突破,为我国跨海桥梁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同江至三亚沿海大通道跨越杭州湾的最便捷通道, 向北通过同三线、乍嘉苏等高速公路通往浙江省嘉兴、湖州和上海、江苏、山东、京津塘等东部沿海经济发 达地区;向南通过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线等高速公路通往浙江省沿海的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和东南沿 海广大经济发达地区。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是浙江省2010年规划建成的“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 通道"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db61/t 1464-2021 公路工程固化土基层技术规范,它的建设可以便捷有效地将宁波、舟山等浙东南地区与上海连接起 来,与沪杭、杭甬高速公路一起构成沪、杭、甬两小时交通圈。 杭州湾跨海大桥起自嘉兴市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后止于慈溪市水路湾。大桥工程包括北引线 北引桥、北航道桥、中引桥、南航道桥、海中平台、南引桥和南引线及交通工程等沿线设施。 大桥前期工作过程中,围绕建设条件、施工方案、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开展了70多项专题研究,为大 桥最终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道路等级: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2)计算行车速度:跨海大桥计算时速采用100km/h,两岸引线计算时速采用120km/h。 (3)路基宽度:大桥宽33m(不含锚索区),两岸引线宽35m,见图1。
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主:括号内数字为引线路基宽度,括号外数字为桥梁宽度
主:括号内数字为引线路基宽度,括号外数字为桥梁宽度
图1路基与桥梁家度(尺寸单位:cm
(4)设计荷载: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 (5)最大纵坡:≤3%。 (6桥面横坡:2% (7)设计洪水频率:1/300(大桥),1/100(引线)。 (8)设计基准期:南、北航道桥采用100年,引桥采用60年并采用全预应力结构。 (9)抗风设计标准: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00年,施工阶段设计重现期30年。 (10)通航标准:通航净高按设计最高通航水位5.19m(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北航道的主通航孔 按3.5万吨级海轮标准及建设深水港条件设计,通航净空为325m×47m储罐冬季施工方案,南航道的主通航孔按3000吨级 海轮标准设计,通航净空为125m×31m,两侧副通航孔按300吨级海轮标准设计。 (11)地震基本烈度为V1度。 (12)船舶撞击力(表1)。
(门气家特征 桥位处的气象特征为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 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七月份最高,平均约28℃;"月份最低,平均约4℃。年平均降水量为 1200~1300mm,多集中在5月~10月。该地区季风特征明显,冬季主导风向为NW风,夏季主导风向为 SE风,全年平均风速3m/s左右:杭州湾南北两岸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2~3次/年)、龙卷风(较少出 现)雾(两小时以上大雾2~4次/年)雷暴(多发生于7~8月份)等。 (2)地形地貌 桥位南北两岸为广阔的平原地形。岸滩为河口边滩及潮滩,其中南岸宽7.3km,北岸宽1.46kmg 湾底地形由东往西逐渐拾升,海水由深变浅:一般水深10m左右,由潮流冲刷槽和潮流脊构成,最大 水深13.6m,呈不对称U形,北深南浅。 (3)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