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U型渡槽预应力施工技术U型渡槽是一种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输水结构。在现代水利工程中,预应力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U型渡槽的建设中,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预先对混凝土施加拉力(即张拉钢筋或钢绞线),使渡槽在承受外部荷载时处于受压状态,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并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具体而言,在U型渡槽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首先,在预制或现浇的渡槽底板和侧墙上预留孔道;然后,将高强钢绞线穿入孔道内,并利用千斤顶对其进行张拉;最后,灌注水泥浆以固定钢绞线并保护其免受腐蚀。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显著提高了渡槽的抗裂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二是减轻了结构自重,便于运输和安装;三是增强了渡槽的抗震能力,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需求。此外,通过合理设计预应力体系,还可以优化材料使用,降低成本。
然而,预应力施工对工艺要求较高,需严格控制张拉力、孔道位置及灌浆质量等关键环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工程特点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总之,预应力技术为U型渡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水利工程向高效、经济和环保方向发展。
db11/t 1677-2019标准下载ZENG Ling'an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旗岭渡槽采用 大型U形薄壁渡槽,全长637.3m,设 计流量90m/s,槽壳内径7m,设计水 深4.7m,满槽水深5.4m。由22段12 m梁式渡槽和7段52m拱式渡槽组 成,结构为一级建筑物。
张拉前对槽身两侧钢绞线编号, 顺水流方向编号为A、B端,左侧为左 1号、左2号,右侧为右1号、右2号 ;按要求安装工具锚板、夹片、限 位板、千斤顶,分三阶段对钢绞线进行 张拉: (1)由A端向B端依次张拉编号 为奇数的钢绞线,张拉力(0~50%); (2)由B端向A端张拉编号为偶 数的钢绞线,张拉力0~100%0; (3)由A端向B端张拉编号为奇 数的钢铰线,张拉力(50%~100%)g:
渡槽槽身断面为U形,槽壁厚 300mm,槽底厚750mm,槽壳内径7 m,槽顶设矩形混凝土拉梁,槽身横向 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锚索,间距400 mm,单束锚索由3根1x7标准无粘结 钢绞线组成。横向预应力锚索布置如 图1所示
2预应力材料及张拉设备
(1) 天津第四预应力厂产1860 级①$15.24高强度低松弛的无粘结钢 绞线。
槽身采用环向无粘结张拉,预应 力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及国家规范进 行,预应力筋采用1860级高强度、低 松弛无粘结钢绞线。高强PE套管厚度 不小于1.5mm,摆动系数K不应大于 0.004,钢绞线与PE套管间摩擦系数 不应大于0.1,锚具、夹具和千斤顶油 泵等张拉设备须按规范进行检测标 定,合格后方可使用。锚具使用前, 还须进行5%g的预拉检测
按规定预应力筋张拉分3次 完成,张拉力增长率不大于100 MPa/min (1)A端1号0→0.1o(持荷2 min)→0一0.1o(持荷2min,测量记录) 0.5a(持荷2min,测量记录)→依次
槽身外模安装→槽身外层钢筋安 装→钢绞线定位支架安装→环向钢绞 线安装→槽身内层钢筋安装→槽身内 模安装一槽身混凝土浇筑→张拉前准 备工作一横向钢绞线张拉→封锚。横 向预应力筋张拉布置如图2所示。
(1)当槽身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
进行3号、5号等钢绞线束张拉及测 量记录。 (2)B端2号一0→0.1o(持荷2 min)→0→0.1o(持荷2min,测量记 录)→1.0o→0(持荷5min,测量记 录),依次进行2号、4号等钢绞线束张 拉及测量记录。 (3)A端1号0→0.5o(持荷2 min,测量记录)一1.0o(持荷5min,测 量记录)一0,依次进行3号、5号等钢 绞线束张拉及测量记录。 注意做好各序号预应力张拉伸长 率测量,记录千斤顶压力表读数及对 应张拉力。
(1)预应力钢铰线束张拉完成后, 将多余钢绞线用砂轮机切除,外露 300mmo (2)将钢绞线锚具表面擦干净,安 装锚及钢绞线防腐附件。 (3)在防腐用PE套管内灌满防腐 油脂,接口用防腐胶带密封。 (4)锚具槽打毛、冲洗、回填混凝 土.养护21d
预应力筋张拉质量控制及效果
7.2预应力筋实测伸长值
东改工程大型U形渡槽旗岭渡槽 槽身采用横向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施 工在国内中尚属首例,该工程峻工后 经一次满水试验和试运行均获成功,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建 筑 技 术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第34卷(2003年)第12期 Vol.34 No.12
结构设计配合施工的技术措施
项显洲张海滨李莉王怀志
CALMEASUREOFCONSTRUCTIONASSO
XIANGXianzhouZHANGHaibinLI LiWANGHuaizhi
Key words: structural design; difference in settlement; joint design
的浮力高层户型优劣分析,38页pdf下载,而25层主塔楼下最大反力又 高达550kN/m²,基底反力差异极大 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将桩基改为天然地基,通过变化 基础梁的宽与高来调整刚度,达到经 济合理的目的。
1.2.1增加沉降小的部分的荷载
在层数较少、沉降较小及自重尚 不能抵消抗浮水压力的部位,采用在 底板上至建筑地面下回填高密度填充 物,以增加荷载,提高基底反力;对层 数较多、沉降较大的部位,则不做回 填,而是在底板顶至建筑地面下形成 架空层,以减少荷载,降低沉降差异; 架空部位又可成为提高防水效果的又 一道防线。
本工程平面布局层数分布不均匀 图1),造成荷载分布的不均匀;周边 地下室(3或4层)的自重不能抵消水
1.2.2减小基底面积,增加沉降量
本工程地耐力及压缩模量已定, 基底面积越小高层商务大厦屋面悬挑支模架施工方案,反力越大,沉降量也越 大。对层数较少的周边跨,采用部分挖 空基底以减少底板与基底接触面的作 法(图2)
中关村科贸大厦平面图(图中 数字为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