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路基施工作业标准--精品资料

客运专线路基施工作业标准--精品资料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31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42286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客运专线路基施工作业标准--精品资料

客运专线路基施工作业标准是确保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安全与效率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该标准涵盖了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优化,确保路基结构适应高铁运行需求。同时,明确材料选择标准,如填料级配、压实度等关键指标,以保证路基稳定性。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强调分层填筑、严格控制每层厚度及压实度,并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动态变形模量测试)实时监控施工质量。此外,针对软土地基或特殊地质条件,采取换填、桩基加固等措施提高承载力。

再者,环保与水土保持也是作业标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规划弃土场、设置排水系统以及植被恢复等手段,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竣工验收阶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评估,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此标准不仅提升了施工技术水平,也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

0.4施工要求 5.4.1.施工准备 5.4.1.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0.3m,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 出道路。 5.4.1.2.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宽*深=0.5*0.3m),并每隔150m设 集水井一处,用抽水泵排至路基红线外,在地势平坦地段,无处排水时,在路基红线外 租用土地,开挖蓄水池,在雨季时把集水井积水抽至蓄水池内,满足施工现场排水要求 5.4.1.3.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 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5.4.1.4.在强夯区四周100m范围内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当强夯振动有 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挖隔振沟(宽*深=1.5*2.5m,长为施工长 复)。 5.4.2.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根据夯锤直 径画圈。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点。 5.4.2.1.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 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试夯时 应详细记录每个夯击点每次夯击的下沉量,试夯前后应选择相邻位置点6m深度内每隔 0.5~1.0m取样,测定地基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等;对夯前、夯后的地基土采用标贯、 静力触探、动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比后确 定单点总夯击能与夯入度、夯点间距及夯遍间歇时间、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等。试 夯落距大于15m,每隔5m为一个落距试夯步长。 5.4.3.施工工艺 5.4.3.1.确定施工参数 (1)机械设备的确定 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带 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 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直径2.6m,锤重150~300KN,落距大于15m,锤底静接地压力 值25~40Kpa(细粒土取小值)。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黏性土、砂质土、碎石土,夯 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250~300mm。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 (2)夯锤落距确定 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 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单击夯击能(kN·m)。 (3)夯击遍数的确定 夯击遍数设计为5遍。第一、第二、第三遍为点夯,第一遍隔1点跳夯,第二遍补 第一遍空隙,第三遍补第一、二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满夯为四 点中心搭夯一点,夯2遍,每遍3击,即第四、第五遍。 (4)夯击次数的确定 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8~ 15次,边缘夯击点每一点多夯2击)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 量,点夯2000~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 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 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5)夯击点的布置 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采用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为3.5m。 (6)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 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 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 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一般黏性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 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 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 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 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5.4.3.2.强夯施工 (1) 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②2)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3)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5) 重复上述步骤(4步),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 夯击。 (6) 2 换夯点,重复上述步(2)到(5),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 2 每遍夯击完成后及时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 2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9 将场地填土至夯前地面高程后用低能量满夯,每遍满夯采用轻捶或低落锤夯 3击,锤印四点中心搭夯一点。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最后用重型压路机将场地整平碾压 至夯前地面高程。 5.5质量控制及检验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 求进行检验。 5.5.1.质量控制

(1)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 寺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 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4)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5)强夯过程的记录数据整理。 ①)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②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筑物时。 ③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 (④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5记录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 ③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将场地填土至夯前 地面高程后用低能级满夯,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最后用重型压路机将场地整平碾压至 夯前地面高程。 5.5.2.检验 (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1/4夯锤的直径。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结束后,对于砂类土或碎石类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取14天;粉土 或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取28天,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每一工点每3000m抽样检 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载荷试验3点。标准贯入和 静力触探的检验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 验。 (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50mm。 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2 的圳宁

表5.5.2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5.6.1.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5.6.2.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施工区段作业人员配备表

每工施工段机械设备如下表:

5.8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

5.8.1.施工安全 (1)强夯机械设备高大、稳定性差,施工场地应软硬均匀,不得有虚填坑洞现象 (2)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起重机臂下、重锤下严禁站人。 (3)随时检查机具工作状态,强夯前检查起重机各部位是否正常和钢丝绳有无损 伤,强夯时随时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经常维修保养,发现异常和不安全情况及时处理。 (4)若黏锤,不得强行起吊,以免损坏设备。 (5)夯锤下沉50cm以上时,起重钩不要一次猛起,多次起试,锤底离地面小于 5cm,待人员离开夯锤再继续起升。 (6)现场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夯击时所有人员应退出现场以外。 (7)在强夯能级50~625KN·m振动的影响范围20~100m以内时,应采取防震措 施。 5.8.2.环境保护

河北某大学高层住宅外挂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6褥垫层夹铺土工合成材料施工作业标准

6.1.1、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6.1.2、施工作业执行文件:经审核后的设计图纸、《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技术交底文件。 6.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客运专线CFG桩、碎石桩、水泥砂浆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原地面强

文日币》 6.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客运专线CFG桩、碎石桩、水泥砂浆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原地面强 夯处理地段碎石褥垫层及碎石夹铺土工合成材料褥垫层施工。 6.3、工艺流程

适用于****客运专线CFG桩、碎石桩、水泥砂浆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原地面 处理地段碎石褥垫层及碎石夹铺土工合成材料褥垫层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