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8.5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2248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是为满足我国公路桥梁加固工程的需要而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桥梁加固设计与施工,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耐久性。该规范适用于各类既有公路桥梁的加固施工,包括混凝土桥、钢桥、圬工桥等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加固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等。在施工准备阶段,强调对桥梁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明确病害原因及加固目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针对不同的加固方法,如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或纤维复合材料法、体外预应力法、改变结构体系法等,规范详细规定了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同时,规范还特别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对既有结构的保护措施。

此外,《规范》对加固材料的选择与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混凝土、钢材、粘结剂、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质量控制方面,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验收制度,确保加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通过遵循本规范,可有效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提高其承载能力,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筑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或砂浆,应预留强度试块;新旧混凝土的黏结情况可 钻芯取样检测,钻芯检测法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

江苏省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及验收规程db32∕t 4069-2021.7.3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应无漏喷、流挂、针孔、气泡、色泽不均等异常情况 面应均匀平整。 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应符合表4.7.3规定

表4.7.3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实测项目

5.1.1裂缝修补胶除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一2008)第4章的 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裂缝修补胶浆液的黏度小,渗透性、可灌性好; 2裂缝修补胶浆液固化后收缩性小;固化时间可调节;灌浆工艺简便;固化后不应遗 留有害化学物质。

5.1.2修补裂缝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料,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5.1.2修补裂缝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料,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2008)第4音的相关圳宁

2.1 裂缝调查及标注。对裂缝进行全面的调查,现场核实裂缝数量、长度、 裂缝编号.做好记录,绘制裂缝分布图。

.2.2桥梁混凝土构件裂缝处理应根据不同构件、不同部位、不同的裂缝形态 内修补方法、修补材料和修补顺序

5.2.3裂缝缝口表面处理,应使工作面平顺、干燥、无油污。处理范围 30~50mm

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裂缝时,应在缝口表面处理后,用裂缝修补材料涂刷或 胶泥适当加压刮抹

改性环氧胶泥适当加压刮抹。

2.5自动低压渗注法、压力注浆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2.5所示。

5.2.6注浆嘴沿裂缝走向布置,间距视缝宽度一般为200~400mm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

5.2.8竖向、斜向裂缝压浆应自下而上进行。

5.2.8竖向、斜向裂缝压浆应自下而上进行。

图5.2. 上艺流程图

5.3.2当注人裂缝的修补胶达到7d固化期时,应采用取芯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 芯样检验应采用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当检验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为符合设计要 求: 1 沿裂缝方向施加的劈力,其破坏应发生在混凝土部分(即内聚破坏); 2破坏虽有部分发生在界面上,但其破坏面积不大于破坏面总面积的15%,

6.1.1桥面板凿毛处理

先凿去桥面铺装层及桥面防水层,然后凿除梁顶面混凝土,使表面粗糙凹凸 mo .1.2 桥面板若出现裂缝,应按本规范第5.2节要求进行修补。

5.1.3凿除梁顶面混凝土破损部分,被凿除部分可先行修补或与桥面混凝土 尧筑,修补完成后应恢复桥面防水层

采用植筋方法设置锚固钢筋,植筋方法应符合本规范6.3.3条及附录A规定。桥面 板加强钢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6.1.5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洁表面并保持湿润;新浇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及时养生。 6.1.6运营中桥梁的加固,宜配制早强混凝土,并通过加强现场养生等有效措施来保

.1.7空心板顶板厚度不足引起的桥面板破损和开裂,应凿除顶板厚度不足 内立模,按设计厚度重新浇筑顶板混凝土,新浇筑顶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 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6.1.8空心板间铰缝或箱梁湿接缝混凝土破损时,应凿除破损处混凝土;使表面整洁

空心板间铰缝或箱梁湿接缝混凝土破损时,应凿除破损处混凝土;使表面整 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和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 2008

宜小于6mm,并露出粗骨料。

梁肋增设主筋时,对原有钢筋应除锈,当受力钢筋需焊接时,施焊前应采取措施 凝土。

壁免烧伤混凝土。 6.2.3在原结构上植筋,其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新增钢筋骨 架应与锚筋连成整体。 6.2.4在浇筑混凝土前,原混凝土表面应清洗干净并保持清洁湿润。 6.2.5 外包混凝土的支架、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当外包混凝土体

6.2.5外包混凝土的支架、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当外包混凝土体 积较大时,应对支架进行预压,浇筑过程中逐步卸载。预压量和卸载程序应进行设计。 6.2.6 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6.3.2胶黏剂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力学指标和耐久性要求。其质量应

钢板粘贴应选择干燥环境下进行。

2将配好的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清洁的混凝土和钢板条黏结面上。立面涂胶应自 上而下地进行。 3钢板条黏结面上的抹胶可中间厚两边薄,板的中央涂抹胶的厚度为3~5mm。将 钢板平稳对准螺栓孔并迅速拧紧螺帽,使钢板与混凝土紧密黏合,清除挤出的多余胶黏 剂。钢板加压的顺序应由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 4钢板厚度大于5mm时,采用压力注胶黏结,先用封边胶将钢板周围封闭,留出排 气孔,在钢板低端黏贴注浆嘴并通气试漏后,以不小于0.1MPa的压力压人胶黏剂,当排 气孔出现浆液后停止加压,并用封边胶封堵,再以较低压力维持10min以上。

6.4.1底层处理 1用裂缝修补胶灌注结构裂缝,其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范第5.2节的相关规定。 2将混凝土表面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部分清除,并进行清洗、打磨,待表面 干燥后,用修补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凹凸部位修复平整。如果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找平 面用手触摸感觉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粘贴处阳角应打磨成圆弧状,阴角以修补材料填补成圆弧倒角,圆弧半径不应小 F25mm

干燥后,用修补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凹凸部位修复平整。如果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找平 面用手触摸感觉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粘贴处阳角应打磨成圆弧状,阴角以修补材料填补成圆弧倒角,圆弧半径不应小 于25mm 6.4.2涂刷底胶 1调制好的底胶应及时使用,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 表面,不得漏刷、流淌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应用砂纸 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损,应重新涂刷,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底胶固化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若涂刷时间超过7d,应清除原底胶,用砂轮 机磨除,重新涂抹。

1调制好的底胶应及时使用,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 表面,不得漏刷、流淌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应用砂纸 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损,应重新涂刷,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底胶固化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若涂刷时间超过7d,应清除原底胶,用砂轮 机磨除,重新涂抹。

1雨天或空气潮湿条件下不宜施工。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80%。如确需在潮湿的构件上施工路基安全施工方案,必须烘干构件表面或采用专门的胶黏剂。 2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宜在5~35℃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胶黏剂的选用应满足使用 环境温度的要求。 3在待加固的混凝土表面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确定纤维复合材料各层的位置。 4按照设计尺寸裁剪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00mm,搭接 位置宜避开主要受力区。裁剪的纤维布材必须呈卷状妥善摆放并编号。已裁剪的纤维复 合材料应尽快使用。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

5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拭擦,确保粘贴面无粉尘。混凝土表 面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淌;胶体涂刷不出控制线;涂刷均匀。 6粘贴立面纤维复合材料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用滚筒将纤维复合材料 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除去胶体与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气泡,使胶体渗人纤维复合材料, 浸润饱满。选用的滚筒应在滚压过程中不产生静电作用。 7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时,在前一层纤维布表面用手指触摸感到干 燥后,立即涂胶黏剂粘贴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 8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面层防 护),自然风十。 9对于受弯构件宜在受拉区沿轴向平直粘贴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补强,并在主纤 维方向的断面端部进行锚固处理。 10当采用碳纤维板加固时,不宜搭接,应按设计尺寸一次完成下料。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由预应力钢筋(束)、锚固系统、转向装置、水平束定位装置等组成。

6.5.1预应力钢筋加工与运输

1预应力所用的粗钢筋、钢绞线等预应力材料在下料安装之前要密封包裹,防正 锈蚀。 2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钢材之间相互碰撞而变形损坏。预应力材料必须保持清洁,在 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如材料进场后需长时间存放,必须安排人员 定期进行外观检查。仓储保管时,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和介质;室 外保管时,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采取下面垫以枕木并在其 上用防雨布覆盖等有效措施,避免受雨水、露水和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的影响。 3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预应力 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张拉设备所需的工作长度、冷拉伸长值、弹 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在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的同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程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旧桥控制截面和关键位置的应变及主梁挠度进 行监控。

6.5.4齿板、转向块(板)及滑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