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4.18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2209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工艺,其目的是通过将钢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布置和固定,形成符合建筑力学性能的钢筋骨架。以下是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的简要介绍:

1.材料准备:在绑扎前,需确保钢筋规格、型号及数量与设计要求一致。同时,准备好绑扎工具(如铅丝、绑扎钩等)以及垫块(用于控制保护层厚度)。

2.放线定位:根据施工图纸,在模板或基础上弹出轴线、边线和水平标高线,以确定钢筋的位置和间距,保证后续绑扎工作的准确性。

3.钢筋布置:按照设计要求0432.支洞洞身ⅱ类围岩衬砌安装止水条单价分析表,先铺设纵向受力钢筋,再放置横向钢筋。对于梁柱节点区域,应特别注意钢筋交叉点的布置,避免钢筋过密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

4.绑扎操作:用铅丝将钢筋交叉点逐一绑扎牢固,确保钢筋位置不发生偏移。绑扎时应注意方向一致,且绑扎点间距均匀。对于关键部位(如梁柱交接处),需加强绑扎密度。

5.质量检查:绑扎完成后,应对钢筋骨架的尺寸、位置、间距及保护层厚度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满足规范要求。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3.3.6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3.3.7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3.8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3.9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3.4 板钢筋绑扎:

3.4.1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 → 模板上画线 → 绑板下受力筋 → 绑负弯短钢筋

3.4.2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4.3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4.4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4.6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3.5 楼梯钢筋绑扎:

3.5.1 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 → 绑主筋 → 绑分布筋 → 绑踏步筋

3.5.2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5.3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5.4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4.l.3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户。

4.2.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4.2.3 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4.2.4 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rnm。

5.1 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5.2 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5.3 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5.4 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5.5 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6.1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6.2 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网的长度、宽度 ±10 尺量检查

2 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3 骨架的宽度、高度 ±5

4 骨架的长度 ±10

5 间距 ±10

7 绑扎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8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中心线位移 5

6.3 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6.4 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6.5 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6.6 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6.7 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6.8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6.9 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3.1.1 簿型小规格块材(边长小于40mm)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 → 抹底层砂浆 → 弹线分析 →

排块材 → 浸块材 → 镶贴块材 → 表面勾缝与擦缝

3.1.2 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钻孔、剔槽 → 穿铜丝或镀锌丝与块材固定 → 绑扎、固定钢筋网 →

吊垂直、找规矩弹线 → 安装大理石、磨光花岗石或预制水磨石 → 分层灌浆 → 擦缝

3.2 薄型小规格块材(一般厚度10mm以下):边长小于40mm,可采用粘贴方法。

3.2.1 进行基层处理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其他可参见镶贴面砖施工要点有关部分。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人民法院新建审判楼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

3.2.2 在基层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厚度约12mm.,分二遍操作,第一遍约5mm,第二遍约7mm,待底灰压实刮平后,将底子灰表面划毛。

3.2.3 待底子灰凝固后便可进行分块弹线,随即将已湿润的块材抹上厚度为2~3mm的素水泥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进行镶贴(也可以用胶粉),用木锤轻敲,用靠尺找平找直。

3.3 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镶贴高度超过1m时,可采用安装方法。

若饰面板规格较大,特别是预制水磨石和磨光花岗石板,如下端不好控绑镀锌铅丝或铜丝时,亦可在未镶贴饰面板的一侧,采用手提轻便小薄砂轮(4~5mm),按规定在板高的1/4处上、下各开一槽(槽长约3~4mm,槽深约12mm与饰面板背面打通,竖槽一般居中,亦可偏外,但以不损坏外饰面和不反碱为宜),可将镀锌铅丝或铜丝卧入槽内,便可拴绑与钢筋网固定。此法亦可直接在镶贴现场做。

3.3.2 穿钢丝或镀锌铅丝:把备好的铜丝或镀锌铅丝剪成长20cm左右,一端用木楔粘环氧树脂将铜丝或镀锌铅丝模进孔内固定牢固,另一端将铜丝或镀锌铅丝顺孔槽弯曲并卧入槽内,使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网石板上、下端面没有铜丝或镀锌铅丝突出,以便和相邻石板接缝严密。

3.3.3 绑扎钢筋网:首先剔出墙上的预埋筋,把墙面镶贴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的部位清扫干净。先绑扎一道竖向φ6钢筋,并把绑好的竖筋用预埋筋弯压于墙面。横向钢筋为绑扎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所用,如板材高度为60cm时,第一道横筋在地面以上10cm处与主筋绑牢,用作绑扎第一层板材的下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铝丝。第二道横筋绑在50cm水平线上7~8cm,比石板上口低2~3cm处(pc管桩)施工方案,用于绑扎第一层石板上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铅丝,再往上每60cm绑一道横筋即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