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给水设计规范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88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2188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标准,旨在确保建筑物内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该规范涵盖了从水源选择、水质要求到管道布置、设备选型等多方面的内容,为设计师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首先,规范对水源的选择和水质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水源应优先选择市政供水系统,水质需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针对特殊用途(如工业用水或消防用水),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划分供水系统。

其次,管道材料及附件的选用必须满足耐压、耐腐蚀和环保要求。常用的管材包括镀锌钢管、不锈钢管、PPR管等,其选用需结合使用环境、压力等级和成本因素综合考虑。此外,规范还对管道的连接方式、防腐措施及保温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管道布置方面,规范强调要遵循“短捷、顺畅”的原则,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数量,以降低水头损失。同时,需充分考虑维修便利性和美观性,避免管道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

对于水泵、水箱等设备的设计,规范要求其容量、扬程及安装位置应满足建筑用水需求,并预留足够的调节余量。此外,还需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如止回阀、减压阀等,以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最后,规范还涉及节水节能措施,提倡采用高效节水器具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严格执行室内给水设计规范,可有效提升建筑供水系统的整体性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

2 一反滤层滤科的粒径; d:一含水层颗粒的计算粒径。 当含水层为细砂或粉砂时,d;=d;为中砂时,d;=du;为翻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时,d:=d2o(d4o、d3o、d2o分别为含水层颗粒过筛重量累计百分比为 40%、30%20%时的颗粒粒径) 两相邻反滤层的粒径比,宜为2~4。 第3.2.14条大口井井壁进水孔的反滤层可分两层填充,滤 料粒径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2.13条规定。 第3.2.15条无砂混凝土大口井适用于中、粗砂及砾石含水 层,其井壁的透水性能、阻砂能力和制作要求等,应通过试验或参 照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 第3.2.16条大口井应设置下列防止污染水质的措施: 一、人孔应采用密封的盖板,高出地面不得小于0.5米; 二、井口周围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其宽度一般为1.5米;在 渗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还应填厚度不小于1.5米的粘土层。 (IⅣ)渗渠 第3.2.17崇渗渠的规模和布置,应考虑在检修时仍能满足 用水要求。 第3.2.18条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应采用下列数据并经 计算确定: 一、水流速度为0.5~0.8m/s; 二、充满度为0.5; 三、内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 第3.2.19条水流通过渗渠孔眼的流速,不应大于0.01 米/秒。 第3.2.20条渗渠外侧应做反滤层,其层数、厚度和滤料粒 经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2.18条规定,但最内层滤料的粒径应 略大于进水孔孔径。 第3.2.21条集取河道表流渗透水的渗渠设计,应根据进水 水质并结合使用年限等因素选用适当的阻塞系数。 第3.2.22条位于河床及河漫滩的渗渠,其反滤层上部,应 根据河道冲刷情况设置防护措施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第3.2.23条渗渠的端部、转角和断面变换处应设置检查 井。直线部分检查井的间距,应视渗渠的长度和断面尺寸而定, 般可采用50米。

第三节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第3.3.1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基 本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 二、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 工程地质条件; 三、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四、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 求; 五、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六、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 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第3.3.2条从江河取水的大型取水构筑物,当河道及水文 条件复杂,或取水量占河道的最枯流量比例较大时,在设计前应进 行水工模型试验。 第3.3.3条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应根据取水量和水质要求, 结合河床地形及地质、河床冲淤、水深及水位变幅、泥沙及漂浮物 冰情和航运等因素以及施工条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3.3.4条取水构筑物在河床上的布置及其形状的选择, 应考虑取水工程建成后,不致因水流情况的改变而影响河床的稳 定性。 第3.3.5条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 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100年。水库取水构筑物的防洪 标准应与水库大坝等主要建筑物的防洪标准相同,并应采用设计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和校核两级标准。 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应根据水源情况和供水重要性选定,一 般可采用90%~99%。 第3.3.6条设计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时,应考虑发展的需要。 第3.3.7条取水构筑物应根据水源情况,采取防止下列情 况发生的相应保护措施: 一、漂浮物、泥沙、冰凌、冰絮和水生物的阻塞; 二、洪水冲刷、淤积、冰冻层挤压和雷击的破坏; 三、冰凌、木筏和船只的撞击。 在通航河道上,取水构筑物应根据航运部门的要求设置标志。 第3.3.8条岸边式取水泵房进口地坪的设计标高,应分别 按下列情况确定: 一、当泵房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0.5米; 二、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米, 必要时尚应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三、当泵房在湖泊、水库或海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 加0.5米,并应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第3.3.9条位于江河上的取水构筑物最低层进水孔下缘距 河床的高度,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和泥沙特性以及河床稳定程度等 因素确定,一般不得小于下列规定: 一、侧面进水孔不得小于0.5米,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河床 稳定、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0.3米。 二、顶面进水孔不得小于1.0米。 第3.3.10条位于湖泊或水库边的取水构筑物最低层进水 孔下缘距水体底部的高度,应根据水体底部泥沙沉积和变迁情况 等因素确定,但一般不宜小于1.0米,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且取 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0.5米。 第3.3.11条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 下的深度,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冰情和漂浮物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顶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5米; 二、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米; 三、虹吸进水时,一般不宜小于1.0米,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 0.5米。 注:①上述数据在水体封冻情况下应从冰层下缘起算; ②湖泊、水库、海边或大江河边的取水构筑物,还应考虑风浪的影响。 第3.3.12条取水构筑物的取水头部宜分设两个或分成两 格。进水间应分成数间,以利清洗。 注:原浮物多的阿道,相邻头部在沿水流方向宜有较大间距, 第3.3.13条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间净距应 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一般 为30~50毫米,大、中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80~120毫米。当江河 中冰絮或漂浮物较多时,栅条间净距宜取较大值,必要时应采取清 除栅前积泥、漂浮物和防止冰絮阻塞的措施。 第3.3.14条进水孔的过栅流速,应根据水中漂浮物数量, 有无冰絮、取水地点的水流速度、取水量大小、检查和清理格栅的 方便等因索确定,一般宜采用下列数据: 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2~0.6米/秒;无冰絮 时为0.4~1.0米/秒; 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1~0.3米/秒;无冰絮 时为0.2~0.6米/秒。 格栅的阻塞面积应按25%考虑。 第3.3.15条当需要清除通过格栅后水中的漂浮物时,在进 水间内可设置平板式格网或旋转式格网。 平板式格网的阻塞面积应按50%考虑,通过流速不应大于 0.5米/秒;旋转式格网的阻塞面积应按25%考虑,通过流速不应 大下1.0米/秒。 第3.3.16条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数量及其管径,应根据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最低水位,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数量不得少于两条。当一条管道 停止工作时,其余管道的通过流量应满足事故用水要求。 第3.3.17条进水自流管和虹吸管的设计流速,一般不宜小 于0.6米/秒。必要时,应有清除淤积物的措施。 虹吸管宜采用钢管,但埋入地下的管段也可采用铸铁管。 第3.3.18条取水构筑物进水间平台上应设便于操作的闸 阀启闭设备和格网起吊设备;必要时还应设清除泥沙的设施。 第3.3.19条当水源水位变幅大,水位涨落速度小于2.0 米/时锦盛豪庭人货电梯施工方案,且水流不急、要求施工周期短和建造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 困难时,可考虑来用缆车或浮船等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第3.3.20条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的个数,应根据供水规模、 连络管的接头型式及有无安全贮水池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3.3.21条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的缆车或浮船,应有足够的 稳定性和刚度,机组、管道等的布置应考虑缆车或船体的平衡。 机组基座的设计,应考虑减少机组对缆车或船体的振动,每台 机组均宜设在同一基座上。 第3.3.22条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其位置宜选择在岸坡倾角为10~28°的地段; 二、缆车轨道的坡面宜与原岸坡相接近; 三、缆车轨道的水下部分应避免挖槽。当坡面有泥沙淤积时, 应考虑冲沙设施; 四、缆车上的出水管与输水斜管间的连接管段,应根据具体情 况,采用橡胶软管或曲臂式连接管等; 五、缆车应设安全可靠的制动装置。 第3.3.23条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择在河岸较陡 和停泊条件良好的地段。 浮船应有可靠的锚固设施。浮船上的出水管与输水管间的连 接管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摇臀式或阶梯式等。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中国专业人士的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