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283.14K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42139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活动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旨在预测、分析和减轻潜在的环境风险。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识别、影响预测与评估以及提出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措施。通过这一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通常涉及多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土壤的基础状况;其次,结合项目特点,识别可能的污染因子(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并评估其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例如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废弃物管理或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该评价不仅有助于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免受破坏,还能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土壤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土壤侵蚀方程:A=R·K·L·S·P·C式中,A为年平均土壤侵蚀量(t/hm2);R为降水及径流因子;K为土壤侵蚀性因子;L及S为地形因子;P为水土保护措施因子;C为地表植被覆盖因子。

土壤侵蚀量A也称土壤流失量,通常用侵蚀模数表示:单位时间(a)内单位面积(km2)的土壤流失量,t/(km2•a)。我国普遍采用的分级标准为:微度侵蚀A<2500t/(km2•a)中度侵蚀A=2500~5000t/(km2•a)强度侵蚀A=5000~8000t/(km2•a)极强度侵蚀A=5000~15000t/(km2•a)剧烈侵蚀A>15000t/(km2•a)

降雨侵蚀系数R对于一次暴雨

土壤可侵蚀性系数K定义:长为22.13m、坡度为9%、经过多年连续种植过的休耕地上每单位降雨系数的侵蚀率。K值的估算:(1)根据实测的A值通过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反求;(2)来源于资料文献:P173表6-10。坡长系数L和坡度系数S

其中:sinS>5%时,M=0.5;sinS=5%时,M=0.4;sinS=3.5%时,M=0.3;sinS<1.0%时,M=0.1。L-坡长,m;S-坡度,deg。

耕种管理系数C也称植被覆盖因子或作物种植系数,反映地表覆盖情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表6-11为不同植被类型的C值。实际侵蚀控制系数P也称水土保持因子,反映不同管理技术或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其值如表6-12所示。

三、土壤资源破坏和损失预测在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中,常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作为预测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来推算土壤资源的破坏和损失,其一般以类比调查为主,共分两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现状调查调查项目按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规定,包括:耕地面积、园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交通用地面积、水域面积、未利用的土地面积。预测建设项目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壤破坏和损失预测占用、淹没、破坏土地资源的面积预测因表层土壤过度侵蚀造成的土地废弃面积预测地貌改变而损失和破坏的面积预测因严重污染而废弃或改为它用的耕地面积

第五节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任务:1.熟悉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别分析、广度分析、深度分析,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评价,主要内容:一、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分析四、土壤环境影响的广度分析五、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分析六、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和措施

一、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

1.评价等级划分我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尚无推荐的行业导则,但可以依以下原则确定评价等级和要求。(1)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2)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3)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现有的环境容量;(4)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评价内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有以下方面。(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等专题评价的资料。(2)监测调查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包括土壤类型、形态,土壤中污染物的背景和基线值;植物的产量、生长情况及体内污染物的基线值;土壤中有关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和卫生标准以及土壤利用现状。(3)调查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包括现有的土壤侵蚀和污染状况,可采用环境指数法加以归纳,并作图表示。

(5)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种类、数量、方式、区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6)运用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和沉积。(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确地收集到评价区土壤的背景和基线值以及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比调查;必要时应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值。一般地说,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应包含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目从简。二级项目的工作内容类似一级评价项目,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3.评价范围一般地说,土壤影响评价范围比拟建项目占地面积为大,应考虑的因素是:①项目建设期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的范围;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沉降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围的土地。4.评价程序土壤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一般也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监测阶段,预测、评价和拟定对策阶段以及编写报告书阶段。

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三、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分析四、土壤环境影响的广度分析五、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分析

六、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与措施p179加强土壤资源法制管理经常进行土壤资源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土壤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条例。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重视建设项目选址评价;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完善监测制度;加强事故或灾害风险的及时监测金螳螂精装修房施工管理2012-75页,制定事故灾害发生的应急措施;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跟进工作。

加强土壤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土壤退化的防治试验研究土壤资源调查及土壤合理利用规划;土地复垦试验研究。

基本内容:土壤的主要特征、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与土壤环境影响识别、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土壤污染物残留量计算模式、环境容量的计算、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土壤资源破坏和损失的预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与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