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41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003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是工业和建筑领域中用于减少热量传递、提高能效、保护环境以及保障安全的重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设备或管道表面添加绝热材料,降低热损失或冷量损失,从而实现节能降耗、防止结露、控制温度、保护人员安全等目标。

一、绝热技术的基本原理绝热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绝热材料的低导热系数特性,阻止热量以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传递。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绝热技术可分为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和保冷(防止外界热量进入)两大类。

三、绝热结构设计绝热结构通常由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组成:1.绝热层:直接包裹设备或管道,提供主要的绝热功能。2.防潮层:防止水分侵入绝热层,避免绝热性能下降。3.保护层:保护绝热层免受机械损伤和环境侵蚀。

五、应用领域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制冷、建筑等行业。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它用于高温蒸汽管道、低温液体输送管道以及反应器等设备的绝热;在建筑领域,则用于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

总之,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不仅能显著降低能耗赣榆县青口镇东关路多层砖混结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还能改善工作环境、延长设备寿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绝热结构材料的性能要求、绝热设 计、绝热结构、绝热工程的施工与验收、绝热工程效果的测试、绝热工程的维护检修和安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外表面温度在一196C~650C的绝热工程,其他温度范围的绝 热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132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8174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5012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413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绝热therinal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向周围环境散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增设绝热层的措施。按热流方向分 为保温、保冷。

具有下列工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保温: a)外表面温度高于323K(50℃)者; b)工艺生产中需要减少介质的温度降或延迟介质凝结的部位; c 1 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其外表面温度超过333K(60C)并需要经常操作 维护,而又无法采用其他措施防止引起烫伤的部位。 具有下列工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保冷: a) 为减少冷介质及载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的冷损失者: b)为防止或降低冷介质及载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温度升高者; c)为防止0C以上常温以下的设备或管道外表面凝露者; d)与保冷设备或管道相连的仪表及其附件。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不受本标准的约束,

GB/T 42722008

5.1.1在平均温度为298K(25C)时热导率值不应大于0.08W/(m·K),并有在使用密度和使用温 度范围下的热导率方程式或图表。

反范国下时热守年力性式或的衣。 5.1.2密度不大于300kg/m²。 5.1.3除软质、半硬质、散状材料外,硬质无机成型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30MPa,有机成型制品 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0MPa。 5.1.4必须注明最高使用温度。 5.1.5必要时须注明材料燃烧性能级别、含水率、吸湿率、热膨胀系数、收缩率、抗折强度、腐蚀性及耐 腐蚀性等性能。

密度不大于300kg/

5.2.1泡沫塑料及其制品25C时的热导率应不大于0.044W/(m·K),密度应不大于60kg/m,吸 水率应不大于4%,并应具有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小于30%,硬质成型制品的抗压强度应不小 于0.15MPa。 5.2.2泡沫橡塑制品0C时的热导率应不大于0.036W/(m·K),密度应不大于95kg/m,真空吸水 率不大于10%。 5.2.3泡沫玻璃及其制品25°C时的热导率应不大于0.064W/(m·K),密度应不大于180kg/m”,吸 水率应不大于0.5%。 5.2.4应注明最低使用温度及线膨胀系数或线收缩率。 5.2.5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设备和管道无腐蚀作用,当遭受火灾时,不致大量逸散有毒气体, 5.2.6耐低温性能好,在低温情况下使用不易变胞。 5.2.7上述各项性能均应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绝热材料物化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1粘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的性能应与保冷材料和被保冷物表面的特性要求相适应。 .2粘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应能耐低温,对保冷材料不溶解,对金属壁不腐蚀,并明确说明其 低使用温度及其有关性能数据。 3 粘结剂和密封剂应固化时间短、粘结力强、密封性好。 4面 耐磨剂(泡沫玻璃用)应在温度变化或机械振动的情况下,能防止保冷材料与金属外壁间和 科相互按触面间发生磨损。

5.3.3粘结剂和密封剂应固化时间短、粘结力强、密封性好。 5.3.4耐磨剂(泡沫玻璃用)应在温度变化或机械振动的情况下,能防止保冷材料与金属外壁间和保冷 材料相互接触面间发生磨损。

5.4.1抗蒸汽渗透性好、防水、防潮能力强。

5.4.2密封性能及粘结性能好。有一定的耐温性,软化温度不低于65℃,夏季不软化、不起泡、不流 淌;有一定的抗冻性,冬季不脆化、不开裂、不脱落。 5.4.3化学稳定性好,使用时不挥发出有害气体。 5.4.4使用温度范围大。

5.5.1密度小,化学稳定性好,不易燃烧。

5.5.1密度小,化学稳定性好,不易燃烧。

强度高,在温度变化及振动情况下不开裂,使用

5.5.4安装方便,外表整齐美观。

6.1保温层厚度的计算原则

6.1.1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的方法计算,并且其散热损失不得超过

6.1.1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的方法计算,并且其散热损失不得超过 表1或表2的数值。

表1季节运行工况允许最大散热损失值

表2常年运行工况允许最大散热损失

6.1.2设备及管道内介质在允许或指定温度降条件下输送时,保温层厚度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6.1.3为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的保温层厚度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6.1.4防止烫伤的保温层厚度按表面温度计算。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得超过333K(60℃)。 6.1.5加热伴热保温及保温保冷双重结构按各专业部门规定的方法计算。 6.1.6锅炉及工业炉窑的保温按各专业部门规定的方法计算。 6.1.7具体计算方法应按GB/T8174的有关规定

6.2保冷层厚度的计算原则

6.2.1为减少冷量损失(热量侵人)并防止外表面凝露的保冷,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冷层厚度,以 热平衡法校验其外表面温度。该温度应高于环境的露点温度0.3℃或0.3℃以上。否则应加厚重新计 算,直至满足要求。 6.2.2工艺上规定冷损失量的保冷,应采用热平衡法计算保冷层厚度,并用6.1.1的规定核算外表面 温度。 6.2.3为防止外表面凝露的保冷应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冷(防露)层厚度。 6.2.4具体计算方法应按GB/T8175的有关规定

a) 防腐层:凡需进行绝热的碳钢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设防腐层;不锈钢、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则不需设防锈层; b) 绝热层:厚薄均匀,接缝严密,紧固合理,松紧适度,确保绝热效果良好; 2 保冷结构防潮层:必须完整严密,厚薄均匀,无气孔、无鼓泡或开裂等缺陷; d) 保温结构防水层:必须完整严密,防水,耐温、阻燃、不开裂; ? 1 外保护层:应抗大气腐蚀和光照老化,不燃烧、不开裂、密度小、反辐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能 使绝热结构外形整齐美观。在外保护层表面根据需要可涂刷防腐漆,并可采用不同颜色的防 腐漆或制作相应标记,用以识别设备及管道内介质类别和流向。

绝热结构设计应保证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完整性。即在有效使用期内不允许发生损坏、腐 开裂及收缩变形等现象。

7.2.2机械强度要求

7.2.2机械强度要求

要求在其自重或轻微撞击下不被破坏。

要求在其自重或轻微撞击下不被破坏。

绝热结构一般不考虑可拆卸性,但需要经常拆卸及维护检修的法兰、人孔、手孔、阀门及管件等部位 则宜采用可拆卸式结构

7.2.4.1防潮层必须切实起到防水、防潮、保护保冷层作用,确保其保冷效果良好。 7.2.4.2防水层必须完整严密,防水、确保保温层不受破坏。 7.2.4.3外保护层必须切实起到保护保温层和保冷层的作用,防止环境和外力对绝热结构的有害影 响,延长绝热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使外形整齐美观

7.2.5管道附件的保冷长度要求

7.3.2保冷层材料的选择

2.1在物理、化学性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经济的保冷材料或调品,将考实部 孔型,吸水及吸湿率低,耐低温性能好,并具有阻燃性,氧指数应不小于30, 2.2确需采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能在一定低温下使用的一般保温材料作为保冷层材荐时 、防潮的设计和施工更应严格要求,以免保冷层因吸水、吸潮而失效或破坏。

广州某运动员公寓测量施工方案.3.3双层或多层结构

a) 用一种绝热材料制品作为绝热层材料时,绝热层厚度按单层绝热计算公式计算,当其厚度大于 80mm时,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施工。每层厚度宜相近。 b)用两种或多种绝热材料制品时,绝热层厚度按双层或多层计算公式计算,其层间界面温度必 须在其相邻外层绝热层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范围以内。除采用复合预制制品外,均应按各绝 热层材料的特性分别施工。

7.3.4保冷结构粘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

根据选用的保冷层材料特性,采用与其特性相适应的粘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仅泡沫玻璃需用耐 磨剂)配套使用。

根据材料性能要求合理选用防水层、防潮层和外保护层材料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根据材料性能要求合理选用防水层

7.4绝热工程主辅材料的性能检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