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酸洗方案

油管酸洗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2 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997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油管酸洗方案

油管酸洗是一种用于清除油管内壁沉积物(如铁锈、氧化皮、水垢等)的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行业。以下是关于油管酸洗方案的简要介绍:

油管酸洗方案简介

油管酸洗是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油管表面及内部的腐蚀产物、氧化物和其他杂质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油管的原有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并确保后续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1.酸洗原理酸洗利用酸液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附着在油管表面的铁锈、氧化皮等溶解并清除。常用的酸洗介质包括盐酸、硫酸、硝酸和磷酸等,其中盐酸因成本低、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为防止酸液对基材造成过度腐蚀dg/tj08-020-2019标准下载,通常会在酸洗液中加入缓蚀剂。

#2.工艺流程油管酸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对油管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油污和灰尘,确保酸洗效果。酸洗:将油管浸泡在酸洗槽中,酸液与油管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中和:用碱性溶液中和残留的酸,避免腐蚀继续发生。漂洗:用清水冲洗油管,去除残留的酸液和反应产物。干燥:将酸洗后的油管烘干,防止再次生锈。

#3.注意事项酸液浓度控制:根据油管材质和污染程度调整酸液浓度,避免过腐蚀。温度管理:适当加热酸液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但需注意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氢脆现象。环保措施:酸洗过程中会产生废酸液和废气,必须采取有效的回收和处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4.应用领域油管酸洗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设备维护、锅炉管道清洁以及机械设备制造等领域。经过酸洗处理的油管表面光洁度高,能够显著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科学合理的油管酸洗方案不仅有助于延长油管使用寿命,还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酸洗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3. 1清洗临时系统安装完毕。

3.2储供水能满足清洗用水量要求,用水量见表1

表1 清洗用水量(t)

3.4参加清洗的管件已确定,清洗器具、手段用料已到位。

3.5不参加化学清洗的设备及系统应与化学清洗液可靠隔离。

3.8临时清洗泵电源及控制盘、保护安装调试完毕。

3.9清洗泵应制作临时底座并要放在枕木上,加上压块及抓钉固定。

3.10在清洗过程中,应及时提供充足的水。用水采用现场施工用水源,该水源已经**炼化化验,氯离子含量不高于25ppm,适用于不锈钢管道的清洗。

3.11 危险防护措施已采取,消防器材、急救药品/用品准备齐全。

4、清洗工艺步骤及要求

4.1清洗工艺条件的确定

根据我公司多年来清洗开工前新建装置和化工管线的经验,对不锈钢管线采用缓蚀硝酸、对碳钢设备采用缓蚀盐酸为主要清洗介质,加入专用高价铁离子还原剂还原清洗时出现的高价铁离子,以抑制高价铁离子对钢的腐蚀的清洗工艺。

根据以上考虑,确定采用如下清洗工艺步骤。

配接临时管线——>水冲洗——>脱脂清洗——>水冲洗——>

酸洗——>中和排放——>钝化——>处理排放——>风干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浸泡法或循环法进行清洗。

首先用水冲洗临时系统,并且冲洗至出水透明。

4.2.3脱脂后水冲洗

脱脂结束排放完后,用水冲洗至出水澄清。

酸洗后排酸,然后用水冲洗置换并且底冲洗至出水∑Fe<50mg/L、pH值大于4.5可结束。酸洗废液中和到pH值6~9之间排放。不锈钢管线冲洗完毕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清洗完毕。

4.2.7清洗结束后,按原工艺流程恢复各管路。

化学清洗的安全措施应遵守《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化学清洗导则》的有关规定。

5.1 清洗前,有关人员必须学习清洗的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清洗用药的性能及烧伤急求办法。为了避免误操作,参加化学清洗人员应佩带专用符号,与清洗无关人员不得停留在清洗现场。

5.2 清洗现场必须备有消防设备,消防水管路应保持畅通,现场需挂“注意安全”、“严禁烟火”、“有毒危险”、“请勿靠近”等标语牌,并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5.3化学清洗系统安全检查应符合下述要求:

5.3.1与清洗无关的仪表和管道应隔绝;

5.3.2临时安装的管道应与清洗系统图相符合,并经过技术人员确认;

5.3.3对影响安全的扶梯、孔洞、沟盖板、脚手架要做妥善处理;

5.4 清洗系统所有管道焊接可靠,所有阀门、法兰及水泵盘根应严密。清洗泵盘根应换耐酸盘根,应设防溅装置,防备漏泄清洗液四溅,还应设有胶皮垫、塑料布和卡子、铁丝,以便漏液时包扎。

5.5 清洗泵、取样点、化验站附近应备有水源,用胶皮管连接以备阀门、管道泄漏时冲洗用。

5.6 化学清洗时,禁止在清洗系统进行其它工作,尤其不准进行明火作业,严禁吸烟。

5.7 直接接触化学药品的人员和检修人员应穿防护服、胶皮靴、带胶皮围裙、胶皮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或防毒面具,以防酸、碱飞溅烧伤。

5.8 清洗现场应配有0.2%硼酸5L,2%~3%NaCO35L,0.5%NaHCO35L,

2%氨水5L,石灰水5L,清洗过程中应有医务人员值班,并配有酸、碱烧伤急救药品。

5.9 作业人员不得戴玻璃眼镜或使用玻璃器皿

5.10 卸酸时,严禁在罐车上部或下部修理接口和紧固螺栓。

5.11 抬运酸、碱罐和配制酸、碱溶液时,应采用专用工具。抬运玻璃或陶瓷槽罐时,底部离开地面不宜过高。

5.13 稀释浓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取酸应采用专用工具,严禁使用胶管用嘴虹吸;

2 启开盛酸容器的孔盖、瓶塞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在化验室内应在通风柜内操作;

3 折卸盛酸容器的孔盖(堵头),严禁使用金属锤敲打,如用木锤敲打不得用力过猛;

4 稀释浓酸时,应将酸液徐徐地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防止温升过快。严禁将水加入浓酸中;

5 取酸后,应将容器的孔盖盖严,并将容器及用具和地面上残留的酸液用水冲洗干净。

5.14 酸碱及其溶液应专库存放,严禁与有机物、氧化剂和脱脂剂等接触。

5.15 酸碱作业宜在露天或在室外作业棚内进行。

5.16 酸碱作业场所应制备一定量的稀酸、稀碱溶液,便于作业人员随时冲洗、浸泡、中和被酸碱灼伤部位。对酸、碱灼伤部位的现场处理办法如下:

1、体表灼伤时,可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2%苏打溶液洗涤;

2、口、眼宜用l%~2%小苏打溶液冲洗和漱口后送医院治疗;

3、使用5%苏打粉和药用凡士林调制成油膏涂于患处皮肤;

航天部708所科研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4、皮下组织坏死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1、溅到体表可用大量清水冲洗;

2、加强通风、使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

1、体表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敷以5%碳酸氢钠油膏;

梅溪湖壹号扣件式落地钢管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2、急性或慢性中毒的应送医院治疗;

3、口、眼、鼻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 .

5.17 盛装过酸碱的容器不得乱放。废液应按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