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60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990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以下是对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的简要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在混凝土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通过人为施加拉力或压力,使其处于预先受压状态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高强度钢筋(如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等)对混凝土进行张拉,从而抵消部分或全部由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避免裂缝产生,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抗裂性能。

在浇筑方案中,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应力体系,包括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适用于工厂化生产,将预应力筋张拉固定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再放松预应力筋;后张法则是在混凝土构件成型后,通过预留孔道穿入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和锚固。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选择。

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及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密实且与预应力筋紧密结合。同时,为保证预应力的有效传递,必须精确控制张拉力大小和顺序公路改建工程钻孔桩施工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预应力损失。此外,还需注意养护条件,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设计、精准的施工控制以及严格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试泵→泵管内输送水以润管→输送砂浆润管→打开阀、上料→开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泵入输送管道→混凝土泵送到作业点→连续作业→泵送结束→停止喂料→停机清洗

A、在混凝土泵送前,做好混凝土泵的保养和检查工作,主要有检查混凝土泵液油压箱及布料杆液压油箱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油路系统有无泄漏现象,检查水箱中的水量和水泵的工作性能,并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各部位进行润滑。

B、正式泵送前,应试泵和对管道进行润滑,试泵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试泵通过泵水检查,确认管路中没有异物,管路畅通且无漏浆现象后,用水泥浆或1:2 的水泥浆进行润管,试泵时的水及稀浆应用料斗承接,严禁注入模内,润滑用的水泥浆可以注入模内,但应分散布料,严禁集中一处浇筑。

(3)泵送及作业中的检查

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泵送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待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工作情况正常,各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4)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可能出现供料跟不上时,应减慢泵送速度,以保证管路中的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或采用慢速间歇泵送,若不得不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时间(初凝时间),否则,必须对泵机和管道进行清洗。当采用慢速间歇泵送时,应每隔4~5min 进行四个行程的正、反泵。

(5)在泵送作业中,要经常注意检查料斗里的混凝土料充盈情况,不允许出现完全空泵的情况,以免空气进入泵内,形成气锤,影响泵机的使用寿命,防止活塞处于干磨状态。要注意检查水箱中的水位,检查液压系统的密封性,拧紧有漏泄的接头。发现有骨料卡住料斗中的搅拌器和堵塞现象时(泵机停止工作,液压系统压力达到安全极限),应立即进行短时间的反泵。若反泵不能消除堵塞时,应立即停泵,查找堵塞部位并加以排除。

泵送作业即将结束时,应提前一段时间停止向料斗内供料,以便管道中的混凝土能完全得到利用。泵送完毕后,必须认真做好泵机及管路的清洗工作。清洗时产生的废浆、废水,应排入沉淀池,进行搅拌分离处理,以防结块。沉淀池定期清捞。

见证试块:混凝土试块有30%为见证试块,浇筑前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配合做好见证试块。试块制作后,初期在现场标养室养护2~3d 后,转交试验室标养。标养室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环境条件。同条件试块应放在现场与结构位置同条件养护。

六、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验算及测温

1、混凝土浇筑前的裂缝控制计算(以下计算中的各项参数参见《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1)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按照同类工程施工经验,施工水泥选用P.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以

单方水泥用量400kg 计算

混凝土15d 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2)15d 龄期收缩变形值:

(M1 =1.0, M2 = M3 = M4= M5 = 1.0, M6 =0.93, M7 =1,

M8 =0.54, M9 =1.0, M10 =0.68)

(3)混凝土15d 收缩当量温差为:

Ty=εy(15)/α

(4)混凝土15d 的弹性模量:

=2.5×104N/mm2

(5)混凝土露天养护最大温差为:

混凝土入模温度:12℃

=12+2/3×80.9+1.54-2

(6)露天养护期间基础混凝土产生的降温收缩应力:

=0.90 N/mm2 >75%×1.1=0.825 N/mm2

由此计算知基础混凝土在露天养护期间可能出现裂缝,在此期间混凝土表面应采取养护和保温措施,使养护温度加大(即Th加大),综合温差△T减小,使σ<0.83/1.15=0.72 N/mm2,则可控制裂缝出现。

混凝土的3~15d 水化热绝热温升示意图

2、混凝土浇筑后裂缝控制的施工计算

混凝土浇筑后,根据实测温度值和绘制的温度升降曲线,分别计算各降温阶段的混凝土温度收缩拉应力,如其累计总拉应力不超过同龄期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则表示采取的防裂措施能有效控制预防裂缝的出现,如超过该阶段时的抗拉强度,则应采取加强养护、保温(覆保温被)等措施,使其缓慢降温和收缩,以控制裂缝的出现。

3、养护材料选用理论计算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封闭保温养护,即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铺盖一层塑料薄膜(搭接不小于100mm),再覆盖两层保温被(搭接不小于150mm),梁侧在模板外侧包一层保温被(搭接不小于200mm),已达到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混凝土与外界热交换、将已浇筑的混凝土封闭,减少内外温差,在小温差条件下,使混凝土得以硬化。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

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2.3(W/m.k)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λi=0.23(W/m.k)

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h=2.50(m)

4) 混凝土表面温度Tb=20.00(℃)

5) 混凝土中心温度Tmax=80.90(℃)

6) 空气平均温度Ta=5.00(℃)

7) 透风系数K=3.00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δi = 0.092(m)

经过计算,次保温方案可行。

为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测温并随时将结果反馈。本工程采用热敏电阻预埋式电子温度计检测混凝土温度。为保证和减少测温的误差,测温由专人负责。

根据对称的特点,在梁测温区的测点布置成“一”形。共布置33组测点,每组3根,共计99根。每组测温线平面间距12m~14m,每组测温线之间间距约为200mm,顶、底两个测温点距梁底和梁顶面各200mm(详见下图)。

此外大气中布设2个测温点,以比较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同高度测温线用绑丝分别固定在裹上水泥砂浆的竖向钢筋棍上。

(2)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

A:温度监控指标如下:

内外温差:小于25℃;

降温速度:小于1~1.5℃/d;

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

B: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4d内: 每4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5~15d:每8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6d: 每24h 测一次;

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 : 停止测温。

测温人员:孟博翰、张元

记录: 孟博翰、张元

整理统计;武兴刚

(1)混凝土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技术要求时间。

(1)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及本方案要求。

(2)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按方案及时养护。

(3)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前,严禁上人、上料。

(4)混凝土振捣密实,无漏振、涨模、露筋等现象。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混凝土棱角完好、无磕碰及损伤。

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

2、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3、在拆模或吊运其他物件时,不得碰模板。

4、提前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尽可能避开雨雪、大风天气施工,施工现场准备覆盖塑料簿膜risn-tg028-2017标准下载,以防混凝土凝固前受到雨水冲刷。

5、要认真勤测混凝土粗骨料的含水量,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的含水量。

6、“三严格”: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搅拌时严格控制用量,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

1、浇筑混凝土的操作工人上班时,应带好安全帽,夏期施工严禁赤膊上班。

2、振捣作业人员应带好绝缘手套,工作时两人操作,一人持棒,一人看电机,随时挪电机,严禁拖拉电机,防止电线破皮漏电。

3、电源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电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随机用的电缆线不得捆在架管或钢筋上,防止破损漏电。

4、用完振动棒先断开电源再盘电缆,电机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造成电机烧毁现象。

拆除工程技术交底示例5、泵车、搅拌机和塔吊司机在施工现场必须绝对服从项目人员的指挥。

6、施工现场安排人员及时清理落地灰,保持场容场貌整齐、干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