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桥梁测量定位放样桥梁测量定位放样是桥梁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将设计图纸上的桥梁结构位置、尺寸及高程准确地反映到实地。这一过程直接关系到桥梁施工的质量、安全与进度。
在桥梁测量定位放样中,首先需要进行控制网布设,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以确保整个工程具有统一的基准。其次,根据设计资料,利用全站仪、GPS等现代测量设备,确定桥墩、桥台及主塔等关键结构的位置,并标注出它们的中心线、轴线及边线。同时,还需对高程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桥梁各部分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提高精度,测量过程中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如温度、风力)对仪器的影响,并及时校核数据。此外,在施工阶段,还需进行动态监测,对已放样的点位进行复测,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沉降或位移。
总之,桥梁测量定位放样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测量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做到精准无误,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桥梁工程顺利完成。
本工程桥梁线形除N、S匝道处桥梁主线有小曲线外,其余大致为直线型。从现场勘察情况来看,现在基本上尚未拆迁,由于施工场地宽阔,施工场地四周能够利用布点的多层建筑较多,因此可利用附近的多层建筑建立“测量控制点”以确保上保结构测量的通视良好。控制网用2秒级Leica全站仪测设,测量计算将全部采用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控制网经监理认可后方可采用。
(1) 首先,对设计院的测量交底桩与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时须注意相邻标段控制点的校核,复核结果经现场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根据测绘处所交的导线桩按照施工需要加密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将根据现场条件把控制点都选定在施工作业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用混凝土护桩,做到各控制点的通视性良好,符合施工需要。控制点选定后经过实测和导线闭合的平差计算把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控制点坐标定了下来。考虑到桩基施工和地基的沉降,将根据施工阶段定期复核整个控制网。
(2) 根据测绘处所交的控制点按施工需要测设平面曲线特殊点。
(3) 测设总体(各桥墩,桥台纵横轴线),在桥位两侧布置墩台轴线控制点,在设定控制点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对场地的需要,把控制点布置在不影响施工的地方,桥位两侧各布置2点,并用混凝土护桩,注意相邻桥墩位置和距离的校核和斜交角方向,相邻桥墩距离精度确保±5mm并记录下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及点到桥位点的距离。桥墩,桥台纵横轴线测设完毕后经现场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
本工程的桩基、承台、立柱、盖梁均根据总样测定。及时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是个一定要做到的要求,另外还须注意设计图上的墩台轴线桩号不一定是桩位、承台、盖梁的中心点,部分桥墩控制点的前后、左右不一定对称的,因此,在计算桥墩放样要素时要特别注意,以免出错。
(1) 桩基放样:根据墩台纵横轴线用钢尺测设四根边角桩位,并用钢尺复核这四根桩的相对位置无误后(矩形对角线长度相等原理),就根据这四个点用钢尺测设桥墩的其他桩位。
(2) 承台放样:根据墩台纵横轴线测设。
(3) 立柱放样:根据承台轴线桩测设立柱纵横轴线。立柱纵横轴线用红三角标注在已浇制完毕的承台上。
(4) 盖梁放样:盖梁是控制跨径和桥面标高的重要项目,因此盖梁测设时必须确保精度。具体测设时可根据墩台纵横轴线测设,并丈量跨径以确保架梁位置。
(5) 各分项工程结构放样、复测都单独分开进行,并经监理复核签证后,方可作下一道工序施工。
上部结构架梁位置的测设:
根据施工图山水泉城小区道路管网施工组织设计,首先测设桥梁纵轴线和桥墩横轴线,然后按照纵横轴线划出梁位,并测出跨径。
桥面铺装、防冲墙的测设:
采用坐标法和常规测设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测设。首先根据主线及匝道平面线型要素表用坐标法测设要素点位置(中线和边线),即测设直线和曲线的起讫点;然后用常规测设方法根据要素点位置,按照施工需要测设线上各点,直线用通视法,曲线用偏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