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塑钢门窗制作的工艺标准塑钢门窗是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定比例的稳定剂、改性剂、颜料等辅料,经过混合、挤压成型而成的型材,并配以五金件、密封条等配件组装而成的*种新型节能门窗。其制作工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切割与钻孔:根据设计图纸精确切割型材,并在指定位置进行钻孔,确保五金件安装的准确性和牢固性。切割尺寸误差应控制在±1mm以内,钻孔位置偏差不超过±0.5mm。
3.焊接工艺:采用热熔焊接技术连接窗框和窗扇的型材,保证接缝平整、无裂纹。焊接后需清理焊渣,确保表面光滑美观。焊接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避免因外力导致变形或开裂。
安全文明专项施工方案5.质量检验:成品门窗需经过严格的尺寸、外观和性能检测。包括门窗的平整度、垂直度、气密性、水密性及隔音性能等指标均需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6.包装与运输:合格产品应妥善包装,防止划伤或损坏。运输过程中需采取防护措施,确保门窗完好无损地到达施工现场。
通过以上工艺标准的严格执行,可确保塑钢门窗具备优良的保温、隔音、防水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装饰效果,满足现代建筑对节能环保的需求。
塑钢门窗制作的工艺标准
1. 运输、装卸和存放 1.1 型材 在运输过程中避免与坚硬粗糙的物体接触磨擦,贮存过程均应避免高温、强烈日照、雨淋、油垢、腐蚀性化学物品、尘土及其它破坏等。型材可在室外存放,但必须有遮避保护措施,非白色型材应避光存放。型材堆放应距热源大于1米,堆放高度不大于1米。 1.2 钢衬 即使钢衬经过防锈处理,也尽可能在室内存放,如在室外,必须有天棚等设施确保钢衬不受雨淋。 2. 锯切、下料 2.1 选料 型材表面必须光洁、平滑、颜色应基本*致、无裂纹、气泡、无扭曲变形,型材内腔不得有任何杂物留存。 2.2 工艺要求(下料) 下料长度允许误差±0.5mm; 下料角度允许误差±0.5°; 锯口平面度允许误差±0.3mm; 2.3 工艺要求(Ⅴ形口) 位置允许误差±0.3mm; 深度允许误差±0.3mm; 锯口平面度允许误差±0.3mm; 2.4 工艺要求(中挺) 长度允许误差±0.3mm; 锯口平面度允许误差±0.3mm; 2.5 特别提醒 2.5.1 锯切工序首件必检;确认无误后方可成批下料,并对半成品进行不低于总量20%的批检。对于开Ⅴ形口、锯切中挺必须每件必检。 2.5.2 型材切割完毕,按门窗下料单,立即将其各段作上标记,按类分放到输送车上,进入下道工序。切割好的型材必须注意保护切割面的清洁,严防污染和受到损伤,以保良好的焊接质量。 2.5.3 同*批次或不同材料上下拼接的下料尽量*次完成,以保证尺寸统*,拼接*致。 2.5.4 切割完的型材应断面细致、无破损毛刺、无明显锯齿痕、无油污灰尘等;放置时应切口朝下,并在48小时内完成焊接,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切口表面污染,影响焊接质量。 2.5.5 玻璃压条切割时注意角度的准确性,严禁下紧上不到位或强敲到位。 3. 铣槽、钻孔 3.1 工艺要求(窗扇的排水) 窗扇的排水孔位置取中; 排水孔规格为Ф4—5mm,长度为30—35mm的孔缝; 进水孔与排水孔位置应错开20—30mm; 3.2 工艺要求(窗框的排水) 窗框的排水孔距窗框构件端头200mm±2mm; 排水孔规格为φ4—5mm,长度为30—35mm的孔缝; 进水孔与排水孔位置应错开20—30mm; 当框宽≤1500mm时,窗框排水孔的数量等于扇的数量; 当框宽≥1800mm时,设置三个排水孔,两端排水孔距窗框构件端头200mm±2mm, 中间排水孔取中; 3.3 特别提醒 3.3.1 铣槽、钻孔分别在各段型材上焊接前完成。型材内腔的铣屑,可用压缩空气吹出。 3.3.2 开设排水孔不能将钢衬腔和其它腔体打穿,否则钢衬和型材均被腐蚀,降低门窗使用寿命。 3.3.3 开设了排水孔就必须有相应的气压平衡孔,确保水能有效快速地排出。 3.3.4 气压平衡孔的位置;推拉窗在扇的装挡风条*边,上部距端头45mm处±2mm。平开窗在扇的装铰链*边,上部距端头60mm处±2mm。 3.3.5 气压平衡孔规格为Φ4—5mm的圆孔 4. 加强、固定 4.1 选料 钢衬表面光洁、平滑、防锈层完好、无扭曲变形。 4.2 工艺要求 当窗构件符合下列情况之*时,其内腔必须加钢衬: 4.2.1平开窗 窗框构件必须全部加装钢衬; 中横框和中竖框构件长度等于或大于700mm; 平开窗(门)扇除装铰链*面加装钢衬,其余部分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加钢衬; 4.2.2 推拉窗 窗框构件必须全部加装钢衬; 窗扇下框长度等于或大于700mm,滑轮直接承受玻璃重量的可不加钢衬; 安装五金配件的构件; 4.3 特别提醒 4.3.1 用于固定每根钢衬的紧固件不得少于3个,交错紧固,其间距应不大于300mm,**紧固点距钢衬端头距离不大于100mm,固定后的钢衬不得有松动。 4.3.2 钢衬应与型材内腔尺寸*致,其长度以不影响端头型材的焊接为宜。 4.3.3 平开门必须采用C型或矩型钢衬,禁止使用U型钢衬且钢衬厚度应为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