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运行管理调试方案

污水厂运行管理调试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892 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923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污水厂运行管理调试方案

污水厂运行管理调试方案是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及优化处理效果的重要指导文件。以下是一个400字左右的简介:

污水厂运行管理调试方案旨在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调整,确保各单元设备和工艺流程达到设计要求,并实现稳定、高效的运行。调试过程分为单机调试、联动调试、试运行及性能验收四个阶段。

在单机调试阶段,对每台设备进行单独测试,检查其功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包括水泵、鼓风机、搅拌器等关键设备。此阶段需记录设备运行参数,排查故障并及时修复。联动调试阶段则将各设备整合为整体系统,模拟实际工况,验证工艺流程的协调性与稳定性。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如流量、液位、溶解氧浓度等,确保各环节高效配合。

试运行阶段是在进水条件下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长时间测试,重点监测出水水质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根据实际运行数据优化工艺参数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体系外贴面砖外墙外保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如污泥负荷、曝气量、药剂投加量等。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巡检制度和应急预案,以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性能验收阶段是对调试结果的全面评估,通过对比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确认系统是否满足预期要求。若发现问题,则进一步优化调整。最终形成完整的调试报告,为后续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污水厂运行管理调试方案不仅关注设备性能,还注重工艺优化与管理提升,是实现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3.3.1 计算机监控及数据采集(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系统综述

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的计算机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由安装在中心控制室内的上位监控系统、现场安装的现场控制站及就地控制站组成,其中就地控制站包括:系统设置的就地控制站和设备成套的就地控制站。

监控系统具有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功能。当上位设备故障或停止使用时,下位各控制设备仍可继续工作,且不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的运行。

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组成如下:

在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办公楼内设置一座中心控制室,以对全厂处理系统及设备进行监视控制。

分别在砂水分离间、总变电室、分变电室、消化池控制塔控制室、脱水机房控制室和泥区除磷加药车间控制室设置了6套现场控制站。

对抓爪式格栅除污机、回转式细格栅、离子除臭系统(2套)、化学除臭系统、电动多级鼓风机、沼气驱动多级鼓风机系统、沼气锅炉系统、水区除磷加药泵、紫外消毒系统、出水水质分析室、热泵机房系统等,设置了12套就地控制站。除出水水质分析室控制站为全厂监控系统设置外,其余11套就地控制站均为系统或设备成套提供。

全厂设置1套管理网络,以实现中心控制室监控设备的数据和视频通讯。全厂设置1套现场控制网络,以实现中心控制室监控设备与现场控制站的数据和视频通讯。全厂设置5套就地控制网络,以实现现场控制站和就地控制站之间的数据通讯。

3.3.2 全厂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综述

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全厂监视系统中共设置了18套现场摄像头。

3.3.3 仪表系统描述

在全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所需的在线分析仪表(如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污泥浓度、pH、浊度等)及过程检测仪表(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组成全厂仪表系统,为计算机监控系统对工艺过程设备的控制提供条件。

3.4.1 厂内热(冷)源

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工程所在地属采暖地区,目前厂址所在区域尚无城市集中供热,厂内需自建热源解决建筑供热和生产供热问题。

设计厂内自建2个热源机房,以解决厂区建筑供热(冷)和生产供热需求。

厂前区内设一座污水热泵机房,在热泵机房内设置一套包括处理后污水输送设备、污水—水换热器设备、热泵机组设备、电气设备等组成的污水热泵系统,利用厂内部分处理后达标的污水,做为厂前区建筑物末端系统的冷热源。该热泵系统冬季可向厂前区建筑物供暖,夏季可兼做空调使用;即解决了厂前区建筑物供暖(冷)问题,又可将部分处理后污水循环利用。

厂区生产建筑物冬季采暖供热和常年生产(污泥消化池加热)供热,由厂内自建锅炉房解决。其锅炉采用沼气、油双燃料全自动热水锅炉。即在污水处理厂运行初期,污泥消化池未产出沼气前,锅炉采用轻柴油为燃料,以供生产建筑物采暖和生产供热。当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后,污泥消化可正常产出沼气时,锅炉可切换为使用沼气燃料供热。此时,油燃料系统停止使用,可作为锅炉气源(沼气)的备用燃料系统。

3.4.2 采暖及供冷面积

本工程污水处理厂内的总建筑物面积为10032.10㎡,其中:

由污水热泵供暖(冷)面积为3193.90㎡,热泵额定供热量为437kw,热泵额定供冷量为404kw,(管网损失系统按1.1计)。

由锅炉供暖面积为5161.49㎡,采暖供热负荷为450kw。污泥加热热负荷:冬季需热量为1647kw,污泥消化夏季不需要加热。锅炉供热总负荷为(450+1647)×1.1=2307kw,(管网损失系统按1.1计)。选用单台额定热功率为1600kw,工作压力为0.6MPa的热水锅炉2台。冬季2台锅炉同时运行。夏季不运行。

3.4.3 热(冷)媒温度

锅炉供热:热媒为90℃/70℃热水;

热泵供热:热媒为50℃/45℃热水;热泵供冷:冷媒为7℃/12℃冷水。

3.4.4 建筑物末端散热(冷)设备

厂区生产建筑采暖散热器采用铸铁柱翼型散热器,落地安装。各单体建(构)筑物的采暖系统:分别采用上行下给或上供上回系统。

厂前区建筑采用热泵主要以冬季供热为主,夏季兼做空调使用。各单体建筑内风机盘管不设新风系统,采用门窗自然通风。建筑末端散冷热设备根据建筑型式和使用需要,分别采用卧式暗装和立式明装风机盘管。

污水处理厂内各生产性建构筑物按不同使用需要,分别设置有轴流通风机或屋顶通风机进行通风换气。

污水处理厂内除综合办公楼设置集中空调以外,其余建筑物按使用需要预留分体式空调机用电插座。

主要对粗、细格栅间、进水泵房、污泥浓缩池等臭味散发较大的建构筑物进行除臭处理,以减少臭气对厂内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设计粗格栅间及进水泵房、细格栅间采用离子除臭处理工艺,在室内设置离子除臭装置,防止臭气散发。污泥浓缩池采用钢结构反吊覆盖膜封闭,并就近设置除臭车间,采用生物除臭滤塔,将浓缩池封闭空间内臭气抽出后进行生物除臭处理。

注:1、 各岗位人员熟悉所辖区域的阀门、设备;

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以便尽快解决;

3、 工艺人员指导,检查各段阀门、设备的开关程度。

1、完成职工第一期培训,并安排员工到岗;

2、工艺组绘制全厂工艺管道图,并标示阀门、流量计位置以及管道的管径、流向,以备调试时随时查用;

4、机械设备组检查所有设备的地脚螺栓、螺丝等,紧固所有的螺丝,检查是否润滑等,并熟悉设备说明书及设备性能等;

5、电气组检查所有电器设备接线口,检查各连接点是否安全可靠,熟悉电器设备说明书及性能。

6、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7、变配电室设备进出线检查;

8、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9、参与单机调试及部分联动调试;

10、化验组根据工艺组所提化验项目,提出采购清单,绘制检测项目表格;

11、为了使调试有条不紊的进行,设备组将所有设备登记造册并编号,和工艺图结合起来,每一组必须尽快熟悉管线、设备、阀门图,以便随时操作;

12、设计并绘制各班组运行记录表格和化验检测项目表格,确定采样点、化验频次;

13、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

13、人员到岗做进水前的最后检查,确认万无一失后再进水。

六、 厂区工艺管道阀门图(见附页)

七、 污水处理系统通水调试程序

第一阶段调试水量:6万吨/日;

第二阶段调试水量:根据管网来水情况水量逐渐增至12万吨/日;

各水处理单元分为两组,充水试验 分组进行,关闭各构筑物放空阀。

观察一、二期(超越)连通处闸门是否漏水。

6、初次沉淀池:

开启紫外消毒车间前后叠梁闸,污水通过子啊外消毒池,经过巴氏槽计量后流入灞河。

污水顺利流入灞河,标志着通水试验的完成,为污水厂工艺调试奠定了基础,进而转入工艺调试期

八、 污泥处理系统调试程序

1、继续污水处理系统调试。由于消化系统正在建设,而在此之前需对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进行脱水,所以先将浓缩后剩余污泥及初沉污泥排入储泥池II,直接进行脱水,待消化系统建成投产后再进行消化处理。

2、针对选取的混凝剂,开始上机调试离心脱水机。污泥浓缩后的含固率在3%以上,离心脱后含固率控制在20%以上。

1、在线监测仪测试值与人工测试值同期对比。

2、各运行单元做好运行记录,记录必须及时、清晰、准确,以备调试时随时查用。

3、工艺、机械、电器、自控、化验协调一致,有问题及时提出,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共同完成调试任务。

4、对进出水水质化验分析,测试项目如下:

7月7日 A系列生物反应池dbj∕t 15-117-2016标准下载,每池各加入五车泥;

7月7日 开启回流污泥泵,B组生物反应池各加入5车泥

1、定期观察设备运行和处理出水水质,发现异常情况应即时处理。

2、生物培养时负荷应由小至大,待运行稳定后逐步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机负荷直至满负荷运转。

3、继续污水污泥调试运行,优化各单元运行参数。

框架结构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下载4、熟悉各单元操作规程(主要是各设备厂家提供的维护保养操作手册)。

5、制定工艺、机械、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并给设备挂牌。(试行)

6、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各岗位职责等。(试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