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施工规范

堤防施工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384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910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堤防施工规范

堤防施工规范是指导堤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文件,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满足防洪、排涝等要求。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在规划与设计阶段,规范要求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合理确定堤线布置、断面形式及结构类型。同时,应明确堤基处理、护坡设计、排水设施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例如,土方填筑应分层压实,控制含水量在适宜范围;混凝土浇筑要保证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对于防渗处理,则需采用合格材料并精心施工,确保达到设计防渗效果。此外,还应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嘉和豪庭(住宅楼及综合活动中心楼)施工组织设计,并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最后,在验收环节,按照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尺寸、内在性能以及功能性测试等,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通过严格执行堤防施工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5.1 多层堤基如无渗流稳定安全问题,施工时仅需将经清基的表层土夯实后即可填筑堤身。

5.5.2 如采用盖重压渗、排水减压沟及减压井等措施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与本规范6.7的有关规定执行。

5.5.3 堤基下有承压水的相对隔水层,施工时应保证保留设计要求厚度的相对隔水层。

5.5.4 堤基面层为软弱或透水层时,应按本规范5.3或5.4的要求处理。

5.6.1 强风化岩层堤基,除按设计要求清除松动岩石外,筑砌石堤或混凝土堤时基面应铺水泥砂浆,层厚宜大于30mm;筑土堤时基面应涂粘土浆,层厚宜为3mm,然后进行堤身填筑。

5.6.2 裂缝或裂隙比较密集的基岩,采用水泥固结灌浆或帷幕灌浆进行处理时,应符合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6.1.1 填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辅填;堤防横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

  2 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人工施工时段长可适当减短。

  3 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4 在软土堤基上筑堤时,如堤身两侧设有压载平台,两者应按设计断面同步分层填筑,严禁先筑堤身后压载。

  5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相接,并按本规范6.8.1及6.8.2的规定执行。

  6 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

  7 用光面碾磙压实粘性土填筑层,在新层辅料前,应对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应进行复压处理。

  8 若发现局部“弹簧土” 、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9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和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观测设备和测量标志完好。

  10 在软土地基上筑堤,或用较高含水量土料填筑堤身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必要时应在地基、坡面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指导安全施工。

  11 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上堤临时坡道作补缺口处理,应将已板结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

  12 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应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对堤防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进行铺填平整。

6.1.2 铺料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设计要求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

  2 土料或砾质土可采用进占法或后退法卸料,砂砾料宜用后退法卸料;砂砾料或砾质土卸料时如发生颗粒分离现象,应将其拌和均匀;

  3 辅料厚度和土块直径的限制尺寸,宜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6.1.2的规定取值;

表6.1.2铺料厚度和土块直径限制尺寸表

  4 铺料至堤边时,应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余量:人工铺料宜为10cm,机械铺料宜为30cm。

6.1.3 压实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前应先做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方法见附录B。若已有相似条件的碾压经验也可参考使用。

  2 分段填筑,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

  3 碾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

  2)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

  3)拖拉机带碾磙或振动碾压实作业,宜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压宽度应大于10cm;铲运机兼作压实机械时,宜采用轮迹排压法,轮迹应搭压轮宽的1/3;

  4)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以不超过下列规定为宜:平碾为2km/h,振动碾为2km/h,铲运机为2档。

  4 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5 砂砾料压实时,洒水量宜为填筑方量的20%~40%;中细砂压实的洒水量,宜按最优含水量控制;压实施工宜用履带式拖拉机带平碾、振动碾或气胎碾。

6.1.4 采用土工合成加筋材料(编织型土工织物、土工网、土工格栅)填筑加筋土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筋材铺放基面应平整,筋材宜用宽幅规格;

  2 筋材应垂直堤轴线方向铺展,长度按设计要求裁制,一般不宜有拼接缝;

  3 如筋材必须拼接时,应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编织型筋材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cm,以细尼龙线双道缝合,并满足抗拉要求;

  2)土工网、土工格栅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cm(土工格栅至少搭接一个方格),并以细尼龙绳在连接处绑扎牢固。

  4 铺放筋材不允许有褶皱,并尽量用人工拉紧,以U形钉定位于填筑土面上,填土时不得发生移动;

  5 填土前如发现筋材有破损、裂纹等质量问题,应及时修补或作更换处理;

  6 筋材上可按规定层厚铺土,但施工机械与筋材间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

  7 加筋土堤压实,宜用平碾或气胎碾,但在极软地基上筑加筋堤,开始填筑的二三层宜用推土机或装载机铺土压实,当填筑层厚度大于0.6m后,方可按常规方法碾压;

  8 加筋堤施工,最初二三层的填筑应注意:

  1)在极软地基上作业时,宜先由堤脚两侧开始填筑,然后逐渐向堤中心扩展,在平面上呈凹字形向前推进;

  2)在一般地基上作业时,宜先从堤中心开始填筑,然后逐渐向两侧堤脚对称扩展,在平面上呈凸字形向前推进;

  3)随后逐层填筑时,可按常规方法进行。

6.2.1 土料吹填筑堤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有挖泥船和水力冲挖机组两种施工方法;挖泥船又有绞吸式、斗轮式两种形式。

6.2.2 水下挖土采用绞吸式、斗轮式挖泥船;水上挖土采用水力冲挖机组,并均采用管道以压力输泥吹填筑堤。

6.2.3 不同土质对吹填筑堤的适用性差异较大,应按以下原则区别选用:

  1 无粘性土、少粘性土适用于吹填筑堤,且对老堤背水侧培厚更为适宜。

  2 流塑—软塑态的中、高塑性有机粘土不应用于筑堤。

  3 软塑—可塑态粘粒含量高的壤土和粘土,不宜用于筑堤,但可用于充填堤身两侧池塘洼地加固堤基。

  4 可塑—硬塑态的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适用于绞吸式、斗轮式挖泥船以粘土团块方式吹填筑堤。

6.2.4 吹填区筑围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次筑堰高度不宜超过1.2m (粘土团块吹填时筑堰高度可为2m);

  2 应注意清基,并确保围堰填筑质量;

  3 根据不同土质,围堰断面可采用下列尺寸:粘性土,顶宽1m~2m,内坡1:1.5,外坡1:2.0;砂性土,顶宽2m,内坡1:1.5~1:2.0,外坡1:2.0~1:2.5;

  4 筑堰土料可就近取土或在吹填面上取用,但取土坑边缘距堰脚不应小于3mm;

  5 在浅水域或有潮汐的江河滩地,可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等设备,向透水的编织布长管袋中充填土(砂)料垒筑围堰,并需及时对围堰表面作防护。

6.2.5 排泥管线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排泥管线路应平顺,避免死弯;

  2 水、陆排泥管的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

6.2.6 根据不同施工部位,宜遵循下列原则选择不同吹填措施:

  1 吹填用于堤身两侧池塘洼地的充填时,排泥管出泥口可相对固定;

  2 吹填用于堤身两侧填筑加固平台时,出泥口应适时向前延伸或增加出泥支管,不宜相对固定;每次吹填层厚不宜超过1.0m,并应分段间歇施工,分层吹填;

  3 吹填用于筑新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在两堤脚处各做-逍纵向围堰,然后根据分仓长度要求做多道横向分隔封闭围堰,构成分仓吹填区分层吹填;

  2)排泥管道居中布放济南东新热电有限公司2x70mw热水锅炉主厂房建设工程落地脚手架技术交底,采用端进法吹填直至吹填仓未端;

  3)每次吹填层厚一般宜为0.3m~0.5m (粘土团块吹填允许在1.8m);

  4)每仓吹填完成后应间歇一定时间,待吹填土初步排水固结后才允许继续施工,必要时需辅设内部排水设施;

  5)当吹填接近堤顶吹填面变窄不便施工时,可改用碾压法填筑至堤顶。

6.2.7 泄水口可采用溢流堰、跌水、涵洞、竖井等结构形式,设置原则和数量,应符合SL17-90《硫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6.2.8 挖泥船取土区应设置水尺和挖掘导标。

大跨度钢桁架制作的施工工艺6.2.9 吹填施工管理应做好下列工作:

  1 加强管道、围堰巡查,掌握管道工作状态和吹填进展趋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