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高强混凝土的质量解析及其构成量值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混凝土材料,通常指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混凝土。其优异性能主要得益于合理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工艺控制。以下是对其质量解析及构成量值的简要介绍:
1.原材料选择:高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泥、细骨料(砂)、粗骨料(石子)、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水泥多选用高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细骨料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粗骨料需具备高强度和低吸水率;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可改善微观结构,提高密实度;高效减水剂是不可或缺的外加剂,用于降低用水量并增强流动性。
3.强度与耐久性:高强混凝土不仅抗压强度高,还具备优良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这得益于其内部孔隙率低、界面过渡区致密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特性使其广泛用于桥梁、高层建筑和海洋工程等对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4.构成量值:以C80高强混凝土为例,典型配合比可能为:水泥350kg/m³,粉煤灰70kg/m³,矿渣粉50kg/m³,硅灰20kg/m³,砂700kg/m³,石子1000kg/m³,水140kg/m³,高效减水剂适量。具体数值需根据工程需求和实验结果调整。
综上,高强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科学的原材料搭配和精确的配合比设计江苏某框架仓库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其高性能使其成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
C80清雾寸层量才平(全年)表1
注:1.表中所列强度折算为港工标准试件(20×20× 20cm)。 2.样本容量均为n=30
2.样本容量均为n=30
d强度标准离差S<1.65MPa,且水泥强度 目标值≥标准值+富余标号2.5MPa+3S”。 如525普通水泥强度目标值≥59MPa。对不 同厂家的水泥强度抽检结果统计表明(表 2):28d强度指标尚符合要求,但匀质性 明显不良,28d强度标准离差为3.0MPa左 右;水泥强度变异剧烈区发生在早期,随着 龄期的延长,变异渐趋稳定,平均变异系数 由3d的10%降为28d的5%。 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资料,水泥质量也有 类似变异特征。美国加利福尼亚水泥厂的研 究资料中指出:“用同一个水泥厂的水泥制 作的标准砂浆立方体试件的变异系数: 20%的工厂变异系数<6%;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统计
土配合比设计、现场质量控制带来一系列不 可逾越的控制难点。 2.0(C)的确立 为明确水泥强度变异对混凝土的影响, 对某月现场生产用水泥,分别作水泥软练, 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表3)。该月混凝土 生产实际标准离差为7.37MPa,试件型式、 配合比、养护条件同表3。 当混凝土制成之后,其质量构成中的相 关组份(即为水泥)固定下来,并且由龄期 发展的离散特征依附于水泥的变异规律。可 见,水泥强度波动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内在 动因,当水泥强度标准离差为1.45MPa时, 引起混凝土强度偏差3.33MPa,占现场施工 混凝土标准离差7.37MPa的45%,即0(C)/ α(F)=0.45。 水泥强度波动对混凝土影响还与被测试
水泥强度变异对高强混凝土均质性影响 表3
Rc O。 R α(C) Roc α(C)= =RCvc R。
0。一一抽检水泥的标准离差; Cv。一抽检水泥的变异系数。 因此,只要知道不同标号混凝土的均值强度 以及各定点水泥厂的强度变异系数(均由长 期资料统计得到),就可按此式估算o(C)。 如标号为C40、C80的混凝土长期均值强度 为49、85MPa,当水泥变异系数为5%时, 引起混凝土强度偏差分别为2.45、4.25 MPa。 0(C)与混凝土标准离差的比值o(C)/ 0(F)与水泥强度变异系数有关。由(2)式, a(C)RCv。 一,根据高强混
() RCvc 根据高强混 O(F) RCy
凝土Cv基本恒定的特点,此式又可变换 为:
(3)式表明,水泥强度波动越大,则由 此引起的混凝土强度偏差占混凝土宏观标准 离差的比例也越大。由表2Cve=5%,混 凝土变异系数C2取9%,α(C)/o(F)= 0.55,与试验值较为接近。对于该值因各国 混凝土和水泥变异特征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英国的F.R.Himiworth认为o(C)/a(F) 为11%;S.Walker认为此值为50%C2)。
三、0(x)与计精度的关系
式中:Re一抽检若干份水泥试样的平均强 度; R一一用抽检水泥制成混凝土的平均 强度;
湖南省给水排水排水工程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大纲(2022年修订)w/c偏差0.01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化,在不同石子级配下的水灰比变动幅度为 0.008~0.027、0.017~0.036(2)。故日本 建筑学会标准中除规定各主材的精度外,还 对设了“砂、石表面含水率调整误差”。 口前混凝土的质量检测还是用落度来 表示。 3.0(x)的确立 对由计量误差引起的混凝土标准离差的 评估,必须基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相对稳定 前提下,并根据混凝土在不同计量控制条件 下的强度变异得到0(X)。该过程完全可以 在实验条件下用相同材料以不同的计量误差 进行。但是它对现场特定设备在各种复杂因 素下的运作过程,尤其是不同储料容量下的 2 冲量情况,毕竞是难以模拟的。因此,选择 同一天内,制作一定数量的在连续搅拌下的 混凝土试件(31块),每盘(罐)次在相同 部位取样并制作一块试件,拌和物坍落度按 目标值±1控制。因同一天内水泥品种、集 料级配、表面状况可视为稳定,故混凝土日 盘间变异可较为粗略地反映0(X)。按这一 原则,测得C80混凝土的日标准离差为4.0 ~4.5MPa(10×10×10cm试件),为月标 准离差0(F)的55~60%
四、O(T)的确定及其实质
1.0(T)的评估方法和量值 试验误差取决于操作水平(搅拌、成型、 养护、试压)及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计量 器具的检定制度、试验操作规程)。同盘混 凝土的均质性大体反映了这类因素的影响程 度。对其量值的估算方法,日本学者认为每 盘成型m块试件,并重复n次,以此获得 R·m块试件的强度变异(2)。而一般常以同 组试件的强度极差表示。国内现有研究表 明,这类变异相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一定 的稳定性,变异系数一般为5%左右。所以 在数据处理中,国标按三倍离差法则,将数 据取舍界限定为15%。以上讨论的0(X)和 0(C)的量值中实际上已包含了试验误差,
制成后28d标准离差为3.0MPa,变异系数 5.0% 2.混凝土的标准离差是一个综合性的技 术管理指标。它反映了水泥生产单位的质量 保证体系、混凝土技术装备能力,同时也反 映了混凝土制备单位的管理操作水平。其中, 水泥强度变异和计量误差分别占混凝土强度 总变异45%、55%。水泥强度波动和搅拌计 量误差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逾越的工艺 环节。故以标准离差的大小作为考核试验部 门的工作质量的依据并不可取。 3.在水泥质量稳定的条件下,0(C)与 混凝土均值强度成正比:0(C)=CveR。 α(C)/o(F)与水泥强度的变异系数线性相 关:o(C)/α(F)= (1) vc,这一结论 (C/ 是以高强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基本恒定为条 件的,并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在原材料差 异不显著且连续搅拌下的混凝土日盘间变异 反映了混凝土的搅拌设备计量控制水平。试 验误差由混凝土的盘内变异决定,在试验设 备及方法固定条件下,试验误差揭示了混凝 土的搅拌质量。
【1]《混凝土的性能》,A.M.Neville著项目关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行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李国 洋等译,1983,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混凝土质量控制译文集》,王世威编著,195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混凝土制品工艺学》,同济大学等合编, 198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水泥强度的不稳定变异发生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