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高强混凝土配比高强混凝土是一种抗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其配制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高强混凝土通常指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领域。其配比设计主要考虑水泥、细骨料(砂)、粗骨料(石子)、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和高效减水剂等因素。
综上所述,高强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调整,以实现强度、经济性和施工性的平衡。
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水泥水化热及水泥 用量的影响,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混凝土体积收 缩的影响等.长期以来,我国在井壁施工中所用的 现浇混凝土强度普遍在C30至C55之间.最近几年 混凝土井壁的强度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开采深厚冲 积层煤炭的需求,例如正在开发的巨野煤田,煤田埋 深约为600~1200mdb13(j)/t 237-2019标准下载,其上覆盖有500~700m左右 的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3
冻结井筒外壁高强性能要求
实测并壁外载增长曲线对混凝土配比提出 了客观的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必须与井壁外 载的增长速度相匹配才能满足工程安全的需要 此外考虑到具体施工过程,必须达到便于施工的 塌落度,混凝土须在脱模前初凝,并有足够的早
期强度.应具体明确监测结果,提供一条典型的 井壁荷载的监测曲线4: 为此,在研究时对混凝土的具体要求为: (1)强度增长要求:1d、3d和7d强度应分别达 到设计强度的35%75%和90% 根据文献[5]第12.2.2条,C65混凝土的配制强 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1.15 fcu.k = 74.75 MPa
邵红才.等:高强混凝土配比研究
(2)砂、石均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当地材料. (3)坍落度不小于15~18cm;经30min坍落 度不低于12~15cm.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开展了大量的配方研究和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工作,并进行了现场井壁段试 验,以下依据前述研究思路分别予以介绍
C65标养条件下配方试验
其中:far.为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ar为混凝土 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MPa(一般为50~65MPa) 因此,对于C65混凝土井壁,混凝土1d、3d 和7d强度应分别达到22.75MPa、48.75MPa 和58.5MPa.
在对3种高效减水剂和3种矿物掺合料进行24 种配方试块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初步确定了2种 C65混凝土配合比,得到了按2种配合比混凝土试 块标准养护1d、3d、7d的强度增长规律,满足混凝 土1d、3d和7d强度增长的要求.见表1.表2.
本次模拟养护温度条件下配方试验所用材料 与标养条件下配方试验所采用的一致 对冻结并筒高强混凝土并壁温升曲线的现场 实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可达70°C,并 壁内缘最高也达52°℃.见图1.对井壁混凝土强度 增长规律的实测表明,温度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 强度增长幅度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加工两个温度 场模拟养护箱,将试块放置其中,按照现场实测的 混凝土温升曲线进行养护,为试块提供接近现场实 际的温度养护条件.由此,可获得混凝土强度的增 长规律见表3.
从试验结果来看,混凝土的早强效果非常明 显,养护1d、3d和7d的强度均满足了外壁混凝土 1d、3d和7d强度增长的要求
井壁内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模型
图2混凝土径向强度分布 Fig.2 Radial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concrete
外层井壁现场试验段试验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所用材料相同,水为工地经化验合格的自来水,拌 制混凝土出机后测定混凝土的塌落度为190mm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20°C 考虑到井壁的特殊条件与重要性,故只在井壁 内缘取混凝土试块进行加载试验.取试块采用试模 法.试模法是在浇注井壁的同时浇注试模,将试模 固定于井壁内缘附近的井壁中,待达到养护时间后 取出进行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334m高试验段混凝土强度值 Tab.4Strength values of concrete in334m experimentalpart
从表4可以看出,在井壁内养护的试块强度增 长满足了混凝土1d、3d和7d强度增长的要求.但 是吊盘上和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未能很好地达到 后期设计要求,可能是因为试块浇注和养护条件的 差异导致,但不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试验表明,外壁内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明显 快于标准养护试块的强度增长;龄期越短,差异最 显著(如3d龄期时).自然养护的C65外壁混凝 士"1d、3d、7d强度比标准养护试块的强度高出 34%62%36%,比吊盘自然养护试块强度高出 34%、55%、34%.混凝土1d、3d、7d强度分别达到 设计强度的82%、107%、113%,满足设计要求.拌 合物的工作性能很好地满足了采用的底卸式吊桶 井内输送、卸料、浇筑施工的工艺要求,也满足了结 构设计的强度要求
开展深厚表土冻结井筒外壁高强混凝土配比 研究关键是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环境”的模拟和 外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规律的获得. 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井壁养护早期 井帮较低的温度对靠近冻结壁的混凝土强度的增 长有所影响;井壁内部和靠近井筒内缘的混凝土强 度则高于标养强度.在井壁混凝土养护3d后,由于 混凝土水化产生的热量与冻结壁传来的冷量相抵 消后仍占有优势,靠近冻结壁的混凝土强度增长不 再受冻结壁低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沿井壁径向 分布趋于均匀,其中又以井壁中部混凝土强度为最 高.因此.外壁浇筑早期(尤其浇注后3d内),井壁
内表面的混凝土强度并不等同于井壁结构内的混 凝土强度,表面强度低于内部实际强度.本研究表 明:基于标准养护混凝土试块"的早期强度评估冻 结井外壁的早期承载力,承载力将被严重低估 研究冻结井筒井壁混凝土各养护条件下的增 长规律,对于冻结井外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条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jnj10-1 设计建议书(京农居2008),主要表现在: (1)材料要求:可考虑通过试验研究,在不影响 昆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矿物添加 剂的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量,并控制水化热释放 速度等途径,降低外壁浇筑后的最高温度及径向最 大温差 (2)工作性能要求:要求坍落度不小于15~ 18cm:经30min坍落度不低于12~15cm
有 一定累积位移量,但曲线形状一致且无明显拐 点,位移无递增趋势而呈往复摆动,可能与地下水 对软弱结构面的周期性作用有关
(1)研究楔形地质结构体的稳定性应从研究 其软弱结构带及泥化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出发,并 结合其空间分布规律,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 措施 (2)采用夹层置换和工程基础与抗滑桩合 二为一的分段治理措施后,楔形地质结构体的 稳定性得到大大改善,满足了建厂与生产运营 的需要 (3)今后仍应加强地表水与生产用水的管理与 防治.尤其对1号浓密池的渗水须及时进行处理
邵红才.等:高强混凝土配比研究
湖南某市xx医院综合门诊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注:本研究成果在龙固、新桥、赵楼等矿井得到 了成功应用
减少渗水对楔形地质结构体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