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钢筋行业标准JG 3042---1997JG3042—1997是中国建筑行业的一项标准,全称为《冷轧带肋钢筋》。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冷轧带肋钢筋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内容,旨在规范冷轧带肋钢筋的生产与应用,确保其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与安全性。
此外,JG3042—1997还对冷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冷轧和热处理工艺的控制等,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确保产品质量,标准还规定了抽样检验的方法和合格判定准则,并要求在产品上标注明确的标志,以便于识别和追溯。
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JG3042—1997在推动冷轧带肋钢筋的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尽管该标准可能已被更新或替代,但其内容仍对理解冷轧带肋钢筋的技术要求具有参考价值。
4.3.2 养护后的涂层应连接,不应有空洞、空隙、裂纹或肉眼可见的其它涂层缺陷;涂层钢筋在每米长度上得不偿失微孔(肉眼不可见之针孔)数目平均不应超过三个。
4.3.3 涂层钢筋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弯性。在涂层钢筋弯曲试验中,在被弯曲钢筋的外半圆范围内青岛北客站及相关工程沧安路人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或失去粘着的现象出现。
4.3.4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环氧树脂钢筋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5.1 涂层厚度的检验,可按照SY0066规定的方法对涂层的厚度进行量测:每个厚度记录值为三个相邻肋间厚度量测值的平均值:应在钢筋相对的两侧进行量测,且沿钢筋的每一侧至少应取得5个间隔大致均匀的涂层厚度记录值。
5.2 涂层连续性的检验,可按照SY0063中“方法A”对涂层的微孔数量进行测定。
5.3 涂层可弯性的检验,应采用“弯曲试验机”进行。试验样品应处于20℃∽30℃平衡状态;应将试验样品的两纵肋(变形钢筋)置于与弯曲机上的心轴半径相垂直的平面内,以均匀的且不低于8r/min的速率弯曲涂层钢筋,弯曲角度为180度(回弹后);对于直径d不大于20m的涂层钢筋,应取弯曲直径为不大于4d;对于直径d大于20mm的涂层钢筋,应取弯曲直径不大于6d。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形式检验。
6.1.1.1 出厂检验可由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部门在日常生产中进行;也可以由用户指定的第三方代理机构进行。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部门或第三方代理机构应出具每批产品的检验报告,作为该批产品出厂的质量依据。
注:当用户指定第三方代理机构进行出厂检验时,生产厂家的质检部门仍应对产品进行检验。
6.1.1.2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应包括涂层的厚度、连续性和可弯性的检验等。
6.1.2.1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原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时;
生产设备改造后或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较大故障时;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检验时。
6.2 批量划分与试样数量
6.2.1 钢筋应分批进行检验。每一检验批由同一条生产线在不超过4h且不间断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同一尺寸的钢筋组成。
6.2.2 每一检验批钢筋的试验样品应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其数量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涂层厚度的检验应至少两根;
涂层连续性的检验应至少两根;
涂层可弯性的检验应至少一根。
6.3 判定规则和复验
6.3.1 涂层钢筋的涂层厚度、连续性和可弯性的检测结果应记录于附录B所示的检测记录表中。
6.3.2 当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本标准规定时,试样所代表的检验批环氧涂层钢筋为合格产品。
6.3.3 当检验中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的检验项目时,应在同一检验批钢筋中,随机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对该项目进行重复检验。如重复检验的结果全部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该检验批环氧涂层钢筋仍为合格产品。
6.3.4当对检验批钢筋重复检验的结果仍至少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时,该检验批环氧涂层钢筋为不合格产品。
7.1 当涂层有空洞、空隙、裂纹及肉眼可见的其它缺陷时,必须进行修补。允许修补的涂层缺陷的面积最大不超过每0.3m长钢筋表面积的1%。
7.2 在生产和搬运过程中造成的钢筋涂层破损,应予以修补。
7.3 当涂层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剪切、锯割或工具切断应予修补。
7.4 当涂层和钢筋之间存在不粘着现象时,不粘着的涂层应予以除去,影响区域应被净化处理,再用修补材料修补。
7.5 涂层修补应按照修补材料生产厂家的建议进行。
注:在涂层钢筋经过弯曲加工后,若加工区段仅有发丝裂缝,涂层和钢筋之间没有可察觉的粘着损失,可不必修补。
8 包装、标志、搬运和堆放
8.1 涂层钢筋产品应采用具有抗紫外线照射性能的塑料布进行包装。
8.2 涂层钢筋包装应分捆进行,其分捆应与原材料进厂时一致,但每捆涂层钢筋重量不应超过两吨。
8.3 每捆涂层钢筋除应保留原钢筋的标志内容外,尚应标志出涂层钢筋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名称及代号等,并做出合格标记。
8.4 涂层钢筋的吊装应采用对涂层无损伤达的绑带及多支点吊装系统进行,并防止钢筋与吊索之间及钢筋与钢筋之间因碰撞、摩擦等造成的涂层损坏。
8.5 涂层钢筋在搬运、堆放等过程中,应在接触区域设置垫片;当成捆堆放时,涂料层钢筋与地面之间、涂层钢筋与捆之间应用垫木隔开,且成捆堆放的层数不得超过五层。
净化处理后钢筋表面质量的检验
净化处理后钢筋的表面质量,应符合标准4.2.1和4.2.2的规定,并应根据本附录要求进行检验。
A1.1 本检验用于检测净化后钢筋表面上的磨砂介质中可能存在的氯化物。
A1.2 检测设备包括涂铁氰化钾的纸条、蒸馏水、塑料袋、塑料喷雾瓶、橡胶手套、摄子以及氯化物试纸法检测的目视标准等。
铁氰化钾试纸条应存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并应避免光照,该试纸应呈黄色.
A1.3.1 在生产线上取一根刚刚净化但尚未制作涂层的钢筋,长度不少于1m;用蒸馏水浸湿试纸直到饱和,可将多余的水挤掉;轻轻地将试纸贴在钢筋表面,并保持接触30s。揭开试纸并翻转过来,观察颜色的改变,蓝色指示存在可溶性氯化亚铁。
当检测磨砂介质中的氯化物时,将该介质撒在湿的试纸上,直到盖满为止,再保持在试纸上30s。避免试纸与手指接触,以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A1.3.2 将试纸条与图A1氯化物试纸法检测的目视标准进行对照,确定氯化物的浓度.
A1.3.3 在钢筋试样的另两个区段重复上述检测步骤.
A1.4 如果在净化后的钢筋表面上或抹砂介质中发现存在氯化物,应另取样进行检测,如发现新样品仍存在氯化物,应停止生产,寻找和清除污染源,并经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A2.1本检验用于检测净化后钢筋表面的洁净度.
A2.3.3 在与受检钢筋测试位置相对的钢筋的另一侧,至少应再进行一次洁净度检测.
A2.3.4 如钢筋的洁净度不符合本标准4.2.2的规定,应停止生产,检查喷砂机,并经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A3.1 本检验用于检测净化钢筋表面的粗糙度.
A3.2 应用于专用设备对净化处理的每批钢筋竟心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环氧涂层钢筋涂层厚度、连续性和可弯性检测记录表
环氧涂层钢筋涂层厚度、连续性和可弯性检测记录表
委托人 钢筋直径: mm
工程: 钢筋长度: m
检测人: 日 期:
检测标准: 台 班:上午/下午
C1 对涂层材料的要求
C1.1 抗化学腐蚀性
涂层的抗化学腐蚀性应按照(SYJ39进行评定。将无微孔及含有人为缺陷孔的涂层钢筋样品浸泡于下列各溶剂中;蒸馏水、3McaOH2水溶液以及Ca(OH)2饱和溶液。人为缺陷孔应穿透涂层,其直径应为6mm;检验溶液的温度应为24±2 ℃,试验最短时间应为45d;在这段时间内,涂层不得其泡、软化、失去粘着性或出现微孔,人为缺陷孔周围的涂层也不应发生凹陷。
C1.2.1 应根据以下条件及SYJ37的规定进行阴极剥离试验:
阴极应是一根长为250mm的涂层钢筋;
阳极应是一根长为150mm,直径为1.6mm的纯铂电极或直径为3.2 mm的镀铂金属丝;
spm_平安金融中心项目_施工管理阶段_主体结构施工方案_116《a3筒爬模增加吊平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20130203参比电极应使用甘汞电极;
电解夜应是将NaCI溶于蒸馏水配制得3%NaCI溶液;
电解液温度应为24±2 ℃;
涂层人为缺陷孔的直径应为3mm;
应量测在0°90°180°及270°处人为缺陷孔的涂层剥离半径并计算其平均值。当从人为缺陷孔的边缘起开始进行量测时,三根钢筋的涂层剥离半径的平均值不应超过4mm。
C1.2.2 在第一个小时的试验中涂层不应发生损坏,即不应在阴极上生成氢气或在阳极上生成铁的腐蚀产物。
C1.2.3 试验应在30d并应纪录下出现出现第一批微孔所经过的时间。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微孔附近不应发生涂层的凹陷。如果30h后没有出现微孔,就应在阴极和阳极处各做一个直径为6mm的人为缺陷孔并进行24h试验,其间不应 发生涂层凹陷 。
涂层对热湿环境腐蚀的抵抗性应通过盐雾试验评定。沿每根试验钢筋的一侧制作三个直径为3mm,且穿透涂层的人为缺陷孔,孔心应位于肋间、孔距应大致均匀。将包含人为缺陷孔的长度位250mm涂层钢筋暴露在由NaCI和蒸馏水配制成的浓度喂5%NaCI的溶液所形成的盐雾中800±20h,溶液 的温度应当为35±2℃;涂层钢筋水平放置在试验箱中,缺陷点朝向箱边(90°);在三根试验钢筋的9个人为缺陷孔中,当从缺陷的边缘起始量测时,其剥离半径的平均值不应超过32mm。
二级循环用水车辆冲洗施工工法C1.4 氯化物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