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0012 二期道路施组二期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施组”)是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文件,旨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和指导。以下是关于二期道路施组的400字左右简介:
二期道路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围绕工程概况、施工目标、资源配置、施工方法及质量安全管理等内容展开。本项目位于城市或区域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全长约X公里,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包含路基、路面、桥梁、排水、照明及绿化等多个分项工程。
一、工程概况二期道路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的延伸与完善,重点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提升区域通行能力。道路红线宽度为X米,双向X车道,设计时速为Xkm/h。沿线涉及拆迁、管线迁改等复杂情况,需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
二、施工目标根据合同要求,明确工期目标为X个月,确保按期完工;质量目标达到优良标准,满足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安全目标为零事故,环保目标为减少扬尘、噪音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三、资源配置施工队伍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组成,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等河道裁弯取直及河道疏挖、加高加固堤防、泵站及涵洞工程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的材料供应体系,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方法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法,先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再进行水稳层铺设及沥青面层施工。对于桥梁部分,采取现浇或预制安装工艺,确保结构安全稳定。排水系统施工优先考虑雨污分流,避免积水问题。
五、质量与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加强工序验收和隐蔽工程检查。设立专职安全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防范各类风险。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目标,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根据规定,当q1+q2+q3 由计算结果可知,甲方提供的水源管径DN100,可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6.5施工临时用电布置 6.5.1 现场施工用电计算 在施工现场用电主要机械详《主要施工进场使用计划表》,程用电负荷公式如下: p=1.05×(k1∑p1/cosφ+k2∑p2+k3∑p3) 其中:∑p1为电动机总功率;∑p2为电焊设备总容量;∑p3生活照明总功率;本工程施工进场后根据现场情况编制详细的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6.5.2 施工现场用电平面布置详见现场总平面布置图(附后) 6.6临时设施占地面积一览表 6.7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及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实施科学文明管理。 6.7.2 平面管理体系 由项目经理负责总平面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调度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和调整,并由工程部对总平面的使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6.7.3 管理计划的制定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具体计划,在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主材、机械、劳动力的进退场等计划,以确保工程进度,充分均衡利用平面空间为目标,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并将计划输入微机电脑,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6.7.4管理计划的实施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时间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条例,在计划执行中不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经充分协调确定后,发布计划调整书。工程部负责组织阶段性的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其重点保证项目是:安全用电、场区内外环卫场区道路,给排水系统,垂直运输、料具堆放场地管理调整,机具、机械进退场情况,以及施工作业区域管理等。 七、劳动力安排使用计划 ㈠、劳动力安排使用说明 根据该工程特点,本工程将组织各专业施工队进行流水施工,突出队伍专业化。在开工前10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全部就位,施工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并在内部配备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 ㈡、本工程各阶段劳动力配备表 八、工程材料进场使用计划 本工程所需材料根据工程预算表中“主要材料用量表”提前15d 编制需要量计划,且保证所用材料提前1~3d进场。诸如加工周期较长的大宗材料须提前编制准确、详细的进场计划,既不过早进场而积压资金,也不能出现缺少材料而影响施工。 九、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雨水、排水工程 测量放线→地下设施勘测→沟槽开挖→管道基础施工→管道安装→干管检查井砌筑→闭水试验→管沟回填→竣工清理 二、各主要部分施工方法 1.1根据排水管道设计平面图、断面图,了解管线走向、坡度、地下设备安装位置、管线高程、坐标等有关资料,提前做好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 1.2对管道中心线、检查井、折点定位桩点及永久性水准点,设置保护桩、引线桩及临时水准点。 1.3所有保护桩、引线桩应设在定位桩点的延长线上,附近有永久性建构筑时也可设在建构筑物上,但必须设置在明显、牢固的地段。若无合适位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来代替,并随时进行校验。 1.5上述所有的控制桩、标高桩和其他桩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在设置的桩上编号,防止和其他单位的桩混淆而发生差错。所有的桩要予以详细记录, 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标高或方位等。 1.6根据管沟上口开挖宽度,定出线中心位置,在地面上表明开挖边线。当沟槽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利用坡度板检查沟槽是否挖到应有的槽底高程,并作为埋设管子的依据。 2、地下管线及障碍物探测 根据施工图纸、业主、规划、监理及其他相应的职能部门提供的地下管线、障碍物等位置,用红漆做好标识,并应对施工作业班组做好技术交底,沟槽开挖前应由人工在标识处开挖探坑,找出地下管线、障碍物的准确位置后,通知业主、设计、监理、规划及其他相应的职能部门现场踏勘,待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沟槽开挖时要对已挖出的地下管线、障碍物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3、土方开挖 3.1根据测量出的管道中心线、检查井、折点的位置,用白石灰撒出开挖边界线,经业主、监理、设计及规划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开挖工作。 3.2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确保槽底土结构不被扰动。在槽底予留大于20厘米厚土层,人工清理平整,防止超挖而使管基松动破坏。沟槽底两侧根据规范留出相应工作面宽度及排水沟宽度,根据土质情况确定沟槽放坡系数,当场地不允许放坡时采用沟槽支护,支护方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3.3遇有石方沟槽,对石方部分采用机械打孔爆破,注意控制爆破规模,保证施工安全。 3.4遇有地下设施,前后各lm人工开挖,单面翻土,余土离开沟槽边缘O.8m,高度不超出1.5m;遇到有已修建的管线注意采取保护措施,通知有关单位进一步确保管道不受损伤,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如开挖至门口或路口时,采用半幅施工,预留一段人工开挖或按要求塔设车辆便桥、行人便桥,确保施工及行人安全。 3.5在高压线下作业时严格按电业局要求施工,注意施工机械、人员安全。 3.7沟槽开挖出的土作为回填材料,存放于沟槽一侧。余土装车外运,外运时应安排专人清扫路面,作好文明施工。 3.8沟槽开挖过程中应控制其质量达下列要求: 3.9沟槽断面选择:沟槽开挖断面是由槽底宽度、深度、坡度等因素来决定的,正确的选择沟槽开挖断面,可以减少土方量,便于施工,确保安全。沟槽底宽度取决于管径、管材、施工方法根据施工规范,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可按下式计算:B=D1+2(b1+b2+b3) 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1——管道一例的工作面宽度(mm); b2—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mm)根据实际情况待定; 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一侧模板的厚度(mm);注:槽底需设排水沟时,工作面宽度(b1)应适当增加 3.10必须做好地表水和降雨水的疏导和排除工作,防止地表水流入沟槽内,造成塌方、滑坡事故。要保证地表自然沟的排水畅通,并在自然沟和沟槽间留有保护层。 3.11沟槽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钎探,并通知监理验槽,验槽合格方可进行管基施工。 4、管道基础施工 4.1施工顺序:原土夯实一垫层定位放线一铺筑基础一基础夯实 4.2管基施工所需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严格按配合比控制下料并挂牌标识。 4.3土方开挖后经甲、乙双方共同验槽合格后,进行原土夯实,夯实后,在经纬仪的监控下进行砂石基础定位、放线工作。 4.4待垫层达到平整度要求后,用经纬仪测量放出管道中心线位置进行规定安装。 4.5管基采用基础时,必须保证管外壁与基础贴合压实,可加薄砂一层。 4.6施工中管道穿越软土地基处及其它地基不良时,管道基础须进行处理,应与设计人员协商处理意见。 4.7如开挖后发现地基土具湿陷性jtg 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管基下应铺设3:7灰土300MM垫层厚,再进行管道基础施工。 4.8如开挖发现旧管道渗水,地基土含水量相对较高的情况,换填砂卵石,换填深度视具体情况由各相关方协商解决。 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清理工作面及胶圈→上胶圈→刷润滑剂→对口、插入→检查 5.1管材吊装:由于本工程中的管材均为砼管,管材重量大,因此采用8t吊车进行管材装卸、下管,加长平板拖车配合管材运输。 5.1.1管材采用兜身吊带或专用吊索起吊,管材吊装装卸是要轻装轻放,管材运输时要垫稳、垫平、绑牢,不得相互碰撞,在运输过程中,管材的承口和插口部分要采取保护措施进行保护,以免损坏承、插口而影响管道的安装质量。 5.1.2管材在应放置在吊装运输方便、平整、坚实的场地,大口径管材放置时db42/t 1680-2021 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雾综合强度等级,要单根管水平放置,不许叠放。 5.2管材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