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葫芦提升法

电动葫芦提升法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623.64 KB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41077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动葫芦提升法

电动葫芦提升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及物流领域的物料提升技术。它通过电动葫芦作为核心设备,结合钢丝绳或链条等传动装置,实现重物的垂直升降操作。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安全、便捷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场景下的重物搬运和安装工作。

电动葫芦提升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驱动减速器,将动力传递至卷筒或链轮,带动钢丝绳或链条运动,从而实现对重物的提升或下降。根据结构形式不同,电动葫芦可分为环链电动葫芦、钢丝绳电动葫芦以及防爆电动葫芦等类型,以满足不同工况需求。例如,在厂房内进行设备安装时,可以使用固定式电动葫芦;而在户外施工中,则可搭配移动小车或龙门架使用,提高作业灵活性。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一是操作简单,只需按下按钮即可完成升降动作;二是承载能力强,从几百公斤到数吨不等;三是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显著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确保制动系统正常工作,避免超载使用等,以保障作业安全。总之,电动葫芦提升法凭借其优越性能,在现代起重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动葫芦提升罐体施工技术

许小成(长庆油田油建工程处甘肃省庆阳县745115)

长庆油田油建处在安塞油田坪桥集中处理站 10000m钢制拱顶储罐的制作中,首次试用了电动 芦提升罐体的倒装法施工技术,获得成功。它与气顶 倒装法施工技术相比,具有施工效率高,节约人力与 能源,改善施工环境,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施工安 全等特点。

1.提升装置的组成 提升装置主要是由电动葫芦、立柱、控制台、胀 圈等组成(见图1)。

上部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作为吊耳,电动葫芦吊挂 在吊耳上。立柱允许有一个对接焊缝,但不得在立柱 中部(2土0.5m)范围内对接,且焊缝必须进行超声波 检查,达到1级为合格。 1.3控制台 电动葫芦的直接控制部分是原设备上的控制按钮 盒,我们对其进行了改造,即取消了原设备上的控制 按钮盒,把控制电缆编号接入控制台。控制台必须具 备两种功能:一是能够对接入的所有电动葫芦实施统 一操作,如提升罐体时,总控制按钮能使所有的电动 葫芦同时升降或停止:另一种是对接入的电动葫芦中 的任意一台或几台的下钩高度能够进行单独调整,如 提升前下钩高度的调整,或提升中发现罐体偏斜而进 行的下钩高度的调整。 所制作的控制台,每台最多接入12台电动葫芦。 首次试用时,罐内有主副控制台各一台,副控制台接 入主控制台,主控制台可对24台电动葫芦实施总控 制。 1.4胀圈 在气顶法施工中,设置胀圈是为了保持罐壁的圆 度。而用电动葫芦提升罐体时,胀圈还需要传递电动 葫芦对罐体的提升力。为在提升中确保胀圈不变形,并 有足够的胀紧力且不滑移,胀圈选用了32a号A3槽 钢制作。另外,胀圈的胀紧部件必须可靠;并为安全 提升罐体,胀圈上面应增设易拆除的防滑压铁件。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与施工过程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辅助材料及设备 根据施工要求,还应准备下列材料及工具:①24 根60×5mm、长3400mm的管材作为立柱的斜支

撑:②充许拉力5750kg的钢丝绳作为立柱的后拉 索;③6台5~10t的手拉葫芦,用于调节钢丝绳的受 力及围板在壁板(或胀圈)上的箍紧程度。 为了保证储罐制作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钢板 的对接坡口加工、钢板的成型以及焊接、切割等施工 设备,都应准备充分。 2.1.2施工准备 试用前首先对电动葫芦、控制台等进行了空载试 验和负荷试验(抽查):其次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全面 检查,将罐底接地装置安装妥当,实际检测罐底对地 的电阻值为3.80。在罐顶焊接后期开始安装立柱,调 整电动葫芦的接线及运行状态。电源是现场配用的一 台315kVA柴油发电机组。 2.2施工过程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提升对接。起升前两圈 壁板时使用12台电动葫芦,起升第三圆到第八圈壁板 时使用24台电动葫芦。按照理论计算,平均每台电动 葫芦的最大静负荷约6738kg,最大动负荷约8152kg。 通过实际观察,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电动葫芦的 提升速度约0.01m/s.提升时,控制台由一个人操作, 罐内、罐外各设一名指挥人员,并配备2~3人从不同 方位进行监视。如罐外出现问题,由罐外指挥人员通 过信号控制按钮向控制台操作员发出信号(电铃声); 如罐内出现问题,参与提升的指挥和监视人员均有权 向控制台操作员发出停止信号(手势)。但提升信号 (手势)只能由罐内指挥人员发出。由于提升装置非常 可靠,且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加上施工时全体工作人 员的密切配合,仅用了10天时间第一座用电动葫芦提 升施工的10000m储罐的主体制作完毕(施工进度主 要受施焊速度影响).储罐主体焊接完成后拆除提升装 置,并从临时出入口(留下一块罐底圈壁板未焊)移 出0660.路面垫层(人工铺料、砂砾-压实15cm),再组装罐内设施,最后焊接留下的那一块罐底圈 壁板,至此10000m”储罐全部制作完毕。随后,施工 人员又顾利完成第二座10000m”储罐的制作任务。

与气顶法起升罐体技术对比表明,电动葫芦提升 罐体施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3.1节约人力,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采用电动葫芦提升罐体施工技术时,现场参于制 作的人员约为40人(包括罐外卷板、排板)。起升罐 体时只需7~10人在罐内、外进行操作与指挥,其余 人员均可短期休息,消除疲劳。当罐体出现偏斜,只

需操作人员调整电动葫芦即可。而用气顶法起升罐体 时,现场制作人员约需70人:当起升罐体时,所有施 工人员几乎都要停止手中的工作,配合贴密封胶条;起 升过程中电焊工需随时待命准备进行点焊固定:风机 操作及风量控制人员更是要全神贯注,处于高度紧张 状态;若罐体出现偏斜,还需吊车等设备的配合才能 进行调整。 3.2可适应两种焊接形式 按储罐设计趋势:罐壁图板焊接向对接焊型式发 展,气顶法起罐只能实施罐壁搭接焊型式:而电动葫 芦起罐既可采用搭接焊型式,又可采用对接焊型式。 3.3提升罐体所用时间短,可靠性高 使用电动葫芦提升罐体时,胀图高度的调整可与 圈板对接施焊同时进行。施工第一座罐时已掌握了提 升规律,每圆板只需2min46s即可完成提升:除在提 升第一图壁板时曾进行过调整,提升其余七圈壁板时 都是一次到位。调整第一圈壁板时,都是由控制台操 作员和指挥两个人协同完成的,整个调整时间不到 20min。用气顶法起罐时,从风机启动向罐内鼓风,到 罐体升到预定高度,通常需要15min才能完成起升工 序,起升最后一圈壁板时,往往还需要几台千斤顶和 杠协助才能起升。如果罐体出现偏斜需要调整,那 就不是一、两个人20min所能完成的,而且还需要吊 车等设备的配合。 3.4节约电能 电动葫芦单台电机功率为1.1kW,提升前两圈壁 板使用12台电动葫芦,提升后六圈壁板使用24台电 动葫芦,正常情况下的总耗电量为8.52kW。气顶法起 升罐体时,所用的鼓风机电机功率为75kW,正常情况 下的总耗电量为150kW。对比可见,同样施工一座罐, 电动葫芦提升施工技术的耗电量仅是气顶法施工的 1/17。 3.5设备标准量复利用率高 电动葫芦提升罐体技术,第一次投入的设备费较 大,但电动葫芦、控制台、立柱等设备的材料的重复 利用率高,以后施工的投入费用较少,气顶法起升罐 体技术,第一次投入的设备费较少,但所用的地锚绳、 密封橡胶板、限位杆等材料的回收率有限,风道也只 能一次性使用,故重复利用率较低,以后施工时投入 费用较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