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部件焊后热处理规程

储罐部件焊后热处理规程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7.47 KB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41067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储罐部件焊后热处理规程

焊后热处理(PostWeldHeatTreatment,PWHT)是储罐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艺环节,旨在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以及提高抗腐蚀能力。以下是储罐部件焊后热处理规程的简要介绍:

1.目的与意义焊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热和保温过程,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或减少裂纹的产生,同时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对于储罐而言,尤其是储存高温、高压或腐蚀性介质的设备,焊后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热处理工艺参数焊后热处理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降温速率。具体参数根据母材种类、厚度及使用环境确定:加热温度:通常在600~700℃(低温回火)或550~650℃(中温回火),碳钢和低合金钢常用范围为600~650℃。升温速率:一般不超过150℃/小时,以避免热应力集中。保温时间:按每25mm厚度保温1小时计算,但最少不得少于1小时。降温速率:冷却至400℃以下时,可自然冷却;高于400℃时,降温速率应控制在200℃/小时以内。

3.热处理方法储罐部件的焊后热处理通常采用整体炉内加热或局部加热方式:整体加热:适用于小型储罐或部件,将整个工件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均匀加热。局部加热:针对大型储罐,使用电加热器、燃气火焰等对焊接区域进行局部加热,需确保加热区域覆盖焊缝及其两侧一定宽度(通常为焊缝两侧各三倍板厚)。

4.工艺控制要点测温点布置:在焊缝及热影响区设置足够的测温点,确保温度分布均匀。温度记录:全程记录加热、保温和冷却阶段的温度变化,形成完整的热处理曲线。防止氧化:高温下易发生氧化现象,必要时可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

5.质量检验热处理完成后,需对焊缝进行硬度检测、金相分析或无损探伤,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若发现异常东郊农场保障房e地快项目地下室模板施工方案,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焊后热处理是保证储罐质量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工序,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以实现预期的技术目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