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超长多跨预应力梁张拉过程分析超长多跨预应力梁的张拉过程是桥梁和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抵消外部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在超长多跨预应力梁的张拉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梁体长度、跨度分布、材料特性及施工环境等因素。
首先,张拉过程通常分为初张拉和终张拉两个阶段。初张拉一般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主要目的是减少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导致的预应力损失。终张拉则是在梁体整体线形调整完成后实施,确保预应力值满足设计要求。
其次,由于超长多跨梁涉及多个跨段,张拉顺序尤为重要。合理的张拉顺序可以避免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结构开裂或变形。通常采用分批、分级张拉的方式,逐步施加预应力,并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对张拉力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超长多跨预应力梁的张拉还面临温度变化、锚固系统性能及管道摩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借助先进的张拉设备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张拉力和伸长量的精确控制。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反馈建筑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方案,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综上所述,超长多跨预应力梁的张拉过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经查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预应力工程实测研究发 现,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有粘结预应力索孔道摩 擦系数的取值,与实测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偏差,而且这种偏 差对于预应力结构的抗裂控制、变形验算等偏于不安全。 而对超长、多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波纹管 道摩擦产生的最大预应力损失可占总预应力损失的70%~ 80%,可占预应力索张拉控制应力的25%~35%,摩擦损失 的影响非常可观。因此,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有 粘结预应力索孔道摩擦系数的取值,对超长多跨预应力结构
有更大的影响,急需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计算分析的目的是在基于以下两点的实测工作后,结合 ANSYS建模计算分析,提出有粘结预应力索孔道摩擦系数 的设计建议。 (1)实测超长预应力连续框架梁部分控制截面的预应力 索,在扣除摩擦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 (2)由于张拉多波、曲线预应力束,框架梁将产生少量反 拱,梁下支撑会部分或全部卸载,这将对框架梁的整体受力 以及预应力索的有效预应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测其应力的变化值
在规范公式中!值应用不考虑在预应力索张拉过程中 由于混凝土梁受力变形而使预应力索产生变形导致的损失 而在现场实测的数据中.所得到的预应力损失值包括两部
分,即与规范计算相同的由于摩擦而产生的损失值和在预应 力索张拉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梁受力变形而使预应力索产生 的随混凝土梁整体变形而导致的损失值。如果用实测损失 值计算摩擦系数口的话,这就使得计算值要比实际真实值 大,从而无法与规范值进行比较。为了把额外的损失值记入 实测之中,本文还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出额外的预应力损 失值。在计算分析中,我们可以认为,钢绞索的变形与同 位置处的混凝土的变形相同。
根据预应力梁几何尺寸,建立实测模型图(图2)。计算 模型中,截取了屋面板带、预应力梁以及柱体。张拉预应力 前,脚手架的作用由实测荷载等效取代。 对于模型的材料而言,鉴于ANSYS计算预应力梁的状 态是在预应力钢索张拉后的状态,所以,可以近似认为混凝 土在受力状态处于线弹性阶段,模型的单元采用SOLID92 其材料参数为:y=0.2.E=3.25E4N/mm²。
根据现场预应力钢绞索的张拉过程中的条件,可以把边 界条件都等效为荷载的形式作用在模型上,则等效荷载包 括:(1)预应力钢绞索的等效力荷载:(2)支撑作用的脚手架 所等效的三角形分布力荷载:(3)边界处的等效位移荷载。 具体荷载见图3.4。
图3 单根预应力钢绞索的等效力荷载
等效的三角形分布力荷载
上图所示数据的单位为(×10”MPa),在每个单元格 内,从横向看属于均布荷载,从纵向看属于三角形荷载。 边界处的等效位移荷载,在梁下支撑柱的底部加以固定
由于在现场有实测值,实测点的布置见图5
为了与实测点相对应,计算结果只取实测点处的结果 直.根据假定认为钢绞索与相同位置处的混凝土具有相同的
王正平.等:超长多跨预应力梁张拉过程分析
变形,即可通过钢绞索的弹性模量得出钢绞索上的应力损失 值,则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测点处应力值与应变值
根据表1可以看出:(1)贴在混凝土外面的应变片实测 值与该点计算所得应变的拉压趋势相同,但有些点的数值差 别较大:(2)一般地,实测数值的绝对量比计算值小:(3)柱 轴线D右侧”量测断面的应变似乎不符合平面变形假定。 总之.实测变形值的漂移比较大,从分析预应力损失的 角度出发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可以更合理的分析预
实测结果取自预应力钢索上的钢筋片与环氧片的数据 的平均值,由于钢绞线的实测值中没有计入混凝土梁受力后 所产生的变形,因而,直接选取与计算值的叠加来修正。具 体数值见表2
取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1.94E5,则可以得到钢绞线 的有效预应力值的实测值、修正实测值。与现行规范的设计 值比较,在3个测试断面的实测结果均列于表3。
在计算过程中以双控"为条件,解答出实际中的预应力 钢索与预埋管之间摩擦系数和规范规定值.见表4。
在上述取值的情况下,验算3个截面上的计算应力值 与实测值的比较见表5。
表5 量测断面的应力值比
虽然,从数学的角度上得到计算预应力损失的两个参 数,但是,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若干不确定因素: (1)在预应力张拉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张拉工艺的原因 而存在着种种不可预计的误差,这些误差的累积使得现场的 伸长量实测值与规范给出的理论计算值有所差异,也就是 说,现场实测伸长量可能并不准确,从而使依次计算得到的 摩擦系数k和u的值有一定的误差。 (2)由于现场只做了1根梁的测试,所得到的有效预应 力实测数据代表性较差,所以超长预应力梁中摩擦系数的真 实情况有待进一步做试验。 (3)其它未知因素,如脚手架反力分布的假设等。 7 结论与建议 (1)在超长多跨预应力钢索的张拉过程中,实际摩擦损 失值比规范中的设计损失值大
结论与建议 (1)在超长多跨预应力钢索的张拉过程中污水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实际摩擦损 失值比规范中的设计损失值大。
如何和谐共处。历史建筑、历史景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 审美情趣,而现代建筑往往与国际接轨,反映工业社会的特 点,并且在功能上考虑经济效益(区位、容积率等),如何协调 二者,则需要规划工作者发挥智慧,在规划中做到古今结合 和而不同。
即使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如果缺少对 自身历史文化遗产的富集化和隆盛化的精心构筑,没有构成 个科学而宏伟的城市文化主题,各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处于 种散乱、平淡的状态,在城市中只是一些零落的点,那么 完整的城市风貌特色就无从谈起,这些城市的形象也不可能 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当前迫切的任务便是通 过科学的宏观的城市形象设计,使其处在散乱、平淡状态的 文化资源能够达到相对的富集化与隆盛化。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完整展现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主要 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城市风貌特色的体现,关键在于展 示其发展过程。根据历史发生学原则,将重要历史时期的景 观有机结合起来.串联起来,使人们感受到文脉的延续与跳
(2)超长多跨预应力梁张拉过程的纵向变形不大,设计 时可以不计入预应力梁的变形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对超长多跨预应力梁来说,规范所提供的摩擦系数 ,偏小,不利于预应力梁的安全,但是,k.口值具体应该提 高的幅度有待进一步做试验。 (4)预应力梁下的支座反力分布近似于三角形分布.在
动。其次,把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与意象相结合,站在整体 的高度上来把握。景观是有形的,把历史古迹加以恢复重建 仅是初步,不能仅仅用它来装点所谓的"文化的表皮”,而关 键应在于更深入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将最典型的地 方文化形态、构成要素融汇于城市空间之中,加以完善、提高 并使之与现代科学观念实现整合,形成整个城市的文化意 象,尤其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赋予了独特个性的文化意象, 通过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构建大的、整体的复合 文化心理场
1门 吴良铺.吴良铺城市研究论文集(1986一1995)[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2]任平.时尚与冲突一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3]林广.张鸿雁.成功与代价一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M].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4]杰拉尔德·迪克斯.城市发展中的保护与特色[J].建筑师, [5]实建.横看仿古建筑之符号情怀[J].建筑视野.2002.(6) [6]徐文涛.创造苏州的国家园林城市"[J].建筑视野.2002.(6)
支座处的反力最小,在两支座中间处的反力最大。
1门 陈惠玲.高效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天津大学,等.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4
db41/t 2151-2021 铁(钼)矿尾砂路面基层技术规程Analyzingstretchingprocess inprolongsprestressedb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