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章 工程概况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15.94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2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某市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200,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包括高层住宅楼、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是一个集居住、办公、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工程。工程总投资约为30亿元人民币,预计工期为三年,计划分三期完成。

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环保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标准,注重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应用。建筑物外墙将使用新型隔热材料,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内部配置智能管理系统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同时,项目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场地内规划了大面积绿化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力求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项目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管理专家组成,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群。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还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 1 】工程环境概要

1)地理位置:西堠门大桥位于浙江省北部沿海,地处舟山市境内,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50′~12157′(E)和北纬3002′~3006′(N)之间。本工程距杭州市约120km。该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中的第四座大桥,其走向由北向南,北端连接册子岛,南端连接金塘岛;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中规模最大的跨海特大桥之一。

① 气 候:拟建工程东临东海,西望大陆,位于北亚热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本区冬季由于受欧亚大陆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因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风,温高湿润。春、秋两季因冬夏冷暖气团交替,时冷时热,天气多变。

② 台风影响:该地区是受台风影响频繁的地区。据1949~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本区共发生133个影响台风,平均每年2.56个。影响台风最早出现在5月份,最迟出现在11月份,其中8月份出现最多,其次为7月和9月。1981年9月1日的强台风,镇海风速达42m/s,阵风在12级以上,8级以上的大风持续4天以上,而舟山10级以上的大风竟历时60小时以上。

③ 水道概况:西堠门水道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7.7km,平均宽2.5km,最窄处宽约1.9km。桥位处水面宽度约为2000m,被老虎山分为南、北两汊,南汊宽度约为1600m,最大水深达95m;北汊宽约370m,最大水深约为70m。

④ 波浪及潮汐:该区以混合浪为主,其中涌浪多为潮波和船行波所致。常浪向为SSW~W,出现频率53.9%;强浪向WN~NW。各月平均波高为0.2~0.3m,实测最大波高2.1m。西堠门水道潮流一般以不正规半日潮流为主,潮流运动形式大多为往复流。该水道流速大、且有强烈旋涡。西堠门水道平均涨落潮漂流流速分别为1.65m/s~2.18m/s;实测最大涨落潮漂流流速达2.66m/s~3.65m/s。此外,漂流观测期间,在水道中观测到多处涡流。

① 地形地貌:桥址区属海岛低山丘陵区,地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陆域为基岩裸露半裸露丘陵区,植被发育,一般分布有厚1.5~2.5m的残坡积层,局部厚度大于5m;水下地形以潮流冲刷槽为主,其特点为深切的槽沟与涨落潮流流路一致,如以10m等深线为界,则几乎整个西堠门水道均为该类地貌形态,此外水道内存在裸露的孤丘和水下暗礁。

② 地 震: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在西堠门大桥址区无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分布,即不存在发震断裂,西堠门大桥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 2 】工程结构设计概要

1)总体布置:西堠门大桥主桥设计为主跨1650m的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桥跨布置为:578m(北边跨)+1650m(主跨)+485m(南边跨);矢跨比1/10。

2)主梁结构:加劲梁设计为中分带拉开的双箱断面,内侧两个车道采用敞开式格构。梁高为3.5m。主梁设计采用18m的标准吊索间距,标准梁段长度为18m。全桥共划分126个梁段,其中标准梁段北边跨24个,中跨84个;合龙段北边跨1个,中跨2个,其余为非标准特殊梁段15个。梁段标准吊重约为250T,最大吊装重量约为310T。加劲梁为分离式双箱断面,北边跨宽(外到外)37.08m(含两侧各1.54m宽的检修道),中跨宽(外到外)36m(含两侧各1m宽的检修道),高3.5m,两个钢箱横向间距6m,顺桥向每个吊点间用一个闭合的箱形横梁和一个敞开的工字梁连接。箱形横梁高3.6m,顺桥向宽3.6m;工字梁高3.51m,顺桥向翼缘宽1m。每个钢箱宽度为14.5m,箱内纵向每隔3.6m设置一道板式横隔板,在对应横向连接箱梁和横向连接工字梁处厚度为10mm,其余地方厚8mm。箱梁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厚14mm,底板厚10mm,顶、底板均采用U形肋加劲。

① 主 缆: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PPWS)。每根主缆中,从北锚碇到南锚碇的通长索股有169根,北边跨另设6根索股(背索)在北主索鞍上锚固,南边跨另设2根索股(背索)在南主索鞍上锚固。每根索股由127根直径为φ5.25mm高强镀锌钢丝组成。主缆在架设时竖向排列成尖顶的近似正六边形,紧缆后主缆成圆形。其索夹内直径为860mm(北边跨)、845mm(中跨)和850mm(南边跨),空隙率为17%,索夹外870mm(北边跨)、855mm(中跨)和860mm(南边跨),空隙率为19%。通长索股无应力长度2879.676m,单根索股的重量约63T,背索单根索股的重量约为15T,全桥镀锌钢丝总重量(含锚固段)为21227.084T。 主缆索股两端的锚具为锌铜合金灌注的热铸锚,锚具的结构形式采用锚板与锚杯合一的整体铸钢件。主缆防护构造采用日本最新体系——干燥空气除湿防护。

② 吊 索: 本桥悬吊系统采用骑跨式钢丝绳吊索和索夹的结构方案,吊索下端与加劲梁为销铰连接。加劲梁共设119×2处吊点,各吊点每处设2根吊索。一般吊索采用结构为8×41SW+IWR的直径60mm路灯安装和路灯电缆敷设安装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公称抗拉强度为1770 MPa的优质钢芯钢丝绳;北边跨短吊索采用结构为8×41SW+IWR的直径为80mm,公称抗拉强度为1860 MPa的优质钢芯钢丝绳;北塔处长吊索采用结构为8×55SWS+IWR的直径为88mm,公称抗拉强度为1960 MPa的优质钢芯钢丝绳;吊索两端采用叉形热铸锚。锚头采用锚杯与叉形耳板构成,锚杯与叉形耳板通过内外螺纹连接。 吊索锚杯口处设置缓冲器,实现吊索与锚杯间的刚度过渡;在主缆中心下方1800mm处设置各吊索的夹具,悬吊长度大于20m的各吊点,在吊索中部两索之间设置减振架。

③ 索 夹: 索夹采用左右对合的结构方案。索夹体是铸钢件,材料为ZG20SiMn。全桥索夹共分为15种类别,其中有吊索索夹10类。索夹壁厚均为根据不同的位置设计为45~35mm。索夹紧固螺杆有三种规格,安装夹紧力分别为:螺纹尺寸为M45×3,安装夹紧力为587kN;螺纹尺寸为M48×3,安装夹紧力为674kN;螺纹尺寸为M52×3,安装夹紧力为1113kN;吊索和索夹采用涂层防腐。

④ 主索鞍:主索鞍采用铸、焊的结构形式,鞍槽部分是铸钢件,鞍身部分为板焊件并与鞍槽焊接。主索鞍下设聚四氟乙烯—不锈钢滑动副,以实现主缆、加劲梁架设时的索鞍偏置和顶推,顶推就位后,主索鞍顺桥向的正确位置由挡块锁定。塔柱顶面预埋钢制格栅。边跨主缆设有附加背索,主索鞍上设置锚梁实现背索的锚固。为了便于主索鞍的吊装施工,主索鞍分为中、边跨两块鞍体,分别吊至塔顶后以高强度螺栓拼接为一整体。主索鞍构件采用除湿与涂层防腐相结合的结构防护方案。

⑤ 散索鞍:散索鞍采用摆轴式的结构,鞍槽部分是铸钢件,鞍身部分为板焊件并与鞍槽焊接。鞍槽顶部设置三道压紧梁,以压紧鞍槽内的主缆。散索鞍下部设置摆轴、底座和底板,以完成主缆竖向分力的传递,底板预埋于锚碇的散索鞍支墩上。结构防护方案与主索鞍相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